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从1973年轮状病毒在人体被检测出来后,已被证明是造成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1]。近几年对轮状病毒与流行病学的调查,已发现因腹泻入院的婴幼儿病例中,有50%~60%是感染了轮状病毒[2]。轮状病毒感染常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主要在秋  相似文献   

2.
金双岐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在我国 ,病毒性腹泻占 40 %,其中主要是轮状病毒[1 ] 。赵锦铭等[2 ] 自 1985年 10月~ 1992年 12月对全国 17个省市腹泻患儿进行病毒病原研究 ,表明秋冬季腹泻患儿粪便轮状病毒阳性率达 5 0 %和 44 3 %;轮状病毒肠炎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迄今尚无特效治疗。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评价金双岐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1 对象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2 0 0 0年 11月~ 2 0 0 1年 3月我院门诊就诊符合条件的我院门诊患儿 12 0例。年龄 2个月~ 3岁 ;病程在 14d内 ,就诊前 2 4h有 4次…  相似文献   

3.
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对于婴幼儿腹泻的重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794例婴幼儿患者粪便进行检测,分析由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腹泻婴幼儿新鲜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儿科门诊及住院部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 794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371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总阳性率为46.7%。各个年龄段的感染阳性率构成比分别为:<6个月组为13.6%,6个月至2岁组为83.8%,2~5岁组为2.6%,表明6个月至2岁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男性患儿感染率为47.7%,女性患儿感染率为45.1%。男女患儿感染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A群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6个月至2岁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和每年的10月至次年1月为感染高峰期,临床医生应重视腹泻病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腹泻病是对小儿健康威胁较大的常见多发病,轮状病毒(RV)引起的婴幼儿腹泻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儿童急性腹泻病最重要的病原之一,几乎所有儿童在5岁以前都曾感染过[1]。本文对2013年9月—2014年3月来院就诊的门诊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轮状病毒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探讨轮状病毒腹泻的性质和引起腹泻的原因及流行病学状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门诊5321例婴幼儿腹泻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我院肠道门诊2009年4-10月份5 321例婴幼儿腹泻粪便及尿液的检测结果,探讨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的发病特点,指导临床对婴幼儿腹泻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肠道门诊4-10月份5 321例婴幼儿腹泻粪便进行常规检查、隐血检查、轮状病毒抗原检查,根据喂养情况对2岁以下腹泻患儿尿液进行半乳糖检查.结果:功能性腹泻占本次腹泻患儿的61.53%,轮状病毒性肠炎1 311例(24.64%),其他原因引起的肠炎736例 (13.83%),共检测腹泻患儿尿液标本4 084份,其中半乳糖阳性1 923例(47.09%).结论:功能性腹泻仍然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轮状病毒感染,因此合理喂养,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主动预防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注重个人卫生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是预防婴幼儿腹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轮状病毒是1973年由澳大利亚的Bishop等[1]首先发现的人类胃肠炎相关病毒病原.目前已经确定它是引起婴幼儿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以A组轮状病毒为主,占儿科秋冬季感染性腹泻的40%以上[2-3].早期快速地发现儿童A组轮状病毒感染,对于临床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与婴幼儿腹泻的关系。方法采集腹泻婴幼儿粪便样品,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和大便常规化验。结果 312份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中,122份轮状病毒检测为阳性,阳性率39.6%。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8.
<正>小儿腹泻是我国婴幼儿常见疾病之一,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1]。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主要特点:呈散发或小流行,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病初1~2 d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感染后1~3 d即有大量病毒自  相似文献   

9.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是引起儿童严重腹泻的最常见病因,对儿童健康危害较大。因其发病高峰在秋冬季,故名"秋季腹泻"。在诸多病因中,轮状病毒感染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A群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儿严重水样腹泻的重要病原体[1]。笔者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急性腹泻是儿童中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轮状病毒感染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研究急性腹泻的患儿粪便中,是单纯存在轮状病毒或与有关肠道致病菌同时存在的问题,以及轮状病毒引起的幼儿急性腹泻与年龄、性别、经济条件、营养状况、季节变化间的关系,作者对住入科威特一所地区医院的342例5岁以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本地区小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本院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 965例腹泻患儿粪便中检出 228 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3.63%.各个年龄段的感染率分别为:0~6个月组占阳性例数的20.2%,>6个月至2岁组为 74.6%,>2~5岁组为5.3%.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为大于6个月至2岁.男性患儿590例,阳性检出率为23.4%,女性患儿375例,阳性检出率24.0%.A群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以每年11月至次年1月为感染的高发期,占阳性例数的80.7%.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应对该阶段的腹泻患儿常规进行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12月的1281例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标本中的A组轮状病毒抗原,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1281例标本中420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32.79%。不同性别婴幼儿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0.5-2岁的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率在所有年龄段中最高,1月、10-12月是本地区轮状病毒感染高峰期,病毒检出率占全年阳性检出率的76.19%。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0.5-2岁的儿童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疾病的高发季节为每年的1月及10-12月。  相似文献   

13.
王颖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8):1489-1490
轮状病毒(RV)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因。我国秋冬季节约50%-60%的婴幼儿腹泻是由RV引起,随检测手段的进步,近年发现RV不仅引起肠道内感染而且早期即可发生病毒血症,导致心肌、肝脏损害等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研究表明,轮状病毒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损害,而轮状病毒并发心肌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A群轮状病毒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提供快捷、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采用金标A群轮状病毒试剂对本院1 436例急性腹泻患儿进行大便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1 436例A群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0.0%,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感染率最高,为42.5%,在秋冬季最易感染(40.8%)。结论对婴幼儿急性腹泻及早进行轮状病毒检测,有助于诊断婴幼儿腹泻的感染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治疗及相应隔离措施。  相似文献   

15.
A群轮状病毒是引起全球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1],在我国20多个省市发生过流行,其流行范围几乎遍布全国。这种病毒可在婴幼儿之间通过粪口路径相互感染,引起腹泻,有的甚至造成死亡。本研究为掌握景德镇地区轮状病毒流行特点,对以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婴幼儿腹泻病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解放军第105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2818例婴幼儿腹泻新鲜粪便标本,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标本中的轮状病毒抗原,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818例标本中371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13.17%。不同性别婴幼儿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6月龄-2岁的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率在所有年龄段中最高,1月至3月,10月至12月是本地区轮状病毒感染高峰期,病毒检出率占全年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14年78.62%,2015年81.89%,2016年90.91%。结论轮状病毒是合肥地区导致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6月龄-2岁的儿童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每年的1-3月及10-12月是疾病的高发季节。流行高峰期应尽早对腹泻患儿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轮状病毒胃肠炎患儿心脏损伤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不完全统计 ,全球轮状病毒 (RV)腹泻死亡的婴幼儿每年达 80万之多 ,其死亡原因除严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之外 ,是否尚存在重要脏器损伤一直是国内外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早有研究者注意到RV感染可引起猝死[1 ] ;国内发现约70 %的RV肠炎患儿会出现心肌酶谱的异常 ,其中约 30 %的患儿会出现心电图异常[2 ,3] ;在RV胃肠炎死亡病例的病理检查中也证实存在着心脏受累的证据[4 ] 。最近 ,国外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RT -PCR方法 ,从 2例RV感染死亡患儿的心肌组织中获得RV感染心脏的直接证据[5] 。RV胃肠炎伴有心肌损伤的几…  相似文献   

18.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重症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我国婴幼儿秋季腹泻50%~80%为轮状病毒[1],对婴幼儿健康产生极大威胁.本科自200r7年9至12月应用北京东杰华医生产的HY-D01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特点,探讨预防感染的控制措施.方法随机收集2004年4月~2005年3月0~6岁门诊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筛检致病菌,同时采用免疫胶体金方法进行轮状病毒、腺病毒的检测.结果在收集的207份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病毒检测阳性85例(41.1%),其中轮状病毒阳性76例(36.7%),腺病毒阳性6例(2.9%),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同时阳性3例(1.4%);检出致病菌24例(11.6%),主要以沙门菌为主(63%)、其次为志贺菌(2.9%)、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4%),未发现病毒和细菌同时感染.结论成都地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同时,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也占了一定比例.因此,对出现在夏秋季及有不洁饮食的婴幼儿腹泻应注意细菌学监测,对出现在秋冬季婴幼儿腹泻应加强轮状病毒感染的检测,便于及时发现和及早治疗感染.同时,研制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将对预防和控制婴幼儿腹泻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于轮状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胃肠道性腹泻,多见于儿童,5岁以内儿童高发于11月至次年5月,其导致的脱水、电解质失调是引起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1]。由于我科为小儿肝移植病房,患者年龄多在3岁以内,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免疫力低于普通儿童,且患者周转快、人员流动性大,极易感染病毒,故术后护理非常重要。现将在我科治疗的7例肝移植术后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儿童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