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量化评估单侧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的可行性。方法经多模式影像证实为单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者145例,用TCD及DSA评估侧支循环,并行一致性检验。对结果一致的128例进一步行TCD侧支循环量化评分,设定前交通动脉(ACo A)开放3分、后交通动脉(PCo A)开放2分、眼动脉(OA)开放1分。将128例患者分症状组及无症状组,对两组侧支循环评分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以诊断最佳界值为截点分侧支循环不良组及良好组,比较两组患侧TCD及CT灌注(CTP)参数,并与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 TCD评估ACo A、PCo A、OA与DSA的一致性均极佳(Kappa值=0.879、0.787、0.770,P 0.05)。(2)症状组与无症状组侧支循环评分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3) TCD侧支循环评分3.5分为诊断最佳界值,敏感度为73.7%,特异度为84.4%。(4) TCD及CTP参数:侧支循环不良组患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流速、基底节区及颞叶的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均明显低于侧支循环良好组,而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较侧支循环良好组明显延长(均P 0.05)。(5) TCD侧支循环评分与ASPECTS呈高度正相关(r=0.767,P 0.05)。结论 TCD可以量化评估单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的脑侧支循环,对临床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侧支循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对维持脑灌注起到重要的作用,且侧支循环的系统评估有助于脑血管病治疗方案的个性化选择、临床预后的评估和卒中危险分层。但侧支循环代偿形式复杂多样,病理生理机制等诸多方面仍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从侧支循环的解剖结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等多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脑侧支循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区存活时间至关重要,侧支循环状态与病情进展、血管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临床预后均密切相关,有必要了解脑侧支循环类型、特点、影像学评价方法及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动态监测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 M1段慢性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程中软脑膜侧支循环建立及动态变化情况,评价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单侧MCA M1段慢性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于入院时、7 d、14 d、21 d、60 d、90 d行TCD检查,以不同软脑膜侧支存在状态分为FD(flow diversion,FD)阳性组及FD阴性组,同期行NIHSS评分,记录90 d mRS评分,比较不同FD存在状态患者预后。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患者57例,FD阳性43例(75%),FD阴性14例(25%),病程中软脑膜侧支循环存在状态相对稳定。FD阳性组NIHSS评分低于FD阴性组(P 0. 05),90 d mRS评分优于FD阴性组(P 0. 05)。结论 CA慢性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程中软脑膜侧支循环存在状态相对稳定,且具有良好的代偿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降低卒中进展风险。TCD评价软脑膜侧支循环可作为此类患者预后评估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侧支循环的评估以及促进侧支循环的开放是近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措施主要是通过溶栓、机械取栓使血管再通,但由于治疗的时间窗而受到限制,因此,建立侧支循环对缺血后再灌注具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侧支循环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系统评估脑侧支循环将有助于预测卒中发生及复发的风险、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和出血转化的发生率。良好的侧支循环可以缩小缺血性卒中最终的梗死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     
<正>侧支循环的建立不仅是卒中发生、进展、复发、临床及影像学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也是筛选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适应证的重要依据。基于此,中国于2014年发布了《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并由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于2017年进行了更新,内容涉及侧支循环的研究范畴,不同级别侧支循环的影像学评估技术,不同类型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评估方案及卒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治疗(EVT)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大动脉闭塞(LAO)患者的预后,但仍有一半患者无法实现功能独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是一种无创、便捷及可重复性高的脑血流动力学检查手段,近来研究表明TCD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急性前循环LAO患者EVT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还可以监测血管再通情况、血管痉挛、脑自动调节以及侧支循环,评估远期预后以及改进临床治疗策略。本文围绕TCD在急性前循环LAO患者EVT术后脑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包括CT平扫(non-contrast CT,NCCT)、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可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侧支 循环进行全面评估,评估脑灌注状态,了解脑侧支循环建立或开放情况,判断临床预后,在急性缺血 性卒中的诊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多模式CT在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使患 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9.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自发明以来即飞速发展,由于其具有便捷、价廉、无创、可靠、可床旁操作等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最重要的临床应用“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方面已成为非常有效和可靠的首选诊断方法。TCD现已成为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观察不可或缺的手段。此外, TCD在判断侧支循环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动静脉畸形、颅内压增高、脑死亡和微栓子监测等方面也有着很高的诊断价值。 近些年来,TCD仪器功能不断的发展,应用领域不断的拓宽,它的应用和研究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如TCD发泡试验对心脏右向左分流的检测、TCD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效果的增强、脑实质超声在神经系统变性病中的诊断价值、TCD对脑血管调节功能的评估等等。TCD技术的临床诊断应用方面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本次的专题论坛就TCD较新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做相关内容的介绍。希望这些内容能对神经科及超声科医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评价颈内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单侧颈内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的患者69例,采用TCD检测其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评价其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和脑血流储备能力(CRV)。结果 TCD显示侧支循环开放者患侧收缩期峰时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及CVR明显高于无侧支循环开放患者(P0.05),颈内动脉中度狭窄组患侧收缩期峰时血流速度(Vs)、PI值及CVR明显高于重度组(P0.05)。结论颈内动脉狭窄时侧支开放可以改善远端血流动力学指标,但改善程度有限。TCD可检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颅内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为临床治疗和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 也逐年提高。改善和恢复缺血区的血流灌注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键,而良好的侧支循环情况 在此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以构建良好的侧支循环,系统的影像学评 估是关键。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评估侧支循环的金标准, 能够清晰地显示出侧支血管的分布和所代偿的供血区域,若碍于其有创性,可考虑选择无创技术:经 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测量侧支循环血管的血流流速、确定血流的方向等,计算机 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从任何角度动态观察颅内的血管和磁共 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显示成像范围内的全部主要的血管及其分支,但各种技术 均存在局限性,掌握各评估技术的优缺点对于做出合理的联合选择非常重要,本文对此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2.
MRI的SWI序列显示的不对称突出静脉征(asymmetrical prominent veins sign,APVS)可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新近研究显示,APVS的存在与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存在联 系。基于此,本文重点介绍了APV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影像表现特点及其与侧支循环关系的研究现 状,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帮助。  相似文献   

13.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一直是 急性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影像评估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由于多模态MRI可以提供丰富的病理生理学 参数,在IP临床评估中具有良好前景。本文对各类MRI成像策略对于IP评估的特点与局限进行介绍,重 点介绍了新型技术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mide proton transfer,APT)。APT通过对脑缺血区域细胞内pH 值的精确判断,能够准确评估IP。虽然目前APT临床应用尚少,但随着其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有望成 为辅助决策AIS患者治疗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主要的致死、致残原因,而侧支循环对缺血性卒中的代偿作用至关重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侧支循环评估的准确性得到大幅提高,许多大型临床试验也开始结合侧支循环的评估制定治疗策略。另外,改善侧支循环具有巨大的潜在治疗价值。本文主要围绕侧支循环在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的2MHz超声探头可以透过颅骨薄弱部位实时动态监
测颅底Willis环组成的血管血流速度,从而得到脑血流动力学等参数,在重症脑血管病领域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TCD一直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床旁诊断的有力武器,但是TCD诊断的血管痉挛对临床预后的
判断受到临床挑战。血管再通迎来春天,床旁TCD可以对血管再通治疗后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起到
预警作用,而且可以随访检测血管再通的治疗效果。TCD对于无创颅内压监测的指示作用有待国际公
认的可重复的数学模型出现。  相似文献   

16.
多时相CTA(multiphase CTA,mCTA)作为一项新型颅内血管影像检查技术,可通过追踪造 影剂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动态观察动脉峰值期、静脉峰值期及静脉晚期3个不同时相颅内血管显 影情况。其特征性影像--“斑点征”可显示不同时相血管管壁的通透性,评估血栓长度及血栓渗 透性,并评估颅内侧支循环状态、病变区血管通透性及静脉溶栓效果。本文就mCTA在侧支循环评估、 血管通透性检测及血栓渗透性、血栓长度的识别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CT灌注最大密度重建图(CT perfusion_source images maximum intensity map,CTP_simap)在卒中易损患者CT灌注成像假阳性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诊治是一个系统工程。AIS诊疗指南可规范和指导临床实践,但指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时,各基层医院可能面临不同的问题。本文对临床中的常见问题包括AIS的急诊评估和转运、影像评估、溶栓和抗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等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SWI的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osterior circulation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pc-ASPECTS)对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临床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来自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未接受静脉或动脉溶栓及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后循环A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数据。采用mRS评分评估发病后3个月预后,mRS评分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良好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来评估基于SWI的pc-ASPECTS评分对后循环AIS患者3个月预后的预测诊断价值。结果研究共收录63例后循环AIS患者,预后良好组42例(66.7%),预后不良组21例(33.3%)。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基线NIHSS评分(P0.001)、pc-ASPECTS评分(P0.001)在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c-ASPECTS≥6分是后循环AIS患者3个月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OR 2.03,95%CI 1.04~3.95,P=0.039);ROC曲线分析显示,基于SWI的pcASPECTS曲线下面积为0.80(95%CI 0.69~0.91)。结论在后循环AIS患者中,基于SWI影像的pc-ASPECTS评分可独立预测患者的3个月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是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患 者脑血流动力学失代偿期的重要代偿途径,CVR检测可以预测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和预后,评价血管 重建术的效果。CVR的检测依赖于CO2激发试验或者倾斜实验诱导脑小血管扩张,并通过神经影像 技术检测试验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从而评估CVR。目前常用的CVR检测技术包括直接检测技 术,如CTP、PW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氙CT、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 磁共振成像、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和间接检测技术T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