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炎症指标与NMOSD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NMOSD患者48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37例。另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NMOSD患者首发组(n=25)、复发组(n=23)与对照组(n=20)间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组间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因素;比较NMOSD患者首发组(n=23)与复发组(n=25)的颅内压、脑脊液白细胞、脑脊液白蛋白、脑脊液蛋白、脑脊液IgG、白蛋白商(Qalb)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SII在预测NMOSD复发的价值。结果 首发组、复发组之间性别、年龄、视觉诱发电位(VEP)、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Ab)无明显差异。首发组NLR高于对照组(P <0.05),复发组中性粒细胞、SII、NLR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NMOSD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计算NLR和PLR。并与100例健康体检者的NLR和PLR做比较。结果共纳入48例NMOSD患者。NMOSD发作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NLR显著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而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低于缓解期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MOSD组发作期、缓解期与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及PLR无统计学差异。NMOSD组发作期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 Ab)(+)患者与AQP4 Ab(-)患者相比,两者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NLR及PLR等无统计学差异。NLR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06(P=0.000,95%CI:0.734~0.878)。结论 NMOSD患者发作期NLR明显升高,NLR升高与NMOSD炎性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帕金森病(PD)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7例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其中38例合并周围神经病的帕金森病患者为病例组; 59例不合并周围神经病的帕金森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常规,记录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Hoehr-Yahr(H-Y)分级,比较各因素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病例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病例组及对照组性别、年龄、帕金森病程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升高可能是帕金森周围神经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以及血清电解质水平与健康人的差异,为相关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诊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纳入自2017~2022年来在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符合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各50例,并纳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健康者以及患者治疗前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电解质水平(钙、钠、钾、氯、镁及磷)以及血清碳酸氢盐水平。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粒淋比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38±2.51 vs. 2.00±1.23,P<0.01)。精神分裂症组的钙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2.39±0.13 vs. 2.34±0.10,P<0.05)。精神分裂症组(0.82±0.08,P<0.01)和双相情感障碍组(0.83±0.07,P<0.01)的镁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0.93±0.17)。精神分裂症组(101.50±5.26,P<0.01)和双相情感障碍组(102.50±2.71,P<0.01)的氯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04.60±2.15)。...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病情进展与否将2012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230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组(40例)与非进展组(190例),记录各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等指标,计算NLR。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等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预测的特异度、敏感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NLR等指标与mRS评分的关系。结果进展组NLR、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 0. 05);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低于非进展组(P 0. 05)。NLR对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PLI)预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 800,最佳临界值3. 25,敏感度85. 06%,特异度70. 68%;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对PLI预测AUC分别为0. 650、0. 745、0. 615。进展组预后良好率显著低于非进展组(P 0. 05)。NLR、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白细胞计数与mRS评分正相关(P 0. 05)。结论 NLR值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可能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免疫细胞亚群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预测急性脑出血(AICH)后神经功能恶化(ND)的价值。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87例A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ICH后1w内有无ND进展将患者分为神经功能恶化组(ND组24例,占27.6%)和无神经功能恶化组(非ND组63例,占72.4%),并比较2组患者在入院时的外周免疫细胞亚群计数、NLR比值的差异性及与N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ND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非ND组患者,分别为10.80±4.44vs8.02±2.24(P0.001)和9.23±4.97vs5.02±1.87(P0.001),而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ND组患者1.45±0.58vs2.43±1.87(P=0.025),故ND组患者的NLR比值明显高于非ND组患者9.45±5.40vs3.28±1.94(P0.001)。通过回归分析发现AICH后外周血细胞计数、NLR比值与ND的发生密切相关(OR:1.87,95%CI:1.45~2.23),P0.001)。根据ROC曲线下面积证实NLR比值(面积为0.872,P0.001)对ND发生的预测价值高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面积分别为0.749,0.823和0.721,均P0.001)。结论 NLR比值的升高对预测AICH后ND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为AICH患者的预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观察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或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危险
因素及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超敏
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变化。
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选符合研究标准的262例缺血性卒中
患者,其中98例MCAO(闭塞组)、23例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率70%~99%(重
度狭窄组)、60例MCA狭窄率50%~69%(中度狭窄组)和81例MCA狭窄率<50%(轻度狭窄组)。比较四
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入院24 h血WBC、ESR和hs-CRP等指标。
结果 闭塞组、重度狭窄和中度狭窄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P分别为0.008、0.044和
0.018),其他危险因素在四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闭塞组WBC、ESR和hs-CRP水平均高于轻度狭窄
组(P分别为0.005、0.002和0.001);重度狭窄组ESR亦高于轻度狭窄组(P =0.026)。
结论 MCA闭塞和重度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WBC、ESR和hs-CRP水平高于MCA轻度狭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 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相关血液生化标志物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及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 卒中患者,根据多导睡眠图检测结果分为缺血性卒中伴OSAHS组和单纯缺血性卒中组,对比两组间一 般资料、hs-CRP、D-二聚体(D-di mer,D-D)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 的差异。根据OSAHS严重程度,分为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重度OSAHS组,并比较3组患者hs-CRP、 D-D及FDP的差异。 结果 共纳入98例患者,其中缺血性卒中伴OSAHS组59例,单纯缺血性卒中组39例;缺血性卒 中伴OSAHS组中轻度OSAHS 19例,中度OSAHS 16例,重度OSAHS 24例。缺血性卒中伴OSAHS组的 BM(I 26.33±4.16 kg/m2 vs 23.93±3.83 kg/m2,P =0.048)、hs-CRP(11.95±3.11 mg/L vs 6.13±1.69 mg/L,P <0.001)、D -D [0.78(0.38~1.21)m g/L vs 0.25(0.14~0.30)m g/L,P<0.001]、FDP (3.36±1.39 μg/mL vs 2.30±0.88 μg/mL,P =0.005)均高于单纯缺血性卒中组。轻度OSAHS组 (7.92±2.15 mg/L,P<0.001)和中度OSAHS组(11.47±2.54 mg/L,P=0.005)hs-CRP水平均低于重度 OSAHS组(15.31±3.16 mg/L),轻度OSAHS组hs-CRP水平低于中度OSAHS组(P=0.012)。轻度OSAHS 组D-D水平低于重度OSAHS组[0.42(0.23~0.98)mg/L vs 0.98(0.93~1.85)mg/L,P=0.023],轻度 OSAHS组FDP水平低于重度OSAHS组(2.74±0.93 μg/mL vs 4.19±1.55 μg/mL,P =0.012)。 结论 与不伴OSAH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相比,伴有OSAH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hs-CRP、 D-D、FDP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omplement-C1q TNF-related protein 3,CTRP3)、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omplement-C1q TNF-related protein 9,CTRP9)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诊治的234例CIS患者为CIS组,其中CAS后1年内出现ISR的患者作为ISR组(42例),未出现ISR的患者作为NISR组(192例);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85例为对照组;检测CIS患者入院后CAS术前、体检健康者体检时血清CTRP3、CTRP9水平;收集CI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IS患者血清CTRP3,CTRP9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CAS后发生ISR的影响因素,血清CTRP3,CTRP9水平对CIS患者CAS后发生ISR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IS组血清CTRP3,CTRP9水平降低(P<0.05);与NISR组比较,ISR组血清CTRP3,CTRP9水平降低,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术前白细胞计数、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支架数量、残留狭窄程度比例升高(P<0.05);CIS患者血清CTRP3,CTRP9水平与术前hs-CRP水平、术前白细胞计数、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支架数量、残留狭窄程度均呈负相关(r<-0.318,P<0.05);支架数量多、血清CTRP3低水平、CTRP9低水平为CIS患者CAS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CTRP3,CTRP9、二者联合预测CIS患者CAS后发生IS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0.798、0.934,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显著高于单一指标(P<0.05)。 结论 术前血清CTRP3,CTRP9水平异常降低与CIS患者CAS后发生ISR有关,可作为CIS患者CAS后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周血炎症标志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发生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AIS合并SAP患者(SAP组)和同期收治的50例无合并SAP的AIS患者(非SAP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炎症指标: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衍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上述指标与AIS-APS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价炎症标志物对SAP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曲线评价炎症指标对SAP发生的影响。结果 SAP组SII、NLR、dNLR、PLR水平均明显高于非SAP组,而LMR水平低于非SAP组(均P<0.05);外周血炎症指标与AIS-APS评分密切相关(P<0.05)。高龄、NIHSS量表评分高,SII和PLR高水平是AIS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SII和PLR对SAP发生的预测能力与AIS-...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特发性颅高压(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患者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静脉窦狭窄情况与视力下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8年9月连续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关系,为预防老年轻型 卒中后认知障碍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9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科住院的老年轻型急性 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组病例均在入院第2天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β2微球蛋白、 LDL-C、HDL-C等生化指标;发病第10~14天使用北京版MoCA量表进行评测,分为认知障碍组(MoCA评 分<26分)和无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26分),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 认知障碍与血清β2微球蛋白之间的关系。 结果 研究共纳入106例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认知障碍组66例,无认知障碍 组40例。认知障碍组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P =0.040)、年龄(P =0.004)、高血压患者比例 (P =0.027)均高于无认知障碍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OR 2.645, 95%CI 1.145~6.110,P =0.023)、年龄(OR 1.112,95%CI 1.041~1.188,P =0.002)、高血压(OR 2.806, 95%CI 1.057~7.452,P =0.038)是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 结论 血清β2微球蛋白升高是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清β2微球 蛋白水平较高的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rel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及 超敏C反应蛋白(hi 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243例,另外选择同期 体检的无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2组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Lp-PLA2、hs-CRP水平。依据颈部动 脉超声检查结果将脑梗死患者进一步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 结果 ①脑梗死患者的血清Lp-PLA2([ 180.04±35.02)ng/mL vs(152.13±39.67)ng/mL,P=0.014]、 hs-CRP[(10.02±0.47)mg/L vs(2.64±0.33)mg/L,P =0.017]水平高于对照组。②稳定斑块组 ([ 162.96±11.34)ng/mL,P=0.013]和易损斑块组([ 197.79±32.56)ng/mL,P=0.004]Lp-PLA2水平高 于无斑块组([ 143.67±12.35)ng/mL];易损斑块组Lp-PLA2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07),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③易损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12.86±1.67)mg/L]高于稳定斑块组[(10.82±0.53) mg/L,P=0.029]及无斑块组([ 9.54±0.47)mg/L,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中,血清Lp-PLA2与hs-CRP可能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其不稳定性 有关。  相似文献   

14.
汪明玉  张立辉  周浩  赵勇 《中国卒中杂志》2019,14(11):1095-1100
目的探讨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3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CSVD患者,参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认知功能正常组,轻度认识功能障碍组和痴呆组。所有患者均取晨起空腹静脉血测定Hcy水平及MTHFR C677T基因型,分析Hcy水平、MTHFR C677T基因型与CVS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30例CSVD患者,其中男性87例(66.9%)。认知功能正常组63例,轻度认识功能障碍组35例,痴呆组32例。痴呆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P0.001)和认知功能正常组(P0.001),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Hcy水平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01)。Hcy水平与CSV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程度正相关(r=0.626,P0.001)。MTHFR677C→T基因突变与CSV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程度正相关(r=0.359,P=0.001)。T等位基因频率与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弱正相关(r=0.273,P0.001)。结论 MTHFR 677 C→T基因突变与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及进展正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血清学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能量评估法制订的营养方案在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差异。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6年7月-2018年1月入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 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经验组、公式组及间接能量测定组,分别采用经验 能量估算法、Harris-Benedict校正公式及间接能量测定法测定的日需静息能量代谢值(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三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4 d的上臂肌肉围 度、腰围、淋巴细胞计数、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 结果 最终纳入90例患者,平均年龄71±8岁,男性51例(56.67%),每组各30例。治疗前三组基线资 料及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 d淋巴细胞计数,以及治疗14 d上臂肌肉围度、血清前白蛋 白及白蛋白,三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治疗7 d淋巴细胞计数和治疗14 d血清 白蛋白水平在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间接能量测定组高于公式组和经验组。 结论 间接能量测定法能更准确地评估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能量需求,制订的营养方案能 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特发性颅内压增高(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机能。
方法 连续入组2018年12月-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IIH患者,并选取年
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传递函数的算法分析TCD显示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及动脉
血压的自然波动以评估脑血流自动调节机能。
结果 入组IIH组10例,对照组13例。所有入组者均完成了双侧大脑半球的脑血流自动调节检测,共
检测了20个高颅压半球及26个正常对照半球。与对照组相比,IIH组大脑中动脉脑血流增益显著降
低[(0.64±0.35)%/% vs(0.37%±0.20)%/%,P =0.004];相位也显著降低(58.80±20.86°vs
39.16±23.79°,P =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IH组每秒钟脑血流速度的恢复率较对照更低,但差
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26.34±43.29)%/s vs(38.81±20.16)%/s,P=0.240]。
结论 IIH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机能显著受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 n,hs-CRP)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小血管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中的差异,以及二者与完全性、进展性卒中的关系。 方法 入组患者按急性卒中治疗Org 10 172试验(trial of org 10 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 TOAST)分型分为LAA及SAO卒中共217例,LAA 130例,其中进展性卒中58例;SAO 87例,其中进展性卒 中12例。检测并比较血清Hcy和hs-CRP水平。 结果 ①Hcy(P<0.019)、hs-CRP(P =0.021)、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P =0.012) 在LAA组及SAO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纠正混杂因素后差异显著,LAA组血清Hcy和hs-CRP、LDL显著高于 SAO组。②Hcy(P<0.001)、hs-CRP(P =0.017)、LAA(P =0.023)在进展性和完全性卒中中纠正混杂因 素后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全部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清Hcy、hs-CRP、LAA明显高于完全性卒中患 者。③LAA组中,进展性与完全性两亚组患者血清Hcy无明显差异,而进展性卒中亚组hs-CRP水平明显 高于完全性卒中患者。 结论 血清Hcy、hs-CRP、LDL是LAA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Hcy和hs-CRP可作为IS病因分型的参考 指标之一;高Hcy、hs-CRP、LAA是进展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TIA/轻型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上海长海医院住院治疗的78例TIA/轻型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 影像学资料。按照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比 较两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结果 78例TIA/轻型卒中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组34例,认知功能正常组44例。认知功能障碍组高 血压(70.6% vs 45.5%,P =0.026)及糖尿病(52.9% vs 29.5%,P =0.036)患病率均高于认知功能 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尿酸([ 0.31±0.07)mmol/L]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 ([ 0.36±0.0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尿酸水平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保护因素 (OR 0.990,95%CI 0.984~0.997,P =0.008)。 结论 对于TIA/轻型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较认知功能正常者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高,尿 酸水平低。血清尿酸水平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与Hcy浓度的 关系。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河池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多 普勒超声检测患者cIMT,根据cIMT是否≥1 mm分为cIMT增厚组和cIMT无增厚组;测定患者血浆Hcy浓度。 采用多因素分析判断血浆Hcy水平与cIMT的关系。 结果 共入组急性脑梗死患者226例,cIMT无增厚组34例,cIMT增厚组192例。cIMT增厚组血浆Hcy水 平中位数为13.0 μmol/L,cIMT无增厚组为11.2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此外,cI MT增 厚组的年龄([ 69.1±9.7)岁 vs(58.2±1.2)岁,P<0.001)]、脉压差([ 64.0±17.4)mm Hg vs(53.6±13.6) mm Hg,P <0.001)]大于cIMT非增厚组;hs-CRP高于cIMT非增厚组[3.78(1.5~10.6)mg/L vs 1.5(0.9~4.2) mg/L,P =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归模型中调整了年龄、脉压差、hs-CRP水平,结果显示Hcy是 cI MT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浆Hcy每升高10 μmol/L,cI MT增加0.037 mm(95%CI 0.007~0.068,P =0.002)。 结论 血浆Hcy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cIMT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支架置入与球囊扩张治疗特发性颅内高压(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IIH)伴静脉窦狭窄的疗效差异。 方法 对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介入治疗(支架置入或球囊 扩张)的IIH伴静脉窦狭窄患者的基线特征、手术过程、围手术期管理和临床结局进行了前瞻性连续 性登记。介入治疗方案由神经介入医师和患者协商决定。临床结局改善程度分为3级:症状消失、症 状改善、症状无变化或加重。通过比较支架组和球囊扩张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症状消失的比 例,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5例患者,其中支架组26例,球囊扩张组19例。两组患者的基线人口学 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组术后颅内静脉窦狭窄两端的压力差显著低于球囊扩张组(中位 数:0 vs 7 mm Hg,P <0.001)。与球囊扩张相比,接受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术后3个月(57.7% vs 0, P <0.001)、6个月(88.5% vs 5.9%,P <0.001)和12个月(88.5% vs 23.5%,P =0.001)症状消失的比例 更高,提示临床预后更好。 结论 支架置入治疗IIH伴静脉窦狭窄的效果优于球囊扩张,但该结论还需要未来开展多中心随机 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