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女,50岁,外伤后胸片示主动脉增宽,疑主动脉夹层动脉瘤.CT:肾上段至肝段下腔静脉缺如(图1),左肾静脉以下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左侧(图1A),右肾静脉经腹主动脉后方汇入左下腔静脉(图1B),左下腔静脉在L1平面汇入扩大的半奇静脉,并在主动脉后方上行,于T8平面延续为副半奇静脉,至T4平面连接扩大的左上肋间静脉,绕主动脉弓左侧向前汇入左头臂静脉后下缘(图1C);奇静脉缺如,肝静脉经肝段下腔静脉直接汇入右心房.临床诊断为左下腔静脉伴半奇静脉延续.  相似文献   

2.
孕妇,35岁.孕32周,孕4产3.无家族病史及不良嗜好.产前超声检查:常规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符合孕周.胎盘、羊水及脐动脉血流未见异常.上腹部横切面(图1左)可见腹主动脉位于脊柱左前方,腹主动脉右后方见扩张的奇静脉,后者与腹主动脉伴行入胸腔,汇入上腔静脉.腹部纵切面显示下腔静脉在肾水平离断,与奇静脉异常连接.气管冠状切面显示左右支气管对称,均呈左支气管形态.  相似文献   

3.
正患儿女,7岁。体检时听诊心前区杂音,来我院就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所见:多切面扫查未见下腔静脉声像图,肝左、中、右静脉直接开口于右房(图1),于腹主动脉左侧见一粗大静脉向上穿过膈肌走行于胸主动脉左侧,最后汇入左侧无名静脉;CDFI:腹腔静脉血经垂直静脉汇入左侧无名静脉,肝静脉血直接汇入右房;提示:先天性体静脉畸形——下腔静脉离断。门脉CTA:下腔静脉肝后段缺失,肝静脉汇入右房,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左侧(图2),向上延续为半奇静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9岁,因"腰腿疼痛伴盗汗、乏力2月余"入院,临床诊断为L2、3腰椎结核.超声:心脏位置正常,心房正位,心室右袢,房室连接正常,右心房轻度增大,房间隔中部连续性中断(约6.4 mm);主动脉走行、位置正常,腹主动脉右侧未见下腔静脉;左右髂总静脉在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处左下方汇合后于腹主动脉左后方上行(图1A),穿过膈肌回流至左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肝后段缺如,肝左、肝右及肝中静脉直接汇入右心房(图1B);左颈内静脉、左锁骨下静脉汇入左上腔静脉,右无名静脉部分血流汇入右侧上腔静脉,另一部分于主动脉弓水平汇入左上腔静脉(图1C);左上腔静脉经冠状静脉窦回流至右心房;冠状静脉窦增宽,窦壁完整.  相似文献   

5.
孕妇24岁,G1P0,孕22+5周.产前超声检查于三血管-气管切面显示一条异常血管经气管和食管后方走行,最终汇入上腔静脉,彩色多普勒示双色"U"型征,见图1a、图1b,脉冲多普勒示腔静脉血流,见图1c.这条血管从左侧颈内静脉起始,由左侧向后向下绕行,穿过气管和食道后方,然后直接或是通过扩张的奇静脉汇入上腔静脉,见图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联合高分辨力血流显像(HD)技术显示孕中期胎儿奇静脉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3~11月期间进行胎儿畸形筛查的20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00例应用STIC联合HD技术在胎儿胸腹部正中旁矢状切面显示奇静脉,通过图像旋转等后处理,观察奇静脉与胸主动脉关系,奇静脉弓的形态及奇静脉弓汇入上腔静脉的位置及方式。对照组100例应用二维超声联合CDFI技术对胎儿奇静脉进行显示。结果 1研究组100例胎儿共96例成功显示了奇静脉,显示成功率为96%,对照组100例胎儿共85例成功显示了奇静脉,显示成功率为8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2根据与脊柱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奇静脉分型,奇静脉脊柱右侧型、中间型及左侧型所占比例分别为26.0%、33.9%及40.1%。3奇静脉与胸主动脉并行,至上腔静脉水平后向前弯曲形成弓形,汇入上腔静脉。41例下腔静脉肝段离断,奇静脉明显扩张,内径与胸主动脉相当。结论 STIC联合HD技术显示孕中期奇静脉可行,可观察奇静脉内径及走形,奇静脉弓的形态及汇入上腔静脉的位置及方式等,对导致奇静脉扩张的疾病如下腔静脉离断等具有提示诊断作用;该方法对奇静脉的显示率优于传统的二维超声联合CDFI。  相似文献   

7.
孕妇26岁.孕3产0,停经23周.前2次妊娠发生自然流产及早产各1次.早产儿为脑积水.本次超声所见:心脏位于左侧,四腔心切面可见,于降主动脉右侧另见一血管横断面,追踪观察显示为下腔静脉(实为奇静脉),其远端注入上腔静脉.腹部横断面见腹主动脉与奇静脉并列位于后纵隔脊柱前方,冠状切面显示肝静脉及静脉导管直接进入右心房.腹部见胃泡位于右侧.  相似文献   

8.
CT诊断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5岁,持续性尿潜血(++),腹部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平扫CT肾门水平腹主动脉后方可见横行类软组织样密度影,边界清,密度均匀,CT值与大血管相近;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密度稍低于腹主动脉,位于动脉后方然后汇入下腔静脉,于腹主动脉后方见轻度受压,近肾门处略扩张.诊断: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  相似文献   

9.
左下腔静脉畸形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女 ,4 2岁 ,因右上腹部不适 ,行腹部超声检查 ,探头置于上腹部剑突下横切观察胰腺时偶然发现典型的“胡桃夹”现象 (图 1) ,经追踪扫查发现左肾静脉向下有较粗的血管相连 ,并且位于腹主动脉左侧 ,无明显搏动 ,遂想到左下腔静脉畸形可能。继续检查 :肝段及肾前段下腔静脉位置正常 ,其远心端属支呈“Y”形与右、左肾静脉连接 (图 2 ) ;脊柱右前方未发现肾后段下腔静脉 ,脊柱左前方腹主动脉与左下腔静脉并行排列 ,左下腔静脉于第五腰椎平面腹主动脉左侧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讨论 左下腔静脉是指右侧上主静脉退化时 ,左侧上主静脉未…  相似文献   

10.
孕妇,23 岁,孕1 产0,孕25 周行产前超声检查示:胎儿双顶径6.4 cm,颅脑、脊柱、四肢及胸腔扫查未见明显异常,腹围21.4 cm,肝肾大小形态未见异常,胃泡、膀胱均显示.胆囊位于右肝前叶下缘,大小约3.0 cm ×0.9 cm,胎儿肝脏下方、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前方可见1.6 cm ×1.2 cm ×1.2 cm大小的无回声,壁较厚,边界清(图1),与肝门部可见管状结构相连,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内不显示血流(图2).  相似文献   

11.
An interrupted inferior vena cava (IVC) and a left-sided subrenal (postrenal) IVC with azygos or hemiazygos continuation are very rare anomalies of the IVC. The prenatal sonographic and color Doppler features of these anomalies are reported here.  相似文献   

12.
13.
Complications of 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patient who sustained gunshot wounds to the chest. The bullet lodged and moved freely within the inferior vena cava and its branches, but the patient had no symptoms. The bullet was retrieved from the right common femoral vein with a basket. Selective approach to bullet removal can prevent serious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陈莉  陈桂兰  孔燕 《当代护士》2018,(8):182-184
目的观察成人下腔静脉PICC置管采用PDCA护理模式对患者依从性及护理质量影响分析。方法收集在本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行下腔静脉PICC置管的105例成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观察组52例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护理。分析两组下腔静脉PICC置管依从性与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置管依从性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下腔静脉PICC留置时间(52.7±5.9)h长于对照组的(41.7±6.7)h,护理评分(97.4±1.5)分高于对照组的(81.7±2.9)分,下腔静脉PICC导管维护效果(98.7±0.8)分高于对照组的(75.5±1.2)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10.6±0.5)分低于对照组的(15.8±1.3)分,并发症发生率5.77%低于对照组的22.64%。以上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成人下腔静脉PICC置管患者,采用PDCA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置管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下腔静脉畸形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腔静脉畸形临床上较少见,且绝大部分病人无临床症状及体征。几乎所有病例均在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在CT或MRI检查中偶然发现。下腔静脉畸形可分为多种类型,影像学表现均不相同,部分类型的影像学表现与某些病变相似,只有掌握下腔静脉畸形的影像学特征,才能与其它病变相鉴别.避免误诊。现将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不同类型的下腔静脉畸形的病例作一总结,找出其CT表现特点,以期加强对该类病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