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2例乳腺肿块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病灶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再行超声造影观察病灶超声造影特征,判断其良恶性,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超声造影检出乳腺恶性病灶84例,良性病灶88例,误诊4例,漏诊3例,诊断敏感性95.24%,特异性96.59%。超声造影示乳腺良恶性病灶间增强模式、造影剂分布形式、增强时病灶边界情况、增强强度及增强后范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超声造影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边缘特征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信息。方法对323例患者共327个乳腺病灶于术前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均获得病理结果,其中326个病灶获得免疫组化结果,常规二维超声上观察病灶形态、大小等特征,造影时观察病灶边缘特征,对比边缘特征与病灶病理及部分免疫组化结果。结果超声造影边缘特征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0.15%、73.33%、78.90%,其与Ki-67/MIB-1的表达相关性较低。结论超声造影边缘特征对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但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乳腺肿瘤患者232个病灶的超声造影特征。比较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下述超声造影特征:造影后肿块的增强程度、边界、形态、灌注是否均匀、是否有内部灌注缺损及是否有穿支血管。结果: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232个病灶中131个病灶诊断为良性,101个诊断为恶性。而对应的超声造影结果显示,26例良性病灶诊断错误,5例恶性病灶诊断错误。以此计算出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80.2%,准确率为86.6%,阳性似然比为4.80,阴性似然比为0.062。结论:乳腺良恶性肿瘤在超声造影后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基于超声造影技术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可作为乳腺肿瘤良恶性快速、有效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的声像图表现及其时间-强度曲线(TIC)形态特征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对196个卵巢占位性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患者手术病理及随访结果将病例分为良恶性两组,比较两组病例超声造影的声像图表现及TIC的形态特征。结果:超声造影共检查92个良性病灶,104个恶性病灶,其中卵巢良性病变的经血管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多呈较均匀增强,而恶性病变则多为不均匀增强。卵巢恶性病变TIC与良性病变相比,其上升支较陡直,而两组曲线下降支均较缓慢。结论: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不同的造影增强模式及TIC形态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确诊的83例乳腺肿瘤患者的98个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灶的多项造影特征。结果: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98个病灶中47个为良性,51个为恶性,误诊3例,漏诊4例,诊断敏感性92.7%,特异性94.0%。超声造影示乳腺良恶性病灶间多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良恶性病灶采用超声造影进行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诊断乳腺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08个乳腺病灶(恶性52个、良性56个)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重点观察病灶的造影增强模式,并从以下5方面进行评估:(1)增强程度;(2)是否边缘增强;(3)是否均匀增强;(4)增强时病灶边界是否清晰;(5)增强时病灶形态是否规则.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增强模式进行研究.结果 良、恶性肿瘤的5项增强模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边缘增强诊断恶性病灶的特异度最高,为91.07%;明显增强诊断恶性病灶的敏感度最高,为82.69%.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有助于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评估.  相似文献   

7.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乳腺肿瘤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SonoVue超声造影剂,对109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实时超声造影,对肿瘤的增强形态、强度及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特征进行分型,并对比分析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的特征.结果 恶性组48例,以不均匀部分增强及整体性增强为多;良性组61例,以点状、线状和环状增强为多;恶性组高增强明显多于良性组,低增强及无增强多见于良性组;良性组的时间-强度曲线呈"缓升速降"型及"速升速降"型,恶性组呈"速升缓降"型;峰值强度及明显减退时间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造影诊断乳腺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100%、83.61%及90.82%.结论 乳腺良、恶性病灶在超声造影下呈现不同的造影特征;实时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特点,分析其时间-强度曲线,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患者(共99个病灶)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其超声造影特点及时间-强度曲线。结果 73个恶性病灶的增强模式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增强,其中33个表现为快速均匀增强,40个表现为非均匀增强;26个良性病灶的增强模式主要为低增强,其中15个表现为均匀增强,2个表现为不均匀增强,9个表现为无增强,无周边放射状增强。恶性病灶造影后肿块增强范围大于常规超声显示范围,良性病灶造影后肿块增强范围与常规超声显示范围类似。良恶性病灶之间峰值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灶的时间-强度曲线与周围正常组织差异较大,而良性病灶的时间-强度曲线与周围正常组织相似。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乳腺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预测模型,评价其在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4类乳腺病灶恶性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乳腺超声造影检查的230例患者,共235个乳腺实性结节。所有患者经最终穿刺活检或者手术病理结果确诊。通过对既往文献关于乳腺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模式的分析及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和临床经验总结,构建乳腺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预测模型。以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预测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超声造影模型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 结果本组235个乳腺结节,其中乳腺良性结节139个(59.2%),乳腺恶性结节96个(40.8%)。乳腺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预测模型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87.01%、86.92%和86.99%。 结论乳腺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模式存在差异。乳腺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预测模型可以更好地评估乳腺病灶恶性风险,尤其对BI-RADS 4类乳腺病灶评估更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研究超声造影在乳腺病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术前261例患者二维超声发现的307个乳腺肿块进行超声造影动态过程分析,并用Sono Liver软件获得时间-强度曲线的各参数值,最后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病灶早期快速非均匀高增强,周边放射状增强;而良性肿瘤则表现为病灶早期缓慢均匀弱增强和无增强,均无周边放射状增强,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病灶造影后纵径/横径比显著减小考虑恶性肿瘤。恶性病灶感兴趣区的峰值强度比值与良性病灶相比有差异。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186个良性病灶166个诊断正确,20个误诊为恶性病灶;121个恶性病灶103个诊断正确,18个误诊为良性。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5.1%,特异度为89.2%,准确率为87.6%。结论:超声造影可动态观察乳腺病灶内微血管血流灌注状况,用Sono Liver软件可进一步对病灶进行量化分析,有助于提高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沈君 《磁共振成像》2015,(8):561-565
基于快速T1加权成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是一种无创地评价组织和病变微循环特性的一种功能性成像方法,可对组织的血流灌注及微血管渗透性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定量DCE-MRI因计算时纳入动脉输入函数及组织中对比剂浓度因素,较定性及半定量指标反映血流灌注及微血管渗透性更为准确,且可避免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结果受扫描技术影响而出现的研究者间的差异,不仅有利于提高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还可有助于开展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获得关于疾病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循证医学数据。目前DCE-MRI尚存在扫描技术是否规范,数据分析是否运动矫正、是否根据感兴趣组织器官或疾病特点,恰当选用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模型的问题。采用先进的定量DCE-MRI的专用分析软件能为数据分析提供规范化平台,进一步推动和拓展定量DCE-MRI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垂体微腺瘤MRI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35例垂体微腺瘤动态MRI增强扫描的表现,并进行讨论。结果 平扫示20例TWI为低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早期28例为低或稍低信号,与强化明显之正常垂体呈明显对比。后期微腺瘤强化程度越来越接近垂体信号。结论 在MRI平扫不明确而临床高度怀疑垂体微腺瘤时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对临床诊断的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磁共振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和增强动力学特征。方法 114例正常体检和怀疑乳腺病变者分别行1.5TMRI和(或)CR钼靶检查,其中65例患者在MRI检查后一月内行活检或手术治疗,得到117个有相应病理结果的乳腺肿块。观察分析良恶性病灶的形态学及动态造影剂强化MRI特征,并与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关。结果 (1)良恶性肿瘤的诸项形态学特征相差非常显著(P0.01),29例浸润性导管癌中,9例在MRI增强早期呈环形强化;(2)浸润性乳腺癌的第一分钟强化率75%,而良性肿瘤的第一分钟强化率50%,二者相差显著(P0.05);(3)浸润性乳腺癌总体呈流出型强化曲线倾向,而良性肿瘤和良性病变总体呈线型强化曲线倾向,二者相差显著(P0.05)。结论 (1)MRI可显示乳腺正常解剖和异常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增强动力学特征,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2)MRI是目前检出和诊断浸润性导管癌最敏感的方法,增强早期环形强化是浸润性导管癌的特征性表现;(3)MRI对病变内的微钙化显示及诊断欠佳,须与乳腺钼靶等检查和临床病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MRI动态增强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检查技术探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 探讨肾癌MRI动态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对肾癌的MRI检查技术作初步探讨。方法  5 1例肾实质内占位 ,包括肾细胞癌 3 8例 ,少或无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4例 ,复杂囊肿 8例 ,肾嗜酸性细胞瘤 1例 ,均经 1.5T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动态增强包括 4个回合的扫描 ,其中皮质期根据注射对比剂开始后的时间分别界定为皮质早期 ( 2 0~3 0s)和皮质晚期 ( 40~ 5 0s)。结果 肾癌以皮质早期相对强化百分比 (CNR) >1和≤ 1分为富血供肾癌和少血供肾癌两组 ,两者动态增强特征不同 ,MRI动态增强有助于正确分析肿瘤的强化特征 ,结合MRI平扫 ,对肾癌的检出和定性有较大价值 (敏感性为 97.4% ,准确性为 90 .2 % ) ,尤其皮质早期能较好反映大多数肾癌 ( 84.2 % )的异常血供特点。结论 高场强MRI动态增强扫描有利于肾癌的检出、定性。大多数肾癌增强皮质早期与实质期结合即能显示肿瘤的异常强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子宫恶性肿瘤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前行横断面T1WI、横断面T2WI、矢状面T2WI STIR、Gd-DTPA动态增强矢状面及常规横断面、矢状面T1WI增强扫描,分析常规序列扫描和动态增强扫描的图像上肿瘤、结合带及子宫肌层的情况,评估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子宫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中的价值.结果:应用常规MRI扫描序列对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的正确率为48.7%,结合动态增强序列扫描对肿瘤分期的正确率为92.3%,并且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对子宫各层次组织显示清晰.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能够清晰的显示子宫恶性肿瘤的范围及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对肿瘤的术前分期及治疗手段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术前行轴位T1W、T2W,矢状位T2W SPIR,矢状位及常规轴位Gd-DTPA动态增强,矢状位T1W增强扫描.分析常规序列扫描和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中肿瘤、结合带及子宫肌层的情况,评估动态增强MR扫描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结果 应用MR常规序列扫描图像判断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分期的正确率为44.44%(16/36),结合动态增强序列扫描图像对肿瘤术前临床分期的正确率为94.44%(34/36).在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中,各期图像对子宫结合带及肌层组织显示清晰.结论 DCE-MRI能够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癌的范围及周围组织的受侵情况,对肿瘤术前分期及选择治疗手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咽部淋巴瘤(NPL)的MR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和相关参数特征.方法 回顾经病理证实的27例NPL患者的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MRI信号、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并统计达峰时间(TTP)、增强峰值(EP)、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数值;对不同TIC类型及不同病理类型的NPL的TTP、EP、MCER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27例NPL中,88.89%(24/27)信号较均匀,余11.11%(3/27)信号混杂,病变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鼻咽两侧壁均受累者占88.89%(24/27),仅累及一侧壁者11.11%(3/27);51.85%(14/27)伴周围侵犯.增强后,70.37%(19/27)呈中度较均匀强化,29.63%(8/27)呈中度不均匀强化.21例(21/27,77.78%)TIC呈平台型,6例(6/27,22.22%)呈流入型.TTP值为(63.21±14.29)s,EP值为1161.82±64.04,MCER值为(113.47±28.52)%.结论 NPL的TIC类型及相关参数(TTP、EP、MCER)具有一定规律性,结合MRI平扫特点有助于准确诊断NP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RA)炎症活动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20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RA患者行双手腕关节DCE-MRI检查,滑膜病理Krenn评分、临床DAS28评分及血清学检查,运用动态增强专用血流动力学软件测量双腕关节滑膜病变区定量参数: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Vp)及半定量参数:达峰时间(TTP)、最大浓度(Cmax)、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最大斜率(Slopemax),分析DCE-MRI定量及半定量参数与滑膜病理Krenn评分、临床DAS28评分及血清学检查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t检验比较分析滑膜炎症不同活动度组间Ktrans值的差异。结果20例RA腕关节滑膜病变Ktrans值为(1.27±0.59) ml/min, Krenn评分为3.38±1.53,DAS28评分为4.80±0.94。6例滑膜炎症为重度,11例滑膜炎症为轻度。Ktrans与Krenn评分、DAS28具有正相关(r=0.698,P<0.01;r=0.510, P<0.05),Kep、Ve、Vp及TTP、Cmax、AUC、Slopemax与Krenn评分、DAS28及血清学检查各指标之间无相关性(P>0.05)。滑膜炎症重度组Ktrans值明显高于轻度组(t=4.05,P<0.01)。结论 DCE-MRI的Ktrans值可用于反映RA患者临床及滑膜病变的炎症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动态增强(DCE)MRI的各项参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早期增强率(EER)、最大线性斜率(slope)、最大强化率(Slmax)、达峰时间(Tpeak)、MIP图血管计数(NTV)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对52例确定一周内手术治疗的乳腺疾病患者行术前DCE-MRI扫描,记录上述参数。对切除病变行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观察边缘MVD(mMVD)、中心MVD(cMVD)和VEGF的表达。将DCE-MRI各项参数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病变的mMVD、VEGF表达与TIC类型、Tpeak、及NTV育相关性;其中TIC类型与mMVD关系最为密切,Tpeak与VEGF之间的关系最密切;cMVD与各参数间无明显线性关系。52例患者中乳腺癌22例,良性病变30例。恶性病变的TIC呈Ⅲ或Ⅱ型,EER、NTV和DMVD、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而Tpeak及SImax显著低于良性病变(P〈0.005)。Slope在良、恶性病变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DCE—MRI多项参数中,TIC类型、NTV、Tpeak与MVD和VEGF有相关性,反映了良、恶性病变的血管生长差异,具有很大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娜 《磁共振成像》2010,1(4):313-316
近年来,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等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等方面的应用,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就这三种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方法及其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