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评价犬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存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E)检测犬心肌梗死面积,识别存活心肌,并与病理对照.方法 13只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阻断180 min后再灌注120 min.在基础状态和再灌注后行STE 检查,检测左室乳头肌水平心肌径向、圆周和纵向方向的峰值应变(Speak)、峰值应变延迟时间(TPS)和收缩后应变指数(PSI).采用TTE染色检测节段心肌梗死面积占该节段面积的百分比(NA/RLV),NA/RLV≤50%为存活心肌.结果 再灌注后Speak减低,TPS延长,PSI增大.Speak与NA/RLV呈负相关,TPS和PSI则呈正相关.降低的径向和纵向Speak及延长的径向和纵向TPS是NA/RLV>50%的独立预测因子.纵向Speak≥13.5%预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81%.结论 STE可准确评价节段心肌收缩功能,反映梗死心肌面积,识别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2.
钟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18):60-61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于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1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按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和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分为缺血性组和非缺血性组,各59例.另选取同期50例左室收缩功能和左室内径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超声心动参数、二维斑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2D-STE)技术鉴别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IDC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41例IDCM患者(IDCM组)和43例NIDCM患者(NIDCM组),另选2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行常规超声检测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心肌超声造影(MCE)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估心肌梗死(MI)患者心肌微循环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文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心肌微血管阻力指数(IMR)≤25 U者(低IMR组)49例,IMR>25 U者(高IMR组)44例,另...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左室扭转(LVtw)运动特征。方法DCM患者33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经胸采集3个心动周期标准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并存贮,运用Echo 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获取每个切面的旋转值。左室扭转值定义为左室心尖部旋转值与心底部旋转值的差值。对不同研究对象间心率差异进行时间校标。结果从左室心尖来看,正常人LVtw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DCM患者LVtw运动于收缩期仍维持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及心脏整体收缩期逆时针方向的扭转运动,但其左室扭转峰值[(6.56±2.19)°/(14.44±1.55)°,P<0.001]显著减低。左室峰值扭转与左心功能显著正相关,相关关系密切(Spearman相关系数r=0.762,P=0.00)。结论DCM患者组收缩期左室扭转值减低对于左室收缩功能有很大影响。STI技术为准确地评估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提供了全新的定量工具,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室心肌功能的改变.方法:超声心动图检查30例HCM患者(HCM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获取二维灰阶动态图像.采用STI技术分析受检者纵向(LS)、径向(RS)、环向(CS)应变及左心室短轴水平的旋转角度峰值.结果:HCM组心肌整体LS、RS、CS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低于对照组,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CM患者左室心肌应变和扭转能力降低.STI技术可有效评估HCM患者的左室心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价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体检对象分为两组,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50例,对照组50例.采用2D-STE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内膜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PLS-En)、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PLS-M)、心外膜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PLS-Ep)及整体左心室心肌收... 相似文献
8.
姬蓉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22,24(4)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与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右室(RV)心肌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21年3月来我院就诊并行心脏移植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63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3D-STE、2D-STE及右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心脏移植后取每个患者组织病理学标本检测RV心肌纤维化严重程度。按心肌纤维化严重程度的三分位数分为3组,分别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心肌纤维化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确定各参数的最佳截断值,以检测心肌纤维化严重程度。结果 轻度组心肌纤维化平均值为(6.32±1.74)%,中度组心肌纤维化平均值为(13.08±2.01)%,重度组心肌纤维化平均值为(22.81±4.6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三组患者右心室长径、三尖瓣环收缩峰值偏移(TAPSE)、右心室面积改变分数(RVFAC)、三尖瓣侧环收缩峰值速度(s")、左心室质量、RV每搏容积(RVSV)、RV射血分数(RVEF)、二维RV游离壁的纵向应变(2D-RVFWLS)和三维RV游离壁的纵向应变(3D-RVFWLS)均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纤维化与3D-RVFWLS呈强负相关(r=-0.834,P=0.000),与2D-RVFWLS呈中度负相关(r=-0.651,P=0.000),与RVFAC(r=-0.465,P=0.000)、TAPSE(r=-0.473,P=0.000)、RVEF(r=-0.407,P=0.000)、右心室长径(r=-0.353,P=0.000)、s"(r=-0.252,P=0.000)、RV舒张末期容积(RVEDV)(r=-0.248,P=0.000)、RVSV (r=-0.364,P=0.000)、左心室质量(r=-0.305,P=0.000)呈弱负相关,与其余超声心动图参数无显著相关性。3D-RVFWLS检测重度RV心肌纤维化的最佳截断值为10.05%,灵敏度为85.33%,特异性为99.27%,AUC值为0.91;2D-RVFWLS检测重度RV心肌纤维化的最佳截断值为10.31%,灵敏度为72.65%,特异性为80.46%,AUC值为0.82;其余超声心动图参数对重度RV心肌纤维化无诊断价值(AUC值为0.21-0.42)。结论 3D-RVFWLS在评估终末期心衰患者的RV心肌纤维化方面优于2D-RVFWLS和常规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功能指标,3D-RVFWLS可能是预测终末期心衰患者RV心肌纤维化严重程度最可靠的超声心动图参数。 相似文献
9.
沈小平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10(1):6-8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评价尿毒症患者的左室心肌旋转运动的特征.方法 选择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左室EF>50%)的尿毒症患者30 例,记录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切面二维图像,运用2D-STI 技术检测二个切面的左室心肌旋转峰值,并与30 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尿毒症患者和正常人的左室扭转曲线基本形态相似,但尿毒症患者的左室扭转角度峰值较正常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5,P<0.05).结论 2D-STI 技术可以作为早期评价尿毒症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2D-STE)分析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和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IDCM)的心脏超声特征。方法 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41例IDCM和 42例NIDCM 患者作为研究组 ,另设2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2D-STE比较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值(GLS)、环向应变值(GCS)、径向应变值(GSR)。 结果 与IDCM组相比,NIDCM组LVEF明显减低(P<0.05);NIDCM组LVEDD稍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IDCM组和IDCM组GLS差异无显著性意义(-9.9±3.4% vs. -9.6±3.3%;P>0.05),但两组GL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NIDCM组GCS和GRS均显着低于IDCM组(-5.4±2.6% vs. -7.0±2.5%;7.5±4.5% vs. 10.7±4.7%,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示GLS区别NIDCM与IDCM的AUC值不佳(AUC值0.525,诊断截点-10.1% ,敏感性51%,特异性63%),但GRS具有最大AUC值(AUC值0.701),最佳诊断截点为8.53%,敏感性为66%,特异性为74%。 结论 IDCM患者和NIDCM患者左室心肌各节段应变值明显减低,GRS 检测可用于临床对IDCM和NIDCM患者的初步分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分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接受心脏磁共振延迟强化(CMR-LGE)和3D-STI检查,通过CMR-LGE检查对患者心肌纤维化进行分级,通过3D-STI检查获取三维应变参数[整体应变(GS)、整体环向应变(GCS)、整体纵向应变(GLS)和整体径向应变(GRS)],分析3D-STI检查参数评估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分级的价值。结果 92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Ⅰ有36例,占比39.13%;Ⅱ有32例,占比34.78%;Ⅲ有24例,占26.09%。三级患者GS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患者GCS、GLS、GRS均低于Ⅰ级、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工作特征曲线图(ROC)曲线,结果显示,3D-STI技术检查参数GCS、GLS、GRS单独及联合评估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分级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均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且联合评估价... 相似文献
12.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IVNC)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方法 对34例IVNC患者(IVNC组)及2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超声检查,分析左心室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短轴切面及心尖左心室长轴、四腔、两腔切面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图像。按照18节段划分法,记录左心室各节段心肌径向(Sr)、圆周(Sc)、纵向(εS)收缩期峰值应变,并将受累节段与未受累节段及对照组同水平相应节段进行比较。 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IVNC组左心室所有节段心肌Sr、Sc、εS均减低(P<0.05)。②IVNC组非致密心肌(乳头肌及心尖水平)Sr、Sc、εS测值较同一水平致密心肌减低(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IVNC组心率、LADs、LVEDD、LVM、LVMI、EDV、ESV值均增加,IVSd、LVPWDd、LVEF值均减小(P<0.01)。 结论 IVNC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减低,以受累节段收缩功能减低尤为明显。STI技术可准确定量分析IVNC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定量评价缺血性心肌病(I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房功能.方法 选择ICM患者22例、DCM患者26例和健康对照者32例,采用双平面法测量左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收缩前容积(LAVp),并计算左房总的排空容积(LATV)、膨胀指数(AEI)、主动排空容积(LAEV)、主动射血分数(LAEF).运用2D-STI测量左房房间隔、侧壁、前壁、下壁的收缩期应变(Ss)、应变率(SRs),舒张晚期应变(Sa)、应变率(SRa).计算出所有房壁的平均应变及应变率,并分析左房功能指标与应变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三组受检者的年龄、性别、心率、E峰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M组和DCM组A峰、E峰减速时间(DT)、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减小,左房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E/A则增大(P<0.05),ICM组和DC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对照组相比,ICM组和DCM组LAVmax显著增大,而AEI、LAEF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CM组相比,DCM组AEI、LAEF更低(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ICM组和DCM组Ss、SRs、Sa和SRa均降低(P<0.05),且DCM组降低更显著(P<0.05).④AEI与SRs呈较好的正相关(r=0.765,P<0.01);LAEF与SRa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830,P<O.01).结论 ICM和DCM患者收缩期左房储血功能和舒张晚期主动射血功能均降低,且DCM患者较ICM患者降低更明显.2D-STI技术能较好地评价左房功能. 相似文献
14.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扭转运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LVto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4例AHCM患者与21名健康志愿者行二维超声检查.获取左心室短轴二尖瓣环水平、心尖水平二维图像,应用STI软件测定左心室短轴心底水平、心尖水平心肌旋转角度峰值及达峰时间、旋转速度峰值;测定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Ptw)、达峰时间、左心室舒张期解旋减半时间(HTU);计算舒张期解旋率(Untw R);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差异.HTU分别与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E)、舒张晚期峰值(A)及E/A值行相关分析.结果 AHCM组左心室短轴心尖水平心肌收缩期旋转角度峰值和旋转速度峰值均较对照组增加,达峰时间延长(P均<0.05);AHCM组左心室整体Ptw及扭转速度峰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均<0.05);AHCM组舒张期HTU较对照组延迟,Untw R降低,解旋速度峰值减低(P均<0.05).AHCM组HTU与E/A值呈负相关.结论 AHCM患者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时,心尖部旋转及左心室扭转运动增强,Untw R降低.STI可敏感地反映出AHCM患者的心肌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心功能级别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斑点追踪显像(STI)各指标变化趋势,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45例DCM患者,按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分为Ⅰ~Ⅱ级、Ⅲ级及Ⅳ级3组.应用STI技术检测左心室收缩期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L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及左室扭转(LVtw),比较不同心功能状态下DCM患者的各参数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较对照组,DCM组GLs、GRs、GCs及LVtw均明显减低(P<0.01);与心功能Ⅰ~Ⅱ级比较,Ⅲ级者LVtw减低(P<0.05),Ⅳ级者GLs、GRs及LVtw均减低(P<0.05、P<0.01);与心功能Ⅲ级比较,Ⅳ级者LVtw明显减低(P<0.01),且LVtw与LVEF具有良好相关性.结论 STI技术可准确检测DCM患者左室扭转及整体收缩功能,重复性好,与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与心肌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STI预测HCM患者心肌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HCM组患者81例,体检健康者46例为对照组。根据心脏MR检测有无延迟强化将HCM患者分为纤维化组52例和无纤维化组29例;应用STI测量左室GLS;常规超声测量左房收缩末期前后径(LADs)、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E);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m),并计算E/Em。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患者左室GLS降低,IVST、E/Em和LADs增高(P<0.005)。与无纤维化组比较,纤维化组GLS降低,IVST和E/Em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左室GLS与心肌纤维化节段数呈正相关,ROC曲线显示左室GLS检测心肌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69。结论 STI技术能够准确测量HCM患者左室GLS,并可通过左室GLS来预测HCM患者是否发生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层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脓毒性休克患者长期预后心肌分层应变的变化趋势。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苏北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38例脓毒性休克存活患者(作为脓毒性休克组)进行长期随访跟踪,并选取35例正常对照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GE vividE9和Echopac工作站的分层斑点追踪技术,比较其左心室总体及左室心肌内膜、中层、外膜的心肌纵向、环向应变结果。
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脓毒性休克组心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68,P=0.177);脓毒性休克组治疗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峰值速度(E/Em)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脓毒性休克组各时间节点组内比较,心率、E/Em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LVEF、GLS绝对值、GRS绝对值、GCS绝对值明显降低,LVEDV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脓毒性休克组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心肌的纵向应变及环向应变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左室心肌内膜、中层、外膜三层心肌收缩功能均减弱,分层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发现其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变。且为脓毒性休克患者评估心功能不全提供了无创参数体系,从而指导临床诊疗,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监测2型糖尿病大鼠左室心功能变化并与M型超声技术分析比较,评价该技术在糖尿病心肌病变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1)建模SD大鼠给予STZ 30 mg/kg尾静脉推注后喂高脂饲料,期间监测处理前后大鼠FPG及PG 2h以确定模型建立.(2)超声监测6周时采集大鼠左心室乳头肌平面短轴M型及B型图像,测射血分数值及左心室收缩期应变和应变率峰值;第10、13周时进行大鼠多巴酚丁胺应激负荷实验,收集诱导前及后左心室乳头肌平面短轴M型超声图像,计算EF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6周后模型大鼠左室心肌部分节段收缩期径向和圆周应变及应变率平均峰值下降(P<0.05),但大鼠静息态EF值与正常比较无显著差异;第10周时模型组大鼠静息态EF值与正常组比较仍无显著差异,多巴酚丁胺负荷刺激后第3~5 min时EF值出现下降(P<0.05);第13周时模型组大鼠静息态EF值出现显著下降,负荷刺激后EF值-时间曲线明显下移(P<0.05).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够早期发现糖尿病动物的心肌收缩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9.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左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利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评价实验动物猪左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方法25只猪开胸后取中部水平左室短轴切面,采集连续3个心动周期二维灰阶图像,并与左室压力曲线同步(±dp/dt)。使用EchoPAC软件包进行脱机分析。运用2DS技术测量左室心内膜层和心外膜层6个心肌节段的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心内膜层各室壁节段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高于心外膜层(P<0.01),尤以前间隔、侧壁、下壁和室间隔节段差异更为显著(P<0.0001)。此外,心内膜层和心外膜层各节段心肌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与左室dp/dt相关性良好。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因其不受声束角度限制的优点,能准确地评价左室局部心肌的周向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短轴心肌旋转及扭转运动特征.方法 HCM组35例,正常对照组30名,获取左室短轴二尖瓣环水平,心尖水平二维图像.测定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各节段心肌收缩期旋转角度峰值,计算左室短轴心肌收缩期扭转角度峰值?结果(1)HCM组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及心尖水平各节段心肌收缩期旋转角度峰值较正常组增大(P<0.05).(2)HCM组左室短轴心肌收缩期扭转角度峰值较正常组增大(P<0.05).结论 HCM组左室旋转及扭转运动均较止常组增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