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国的突发公共事件频繁,高效的医学救援可降低突发公共事件对人类健康危害。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及对医院的要求,剖析医院目前在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5.12"汶川救灾等应急医学救援实践,探讨突发公共事件医院应急救援机制。  相似文献   

2.
宣传保障工作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中具有前瞻性、统筹性的重要作用,是重要的外部保障力量,正确的舆论环境和议题引导可以直接作用于救援行动,促进救援行动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宣传保障工作需要从制度上规范并完善相关机制,做好信息共享,把握舆论导向,为公众提供正确的应急防护指导,消除恐慌情绪,稳定社会秩序,从而为应急救援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使宣传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应急时期的救援需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军地融合的方式,联合组建医学救援队。通过多次举行模拟紧急医学救援演练,明确救援任务,完善救援机制。军地融合医学救援具有组织严谨、行动迅速、技术雄厚、保障有力等特点,同时,应注意把握信息资源共享、组织指挥顺畅、协同分工明确、追求科学实效等环节。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部分省市卫生系统承担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专/兼职人员的信息,统计分析参加救援工作次数、承担工作任务、事故严重程度和可控制性、是否接受相关专业技能培训等影响因素与心身疾病/症状发生比率的关系。在673人的答卷中,99人曾因出现应激反应相关的健康问题赴医院就诊。职业应激反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参加救援工作次数越多、承担工作任务越接近事故中心、事故越严重,发生心身疾病/症状的比率越高;接受过相关专业技能培训者发生心身疾病/症状的比率较低。提示应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加强相关技能培训,以适应此类工作所致的高度职业紧张。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各种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社会环境下,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除完成日常院前急救工作外,还要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救援任务。本文介绍了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和分级、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职责任务、权限及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分析以往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的要点,确保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将突发事件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救援中的个体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为保护现场人员免受化学、生物与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应配备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在各个部门进行有关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中,关于配备个体防护装备有些特殊因素需要考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岗位胜任力培训模式在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救援培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某医院内部46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28例;年龄24~45岁,平均(35.28±2.31)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医护人员23人。试验组采用的培训模式是岗位胜任力培训模式,常规组采用的培训模式是常规性培训模式。比较两组医护人员岗位胜任能力以及患者的反馈分值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培训后,试验组医护人员的响应时间、院内分诊时间、输液通道开通时间、抢救措施落实时间、完成分流时间、患者停留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医护人员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培训前(P<0.05),但试验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试验组患者标准化反馈分值高于培训前,(P<0.05),且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试验组和常规组对应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5.00%、77.50%,常规组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面临突发公共事件卫生时,对医护人员在应急救援培训中采用岗位胜任力的培训模式,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广泛应用于应急救援培训中。  相似文献   

8.
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要求紧急救援的医疗队必须在第一时间到现场,对伤员实施有效的医疗救助,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现代医疗装备的支撑。1突发公共事件医学救援的特点和要求(1)公共事件的发生无法预测,事发突然,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生命救援刻不容缓,医学救援分队必须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0.
关于组建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卫光 《卫生软科学》2007,21(6):472-473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应按任务分专业建立一批不同层次的,集预防、检验和救治功能于一体的、具有标准作业规范的应急医疗救援队。文章重点介绍了有关应急医疗救援队的类型、人员组成及人员的准入界定、标准作业规范以及管理的模式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当中,本院医务社工第一时间介入,在整个救治过程当中,为协助伤病员救治、安抚陪伴者情绪、为医务人员提供情绪支持等,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救治工作创造了平稳有序的环境,凸显了社工服务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本文将对医务社工全程参与救助过程的活动实务进行分析,探讨医务社工在突发公共事件当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浩  杨芳  李清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2161-2162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经常可以遇到10人以上甚至多达数十人的大型群体伤害事件,但是由于急救资源的不足,或者事故现场混乱,报告的不明确,往往到达现场的就只有一辆救护车,由医护驾组成的医疗小组就承担起临时的医疗救援指挥任务,在面对及其混乱的灾难现场和众多的伤员,做到有条不紊的部署和救治,就成了群体灾难事件医疗救援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结合个人从事院前急救工作多年的经验,就现场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方法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三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护士救援经历及自我评价情况。方法 对所有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支援经历的在职非急诊护士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 在104份问卷中,自我评价总分为23~35(29.63±3.21)分。曾接受过相关培训、在开展人力资源二级响应模式流程再造后参与应急救援者自我评价得分较高(P<0.05)。结论 使用广播呼叫系统,制定详细的人力资源调配预案及现场工作方案,对院内应急救援护士进行相关培训,能使应急救援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后公众心理卫生状况及应对方式,为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公众心理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一定的年龄结构抽取15~60岁居民为调查对象。用卫生部项目办统一设计的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进行调查。应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调查1551人,调查对象近两年经历影响最大的突发公共事件主要为5.12大地震(51.4%)、台风灾害(18.5%)和毒奶粉事件(7.6%);其中突发公共事件直接受害者、现场目击者和参与救援的人员占29.0%;感觉突发公共事件对自己的情绪/心理有较大影响者占17.4%。调查对象中文化程度高、年龄较小者和丧偶者积极应对方式得分较高,但也有调查对象采取被动消极和逃避的方法;突发公共事件后主动寻求专业人员心理咨询的人仅为2.8%。结论根据不同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并建立科学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公众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章娟 《现代保健》2009,(33):196-197
目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如2003年SARS病毒,2008年汶川大地震,2009年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等,在未来仍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阶段危机心理干预现状与需求,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在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庐阳区按一定的年龄结构抽取15~60岁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卫生部应急办"突发公共事件危机心理干预能力资源状况调查和政策研究"项目提供的《公众心理卫生状况及需求调查表》,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进行调查。结果 45.9%的调查对象对突发公共事件危机心理干预不了解,48.7%的人是通过媒体宣传获得心理援助知识的;57.8%的被调查者希望通过媒体宣传来获得心理援助;收到宣传材料是事件发生后公众各时间段都能接受的干预形式;缓解心理反应(50.4%)是被调查者主要希望获得的危机心理干预技能。结论不同类型事件、事件发生不同时间公众心理干预方式的需求不同,应针对不同需求实施具体的心理干预方式,使受到事件波及人群得到最有效的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一案三制"应急体系建设,国务院于2006年1月,公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这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在此之前编制的应急预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进行补充和完善,以便与总体应急预案接轨,原来没有应急预案的行业、部门、地方、企事业单位、重大活动的主办单位需要建立应急预案。为提高地区或企事业单位编制应急预案的水平,拟简略介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论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内容和编制程序,对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标准化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合肥市城区居民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的情绪及躯体反应情况、应对方式,为今后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适时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瑶海区、庐阳区按一定的年龄结构抽取15~60岁居民为调查对象.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统一设计的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进行调查.应用SPSS15.0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调查811人,调查对象认为近两年来影响前3位的突发公共事件分别为汶川地震(62.3%)、奶粉事件(8.9%)、雪灾(5.2%).调查对象申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的人所占比例最大(78.7%),其次是直接受害者(7.6%)、现场目击者(6.2%)、现场区域的其他人员(5.3%)和救护人员(2.2%).[结论]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国内发生的各类重大事件(特别是汶川地震)无论是否波及合肥,都使合肥市民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因此,突发公共事件危机心理干预机制的建设也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安徽省突发公共事件后公众心理卫生状况及应对方式,为制定突发公共事件群体心理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一定的年龄结构抽取15岁~60岁居民为调查对象。用卫生部项目办统一设计的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进行调查。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调查1652人,调查对象近两年经历影响最大的突发公共事件主要为5·12大地震(63.9%)、毒奶粉事件(13.0%)和手足口病(10.9%);其中突发公共事件直接受害者或死难者家属、目击者、参与营救与救护的人员约占13.0%;感觉突发公共事件对自己的情绪/心理有较大影响的为20.5%。调查对象在出现情绪/心理和身体反应时主要应对方法是主动的自我调节,但也有调查对象采取被动消极和逃避的方法;突发公共事件后主动寻求专业人员心理咨询的人仅为3.5%。结论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后群体心理卫生的调查,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并建立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群体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作者通过阐述卫生监督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具备的素质,并进一步指出获得该素质的途径和努力方向,倡导在新形势下卫生监督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应对日益复杂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切实履行卫生监督员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