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复发性眩晕中最常见病因,是一种阵发性、短暂发作的、由特定头部 位置变化引起的眩晕。BPPV患者眩晕发作的强度、持续时间及频率的改变,常与受累的半规管和耳石所在 的位置有关。本文对其历史、分类及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并发症及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而诱发的短暂眩晕,是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本文对其研究发展史、病因、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并发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误诊及治疗情况。方法:对50例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初次诊断为其他疾病占84%,其中有8例病人住院治疗。结论:良性位置性眩晕在诊治过程中需要引起专科医生的高度关注,详细的病史询问至关重要,特别是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更易导致误诊,给与不必要的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路文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253-5253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总结河北省围场县医院2006-2010年就诊52例BPPV患者,并进行分析。结果BPPV的临床特点有潜伏期、短暂性、旋转性、转换性和疲劳性,经改良E-pley和Barbecue法治疗有效率达到96.2%。结论BPPV在临床十分常见,耳石复位手法治疗简单易行,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性疾病,近年来受到诸多学科特别是耳鼻喉科医师的认识,相关临床研究使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效果颇令人满意。但应注意近年来耳石复位泛化问题,掌握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常见的外周前庭疾病,可通过特定的变位试验诱发出短暂性 位置性眩晕及特征性眼震。单个半规管受累的BPPV诊断方法已较为成熟,但多管BPPV(MC-BPPV)的临 床诊断较为困难。本综述详细描述各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分析各种类型MC-BPPV的诊断及鉴别诊 断要点,为临床医生更加精准地诊治MC-BPPV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收集2007-01-2010-11间误诊的166例BPPV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6例中首诊被误诊为后循环供血不足58例,美尼尔氏病38例,颈椎病31例,高血压脑病23例,前庭神经炎7例,急性胃炎5例,小脑中风4例,误诊率高达78.7%。结论与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有明显关系,因此提高对BPPV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最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临床诊治情况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32例患者临床表现、误诊疾病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PPV易误诊为颈椎病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误诊率为(32/56) 57.1%.结论 提高对BPPV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行变位性眼震试验,大部分BPPV诊断不难,耳石复位法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措施,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首诊误诊为其他疾病的126例BPPV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特发性BPPV 84例,继发性BPPV 42例,早期误诊为后循环缺血54例,颈性眩晕32例,突发性耳聋6例,前庭神经元炎5例,梅尼埃病、耳带状疱疹各3例,其他药物或治疗不良反应23例。126例均经详细询问病史及Dix-Hallpike变位试验和(或)滚转试验检查,并行耳石手法复位治疗。本组眩晕症状均缓解,首次复位治愈率72.2%(91/126),观察随访3~24个月,总治愈率94.4%(119/126),复发率5.6%。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常见周围性眩晕,在眩晕患者诊治过程中,应注重病史采集和变位试验检查,以降低BPPV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1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眩晕,约占周围性眩晕的20%[1,2],但因种种原因其在临床上误诊率极高,现将我院2005~2006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6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2例,女38例,年龄17~85(51.25±15.35)岁。本组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3]:(1)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出现短暂眩晕;(2)变位性眼震试验阳性;(3)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颅内器质性疾病。本组中48例以阵发性头晕、恶心、呕吐为主诉,12例以持续性头昏、头部沉重感为主诉。55例不伴耳鸣,5例伴有耳鸣(曾在耳鼻喉科诊断有Meniere's病)。头外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诊治方法和护理要点。方法对我科2004年4月~2006年3月就诊的BPPV 131例,应用红外线视频眼动记录分析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定侧,并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心理护理、头位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131例病例中,治疗1周后痊愈97例(74%),改善15例(11.5%),无效19例(14.5%),有效率85.5%;3月后共痊愈109例(83.2%),改善12例(9.2%),无效8例(6.1%),复发2例(1.5%),有效率92.4%。结论BPPV的诊断和治疗,应根据不同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征,判别不同半规管及不同发病机理类型,并选择合适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护理上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认真配合操作,做好心理护理、头位护理及康复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Ramsay-Hunt综合征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认识。方法对1例Ramsay-Hunt综合征致BPPV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60岁女性,因右耳疼痛伴同侧面瘫2 d、眩晕1 d就诊。详细询问患者眩晕发作情况,诉与头位有关,时间短暂,发作时意识清楚,无耳鸣、耳聋。专科检查:右侧耳甲腔簇状水泡,伴有破溃渗出液,右侧周围性面瘫。Dix-Hallpike变位试验示:向右侧转头、后仰时出现强烈眩晕,伴逆时针旋转性眼震,持续约10 s。诊断为Ramsay-Hunt综合征、继发性右后半规管BPPV,遂予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手法复位等治疗,次日患者眩晕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眩晕无复发,但面瘫无明显好转。结论Ramsay-Hunt综合征可引起BPPV,对于伴有眩晕者应注意继发性BPPV的可能,及时行位置试验鉴别,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进行治疗,探讨不同类型BPPV适当的治疗方案。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在长江航运总医院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及心理科会诊后确诊的180例BPPV患者,按2006年(贵阳)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的诊断标准进行定侧和分型,以变位试验时根据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并根据汉密尔顿量表评分对焦虑抑郁评分≥14分为BPPV伴情绪障碍组(56例),<14分为BPPV组(124例)。两组患者确诊后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前半规管BPPV采用Epley法或Semont法,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根据患者症状缓解程度可3 d后行多次手法复位。伴情绪障碍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行抗焦虑抑郁治疗。两组患者均于1周、1个月、3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手法复位1周、1个月、3个月后,BPPV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5%、90.3%、94.4%;BPPV伴情绪障碍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7%、75.0%、96.4%。BPPV组手法复位后1周、1个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PPV伴情绪障碍组(P<0.01)。手法复位后3个月BPPV伴情绪障碍组效果明显提高,总有效率略优于BPPV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同组1周和1个月(P<0.01)。结论合并情绪障碍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单用手法复位效果不理想时,合用调节情绪障碍、抗焦虑抑郁等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BPV)的误诊、漏诊原因,以降低误漏诊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并误漏诊的BBPV 5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4例有基础疾病,发病到就诊时间为3个月~20年,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眩晕。59例中漏诊39例,诊断为后循环缺血、颈椎病各10例,梅尼埃病7例,短暂性脑供血不足(TIA)5例,突发性耳聋4例,偏头痛3例,均将BBPV漏诊;误诊20例,有头部外伤史的5例分别误诊为脑震荡2例和脑挫裂伤3例,其余15例误诊为前庭神经炎6例,神经衰弱5例,后循环缺血3例,TIA 1例。59例均按相关误诊疾病或基础疾病治疗,久治不愈,行Dix-Hallpik试验和Roll试验确诊为BBPV,采用BBPV诊疗系统予耳石复位法配合平衡障碍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均痊愈,随访3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BBPV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漏诊。充分认识该病,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及时行Dix-Hallpike试验和Roll试验,是避免或减少误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诊断和治疗,观察复位后的有效率、并发症和复发率,以协助临床医生准确的诊治。方法对100例已确诊为BPPV的患者的病程、发作诱因、持续时间、发作频率、伴随症状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观察不同类型的BPPV的潜伏期、眼震类型及持续时间,并给予相应的耳石复位法( CRP )治疗,对于3次复位效果不好的患者采用 Brandt-Daroff 习服法练习,随访3个月。结果100例BPPV的患者,其中男32例,女68例,年龄23~78岁,病程2 h至半年。后半规管BPPV占65%,其中右侧后半规管管结石占39%,左侧后半规管管结石占24%,右侧后半规管嵴帽结石1%,双侧后半规管结石1%。水平半规管BPPV占31%,其中右侧水平半规管管结石占13%,左侧水平半规管管结石占9%,右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4%,左侧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5%。混合半规管BPPV占4%,其中右后半规管结石合并右水平半规管结石2%,左水平半规管合并左后半规管1%,左水平半规管合并右后半规管1%。3个月后随访有效率96%,复发率5%。结论 BPPV的诊断和治疗依赖于病史和其临床特征,CRP是治疗BP-PV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HC-BPPV患者82例,登记临床基线资料,分析HC-BPPV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结果:(1)本组患者以位置性眩晕就诊者62例(75.6%),以位置性头晕就诊者12例(14.6%),以走路不稳就诊者8例(9.8%)。(2)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3 d内39例(47.6%),4~7 d 14例(17.1%),7~14 d 9例(11.0%),14 d 20例(24.4%)。(3)诱因:劳累43例(52.4%),睡眠障碍31例(37.8%),情绪波动10例(12.2%),头外伤6例(7.3%),前驱感染3例(3.7%)。(4)发作持续时间:持续数秒钟16例(19.5%),持续数10 sec~1 min钟35例(42.7%),持续1~2 min19例(23.2%),持续2~5 min 2例(2.4%),持续时间5 min 10例(12.2%)。(5)前庭双温检查:28例患者存在一侧前庭功能减低,其中22例(78.6%)与受累半规管侧别一致。(6)行Roll试验出现短暂向地性位置性眼震(DCPN)46例(56.1%),持续背地性DCPN 30例(36.6%),持续向地性DCPN 6例(7.3%),其中右侧受累50例(61.0%),左侧受累32例(39.0%)。(7)短暂向地性DCPN、持续向地性DCPN与持续背地性DCPN患者手法复位即时痊愈率分别为86.5%(45/52)、0%、73.3%(18/30),1周痊愈率分别为92.3%(48/52)、33.3%(2/6)、80.0%(24/30)。结论:HC-BPPV患者手法复位治疗有效,其中短暂向地性和持续背地性HC-BPPV患者手法复位有效率较高,持续向地性DCPN可能存在非耳石机制。  相似文献   

19.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最常见的内耳前庭疾病,在眩晕疾病中约占20%~30%[1],主要表现为患者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短暂的眩晕发作和眼震.临床上经常被误诊为脑血管病性眩晕、颈性眩晕,而给予不恰当的检查和治疗.我们对我院2007年03月至2009年02月78例BPPV患者采用耳石手法复位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吴子明 《新医学》2010,41(11):759-761
1引言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ing vertigo, BPPV)是眩晕门诊最常见的疾病,约占全部患者的1/3~1/4。由于其高发性、正确诊治的重要性,使得对BPPV的研究逐渐深入,认识也随之提高。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有关BPPV诊治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