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组,剔除死亡大鼠后每组各5只.假手术组只分离颈内外动脉,其余两组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损伤模型.用Longa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行为学障碍程度,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缺血侧额叶皮层区以及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PCNA的阳性表达.结果:再灌72 h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缺血侧SVZ及皮层区PCNA的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 0.01,P< 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能通过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PCNA的表达,促进神经细胞的增殖和DNA的修复从而改善其神经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2.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不同病程中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均有一定的疗效,为了更加明确各期的疗效,本文从不同病程研究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关"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研究报道日益增多,笔者就近5年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关"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研究报道日益增多,笔者就近5年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因,其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目前对于AMI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但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随着血运的恢复,某些受损的心肌细胞功能及结构破坏反而加重,再灌注的血液会造成类似炎症的损伤,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近年来,国内对中药单味及复方制剂等防止MI/R进行了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6.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中药复方及中药有效提取物,能有效的抑制氧自由基的形成,减少胞质内Ca2+,控制炎症反应,从而达到保护损伤心肌、提高心肌细胞生存产率的目的。因此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中医药,对预防和保护MIRI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通络片对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作用。方法应用具有益气活血醒脑开窍作用的醒脑通络片作用于模型大鼠。结果醒脑通络片可改善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小脑梗死灶体积,升高血清SOD,降低血清MDA。结论醒脑通络片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比较多种,目前临床广泛认为与钙离子超载、氧自由基、细胞凋亡以及炎症反应有关,因此在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预防时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在我国中医学中认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属“胸痹”“心悸”范畴,目前中医学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逐渐得到关注.该文主要分析中药单药成分以及复方药物在心肌缺血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干预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干预手段,以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RT-PCR方法,观测不同时间点病变侧大脑皮层2种关键炎性细胞因子受体即白细胞介素-1受体Ⅰ(IL-1RⅠ)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TNFR-Ⅰ)的mRNA表达情况,并观察针刺对上述指标的调节作用规律.结果 醒脑开窍针刺法降低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异常升高的IL-1RI、TNFR-Ⅰ的mRNA的表达,且该作用随时间的延长而更为明显.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可干预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炎症反应,进而对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联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长垣县中医院收治的82例中风后失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言语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清血管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7.80%)高于对照组(6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T水平低于治疗前,CGRP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血清ET和CGRP水平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联合言语训练能显著改善中风后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和脑局部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基础治疗+常规针刺法治疗,B组采用基础治疗+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间瞳孔大小、眼裂大小、眼球运动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 各组治疗后瞳孔大小、眼裂大小、眼球运动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且在3项指标及综合疗效组间比较显示,B组较A组疗效更为显著(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醒脑静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时的影响。方法2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安慰剂组和醒脑静组,每组10只。结扎冠脉造成MIRI模型,分别在冠脉结扎前、结扎后1 h、再灌注后1 h,取心房血分别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清肌酸激酶(CK)血浆水平。同时观察各组梗死范围。结果冠脉结扎后醒脑静组TNF-α,ET及CK水平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P<0.01),NO水平显著升高(P<0.01),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小于安慰剂组(P<0.01)。结论醒脑静预处理能减轻MIRI时的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从而起到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治疗组进行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两组进行疗效对照。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疗效显著,明显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越早接受醒脑开窍针刺法并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就越早获益。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内溶栓、冠脉介入及搭桥等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显著增加,影响临床疗效。从氧自由基生成增多、钙离子超载、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方面概述MIRI的发生机制。急性心肌梗死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气血阴阳的亏虚,标实主要为气滞、血瘀、痰结、浊毒。治疗多从扶正补虚出发,辅以活血、化痰、解毒散结,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减轻钙离子超载、干预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等多层次、多途径修正阴阳失调的心肌细胞,使机体功能趋于阴平阳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济源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悬吊运动训练,针刺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干预后,针刺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17.
今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中,中药在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作用机制获得了多方面全新的认识。其在清除自由基、减轻钙超载、抗脂质过氧化、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方面发挥中药的作用。本文将中医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均有一定的疗效,为了更加明确各期的疗效,本文从不同病程研究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再灌注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对于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再灌注治疗也会导致心肌梗死面积增大、心律失常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缺血后适应(IPost C)是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措施,通过对病变血管、远隔血管床或药物进行短暂的缺血再灌注治疗,从而降低再灌注损伤,根据作用的部位分为原位IPost C、远隔IPost C以及药物IPost C。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IPost C能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再灌注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但IPost C的作用机制以及最佳作用血管以及药物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脑缺血一定时间恢复血液灌注后,脑组织细胞损伤反而进行加重。缺血性脑损伤包括缺血期原发性损伤和再灌注期继发性损伤,其病理过程始动环节是缺血。恢复脑组织的血液灌注是救治脑缺血的前提,而继后的再灌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