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plasma exchange combined with dual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PE+DPMAS)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ACLF合并AKI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分为DPMAS序贯PE联合CRRT组(观察组,n=31),DPMAS序贯PE组(对照组,n=59)。收集所有患者入院一般资料、血液净化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包括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炎症指标等,计算eGFR、MELD-Na评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内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48.4%(15/31),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27.1%(16/59)(χ2=4.071,P=0.044)。两组血液净化方式均可有效改善TBil、ALT、AST、PTA、Scr、PCT...  相似文献   

3.
谭晓慧  薛璐瑜  周跃  汤伟 《肝脏》2013,(12):820-822,847
目的:探索建立大鼠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的方法。方法SD 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1组、模型2组和模型3组,每组各10只。模型1组:每周二、五腹膜内注射40% CCl41 mL/kg;持续4周;模型2组:每周二、五腹膜内注射40% CCl41 mL/kg,每周三腹膜内注射猪血清0.5 mL,持续4周;模型3组:每周二、五腹膜内注射40%CCl40.7 mL/kg,每周三腹膜内注射猪血清0.3 mL,持续4周,以5%乙醇代水,自由饮用;正常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实验第29天,各模型组大鼠均腹膜内注射脂多糖(LPS)30μg/kg+犇-氨基半乳糖(犇-Gal )0.3 g/kg。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 ALT、AST 和 TBil 水平。肝组织切片 HE 染色后光学显微镜镜下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造模4周后各模型组大鼠血清 ALT、AST 和 TBil 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以模型3组最高、模型2组其次,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注射 LPS+犇-Gal 后24 h,模型3组中有3只动物死亡,3个模型组大鼠的 ALT、AST和 TBil 水平均较注射前明显升高(均P<0.01),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注射 LPS+犇-Gal 后72 h,各模型组大鼠 ALT、AST 和 TBil 水平均较前明显降低(均P<0.01),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3组间差异仍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注射 LPS+犇-Gal 后24 h,肝窦明显扩张、充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于汇管区,小叶内见肝细胞坏死。结论采用40% CCl4+猪血清诱导慢性肝损伤后,再以 LPS 30μg/kg+犇-Gal 0.3 g/kg 攻击,可成功制备大鼠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小剂量血浆置换(PE)的组合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分层后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与肝病科收治的ACLF患者共272例,分为小剂量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血液灌流(HP)组(n=190)和单纯内科治疗组(n=82)。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比较临床疗效;将两组患者按《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分层(前期、早中期、晚期或A、B、C型),随访所有患者出院后12周(短期)、48周(长期)的一般情况及死亡。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小剂量PE联合DPMAS/HP与单纯内科治疗均能降低ACLF患者的ALT、AST、TBil、血氨水平,升高Alb水平,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是小剂量PE联合DPMAS/HP治疗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ACLF患者45例,其中20例接受DPMA(对照组),另25例接受UC-MSCs移植联合DPMAS治疗(观察组),观察8周。使用BD公司FACScaliber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CD3+CD4+T细胞和CD3+CD8+T细胞百分比,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结果 在治疗8周末,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43.3±14.5)μmol/L,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为(16.8±4.1),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6.6±10.5)μmol/L和(20.6±4.8),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2.1±6.8)g/L,PTA为(57.9±5.3)%,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7.2±7.3)g/L和(53.8±5.5)%,P<0.05】;外周血CD3+CD8+T细胞百分比为(13.1±2.5)% ,显著低于对照组【(17.1±3.3)%,P<0.05】,而CD3+T细胞为(63.1±3.1)%,显著高于对照组【(59.7±4.2)%,P<0.05】,CD3+CD4+T细胞百分比为(3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34.9±4.1)%,P<0.05】;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为(7.1±4.3)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1.2±5.2)ng/L,P<0.05】,血清IL-6水平为(8.4±2.7)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3.2±3.2)ng/L,P<0.05】;对照组生存12例(60.0%)例,观察组生存22例(88.0%,P<0.05)。结论 在DPMAS治疗的基础上适时给予UC-MSC移植治疗ACLF患者近期疗效较好,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6.
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HBV变异的纵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涛  李克  李梵  王慧芬 《肝脏》2010,15(3):155-159
目的明确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 ,选取6例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其中ACLF4例(P1~P4),肝硬化(LC)2例(P5、P6)。分别留取每例患者不同疾病阶段血清2份,进行HBVDNA提取、扩增、克隆和测序,测序结果采用VectorNTISuite9.0软件分析,纵向对比HBV核苷酸序列变异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为基因C型。ACLF患者(P1~P4)在病程中HBV的核苷酸突变位点多于发生肝硬化患者(P5、P6)。ACLF患者中,nt53(C→T或T→C)、nt1846(A→T)、nt1896(G→A)的纵向突变见于2例或2例以上患者。C1913A或T突变可见于患者P1、P2,同时患者P2可见纵向突变。结论 nt53、nt1846、nt1896和nt1913四个核苷酸的突变可能与ACLF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肝功能衰竭(肝衰竭)发病率也高于其他国家。随着对肝衰竭的不断研究和认识,其分类也越来越细,其中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由于起病急、治疗手段有限、病死率高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血液滤过(HF)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63例ACLF患者,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血浆置换(PE)联合HF,观察组给予DPMAS联合HF.对比两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有效肝血流量(EHBF)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短期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以3个月内死亡为终点,在确诊ACLF后24 h内采用脉搏染料光密度法测定EHBF、ICGR15值,同时记录24 h内各项临床化验指标。结果 63例患者中21例死亡;EHBF与ALT、TBil、DBil、Alb、GGT有较好的相关性(r=-0.26、-0.37、-0.34、-0.29、0.48);提示EHBF是影响ACLF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之一,EHBF ROC曲线下面积为0.669(95%CI:0.539~0.782),与MELD评分0.711(95%CI:0.510~0.758,P=0.07)相比无显著差异,而明显优于CTP分级的0.581(95%CI:0.495~0.738,P0.01)和KCH标准0.554(95%CI:0.458~0.722,P0.01);EHBF ROC曲线截断值对预后预测也有一定价值,当EHBF≤0.221时病死率为44.7%,EHBF0.221时为16%(χ2=5.6,P=0.018)。结论 EHBF能较准确预测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LT及PLT参数在不同分型、不同病因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中的差异,评估PLT和PLT的动态变化对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就诊的364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肝功能、PLT及PLT参数,比较不同分型及病因的ACLF患者PLT水平与PLT参数(PLT分布宽度、平均PLT体积),分析其对于ACLF患者90 d死亡率的影响,分析基线、入院后7 d、14 d PLT动态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预后相关参数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PLT动态变化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根据PLT水平及总生存情况绘制ROC曲线。结果 C型ACLF患者PLT水平在明显低于A型及B型ACLF患者(P值均<0.001);相比于乙型肝炎组ACLF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的ACLF患者平均PLT体积降低(P=0.035);根据ROC曲线得出临界值,PLT...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单纯血浆置换术(plasma exchange,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ual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及DPMAS+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14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检查、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E组、DPMAS组和DPMAS+PE组,3组患者均每隔3~4 d行1次治疗。测定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患者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球蛋白(globulin,G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血常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PLT)]及血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主要是观察血浆置换(PE)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疗效。方法 在83例ACLF患者,采用PE序贯DPMAS治疗,随访90 d。结果 在本组83例ACLF患者中,早期29例,中期34例和晚期20例;在治疗90 d,早期生存率为65.5%,中期为38.2%,而晚期为15.0%(P<0.001);早中晚期ACLF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20.7%、52.9%和60.0%(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肝衰竭晚期(P=0.01),肝性脑病≥II级(P=0.001),血清TBIL≥350 μmol/L(P=0.008)和CLIF-SOFA≥10分(P=0.043)是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E序贯DPMAS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而对肾功能无不利影响,从而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整体生存率,且对早中期患者疗效较好,仍需扩大研究进一步证实。肝衰竭晚期,肝性脑病≥II期,血清TBIL≥350 μmol/L或CLIF-SOFA≥10分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5月~2020年5月诊治的64例HBV-ACLF患者,其中33例接受PE治疗,31例接受PE序贯DPMAS治疗,观察90 d疗效。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在治疗28 d和90 d,序贯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19.5±19.4)μmol/L和(29.5±10.4)μmol/L,显著低于PE组【分别为(149.5±30.5)μmol/L和(52.4±15.9)μmol/L,P<0.05】;在治疗90 d,序贯组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分别为(12.6±3.5)mg/L、(0.5±0.2)ng/L和(13.4±2.7)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2±3.3)mg/L、(0.7±0.4)ng/L和(18.2±3.5)ng/L,P<0.05】;在治疗90 d,序贯组生存26例(83.9%),PE组生存19例(57.6%),经Kaplan-Meier法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HBV-ACLF患者可改善肝功能,清除血清炎症因子,提高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欧洲肝病学会提出的适用于以酒精为病因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CLIF Consortium Organ Failure score,CLIF-C OF)是否适用于乙型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方法筛选并纳入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瑞金医院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急性失代偿患者854例,按CLIF-C OF标准分为ACLF组和非ACLF组。分析ACLF组和非ACLF组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病情严重程度和短期病死率。结果 ACLF组262例和非ACLF组592例。ACLF组较非ACLF组年龄大,肝、肾、脑、凝血、循环、呼吸功能衰竭情况均显著高于入院非ACLF组(P0.01),28 d和90 d病死率均显著升高(27.1%比3.1%、39.6%比4.9%,P0.01),提示病情更重。结论欧洲肝病学会所提出的评分标准可从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合并急性失代偿患者中筛选出一组病情更为危重、病死率更高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群体。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并发急性失代偿患者中确实存在一群疾病程度更严重的ACLF群体,CLIF-C OF标准可将ACLF患者从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并发急性失代偿患者中区分出来,以指导临床医生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51例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拒绝接受核苷类似物,n=12)和治疗组(核苷类似物治疗组,n=39,分别给予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比较两组患者病毒学指标以及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MELD评分的变化;综合评估患者临床转归。结果:结束住院治疗时,治疗组20例病情明显好转,表现为血清转氨酶以及胆红素明显下降,MELD评分降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48,P<0.05);但3种药物(拉、恩、替)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使用强效快速类核苷类似物能显著延缓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6.
肝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代谢脏器,是营养物质合成、储存的重要场所。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常由于多种营养物质的代谢异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肝病的发生发展,进一步恶化疾病的预后。因此早期的营养评估和营养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有多种营养不良的评价方法,但针对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特别是针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营养评估方法仍有一定的缺陷。现就该类患者的营养评估及临床管理加以阐述,旨在为相关临床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可溶性CD163(sCD163)在不同肝脏疾病谱中的水平,以及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作为学习队列,检测血清CD163水平;回顾性纳入连续的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验证sCD163水平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28 d生存期的预测。结果纳入171例患者进入学习队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sCD163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患者。sCD163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Rs=0.6199,P〈0.01)、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率(Rs=0.5751,P〈0.01)正相关,与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s=-0.2194,P=0.0232)、纤维蛋白原水平(Rs=-0.3898,P〈0.01)负相关。sCD163水平(HR=2.601,P=0.01)与肝性脑病(HR=5.003,P〈0.01)是28 d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0.83,P〈0.01),并在回顾性队列中得到验证。结论血清sCD163水平是预测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短期预后的优良候选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在伴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的B/C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价值,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01—2019-12-31期间住院的首次诊断B/C型慢加急性肝衰竭并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史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每例患者至少随访6个月,收集其人口学资料、临床检验结果、病因、合并症等信息,应用COX回归分析探寻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Kaplan-Meier及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分期肝性脑病(P=0.061)、随访期间是否行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P=0.068)、腹水量(P=0.057)、胆红素数值(P=0.047)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以上因素均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期间死亡患者共17例(45.9%),其中7例因消化道出血死亡,10例为非出血死亡。按是否曾行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分为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组(10例),非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组(7例),2组患者在性别、病因、是否存在门静脉血栓、慢加急性肝衰竭分型、腹水量、肝性脑病分期、死亡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量腹水量、严重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及胆红素明显升高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减低;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并不减少B/C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因消化道出血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究影响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40例非肝移植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后28 d和90 d存活情况进行分组(28 d:生存组164例,死亡组76例;90 d:生存组140例,死亡组100例)。收集患者发病诱因、肝功能指标、MELD评分、MELD-Na评分和出现的并发症等资料。计量资料用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h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根据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约登指数确定临界值,HBV-ACLF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HBV-ACLF患者的诱因主要包括HBV自发激活(55.6%)、核苷类似物停药或耐药引起HBV激活(25.2%)等。依28 d存活情况分组,基线资料中年龄、PTA、NLR、血钠、MELD评分、MELD-Na评分、TBil水平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00、-6.015、-5.070、-5.103、-5.044、-7.430、-6.637,P值均<0.05);依90 d生存情况分组,基线资料中年龄、PTA、NLR、血钠、MELD评分、MELD-Na评分、TBil、胆固醇水平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05、-7.728、-3.335、-4.015、-6.053、-7.908、-6.655、-3.607,P值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Bil>260.20 mmol/L、PTA<24.8%、NLR>5.63、血钠<130.8 mmol/L、MELD>17.84分、MELD-Na>25.1分是影响患者28 d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4.572(1.321~15.823)、8.934(3.026~26.374)、2.632(1.126~6.152)、27.467(6.113~123.423)、4.303(1.048~17.663)、3.453(1.614~7.387),P值均<0.05];TBil>260.20 mmol/L、PTA<25.5%、血钠<135.3 mmol/L、MELD>17.84分、MELD-Na>25.1分是影响患者90 d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5.148(1.918~13.822)、15.718(5.161~47.866)、10.080(3.244~31.323)、11.157(2.580~48.254)、4.391(2.057~9.372),P值均<0.05]。240例患者中160例(66.7%)90 d内发生感染,其中细菌感染140例、病毒感染12例,真菌感染8例。160例出现感染的患者其90 d病死率显著高于无感染的患者(46.3%vs 32.5%,χ^2=6.720,P=0.010)。240例患者中176例28 d内出现腹水,44例出现胸腔积液,36例发生急性肾损伤,60例发生肝性脑病,12例发生消化道出血,2组间急性肾损伤、Ⅲ~Ⅳ度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088、29.811、7.797,P值均<0.05)。结论HBV-ACLF患者基线TBil、PTA、血钠、MELD评分、MELD-Na评分是影响患者28 d和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BV激活引起的肝脏炎症坏死是ACLF的始动因素,而感染、急性肾损伤、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总结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l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 MARS)治疗各类原因所致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经验。方法 回顾并随访分析25例次MARS人工肝治疗的疗效。结果 单次6h MARS治疗显著降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618.51±200.68)mmol/L到(390.81±146.02)mmol/L, t=2.729,P<O.01]、间接胆红素[(490.03±163.39)mmol/L到(303.28±113.06)mmol/L,t=2.516,P<0.01]和血氨[(152.44±82.62)mmol/L到(84.84±13.30)mmol/L,t=2.174, P<0.05] 水平;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70.55±32.39到93.63±14.20,t=1.728,P<0.05)。肝功能酶谱、血清蛋白质、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和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变化。17例患者,治愈和好转13例,死亡4例,存活率76.5%。结论MARS人工肝是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