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部低剂量CT(LDCT)扫描技术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2月于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肺部CT检查的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各50例。将门诊患者作为LDCT组,采用LDCT扫描检查(电压110 kV,电流20 mAs,careDOSE模式);将住院患者作为常规剂量组,采用常规剂量CT检查(电压130 kV,电流80 mAs,careDOSE模式),两组肺窗及纵隔窗重建方法相同。比较两种肺部CT扫描方案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图像质量由2名影像学医师采用5分法进行评价,并比较二者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计算信号噪声比(SNR)。依据CT剂量报告比较两组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和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结果:2名阅片医师对LDCT组、常规剂量组的肺部CT图像质量评分均有极好一致性(Kappa值=0.923、0.936)。组间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12,P=0.537);组间图像合格率、图像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DCT组SNR、DLP、...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当iCT管电流设置为17 mAs时,其他参数设置对低剂量胸部CT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低剂量胸部CT筛查的200名志愿者,设定管电流为17 mAs,根据管电压及自动曝光控制(DoseRight)设置分为4组:A组为120 kV,DoseRight扫描;B组为100 kV,DoseRight扫描;C组为120 kV,固定管电流扫描;D组为100 kV,固定管电流扫描。对所有扫描图像分别采用混合迭代重建(iDose4)和全模型迭代重建(IMR)进行肺窗及纵隔窗算法重建。比较4组的有效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 4组肺窗、纵隔窗的iDose4、IMR重建图像质量评分及有效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组图像质量均较C组图像质量好(P均<0.05),与其余3组比较D组图像质量最差(P均<0.05);C组纵隔窗及D组肺窗、纵隔窗的iDose4重建图像质量评分较低;A、B、C、D组SNR值依次降低(P均<0.01);A组有效剂量最高(P均<0.01),D组有效剂量最低(P均<0.01),B组和C组间有效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结论 iCT管电流为17 mAs时,采用100 kV管电压、DoseRight扫描及IMR重建方式可获得较满意的图像质量和较低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低剂量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IDR3D)对胸部低剂量CT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106例在该院门诊部行胸部CT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低剂量胸部CT检查,n=46)和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AIDR3D进行检查,n=60),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噪声、伪影、细小结构显示、胸部病变显示评分)、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试验组噪声、伪影、细小结构显示、胸部病变显示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TDIvol、DLP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AIDR3D应用于胸部低剂量CT扫描中不仅可提高图像质量且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胸部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比较第三代双源CT的主动脉血管成像两种不同扫描方式的升主动脉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方法 将2016年8月至2021年9月间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的怀疑有主动脉病变的82例患者进行随机(抽签法)分组,分为A、B两组,每组41例;分别使用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模式(A组)、非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模式(B组)行主动脉CT血管成...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189-3190
目的对比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诊断或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观察组给予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观察两组患者的CTCA辐射相关指标剂量、CTCA各段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相关指标等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CTCA辐射相关指标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TCA各段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图像质量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宝石CT能谱成像(GSI)、传统前门控和后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探讨冠脉成像GSI扫描模式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成功完成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162例,按照扫描模式分为3组:A组为GSI扫描模式,B组为后门控模式,C组为前门控模式。对比各组图像噪声、对比度、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图像优良指数(FOM),并计算比较各组间的有效放射剂量(ED)。结果图像质量比较:A组图像噪声明显低于后门控组及前门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组SNR、CNR及FOM均明显高于后门控组(P < 0.01)及前门控组(P < 0.05);C组SNR、CNR及FOM均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剂量比较:A组和C组ED均值分别为2.87±0.83、3.34± 2.36 mSv,明显低于B组(9.04±3.06 mSv)(P < 0.01);A组和C组ED较B组分别降低68.25%和63.05%,而A组较C组降低约14.07%。结论宝石CT冠脉GSI扫描技术与后门控、前门控技术相比,不但能有效大幅度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且能显著提高图像的质量,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模拟婴幼儿头颅70 kV CT扫描条件下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 选用CPT500模体,分别于70 kV及120 kV、150~500 mAs条件下进行扫描,测量其低对比度模块中对比度为1.0%、直径为15 mm的圆柱体的CNR和CTDIvol值,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对图像的低对比可探测能力(LCD)进行评分。对70 kV、150~500 mAs测得的每组图像的CNR和LCD评分与婴幼儿头颅常规扫描条件(120 kV、200 mAs)图像的差异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当管电压为70 kV及120 kV时,图像CNR与CTDIvol呈线性正相关性(r=0.96、0.94,P<0.001);当管电流设置为150~400 mAs时,70 kV与常规扫描条件图像的CNR及LCD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当管电流设置为450~500 mAs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70 kV、450~500 mAs扫描条件可得到与传统的120 kV、200 mAs CT扫描相似的图像质量,前者辐射剂量明显降低,适用于婴幼儿头颅CT扫描。  相似文献   

9.
《疾病监测》2017,32(2):122-122
正2017年2月8日的《BMJ》刊载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每年进行低剂量CT肺癌筛查的累积辐射剂量及其引起的终生癌症发病风险。肺癌筛查试验(COSMOS研究)于2004 2015年(登记时间2004-2005年)在意大利米兰进行,二次分析则于2015-2016年开展。研究参与者为年龄不小于50岁的无症状、高风险烟民。参与者吸烟或曾经吸烟(烟龄不低于20年),且过往5年无癌症病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评价常规CT扫描与胸部能谱成像应用于临床检查时的射线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方法:将医院2017年1月~4月收治因病情需要行胸部CT检查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与胸部能谱成像扫描,并对两种CT扫描方式的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进行比较,以评价最佳扫描方式。结果:不同CT扫描方式比较可见,常规CT平扫与能谱动脉期成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相当(P0.05);而能谱静脉期成像虽然比常规CT平扫有较高辐射剂量,但所提供的图像质量也更佳(P0.05)。结论:与120k Vp常规CT平扫相比,胸部动脉期能谱成像的辐射剂相当,胸部静脉期能谱成像虽然有较高辐射剂量,但所获得的图像质量,可在临床酌情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方法 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分的500例患者依次分别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分为P组(前瞻组)和R组(回顾组),评价两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 P组和R组各有3750(15×250)个冠状动脉节段,P组和R组冠状动脉节段管径太小(<1.5 mm)难于评估分别占3.49%(131/3750)、3.78%(142/3750),可评估节段占96.51%(3619/3750)、96.12%(3608/3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的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平均辐射剂量为(3.36±1.00)mSv、(13.46±2.30)mSv,P组平均射线剂量较R组降低7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3.22%、99.21%、91.64%、99.05%,R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4.55%、98.80%、95.86%、9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案较回顾性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但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低剂量腹部和盆腔增强扫描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与常规剂量下传统的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的图像质量和剂量减低率。方法 31例患者接受腹部和盆腔增强常规剂量CT扫描、FBP重建;复查时,接受增强低剂量扫描、40%ASIR和MBIR。由2名医师通过锐利度、噪声、伪影和诊断接受度对图像进行评分,并测量噪声值和CT值,计算SNR。记录每例患者每次检查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剂量指数(CTDIvol),计算剂量减低率。结果 低剂量扫描的DLP值和CTDI值分别为(328.95±206.35)mGy/cm和(7.96±4.30)mGy,而常规剂量FBP重建的DLP值和CTDI分别为(689.27±339.63) mGy/cm和(16.81±7.19) mGy。对于腹部和盆腔脏器,低剂量MBIR图像比低剂量40%ASIR图像和常规剂量FBP图像有更低噪声值和更高SNR (P均<0.0167)。低剂量40%ASIR图像和常规剂量FBP图像的客观评价结果相似(P>0.0167)。MBIR和40%ASIR可以提高图像的密度分辨力,降低硬化伪影,且MBIR比40%ASIR图像有更低噪声和伪影,主观评价结果更佳。结论 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相比常规剂量扫描、FBP重建,低剂量扫描MBIR和ASIR可以明显降低扫描剂量;相比ASIR法,MBIR法能提供更佳图像质量,具有进一步降低扫描剂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在头颅CT动脉造影(CTA)成像中,双源CT的大螺距Flash模式与双能模式(DECT)在成像质量,辐射剂量方面有无区别。方法从2012年8月~2013年1月疑似颅内动脉瘤109例患者中,选出两组不同检查模式的病例,每组20例。两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5级评分,同时比较两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Flash组和DECT组扫描模式的CTDIvol、DLP分别为:30.17±1.74mGy,697.14±38.23mGy?cm;13.52±0.58mGy,289.92±16.56mGy?cm。两组间颅内血管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Z=-0.403,P=0.715)。颅底血管的椎基底动脉无统计学差异(Z=-1.286,P=0.12),而颈内动脉C2-C5段图像质量DECT组明显低于Flash组(Z=-6.273,P<0.001)。结论两种模式的图像质量在颅内血管和颅底椎基底动脉上无明显差异;对于颅底颈内C2-C5段,Flash模式明显优于DECT模式。Flash模式的辐射剂量要大于DECT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厂牌的电脑断层扫描仪受检者的图像,并针对其使用的参数与辐射剂量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以随机方式选取于2020年1月—3月期间在我院行低剂量电脑断层扫描L D C T肺癌筛检的体检人员和住院患者,分别由三台不同院区的CT检查,各自选取50例,共150例.比较各组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A、B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能谱CT在100 kVp和80 kVp时肺动脉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对80 kVp条件下使用低浓度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I/mL)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将60例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的患者分为3组各20例.A组:管电压100 kVp,使用对比剂320 mgI/mL.B组:管电压80 kVp,使用对比剂320 mgI/mL.C组:管电压80 kVp,使用对比剂270 mgI/mL.图像重建使用自适应统计迭代算法(ASiR),3组对比剂用量相同.以肺动脉CT值的标准差作为图像噪声,用肺动脉主干与竖脊肌CT值计算图像对比噪声比,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和肺动脉各级分支CT值并取均值,由3个独立的放射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对3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图像噪声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噪声比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A组37.0±11.1,B组32.4±9.5,C组34.3±10.4,P=-0.1 1).②B组和C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4.6±0.2)mGy和(4.3±0.4)mGy)与A组相比((6.4±0.6)mGy),分别减少了28%和32.9%(P<0.001).③B组肺动脉各级分支血管CT值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01).④3组图像质量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92).⑤C组人均对比剂碘摄入量(154 mgI/kg)低于A和B组(182 mgI/kg)(P<0.05).结论:肺动脉CT血管造影管电压从100 kVp降低到80 kVp,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辐射剂量,80 kVp条件下使用低浓度等渗对比剂可以达到诊断图像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宝石高分辨CT应用不同水平迭代统计重建法(ASIR)在CT结肠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的有效性。方法选用一段离体猪结肠通过结扎法获得20个5~10 mm的模拟息肉,运用HRCT在不同扫描条件(120 kVp,10、20、30、40、50及100 mAs)下扫描,其中HRCT分别应用6种不同ASIR水平(0、10%、30%、50%、70%及100%)进行数据重建,获得CT仿真内镜、多平面重建和虚拟分割图像。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医师采用盲法对不同采集条件、不同ASIR水平的图像进行客观和主观评价,测量并比较平均噪声、平均信噪比(SNR)及平均对比噪声比(CNR),以及结肠息肉的检出率,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每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结肠模拟息肉模型研究显示不同管电流时HRCT图像噪声均随应用ASIR水平升高而降低,SNR及CNR随应用ASIR水平升高而增高(P0.05);CT容积剂量指数降低约50%。结论离体模型研究表明在CT结肠成像中,应用ASIR可以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从而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源动态能谱CT和MSCT在脊柱扫描中的差异。方法将脊柱疾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组两组,每组25例。A组采用同源双电压(80、140kVp)动态扫描,FBP重建单能量图像,记录图像噪声-能级曲线、椎体CNR随能量变化曲线,得出最低图像噪声值及最高CNR值的最佳能级,测量图像噪声及椎体CNR。B组常规MSCT扫描,FBP图像重建。比较两组辐射剂量、图像噪声和椎体CNR。结果 A组最佳能级为70keV,图像噪声为(16.12±1.48)HU,较B组(53.95±4.97)HU明显降低(t=3.25,P<0.05);CNR为5.89±0.46,是B组(1.67±0.15)的3.5倍(t=5.43,P<0.05);容积CT剂量指数为(7.64±0.71)mGy,较B组的(16.34±1.24)mGy降低了53%(t=15.62,P<0.05)。结论同源动态能谱CT脊柱成像较常规MSCT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降低图像噪声,提高椎体CNR,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源CT Flash大螺距扫描模式对主动脉的辐射剂量和升主动脉的图像质量优势.方法:将110例行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5例,分别行传统扫描与Flash大螺距扫描,两组分别检出主动脉夹层患者45例、48例.对两种扫描模式下的主动脉辐射剂量和升主动脉图像质量进行对比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升主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1±0.7(A组)和1.4±0.6(B组)(t=5.2,P<0.05).B组采用Flash Spiral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为(2.7±0.6)mSv,低于传统扫描模式的(3.9±0.9)mSv,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P<0.05).结论:双源CT主动脉Flash大螺距扫描模式可以较低辐射剂量获得清晰的升主动脉图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64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对照研究的文献进行Meta汇总分析,系统评价前瞻性心电门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电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Medline、Pubmed、CNKI及万方数据库)和人工检索获取64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对照研究的文献。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异质性检验。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分别应用比值比及标准化差值作为效应量,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利用相符合的模型进行效应量合并。结果 64层螺旋CT前门控及后门控图像质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OR=1.10,95%CI=0.87~1.39)。认为前门控与后门控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层螺旋CT前门控及后门控辐射剂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标准化均数差值(SMD)=-6.83,95%CI=-8.45~-5.22]。认为前门控与后门控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低心率及心率变异的情况下,64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同回顾性心电门控相比可以获得可用于诊断的图像质量,并且大幅减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低管电流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IDR3D)重建CT猪结肠成像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方法 制作10段猪结肠息肉模型,每段猪结肠黏膜设有30枚直径1~15 mm的结节样模拟息肉。对所有模型均采用640层CT机进行扫描,管电压120 kVp,电流剂量分别为10、20、30、40、50 mAs。并获得滤波反投影(FBP)和AIDR3D重建图像,不同管电流及重建方法组合10组数据:A组(10 mA,FBP)、B组(10 mAs,AIDR3D)、C组(20 mAs,FBP)、D组(20 mAs,AIDR3D)、E组(30 mAs,FBP)、F组(30 mAs,AIDR3D)、G组(40 mAs,FBP)、H组(40 mAs,AIDR3D)、I组(50 mAs,FBP)、J组(50 mAs,AIDR3D)。测算图像的噪声、SNR及CNR作为定量指标,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定性评分。以有效辐射剂量为指标比较各组图像的辐射剂量。结果 相同管电流条件下,AIDR3D图像的噪声低于FBP图像,SNC及CNR均高于FBP图像(P均<0.05)。D组与I组图像的噪声(P=0.052)、SNR(P=0.129)及CNR(P=0.0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图像的噪声(P=0.002)高于I组,SNR及CNR均低于I组(P均<0.001)。相同管电流条件下,AIDR3D图像的质量评分高于FBP图像(P均<0.05)。D组与I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B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低于I组(P<0.001)。 与I组(50 mAs,FBP)比较,D组(20 mAs,AIDR3D)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了5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低管电流(20 mAs)扫描结合AIDR3D重建的猪结肠CT图像质量可媲美常规低管电流(50 mAs)扫描结合FBP重建的图像质量,并有效减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