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长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长度大于200nt的非编码RNA,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肝脏炎症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诱因复杂且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临床迫切需要明确其作用机制以找到更有效的治疗靶点与药物。目前已发现 lncRNA在包括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等肝脏疾病中呈差异性表达,可能的调节机制是通过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和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通过综述lncRNA参与肝脏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的调控机制及靶向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预测lncRNA作用新靶点,为肝脏炎症性疾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研究基础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 nt,不具有编码蛋白质能力的转录本。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一些lncRNAs可通过下游相关信号通路,如Wnt信号通路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而Wnt信号通路可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中不同的结构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相应作用。典型Wnt信号通路即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其相关的多种lncRNAs可参与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胶质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癫痫、神经精神疾病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lncRNA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或许可以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长链非编码RNA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通过调控邻近基因的表达来发挥作用的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无蛋白质编码功能,但是可以与蛋白质的多个位点结合,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DNA、RNA发生特异性作用。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lncRNA与多种免疫系统疾病的关系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痛风属于免疫系统疾病的范畴,因人体嘌呤代谢、尿酸生成与排泄异常,导致尿酸盐晶体沉积于组织或器官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引起受累部位的剧烈疼痛,难以耐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的发病率愈来愈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有研究指出,lncRNA与痛风的发病密切相关,痛风发作所涉及的炎症信号通路主要以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信号通路、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及嘌呤受体P2X7(purinergic 2X7 receptor,P2X7R)信号通路为主,lncRNA除了通过调控免疫细胞参与痛风的发作,还通过影响上述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本文主要就lncRNA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相关的信号通路及上述因子的关系进行探讨,进一步揭示痛风的发病机制,以期为痛风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随着病程进展最终可能导致终末期肾脏病。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转录本长度>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与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已有研究发现,lncRNA MALAT1、lncRNA NEAT1、lncRNA TUG1、lncRNA KCNQ1OT1、lncRNA MAIT、lncRNA GAS5等在糖尿病肾病中异常表达,本文就上述几种lncRNA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可能作用机制展开综述,旨在为探索糖尿病肾病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前,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威胁我国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探究lncRNA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将为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手段的突破提供新的方向。本文通过对lncRNA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进行总结,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科学假说的提出是基金项目申请的灵魂,以骨质疏松为例介绍假说提出的一种思路。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逐年增加却又无明确有效的治疗途径,近年来研究表明,lncRNA和micro RNA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凋亡、基因调控等生命活动领域,进而参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揭示其相关的非编码RNA分子调控机制十分重要。现就lncRNA/mi RNA/靶基因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思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是一类没有或只有有限编码蛋白能力的RNA,主要包括微小RNA(micro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PIWI相互作用RNA(PIWI-interacting RNA,piRNA)和核小RNA(small nucleolar RNA,snoRNA)。目前,研究已经发现ncRNA在调控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信号通路传导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而胰岛素信号传导阻滞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ncRNA与胰岛素信号通路之间的调控关系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ncRNA作为糖尿病潜在治疗靶点及临床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以期为糖尿病的治疗与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非编码RNA(ncRNA)占哺乳动物RNA的98%,既往认为非编码RNA不具备生物学功能,但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非编码RNA可从表观遗传学、转录调控及转录后调控等多个层面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亦影响到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进程。其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成为基因组学研究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其可从转录水平调控疾病相关基因的表达,亦可竞争性结合microRNA,以影响目的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文章从非编码RNA的来源、分类、作用机制及lnc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具有细胞和组织特异性的lncRNA未来则有望成为一类全新的疾病诊断、判断预后的特异标志物和新药作用靶点,为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非编码RNA在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及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其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非编码RNA中较晚引起人们重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lncRNA在机体中的功能多样且复杂,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以及表观遗传水平上均能调节基因的表达,参与基因组修饰、转录激活、转录干扰、染色体沉淀等过程,并在多种疾病(包括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lncRNA内在机制能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肿瘤,有望作为肿瘤诊断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应用于临床,并能够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无蛋白质编码功能,以RNA形式在表观遗传学、转录及转录后等多种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在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近期研究证据显示,原发性肝癌等肝脏疾病中有多种lncRNA表达水平发生了变化,并在肝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主要就lncRNA在原发性肝癌等肝脏疾病中的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lncRNA在免疫细胞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继miRNA后又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其可在基因水平、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等多方面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已在基因印迹、肿瘤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取得较好的研究进展,而其在自身免疫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但诸多lncRNA已被证实参与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并在免疫系统稳态维持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从免疫细胞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阐述lncRNA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邓皓月  黎静宜 《西部医学》2024,36(3):460-463+468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肤干燥、瘙痒、湿疹样改变为主要表现。microRNA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广泛存在于体内,参与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影响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和信号转导,以改变细胞功能、调节信号通路、控制炎症介质释放等方式参与AD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microRN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调节T细胞分化、参与细胞信号通路、调节皮肤免疫如抑制靶基因、促进Th2免疫反应、促进炎症因子分泌、活化血小板等参与AD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并讨论其作为生物标志物和新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 nt(核苷酸单位)的功能性RNA分子,可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目前发现的参与哺乳动物基因活动的lncRNA已有上千个,但有关lncRNA的功能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尚不完全明了。本文就lncRNA的功能研究进展及lncRNA在临床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许多人类肿瘤是由致瘤病毒引起的,除病毒编码蛋白外,大量证据表明,由致瘤病毒诱导宿主转录的非编码 RNA(non-coding RNA, ncRNA)也是促进肿瘤产生的重要辅佐因子。在早期,由于ncRNA不能编码蛋白质,因而被研究者认为是无用的RNA,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了解其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占比大,其患者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三,常见于亚洲、非洲和欧洲南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的慢性持续性感染是其主要产生原因。大于200个核苷酸识别的ncRNA被称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目前人们对lncRNA在HBV相关HCC中的机制仍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在HBV相关HCC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使得lncRNA成为HCC治疗的关键要素。本文主要就HBV感染导致的HCC与lncRNA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可在转录、转录后及翻译水平等多个层面调节基因表达,其功能失调与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在内的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细胞自噬是一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主要依赖溶酶体的降解途径,在细胞的生长发育、衰老以及细胞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证实,LncRNA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LncRNA调控细胞自噬也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具体的调控机制尚未见详细综述。本文综述了LncRNA在细胞自噬中的调控分子机制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深入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自人的印迹基因群11P15.5被发现以来,已被证明其与人体各种生理异常密切相关。而作为最早被鉴定的印记基因之一的非编码RNA分子H19 (lncRNA H19),不仅由于其与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BWS)、罗素因综合征(SRS)相关,而且H19能够派生miRNA675的印记基因,与多种肿瘤相关,可产生反义编码的lncRNA 91H (功能尚不清楚)而引起学者关注。本文将首次从H19基因的印记属性、SNP变异、lncRNA属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信号轴等方面就H19基因在肿瘤发生进程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LIM激酶1(LIMK1)高表达通过LIMK1/cofilin1通路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构建高表达LIMK1基因SW480细胞。 实验分为空载体组、SW480组、LIMK1高表达组(LIMK1/SW480组)。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LIMK1、Rac1、Pak1、p-LIMK1、cofilin1与p-cofilin1表达。MTT、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检测LIMK1高表达对SW480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与空载体组和SW480组比较,LIMK1/SW480组LIMK1 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增殖活性、穿膜细胞数升高(P<0.05),G2/M期细胞百分率、瘢痕距离减少(P<0.05)。LIMK1/SW480组LIMK1、p-LIMK1、p-cofilin1蛋白较空载体组和SW480细胞组升高(P<0.05)。各组Rac1、Pak1、cofilin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LIMK1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LIMK1/cofilin1通路促进SW48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  相似文献   

18.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曾一度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噪音”,然而近年来大量研 究证实其能调节基因表达,参与人类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LncRNA可分别与蛋白、DNA和RNA相互作用,通过表 观修饰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调节以及充当生物媒介等方面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近年来随着肥胖及相关 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以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严重影响,科学家们也试图进一步从非编码RNA领域来 探索肥胖的发病机制。越来越多的lncRNA被证实参与对脂肪组织(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成脂、发育以及能量代谢的 调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回顾近年来与胃癌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研究进展,进一步了解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调控过程中的作用,对认识lncRNA在胃癌的生物学行为、胃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lncRNA有希望成为胃癌重要的生物标记物以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