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出血行肝切除术的手术疗效及生存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6年6月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且行肝切除术的68例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分析围手术期情况、术后生存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危险因素再使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3例患者死亡,围手术期病死率为4. 41%。余65例患者中,14例(21. 54%)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3. 85%。中位总生存期为14. 0个月,1、3、5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52. 5%、28. 6%、11. 8%;中位无瘤生存期11. 9个月,1、3、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7. 5%、21. 2%、10. 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总生存期与Child-Pugh分级、AFP水平、肿瘤大小、肿瘤个数、脉管侵犯和术后严重并发症有关(χ2值分别为4. 201、5. 291、5. 926、6. 327、5. 062、5. 028,P值均0. 05); 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10 cm[相对危险度(RR)=3. 688,95%可信区间(95%CI):1. 211~11. 227,P=0. 034]、多发肿瘤(RR=4. 158,95%CI:1. 092~15. 827,P=0. 027)、脉管侵犯(RR=0. 206,95%CI:0. 078~0. 540,P=0. 034)和术后严重并发症(RR=0. 283,95%CI:0. 086~0. 929,P=0. 025)是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行肝切除术后围手术期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总体生存情况较差。其中,肿瘤直径较大、多发肿瘤、合并脉管侵犯及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的生存期更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自发性破裂(SR)的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2005年1月1日至2011年4月1日间,我院收治HCC-SR 44例,其中19例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同期收治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非SR的HCC(non-HCC-SR) 137例,对两组患者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总体生存率和生存影响因素等作比较.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时间,作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行HCC-SR生存多因素分析.结果 (1)术后1、2、3、5年累积复发率:HCC-SR组分别为78.9% (15/19)、89.5% (17/19)、94.7% (18/19)和94.7% (18/19);non-HCC-SR组分别为43.1% (59/137)、54.0% (74/137)、59.1% (81/137)和66.4% (91/137),P值分别为0.006、0.003、0.002和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术后1、2、3、5年无瘤生存率:HCC-SR组分别为10.5% (2/19)、5.3%(1/19)、5.3%(1/19)和5.3%(1/19);non-HCC-SR组分别为40.1% (55/137)、21.2% (29/137)、12.4% (17/137)和4.4% (6/137),两组比较,仅1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术后1、2、3、5年总体生存率:HCC-SR组分别为42.1% (8/19)、10.5%(2/19)、5.3%(1/19)和5.3%(1/19);non-HCC-SR组分别为59.1% (81/137)、32.8% (45/137)、19.0% (26/137)和6.6%(9/1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程度、甲胎蛋白值、治疗方式和HCC-SR分型是HCC-SR的生存影响因素.结论 HCC-SR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non-HCC-SR,但总体预后类似于non-HCC-SR.肝硬化程度,甲胎蛋白值,治疗方式和HCC-SR分型是HCC-SR的生存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术后影响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连续手术切除的老年肝细胞癌患者54例,Kaplan Meier法统计术后生存期并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Child-Pugh分级、脉管侵犯、卫星灶形成、病理学Edmondson-Steiner分级、肝内复发和远处转移影响老年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总体或无瘤生存(P<0.05).其中,Child-Pugh分级和脉管侵犯为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37和2.73,P<0.05),而脉管侵犯独立影响无瘤生存(相对危险度为3.19,P<0.05).结论生物学行为和肝功能状况是影响老年人肝细胞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超声作为一种实时、便捷的检查手段,被广泛用于肝细胞癌破裂出血急诊或床旁诊断。近些年发展起来的超声造影技术目前成为快速诊断肝细胞癌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本文对超声诊断肝细胞癌破裂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联合手术治疗的方法、病理生理基础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999年12月-2007年12月采用肝部分切除联合脾切除、门奇断流术治疗HCC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共23例(联合手术组),观察术前、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食管静脉曲张缓解情况、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并与同期行单纯肝切除术的39例HCC患者(单纯肝切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联合手术组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与单纯肝切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手术组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回升明显,显著高于单纯肝切除组;已随访14例患者中,13例食道静脉曲张改善;随访期间无凶险感染发生;5年生存率和3年肿瘤复发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HCC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采用肝部分切除联合脾切除、门奇断流术进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联合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并不增加肝切除手术的风险,不影响远期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于临夏市人民医院确诊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的患者136例,分别行腹腔镜肝切除术(LLR组,64例)和开腹肝切除术(OLR组,72例),分析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病理因素及远期疗效。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函数的比较采用log-rank进行检验。结果与OLR组患者相比,LLR组在手术时间[(86.43±23.55)min vs(62.31±19.61)min]、术后住院时间[(7.22±3.45)d vs(12.27±5.31)d]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539、2.764,P值分别为0.001、0.024),而在患者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总病死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的肿瘤数目、有无肝硬化、有无微血管侵犯、有无肝包膜侵犯、切缘范围、最大肿瘤直径等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远期疗效方面LLR组患者1、3、5年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83.30%、48.61%、38.29%,OLR组分别为78.64%、51.26%、43.01%;LLR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42%、95.13%、89.23%,OLR组分别为96.41%、94.28%、90.06%,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恢复快,且与开腹肝切除术相比远期疗效相当,适合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自发破裂出血患者在治疗对策上的选择。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HCC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Ⅰ期手术9例,急诊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21例,TACE治疗后再手术切除10例,其余11例均为单纯TACE治疗,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检验。结果21例经急诊TACE治疗者止血成功率为100%,其中10例患者TACE治疗后2~5周内进行Ⅱ期手术,术后病理证实均为HCC,术后3个月复查均未见腹腔肿瘤种植转移灶,术后1 年存活率70%(7/10); 9例行Ⅰ期手术切除的患者中,围手术期内死亡2例,3个月内发生腹腔或切口种植转移者5例(5/7),术后1 年存活率44.4%(4/9);11例单纯TACE治疗患者术后1 年存活率为27.3%(3/11)。急诊TACE联合手术切除HCC破裂出血在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生存时间上均优于急诊手术切除及单纯的TACE治疗。结论HCC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应首选急诊TACE治疗,再联合手术切除,可以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手术切除率,并可显著降低肿瘤腹腔种植转移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肝切除术(LR)和肝移植术(LT)两种方法治疗的肝细胞癌(HCC)患者3年的随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4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71例H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LR组(n=83)和LT组(n=8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分类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之间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差异;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对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LR组对比,LT组的单发肿瘤比例(45.78%vs 85.23%)、直径<3 cm的肿瘤比例(15.66%vs 67.05%)、高Child-Pugh分期比例(9.64%vs 26.14%)明显偏高,LT组的肿瘤复发率明显偏低(48.19%vs 32.9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9.649、46.383、7.833、4.121,P值分别为<0.001、<0.001、0.005、0.042);LR治疗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是46.02%,而LT治疗患者的无瘤生存率为80.71%,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6);LR治疗患者的总生存率是76.44%,而LT治疗患者的总生存率为86.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9);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治疗方法是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RR(95%CI)分别为3.383(1.334~8.579)、0.239(0.093~0.612),P值均<0.05],而治疗方法对于总生存期的预测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232)。结论LT更倾向于选择肝功能储备较差的早期肝癌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较好。  相似文献   

10.
根治性肝切除仍然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转移复发导致肝切除的疗效进入瓶颈期.探索术后复发的治疗措施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课题.目前,以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为代表的多种治疗措施已在临床广泛开展,但尚缺乏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循证医学证据.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的出现为改善HCC预后开辟了新局面,对于已接受过根治性肝切除治疗的HCC患者,索拉非尼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值得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与非艾滋病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及肝功能,分析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的可行性,探讨围手术期死亡率增高的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26例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75例非艾滋病肝细胞癌患者对比。根据是否合并艾滋病分为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组即HIV+组与非艾滋病肝细胞癌组即HIV-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肝功能及围手术期死亡率。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病例数[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HIV+组与HIV-组手术方式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两组间感染性并发症(P=0.259)、非感染性并发症(P=0.357)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术前、术后1 d、3 d、7 d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总胆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IV+组65.4%患者术前AST≥40 U/L。单因素分析术前AST、术后3 d总胆红素、术后7 d白蛋白是预后的影响因素。围手术期3例患者死亡,均为HIV+患者,其中肝功能衰竭死亡2例,出血死亡1例;两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结论对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肝切除术是可行的,但更易发生围手术期死亡,肝功能衰竭是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对其肝切除术应更加严格的选择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腹腔镜肝切除术(LH)与开腹肝切除术(OH)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2月~2021年2月我院诊治的122例ICC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1例,分别接受OH或LH治疗,随访观察半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LH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肛门首次排气和术后住院日分别为(232.2±50.4)min、(592.3±164.7)ml、(2.1±0.8)d和(6.5±1.3)d,显著短于或少于0H组【分别为(321.1±69.7)min、(995.5±321.4)ml、(2.7±0.7)d和(8.2±1.7)d,P<0.0 5】;在术后3 d时,LH组血清CRP、Cor和IL-6水平分别为(25.1±4.0)mg/L、(529.6±75.4)mmol/L和(83.5±7.2)pg/ml,均显著低于0H组【分别为(39.8±5.1)mg/L、(654.7±78.1)mmol/L和(97.3±10.2)pg/ml,P<0.05】;在术后7 d时,LH组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评估表(NRS-2002)与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术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武汉中心医院首次行肝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采用NRS-2002评分评估HCC患者术前的营养状态。所有患者均随访,根据随访结果记录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检验对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总体生存时间进行分析。复发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根据NRS-2002评分筛查结果显示,230例HCC患者术前存在营养风险72例,营养正常158例,营养风险发生率31. 3%。随访时间7~80个月,平均随访(46. 14±10. 52)个月。所有患者中,复发91例(39. 6%),死亡43例(18. 7%),1年复发率10%(23/230)、3年复发率28. 3%(65/230)、5年复发率35. 2%(81/230); 1年病死率1. 7%(4/230)、3年病死率12. 2%(28/230)、5年病死率16. 1%(37/230)。其中营养风险患者复发37例(51. 4%),死亡20例(27. 8%);营养正常患者复发54例(34. 2%),死亡23例(14. 6%)。营养正常患者总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均高于营养风险患者(P值均0. 05)。肿瘤个数[风险比(HR)=1. 682,95%可信区间(95%CI):1. 161~2. 438]、血管侵犯(HR=1. 996,95%CI:1. 372~2. 904)、营养风险(HR=2. 186,95%CI:1. 517~3. 150)是HCC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 05);血管侵犯(HR=1. 823,95%CI:1. 265~2. 627)、营养风险(HR=2. 068,95%CI:1. 431~2. 990)是HC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 05)。结论根据NRS-2002评分的营养筛查结果,HCC患者术前营养风险比例较高且与术后复发及死亡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左外叶肝细胞癌(HCC)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左外叶HCC且行完全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LLLR)的患者25例与同时期的另外25例行开腹左肝外叶切除(OLLR)的HCC患者进行病例配对分析。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LLLR组与OLLR组在手术时间、术中输血例数、R0切缘例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在术中出血量[(216.40±15.39)d vs(273.20±16.65)d]、平均住院时间[(6.92±0.28)d vs(10.32±0.52)d]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0%vs 48%)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LLR组与OLLR组在1、3年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LLLR与OLLR治疗左外叶HCC相比,不仅远期效果相似,而且在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16.
[摘要]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早期诊断困难,总体手术切除率低,传统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肝癌的转化治疗是通过局部/系统治疗将不可切除肝癌转为可切除肝癌,并从手术切除获益。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在晚期肝癌的治疗中取得较大突破,以肝动脉灌注化疗为代表的局部治疗的进步,使部分中晚期肝癌患者重新获得手术机会并因此获益。该文对肝细胞癌转化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据《Hepatology》2015年8月报道】题:肝切除术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作用(作者Roayaie S等)目前指南推荐外科切除手术作为单发的肝细胞癌(HCC)患者(Child评分A级,血清胆红素正常,没有明显的门静脉高压表现)的首要治疗手段。来自美国雷诺克斯山医院的Roayaie等做了一项研究,以判断遵循指南的频率及偏离指南对生存率是否有影响。BRIDGE是一项多中心的队列研究,研究从2005年1月1日-2011年6月30日20个中心共纳入8656例确诊HCC的患者,所有患者分为4组。A组:718例理想切除患者并接受切除手术;B组:144例理想切除患者但  相似文献   

18.
对于残余肝体积不足的肝细胞癌患者,联合肝脏离断合并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可以达到快速增大残余肝体积并切除肿瘤的目的,但仍有其弊端和未知性存在。ALPPS作为肝胆领域的新技术,在问世的10余年来,其适用范围在扩展,技术得到进一步改良。概述国内外对肝细胞癌患者施行ALPPS的经验,分析ALPPS在肝细胞癌患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探讨其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盛行时代中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5):1103-1109
目的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再次肝切除术与射频消融治疗亚洲复发性肝癌患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日期自建库截止至2020年6月15日。由两位评价者独立检索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2项随机对照试验和18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均来自亚洲国家,包含2903例复发性肝癌患者。再次肝切除术组和射频消融组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分别为2%和0,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4%和3.3%。再次肝切除术组和射频消融组患者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3%、66.3%、51.1%和91.4%、69.2%、39.9%。两组患者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7.9%、48.3%、34.4%和57.5%、27.9%、14.0%。Meta分析结果提示,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89,95%CI:0.77~1.02,P=0.10),但再次肝切除术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射频消融组(HR=0.79,95%CI:0.72~0.87,P0.001)。结论目前证据显示,再次肝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肝癌有更高的无瘤生存率,但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相似。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HCC)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肝切除术需要切除原发性肿瘤并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肝组织。然而,在临床手术中,肉眼和触诊难以精确识别肿瘤组织及其边界,往往导致切除不足或过度切除。近红外荧光(NIRF)成像是一种实时、低成本、无创、高灵敏度的成像技术,在引导手术切除肿瘤的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随着荧光成像系统和荧光探针的发展,可以实现术中肿瘤定位和边界确定,使手术更加准确。本文回顾了用于HCC术中导航的各种NIRF探针的发展,并讨论了这些探针的当前挑战和潜在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