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多重用药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以及多重用药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五维健康(EQ-5D)量表和一般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上海某社区305例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状况、药物依从性及生命质量等内容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分析用药依从性和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305例调查对象中,合并疾病为(3.03±0.83)种,平均用药为(5.58±1.13)种;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户籍、药费支付方式、用药品种、用药数量和有无药品不良反应等特征的患者中用药依从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户籍、药品不良反应是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不同用药种类、是否服用潜在不恰当药物及有无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EQ-5D和视觉模拟标尺得分(EQ-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影响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多重用药现象普遍,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加,生命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有必要在社区开展药物重整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受试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药学干预在临床试验中的重要性。方法:汇总2009年11月-2011年6月江苏省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中心在研的14项抗肿瘤药临床试验病例,分析影响受试者依从性的因素。评价依从性后,对受试者采取加强依从性教育、提供用药咨询及完善提醒督导等针对性药学干预措施,4个访视周期后重新评价受试者依从性,分析以上措施对受试者依从性的影响。结果:受试者年龄、受教育程度、地理因素、有无家属陪同访视等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年龄>65岁、高中以下教育程度、外地、无家属陪同访视受试者的依从性较差(P<0.05);治疗环境、药品不良反应、服药方案、研究者的科研素质等因素也会影响受试者的依从性。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药学干预,4个访视周期后受试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得到改善(P<0.01)。结论:药学人员在药物临床试验中开展药学服务,可有效提高受试者的依从性,保证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是临床研究质量保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影响治疗脑卒中药物临床受试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探讨药学干预在临床试验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以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某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接受治疗脑卒中药物临床试验的68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服药及访视方法评估受试者的依从性,分析影响其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并比较采取药学干预措施前后受试者依从性变化.结果 受试者个人因素、研究者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及药物因素均会影响临床试验受试者的依从性.进行药学干预后,受试者依从性较药学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 受试者的依从性影响着临床试验结果的质量,而药学干预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有效提高受试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患者是否能按照治疗方案服用药物,即药物治疗依从性,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和药物评价。研究表明,药物的不依从性与不良临床结局指标和高额医疗费用密切相关;在药物临床评价试验中,受试者服药依从性直接影响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关乎新药审批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因此,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因素较多且复杂,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资料的汇总分析,阐述药物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和提高策略,为制定相关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影响健康受试者依从性的风险指标进行识别与评估,从而提高健康受试者的依从性,保障试验质量。方法: 以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对影响健康受试者依从性的风险进行识别,构建风险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和层次分析法对风险指标进行评估,计算各风险指标的权重。结果与结论: 影响健康受试者依从性风险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依次是试验药物、受试者、研究人员、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可通过充分讲解、预防且妥善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优先选择诚信度良好的受试者,合理设计试验方案和采血点,加强受试者对试验药物及试验要求的理解,研究人员监管到位等方式,提高健康受试者依从性,从而保障试验质量。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短期(≤3个月)和长期(>3个月)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关于抗血小板药物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11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应用Stata 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个RCT,累及33 35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短期单药治疗相比,短期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卒中复发率[RR=0.70,95%CI(0.61,0.79)]和缺血性卒中复发率[RR=0.68,95%CI(0.60,0.78)],但也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大出血发生率[RR=1.90,95%CI(1.18,3.06)]。与长期单药治疗相比,长期双联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复发率[RR=0.90,95%CI(0.81,0.99)],但对其他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标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药治疗相比,短期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但安全性欠缺,长期双联治疗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都没有体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我院近年来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质量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发生问题的关键环节进行总结并简要概述有效的干预方法.结果:病例报告表填写、受试者依从性、方案偏离、不良事件处理以及样本管理五个环节占总问题的比例为78.56%;其余原始数据记录、药物管理等因素也是影响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风险因素,针对病例报告表填写、受试者依从性、方案偏离、不良事件处理以及样本管理这五个环节的问题,采取对研究者进行专项GCP培训是较为有效的处理方法.结论:针对研究者进行专项GCP培训并使其恪守GCP及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在药物临床试验中最大程度的保证受试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温胆汤加减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SinoMed、PubMed、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有关温胆汤加减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5月1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个RCT,包括1 461例受试者。应用温胆汤加减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总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小于常规西药。单独应用温胆汤加减方治疗精神分裂症会发生失眠、口干、视物模糊、心电图异常等不良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温胆汤加减方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小于常规西药[RR=0.26,95%CI(0.22,0.32),P<0.000 01]。以温胆汤组用药方案是否联用西药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单独应用温胆汤加减方治疗精神分裂症时的椎体外系反应发生率小于西药对照组[RR=0.02,95%CI(0.01,0.09),P<0.000 01],温胆汤加减方联用西药时的发生率也小于西药对照组[RR=0.34,95%CI(0.28,0.41),P<0.000 01];此外,应用温胆汤加减方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头晕头痛、失眠发生率均小于仅用常规西药。结论:临床上,应用温胆汤加减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性良好,能够改善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椎体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事件,减轻患者痛苦。但本研究结果仍需高质量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了解烧伤患者使用万古霉素(VAN)的监测情况及VAN相关急性肾损伤(VA-AKI)的疾病转归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为烧伤患者VAN的使用和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9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所有接受VAN治疗的烧伤患者的数据。根据KDIGO组织的AKI定义将入组患者分为VA-AKI组(发生VA-AKI)和NO-AKI组(未发生VA-AKI)。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基础生理病理状态、疾病严重程度、感染部位、实验室检查、VAN使用情况、VAN血药浓度监测(TDM)情况、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分析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接受VAN治疗的47例烧伤患者中9例(19.1%)发生了VA-AKI,4例(8.5%)患者在用药期间进行TDM。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基线白细胞计数、基线血肌酐、基线尿酸、基线血清胱抑素C、基线肌酐清除率、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VAN平均日剂量等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优势比(OR)=0.952,P=0.024]是VA-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VAN治疗的烧伤患者TDM比例较低,应引起重视。对于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的烧伤患者,应更加关注其发生VA-AKI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摘要: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生与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我国高血压的控制情况不理想。近些年,治疗惰性概念兴起,是指未达控制目标却没有启用或强化治疗。治疗惰性是影响高血压药物利用与血压控制的关键因素。下文将从高血压治疗惰性的定义、流行现状、影响因素、综合干预等方面系统介绍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从医疗服务角度,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两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进行经济学评价。方法:两种治疗方案为在使用阿司匹林基础上,经验性给予国产氯吡格雷,或经验性给予替格瑞洛,由此建立决策树及Markov模型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评价中国ACS患者PCI术后使用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的成本-效果。结果:经验性给予国产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案为成本最低方案,但直接给予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结论:对于PCI术后的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最推荐直接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评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gov、CNKI、SinoMed、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有关GM1治疗新生儿HIE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2月15日,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使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4个RCT,包含2 685例受试者。①4项研究(348例)报告了死亡率,GM1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或加用其他神经营养药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46,95%CI(0.18,1.19)];②19项研究(1 527例)报告了后遗症发生率,GM1显著降低后遗症发生率[RR=0.40,95%CI(0.30,0.52)],同时GM1也可降低脑瘫发生率、癫痫发生率和智力低下发生率;③GM1可提高患儿出生后28 d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MD=2.75,95%CI(1.45,4.04)]、发育商[MD=12.92,95%CI(8.55,17.29)]、智力发育指数[MD=10.36,95%CI(4.30,16.43)]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MD=9.52,95%CI(4.77,14.27)]。结论:GM1可能不会减少新生儿HIE的死亡率,但可能会改善其远期神经发育情况、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孙松挺 《中国药业》2012,21(1):54-55
目的 探讨青光眼患者局部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医院青光眼患者190例,根据药物治疗依从性评定标准判断患者依从性,比较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90例青光眼患者中依从差80例(42.11%),单因素检验显示11个变量是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依从性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青光眼知识匮乏、药物副反应明显、年龄、自费医疗,OR分别为3.42,3.17,2.92,2.43.结论 青光眼病患者局部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较多,应通过青光眼知识健康教育,用药知识指导,根据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特征实施针对性指导,选用适合治疗方案争取家庭和社会支持等方法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降糖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分为:研究组,为患者依从性佳;对照组,为患者依从性差。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药物治疗方案、定期复查、经济收入、糖尿病家族史方面的差异。结果药物治疗依从性好者186例,占31.0%,依从性差者414例,占69.0%;年龄大、药物治疗方案复杂(服药种类、次数多)、没有定期复查、经济收入低是造成依从性差的主要因素。结论降糖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取决于诸多因素,尽可能减少用药次数和减少用药种类,并进行定期复查,结合经济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等措施可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左奥硝唑和奥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诊断为急性盆腔炎的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左奥硝唑联合头孢替安组(左奥硝唑组)和奥硝唑联合头孢替安组(奥硝唑组)采用1∶1病例对照方法对两组进行匹配。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并结合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共成功匹配左奥硝唑组和奥硝唑组病例各50例。左奥硝唑组和奥硝唑组的临床有效率、厌氧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恢复情况、腹痛和发热改善情况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类型为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异常,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左奥硝唑组和奥硝唑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硝唑组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比明显低于左奥硝唑组,左奥硝唑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316.50。结论:左奥硝唑和奥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均有效、安全,但奥硝唑更具有经济性,这一结论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致病菌、药敏特性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评价抗菌药物应用现状。方法:调取2018年5月1日~9月30日我院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04例的病例资料,统计肺部感染病原菌构成、耐药性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504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细菌252株,检出率为50.00%,其中革兰阴性菌151株(59.92%),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株以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真菌62株(24.6%)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9株(15.4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单一用药为461例,占比91.47%,使用量前三位药物分别是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结论:通过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及治疗药物现状调查,分析该阶段病原菌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特点及原因,以期有助于临床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有效防治及死亡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忠芳 《海峡药学》2010,22(1):130-13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5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参考陈孜慧等医生报道的方法进行药物治疗依从性评判标准,对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00例药物治疗依从性好占32.0%(160/500);依从性差占68.%(340/500)。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11个因素影响药物治疗依从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年龄、医疗费支付方式、药物副作用、医患关系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药物治疗依从性取决于诸多因素.采用下列针对性护理对策提高依从性:健康教育、强调中青年患者简单化个体化给药并加强家庭支持与监督、药物治疗指导、结合经济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改善服务态度加深患者信任度。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了解药品生产企业营销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发挥营销人员主动参与ADR的上报,更好地配合《关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直接报告不良反应事宜的公告》的实施。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某药企营销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基本概念、上报及用药安全,采用频数及构成比描述调查结果,影响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498人,回收有效问卷480份,有效回收率为96.39%。56.45%的营销人员为男性,平均年龄(35.81±7.26)岁。绝大多数营销人员知晓ADR(93.54%),75.63%的被调查者知道我国实行ADR报告制度,但只有61.25%的人认为生产企业也要上报ADR,而且21.67%无法准确判断何种情况的ADR应该上报。依据10道客观题回答正确情况,营销人员平均得分为5.75分,处于较低水平。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文化程度、职称等因素与认知程度高低有关(P<0.05),营销人员的文化程度或职称越高,认知程度越好。结论:受访的药企营销人员对ADR认知程度欠佳,对于生产企业作为报告主体之一的责任还不了解,而且对何种ADR该上报并不清晰。加强对低文化程度和低职称营销人员开展ADR专业知识的培训,对于提高生产企业ADR报告率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摘要:伏立康唑在体内呈非线性药动学特征,血药浓度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通过对1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伏立康唑浓度异常升高致肝功能损伤的病例进行药学监护,查阅文献分析伏立康唑浓度异常升高的影响因素,结合患者的生理病理因素,血药浓度监测及药物基因检测结果综合分析,为临床提供剂量调整建议,从而保证伏立康唑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描述潜在药物相互作用(pDDIs)在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药物医嘱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和类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了某院2018年10~12月所有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的药物医嘱,以Micromedex和Medscape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为基础鉴别pDDIs并对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将发生pDDIs的患者分为两组(发生1次及以下pDDIs为A组,发生2次及以上pDDIs为B组),分析pDDI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87例患者,审核3 648条药物医嘱,含pDDIs医嘱420条,其中严重程度为禁忌和严重比例为36.2%。A、B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使用药物品种数和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这几项可能是pDDIs的相关因素。结论: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医嘱的pDDIs发生率较高,临床药师和医生应关注高龄、住院时间长、合并用药品种多的患者,评估和干预pDDIs,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