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静  汪秀云 《华西医学》2015,(1):132-134
目的分析胃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7年10月-2012年10月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180例胃癌术后患者的基础信息及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有无冠心病、是否使用止血药、有无既往静脉曲张史、围手术期有无感染、有无中心静脉置管,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180例胃癌术后患者中40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冠心病史、使用止血药、既往有血栓史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60岁[OR=3.712,95%CI(1.157,11.906),P=0.027]及使用止血药[OR=3.686,95%CI(1.407,25.197),P=0.042]是胃癌术后下肢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和早期使用止血药物的胃癌患者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除常规护理外,应更加密切观察患者变化及采取对应护理措施,尽量避免早期使用止血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2016年3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膝关节镜术后形成静脉血栓的患者29例,以术者、手术时间为匹配条件,按照1∶2配比,选取对照病例58例,对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与否、血脂是否异常、手术类型、止血带应用时间、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及Caprini评分进行评估,分析膝关节手术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9名患者术后并发静脉血栓(均为肌间静脉血栓),总体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7%,经过单因素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的OR=1.09,95%CI(1.03,1.16)。Caprini评分的OR=2.97,95%CI(1.39,6.32)。结论该研究表明膝关节镜手术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不高,年龄增长及Caprini评分增大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鉴于静脉血栓的严重后果,应重视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静脉血栓的预防,但预防措施要个体化,以免抗凝药物滥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骨科手术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查阅两组病例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麻醉方式、入侵式操作、下肢静脉曲张、原发性高凝状态、术后卧床时间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 110例骨科患者围术期共有14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 73%。单因素分析显示,骨科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患者性别、侵袭性操作、下肢静脉曲张无关(P 0. 05);与年龄、制动、原发性高凝状态、术后卧床时间及麻醉方式有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骨科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患者年龄、术后卧床时间及麻醉方式有关。结论骨科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根据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措施干预能巩固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宋艳丽 《全科护理》2021,19(1):136-138,144
目的:探究乳腺癌病人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医院进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1388例病人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是否在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一般情况、合并症情况及治疗情况,探究其影响因素,并以此制定护理对策。结果:1388例病人中,共有30例病人并发静脉血栓,其发生率为2.16%;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时间为(5.07±2.11)d;血栓类型以肌间静脉血栓为主,共出现29例,占其全部血栓类型的96.67%;病人血栓发生部位以双下肢为主,占发生血栓病人的46.67%,占全部病人的1.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体质指数(BMI)、诊断方法、新辅助化疗、手术时间、年龄的乳腺癌病人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人年龄较大、BMI较高、手术活检确诊、接受新辅助化疗、手术时间≥2 h为乳腺癌病人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病人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较大、BMI较高、手术活检确诊、接受新辅助化疗、手术时间≥2 h。对该类病人,应在提高护理人员护理业务水平及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病人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改善其生活习惯、评估凝血状态、加强术后观察及避免下肢静脉穿刺等方式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676-677
分析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因素。选取行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析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因素。年龄、体重指数(BMI)、心血管疾病史、血栓史、血小板计数、手术时间、肿瘤性质、术后止血药的使用均与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有关(P0.05);年龄、BMI、心血管疾病史、血栓史、血小板计数、手术时间、肿瘤性质、术后止血药的使用均是影响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妇科肿瘤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年龄、BMI、心血管疾病史、血栓史、血小板计数、手术时间、肿瘤性质、术后止血药的使用均与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自2013年2月—2017年05月在我院器官移植中心进行肾脏移植的76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64例患者中,亲体供肾肾移植310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供肾肾移植454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静脉栓塞14例,发生率为1.8%.无死亡病例,仅1例因静脉血栓栓塞行移植肾切除术.单因素分析提示肾移植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与年龄(岁)、BIM指数(kg/m2)、器官来源、制动时间、手术时长、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岁)、BMI指数(kg/m2)、手术时长、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时间是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岁)、BMI指数(kg/m2)、手术时长、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因此对与年龄较大,体重肥胖、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加强关注患者血管通常情况,以及下肢水肿状况,并做好相关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脊柱骨折手术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探究其防护对策.方法:对骨科收治的200例脊柱骨折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病人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脊柱骨折手术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护理对策.结果:200例脊柱骨折中有11例病人术后发生DVT,发生率为5.50%.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人性别与术后发生DVT无明显相关,而病人年龄、体质指数(BMI)、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吸烟史、静脉曲张史、术后感染情况、术后卧床时间、术后抗凝药物使用情况与脊柱骨折术后发生DVT有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BMI>25 kg/m2、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静脉曲张史,术后卧床时间>5 d均是脊柱骨折手术病人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使用抗凝药物则是脊柱骨折手术病人术后DVT的独立性保护因素.结论:高龄、BMI高、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内科疾病、合并静脉曲张、术后长期卧床等均是脊柱骨折病人术后DVT形成的高危因素,为高危病人有效使用抗凝药物、加强DVT的评估、预防和护理是防止病人术后DVT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毕新颖  李敏 《全科护理》2022,20(10):1410-1413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9月收治的200例老年胃癌根治术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量表调查基础信息,根据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筛选出认知功能障碍病人,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为据制定护理对策。结果:经MMSE量表评价得到术后有认知功能障碍病人63例,无认知功能障碍病人13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酗酒史、高血压病史、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术后1~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苏醒期躁动、术中最低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术前1 d白蛋白(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75岁、酗酒史、高血压病史、术中出血量≥500 mL、术后1~7...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根本原因上分析骨关节外科术后血栓发生的原因。[方法]建立根本原因分析表及根本原因分析统计表,同时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谈话,深入了解病人围术期的饮食、饮水、康复锻炼等情况,对术后新发静脉血栓病例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结果]在新发静脉血栓的36例病人中,术中使用止血带21例,使用全身麻醉33例,手术时间60 min 32例,术中使用止血药19例;麻醉时间≥90 min 33例;麻醉复苏时间60 min 24例;手术当日饮水量2 000 mL 15例;手术当日及术后1 d踝泵锻炼300次36例,年龄60岁20例。此外,季节不同发生率不同,春季发生2例,夏季发生6例,秋季发生11例,冬季发生17例;动脉血氧分压低于80 mmHg4例。[结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可能与年龄、止血带使用、手术时间、麻醉方式、麻醉时间、复苏时间、季节、术后自主锻炼及病人饮水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20例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 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7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胆汁渗漏、上消化道出血、腹腔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年龄、性别、原发病类型、原发病性质、合并症、有无肝硬化、肝功能Child分级、阻断时间、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及住院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围术期输血量为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行肝切除术时应尽量缩短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输血量,高龄患者行肝切除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围术期并发症高危因素,探讨临床护理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5月成功实施神经外科手术的628例患者资料,其中48例发生术后并发症,运用Logistic分析神经外科围术期并发症高危因素,同时探讨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628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48例,经过单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高危因素为糖尿病、既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反复穿刺、留置鞘管;多因素Logistic分析高血压、静脉内应用刺激性强药物及静脉内留置管道是诱发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护理干预处理,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神经外科围术期并发症的形成受多因素作用,对高危患者应当密切观察病情,给予规范化治疗及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骨折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32例与非感染组168例。对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性质、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植入物、手术切口类型以及围手术期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等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骨折患者术后感染与高血糖、年龄≥70岁、手术性质(急诊)、术中失血量≥1500 ml、术后放置引流管时间 5 d、手术时间≥3 h、术中植入物、切口类型(Ⅲ类)、围手术期未使用抗生素有关(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患者术后感染与患者年龄≥70岁、手术性质(急诊)、术中失血量≥1500 ml、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 5 d、手术时间≥3 h、术中植入物、手术切口类型(Ⅲ类)有关(P 0. 05)。结论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率相对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降低术后感染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PG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手术治疗756例胃癌病人(不包括行全胃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PGS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56例中发生PGS者46例(6.02%)。单因素分析显示,与PGS发生有关的因素分别为年龄≥65岁、毕-Ⅱ式胃癌根治术、术前幽门梗阻、围手术期高糖血症(≥8.0mmol/L)、围手术期低清蛋白血症(≤30g/L)(χ2=6.260~19.24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PGS发生有关的因素有4个,即毕-Ⅱ式胃癌根治术、术前幽门梗阻、围手术期高糖血症、围手术期低清蛋白血症(OR=1.075~12.503,P〈0.05)。结论毕-Ⅱ式胃癌根治术、术前出现幽门梗阻、围手术期高糖血症、围手术期低清蛋白血症是胃癌术后PGS发生的高危因素,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对预防PGS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导致胃癌切除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1年6月~2007年6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与东营市人民医院2165例胃癌切除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导致胃癌切除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胃癌切除术后1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1%,病死率为1.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87个因素中有15个因素与胃癌切除术后死亡有关,依次为年龄、营养不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心脏病、肝硬化、前白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时间、肿瘤分期(Ⅳ期)、肿瘤直径、肿瘤侵及周围脏器情况、胃切除方式、医师手术例数、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7个独立危险因素与胃癌术后死亡的发生有关,包括心脏病、医师手术例数、肿瘤侵及周围脏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年龄、术中失血量和前白蛋白水平.结论 确定胃癌切除术后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必要术前干预,对降低胃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236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按照日本临床肿瘤学组(JCOG)制定的相关胃癌术后并发症分级标准,将Ⅱ级及以上并发症定义为发生并发症,Ⅱ级以下定义为未发生并发症。分析患者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随访并记录患者的生存、肿瘤复发或转移的情况。【结果】236例胃癌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共计65例(27.5%)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胃排空障碍14例,肠吻合口漏12例,肠梗阻10例,不明原因的发热7例,十二指肠残端瘘5例,肺部感染5例,胰瘘、胆瘘4例,贫血3例,腹腔出血2例,吻合口漏2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与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重建方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体重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天于60岁、高血压、糖尿病、BillrothⅡ式吻合术、手术时间大于180 min和术中出血量/体重≥5mL/kg均为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结果显示,105例患者无瘤生存,40例患者有肿瘤复发和(或)转移,36例患者发生胃癌相关性死亡,2例患者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1例因意外死亡。【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疗效较好,患者年龄大于60岁,术前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基础疾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和BillrothⅡ式吻合术均为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结直肠癌病人围术期尿失禁发生及危险因素状况,为制定老年结直肠癌围术期护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法抽取2016年—2017年1所二级甲等医院、1所三级甲等医院60岁以上的病人346例为研究对象,将病人年龄、体重、并发症、手术名称、留置导尿时间等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体质指数(BMI)、腹部手术史、术前有尿失禁史、手术方式、术后镇痛泵使用时间、术后发生尿路感染是老年结直肠癌病人围术期尿失禁的独立因素(P0.05),尿失禁的类型以充溢性尿失禁为主。[结论]老年结直肠癌围术期病人尿失禁与体质指数、腹部手术史、手术方式、使用镇痛泵时间、术后尿路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脾切除术后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2月行脾切除术患者63例,其中术后无门静脉血栓30例,术后有门静脉血栓33例。对术后血栓及术后无血栓者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相关因素,如术前术后门脉直径、门脉流速差、脾容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体质指数等,应用多元回归筛选术后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3例患者中,脾切除断流术后未发生门脉系统血栓30例(47.62%);发生门脉系统血栓33例(52.38%),均于术后1~6个月内发生。术后血栓及术后无血栓者脾脏容积、脾切除前后门脉流速差、术前及术后门脉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前术后门脉流速差是脾切除术后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前及术后门脉血流速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体质指数与门脉血栓形成无关(P0.05)。结论脾切除术后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较多,术前及术后门脉流速差是术后血栓形成的独立高危因素。针对不同患者给予个性化治疗能够预防门脉血栓的形成,减少脾切除术后出血的风险,有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对D2/D2+淋巴结清扫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影响,并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行D2/D2+淋巴结清扫胃癌根治术570例,依据WHO制定的体质量指数(BMI)标准将其分为低体质量组(BMI18.5 kg/m~2,72例)、正常体质量组(BMI 18.5~24.0 kg/m~2,380例)和高体质量组(BMI≥24.0 kg/m~2,118例)3组。比较不同体质量3组临床和病理特征、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短期结局指标,观察不同体质量3组行D2/D2+淋巴结清扫胃癌根治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并发症分级、类型及院内死亡情况,探讨行D2/D2+淋巴结清扫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结果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和高体质量组3组术前合并症、切除方式、术后并发症和院内死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D2/D2+淋巴结清扫胃癌根治术570例中40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及高体质量组分别为4、21和15例,Ⅱ级及以下并发症发生率为45.0%,Ⅳ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27.5%。院内死亡4例,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及高体质量组分别为1、0和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等级、术前合并症和术后住院时间与行D2/D2+淋巴结清扫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相关(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体质量、有术前合并症、浸润深度T4、淋巴结转移N2和术后住院时间≥9 d是影响行D2/D2+淋巴结清扫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高体质量为D2/D2+淋巴结清扫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BMI较高的D2/D2+淋巴结清扫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9.
张茹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3):1776-1779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并总结相关护理措施,为改善患者预后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2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接收的174例治疗后未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病程≥4年、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史≥5年、手术时间≥80 min、术中出血量≥200 ml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P<0.05),而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5年不是其危险因素( P>0.05)。结论对于年龄≥50岁、病程≥4年,饮酒史≥5年,合并基础疾病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该加强围术期护理,同时提高医护人员操作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子宫内膜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00例患者,将其命名为发生组;另选取100例子宫内膜癌术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未发生组,分析子宫内膜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引发子宫内膜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合并高血压、手术时间≥230 min、术中出血量≥240 ml、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低等。结论归纳总结子宫内膜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有利于提早预防,降低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