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NPA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7-2017-11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76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以及预后情况。根据STEMI患者入院时的NPAR三分位间距,分为A组(159例)、B组(159例)、C组(158例),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STEMI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风险因子。结果:C组比A组和B组具有更高的住院病死率(13.3%vs.3.8%vs.1.3%,P0.01)和远期病死率(22.8%vs.5.0%vs.7.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组累计生存率低于A组和B组(77.2%vs.95.0%vs.92.5%,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PAR是STEMI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 vs.B)HR=4.595,95%CI:1.126~18.753,P=0.034;(A vs.C)HR=7.292,95%CI:1.926~27.610,P=0.003]。结论:在急诊早期,NPAR是预测STEMI患者死亡风险的有效工具,有助于指导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年龄探讨血清钾浓度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及不同年龄STEMI患者适宜的血钾浓度。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441例,根据年龄分为≤65岁组(n=245)和>65岁组(n=196),再依据入院24 h内平均血钾浓度分为<3.5 mmol/L亚组、3.5~4.0 mmol/L亚组、4.0~4.5 mmol/L亚组和≥4.5 mmol/L亚组。比较各年龄组内4个亚组间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65岁组3.5~4.0 mmol/L亚组住院期间恶性心率失常发生率最低(4.8%),病死率最低(0.9%),不同亚组间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65岁组3.5~4.0 mmol/L亚组住院期间恶性心率失常发生率最低(9.1%),病死率最低(6.0%),不同亚组间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钾浓度是急性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患者住院早期的适宜血钾浓度为3.5~4.0 mmol/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和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确诊急性STEMI且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到院时采集静脉血,测定白细胞计数(WBC),按照WBC水平不同分为两组,≤9.5×109/L为A组,>9.5×109/L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血管事件以及长期预后进行比较。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长期预后。患者出院后随访36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MACE发生率的比较使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采用Cox回归分析多个变量与临床长期预后的关系。结果随访36个月,两组患者的累积MACE发生率A组(4.8%)明显低于B组(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135,95%CI:1.011~1.275,P=0.033)、吸烟史(HR:0.689,95%CI:0.519~0.915,P=0.010)、WBC(HR:1.356,95%CI:1.005~1.831,P=0.046)是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外周血WBC计数可能是影响急性STEMI且接受PCI患者的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即刻白细胞计数(WBC)对院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79例,按急诊PCI前WBC水平分为2组:≤10×109/L为A组(n=69),>10×109/L为B组(n=110)。观察患者入院24 h内相关实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入院直接胆红素与急性心肌梗死远期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本文为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沧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入院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自发病至入院1个月内的患者,每名患者入院后即刻化验直接胆红素。收集患者相关基线资料,实验室化验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以及冠脉介入资料。研究终点为全因死亡。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直接胆红素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全因死亡的影响,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直接胆红素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最后一名入选患者随访截止至2018年10月。研究最终入选患者284例,其中男性202(71.1%)例,平均年龄(61.48±11.99)岁。中位随访日期33(28,36)个月,期间共33(11.6%)例患者死亡。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者直接胆红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0(2.70,8.00)μmol/L与3.40(2.50,4.60)μmol/L,P0.01]。取所有患者直接胆红素中位数3.5μmol/L作为分组的界值,分为3.5μmol/L组(n=140)即高值组和≤3.5μmol/L组(n=144)即低值组。低值组死亡率为6.2%(9/144),高值组死亡率为17.1%(24/140),两组全因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全因死亡为终点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低胆红素组对比,高胆红素组全因死亡风险增高(HR=2.653,95%CI 1.233-5.709,P=0.013)。在纳入了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年龄,是否保守治疗,围手术期LVEF,Syntax评分等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直接胆红素增高是急性心肌梗死远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6.575,95%CI 1.227-35.231,P=0.028)。进一步分析发现,直接胆红素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死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ROC)0.659,95%CI0.550-0.768,P0.01】。结论入院直接胆红素增高是急性心肌梗死远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直接胆红素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与重度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于该院住院、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心功能Ⅳ级的CHF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访6个月,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因心力衰竭加重住院或因心力衰竭死亡。分析入院FT3水平与CHF患者6个月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根据患者入院时FT3三分位水平将患者分为FT33.45pmol/L(63例)、3.45~4.71pmol/L(64例)、4.71pmol/L(63例)3组。FT3 3.45~4.71pmol/L组糖尿病患病率、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FT33.45pmol/L组和FT34.71pmol/L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FT3 3.45~4.71pmol/L(HR=0.475,95%CI:1.181~4.631,P=0.019)是全因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NT-proBNP(HR=1.516,95%CI:1.103~5.443,P0.01)和糖尿病(HR=2.116,95%CI:1.218~5.652,P=0.021)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FT3 3.45~4.71pmol/L(HR=0.567,95%CI:0.198~0.896,P=0.023)是心力衰竭加重住院或因心力衰竭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NTproBNP(HR=1.643,95%CI:1.132~5.467,P0.01)和糖尿病(HR=2.253,95%CI:1.198~5.451,P=0.031)是心力衰竭加重住院或因心力衰竭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T3 3.45~4.71pmol/L的重度CHF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最低,同时该水平FT3也是因心力衰竭加重住院或因心力衰竭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体Cq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表达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出院后1个月死亡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246例,分为死亡组(28例)和存活组(2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TRP1水平。以随访期间死亡作为终点事件。采用ROC曲线和COX回归生存分析CTRP1对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平均随访32d,与存活组相比较,死亡组CTRP1水平明显升高(P0.001)。ROC曲线分析,CTRP1水平对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死亡具有预测价值,截点值为181.7ng/ml时,敏感性为90.4%,特异度为70.5%,患者被分为CTRP1水平高值组和CTRP1水平低值组。COX生存回归分析显示,CTRP1≥181.7ng/ml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HR=3.46,95%CI:1.67~7.07 P=0.001)。结论:CTRP1水平与急诊PCI后急性STEMI患者预后有相关性,CTRP1≥181.7ng/ml可作为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镁水平与全因死亡、心脑血管死亡及非心脑血管死亡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MHD的患者。收集透析前基线数据及开始透析后每3个月的临床随访数据进行分析。按平均血镁值四分位数进行分组:Q1组(血镁≤0.98mmol/L)、Q2组(0.98<血镁≤1.06mmol/L)、Q3组(1.06<血镁≤1.13mmol/L)、Q4组(血镁>1.13mmol/L);结合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将Q2、Q3组合并为Qi组(0.98<血镁≤1.13mmol/L),Q1、Q4组合并为Qo组。Kaplan-Meier法用于生存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用于分析死亡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82例MHD患者,其中Q1组46例,Q2组45例,Q3组46例,Q4组45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4组间总体的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Log-rankχ^(2)=9.024,P=0.029)。Qi组与Qo组总体及非心脑血管的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Log-rankχ^(2)=8.892,P=0.003;Log-rankχ^(2)=7.385,P=0.007)。COX回归模型结果发现:以Qi组为对照组,Qo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及非心脑血管死亡风险更高,校正混杂因素后Qo组较Qi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88.7%(HR=1.887,95%CI:1.012~3.519,P=0.046)。结论本研究发现血镁水平与MHD患者全因死亡率相关,当0.98<血镁≤1.13mmol/L时全因死亡率更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血糖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和活性的关系,探讨入院血糖影响STEMI患者住院临床预后的可能机制。方法 142例STEMI患者纳入本研究,检测入院血糖、PBMCs TLR4及白细胞介素-6(IL-6)m RNA表达、血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根据入院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入院血糖≥7.8 mmol/L)和正常血糖组(入院血糖<7.8 mmol/L)。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主要心脏不良事件、PBMCs TLR4表达和活性的差异,分析入院血糖与PBMCs TLR4表达和活性的相关性。结果高血糖组年龄、糖尿病史、体质指数、心率、白细胞计数、入院血糖、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IL-6和TNF-α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舒张压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正常血糖组(P<0.05)。高血糖组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死亡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高血糖组PBMCs TLR4 m RNA及IL-6 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3.34±0.68 vs.1.68±0.55,P<0.05;2.89±0.47 vs.1.62±0.5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所有入选的STEMI患者中,入院血糖是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死亡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76,95%CI:1.445~2.703,P<0.05;OR=2.117,95%CI:1.483~3.023,P<0.05;OR=2.317,95%CI:1.421~3.778,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血糖与PBMCs TLR4 m RNA、IL-6 m 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77,0.527,P均<0.05)。结论急性STEMI入院高血糖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急性STEMI患者入院血糖与PBMCs TLR4表达和活性显著正相关,急性STEMI患者入院高血糖可能通过增加单核细胞TLR4表达和活性导致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中患者水平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变异性(variability,Var)对死亡风险的影响,目前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临床实践模式对患者的贫血管理产生影响,同时影响患者水平Hb-Var及整体透析机构水平(facility-leve,FL)Hb-Var(FL Hb-Var)。本研究旨在明确患者水平Hb-Var及FL Hb-Var与透析患者死亡风险间的关系。方法本回顾性队列研究使用北京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数据登记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纳入数据库中2010年1月1日前稳定血液透析3个月的患者,患者在基线期(2010年1月至6月)存活,且测量3次以上Hb水平。患者随访至2011年12月31日。至少10名患者符合入组条件的透析室进入本研究。选取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透析龄,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病因,删失时间及原因,是否发生死亡,死亡时间,以及基线期间3次Hb结果。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率。按FL Hb-Var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进行对比分析。建立2种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水平Hb-Var及FL Hb-Var与死亡风险间的关系,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包括91个透析机构共2013例患者。随访中276例患者死亡,66例患者删失。患者水平Hb-Var最高组(即8.8 g/L)与最低组(4.4 g/L)相比HR为1.475,(95%CI1.105~1.968,P=0.008)。与年龄40岁患者相比,年龄65岁的患者HR为6.764(95%CI 2.983~15.339,P0.001)。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全因死亡风险HR为1.280(95%CI 1.007~1.627,P=0.044)。ESRD病因为糖尿病(HR=1.000)及高血压(HR为=0.700,95%CI 0.458~1.070,P=0.100)的患者预后较差,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预后较好(HR为=0.521,95%CI 0.458~1.070,P=0.004)。FL Hb-Var最高组与最低组相比,死亡风险增加42.2%(HR=1.422,95%CI 1.056~1.914,P=0.020)。结论 HD患者水平HbVar适度波动不影响死亡率,但波动过大(患者水平Hb-Var8.8g/L)则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年龄65岁、男性、ESRD原发病为糖尿病及高血压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FL Hb-Var显著增高的透析机构,其机构内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改善透析机构的贫血管理实践模式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入院高血糖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03—2019-12期间ICU收治的275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分为糖尿病(DM)组、非糖尿病(Non-DM)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慢性病并发症、实验参数、24 h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CEⅡ)、入院血糖值。分析糖尿病、入院高血糖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通过校正混杂因素,我们对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DM患者所占的比例为27.27%(75/275)。DM组与Non-DM组相比,患者年龄偏大,慢性肾病患者比例偏高,APACHC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死率略偏低(OR=0.79,95%CI:0.41~1.52,P=0.48)。在Non-DM组,入院高血糖组(血糖11.1 mmol/L)较血糖正常组(血糖4.0~11.1 mmol/L)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OR=2.22,95%CI:1.12~4.40,P=0.02),在DM组则不明显。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DM可降低严重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OR=0.83,95%CI:0.63~0.94,P=0.04)。结论:糖尿病似乎是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入院高血糖与患者预后不良明显相关,在糖尿病患者中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酸、二氧化碳结合力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性急性肾损害(CI-AKI)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的2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4组:Ⅰ组术前尿酸(UA)、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均正常;Ⅱ组高UA,CO2-CP正常;Ⅲ组UA正常,CO2-CP异常(22.0 mmol/L);Ⅳ组高UA,CO2-CP22.0 mmol/L。前瞻性的观察4组患者的CI-AKI的发生率及院内临床事件。结果 208患者中12例发生CI-AKI(5.8%),其中Ⅳ组7例(3.4%),Ⅱ组3例(1.4%),Ⅲ组2例(1.0%),Ⅰ组为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1.045,95%CI:1.007~1.092,P=0.019)、术后低血压(OR=1.892,95%CI:1.229~2.751,P=0.001)、慢性心功能不全(OR=1.681,95%CI:1.227~2.298,P=0.001)、e GFR60 ml·min-1·1.73 m-2(OR=1.708,95%CI:1.168-2.495,P=0.005)、高尿酸(OR=1.896,95%CI:1.269~2.830,P=0.002)、二氧化碳结合力22.0 mmol/L(OR=1.695,95%CI:1.231-2.333,P=0.001)是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和二氧化碳结合力22.0 mmol/L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对比剂性急性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对预测可手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33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以FIB指标的最佳截点值2.90 g/L为界,血浆FIB≥2.90 g/L为高FIB组,血浆FIB2.90 g/L为低FIB组。分析FIB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术前FIB水平对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低FIB组163例(48.8%),高FIB组171例(51.2%)。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T分期与FIB水平相关(W=10 817,P=0.015)。高FIB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6.60个月,低FIB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9.17个月,低FIB组的平均生存期显著优于高FI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97,P=0.011)。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浆FIB水平(HR=1.994,95%CI:1.163~3.418,P=0.012),T分期(HR=2.213,95%CI:1.196-4.097,P=0.011),N分期(HR=3.883,95%CI:2.278-6.621,P0.001),TNM分期(HR=0.248,95%CI:0.139~0.443,P0.001)与OS密切相关。在α=0.1的水平,血浆FIB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HR=1.680,95%CI:1.062~2.805,P=0.062),对比低FIB组,高FIB组患者的死亡风险高68%。结论:术前血浆纤维蛋白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不良生存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本研究探讨透析前基线尿酸水平与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腹膜透析患者。根据尿酸 三分位间距将患者分为三组UA(umol/L):M1(<387),M2(387-519),M3(≥519)。计算UA和全因死亡率的危险比(HR)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UA每增加20umol/L,全因死亡风险增加4%(HR=1.04,95%CI:1.00-1.08)。M3较M1的全因死亡率较高,HR为2.04(95%CI:1.01-4.12),且透析3年内UA对死亡风险预测价值更高。结论:尿酸水平与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率呈正相关;透析前UA升高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UA水平可能有助于延长腹透患者生存时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血钾含量与预后关系。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在2-12小时之内住院的病人100例,在治疗前采静脉血,立即送检,并同时对全部病人进行连续心电监护,监测4小时内血压、心率、心律失常、心衰发生的情况,并对监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血钾<3.5mmol/L组及血钾3.5-4.0mmol/L组心律失常、心衰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血钾>4.0mmol/L组。结论: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无论血清钾是否正常,均应进行积极早期补钾治疗,补钾的目标使血清钾达4.0-5.0mmol/L左右,对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成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Apelin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90例STEMI患者,45例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者为直接PCI组,45例择期接受PCI治疗者为择期PCI组;选择同期4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检测STEMI患者入院时、PCI术后、出院及随访1a时外周血Apelin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Apelin水平与STEMI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水平和终点事件的关系。结果直接PCI组及择期PCI组患者入院时Apelin水平[(423.6±11.0)、(425.8±10.9)pmol/L)]均低于对照组[(521.5±10.8)pmol/L](P0.05);术后、出院及随访1a时,直接PCI组Apelin水平[(481.2±10.9)、(480.5±10.5)、(468.9±11.6)pmol/L]较入院时增高(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择期PCI组术后、出院时、随访1a时[(431.9±11.2)、(432.5±10.8)、(431.5±11.0)pmol/L]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LVEF患者外周血Apelin水平[(400.6±10.1)pmol/L]低于正常水平LVEF患者[(459.8±11.2)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a,择期PCI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7.8%)高于直接PCI组(13.3%)和对照组(4.4%)(P0.05)。结论外周血Apelin水平与急性STEMI患者病情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自 1999- 0 9~ 2 0 0 1- 0 9我科确诊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 87例均由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而成 ,其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低于 6 0mm Hg,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高于 5 0 mm Hg。男4 7例 ,女 4 0例 ,年龄最高 93岁 ,最小 4 8岁。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血清钾浓度 ,取其平均值 ,情况见表 1。表 1  87例慢性呼衰患者血钾浓度与死亡例数统计血清钾浓度 >5.5 m Eq/ L 3.5~ 5.5 m Eq/ L <3.5 m Eq/ L病例数 32 4 4 1 1死亡例数 1 2 (37.5% ) 2 (4.5% ) 1 (9.1 % )  从表 1可以看出 ,血清钾浓度升高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30天死亡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血红蛋白(Hb)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d死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1997-01-01~2006-06-01因AMI入院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患者Hb水平分为二组:Hb水平≤100g/L组(207例)和Hb水平>100g/L组(1379例),研究的主要终点是30d死亡率。结果二组患者30d总死亡率为17.5%,Hb水平≤100g/L组死亡率为21.7%(45/207),比Hb水平>100g/L组死亡率(9.1%,126/1379)明显增高(P<0.001)。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当对其他因素校正后,低Hb水平仍是30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HR1.83,CI1.08~2.85;P<0.05)。结论低Hb水平与AMI30d死亡明显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不良的指标,应考虑对这些患者采取特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PS)探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低钾血症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CHPS 2.0版药品评价系统构建评价方案,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在许昌市中心医院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的住院患者。根据使用该药后是否出现低钾血症,将患者分为低钾血症组(血清钾<3.5 mmol/L)和非低钾血症组(血清钾≥3.5 mmol/L),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402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发生低钾血症者121例,发生率为3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026,95%CI:1.257~3.264,P=0.004)、较高的年龄(OR=1.031,95%CI:1.016~1.046,P<0.001,截断值:61.5岁)、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使用前最后1次较低的血清钾检测值(OR=0.404,95%CI:0.224~0.729,P=0.003,截断值:3.685 mmol/L)是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低钾血症的独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行PCI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a发生支架内再狭窄55例为观察组,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8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年龄[(65.9±10.0)岁]较对照组[(60.3±10.9)岁]大(P0.05),尿酸[(484.16±84.04)mmol/L]、肌酐[(84.36±28.19)μmol/L]、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5.49±3.62)mmol/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23.11±92.30)mmol/L、(75.81±24.78)μmol/L、(2.15±1.86)mmol/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104,95%CI:1.043~1.168,P=0.001)、PCI术前高尿酸水平(OR=8.431,95%CI:4.035~17.620,P=0.000)、高hs-CRP水平(OR=2.016,95%CI:1.519~2.674,P=0.000)是PCI术后1a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PCI术前高尿酸、高hs-CRP水平是冠心病行PCI术患者术后1a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