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宸溪  耿嘉蔚  谢青 《肝脏》2021,(4):355-358
肝硬化是全世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肝硬化通常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AD ) ,当肝硬化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反复发作时,标志着肝功能进入失代偿阶段,短期预后不佳.肝硬化患者的急性失代偿发作被证明与肝外器官衰竭有关,明显增加短期死亡率,该阶段即为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1].  相似文献   

2.
<正>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临床独特的肝病综合征,预后不良。ACLF是在原有肝病基础上的重症慢性肝炎,绝大多数患者同时有肝硬化,即在肝功能不良、全身情况不佳的情况下发生的急性肝衰竭。当前,世界范围内对ACLF的定义及诊断标准尚未达成一致意见。ACLF共同的特点是往往除肝衰竭外有多脏器衰竭,尤其是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与慢性肝衰竭相似,但预后却截然不同,ACLF在28天内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3.
沈梓萱  李海 《肝脏》2021,26(1):6-7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不同于"单纯的"急性失代偿.它们之间的主要临床差异是在需要住院治疗的肝脏相关并发症的肝硬化患者中,肝衰竭或其他器官的衰竭是短期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观察性研究发现,"肝功能衰竭"不是诊断肝硬化患者ACLF的必要条件.ACLF的诊断标准根据2013年CANONIC研究的数据确定,这是一项专门...  相似文献   

4.
<正>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肝硬化患者如果未行肝移植(LT),短期预后极差,病死率与按照CLIF器官衰竭评分系统定义的衰竭器官数量相关。在ICU充分支持时,3个或以上器官衰竭患者的30 d病死率高达80%以上[1-2]。肝功能衰竭是影响ACLF进程、凝血障碍、脑功能障碍和肾衰竭(肝肾综合征)恢复的决定因素,即使LT解决了肝衰竭问题,但对其他肝外衰竭器官功能逆转以及对患者生存影响尚不清楚。危重者因MELD评分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乙肝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新的评分模型预测ACLF的发生。方法纳入乙肝肝硬化患者148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13例。根据6个月内随访记录,将进展为ACLF者纳入ACLF组(24例),未进展为ACLF者纳入非ACLF组(23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计算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与血清白蛋白比值(PTAR)等评分。分析影响ACLF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后建立新的预测模型,并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新型模型对ACLF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Child-Pugh及PTAR评分是影响乙肝肝硬化患者发展为ACLF的独立危险因素。PTAR及MELD评分是影响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发展为ACLF的独立危险因素。乙肝肝硬化中Child-Pugh、PTAR、PTAR-C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1、0.755、0.805,PTAR-CP≥-3.93患者发生ACLF的风险高。酒精性肝硬化中MELD、PTAR、PTAR-MELD的AUC分别为0.715、0.744、0.773,PTAR-MELD≥-2.15患者发生ACLF的风险高。结论 PTAR-CP对乙肝肝硬化进展为ACLF的预测价值更高,而PTAR-MELD对酒精性肝硬化进展为ACLF的预测价值更高。ABIC、ALBI对于肝硬化患者进展为ACLF的预测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6.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9):2030-2032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伴随着器官功能衰竭和短期高死亡率为特点的复杂临床综合征。ACLF病程有长有短,疾病具有可逆转性,患者长期预后转归结局多样化,临床医生应尽早准确评估患者的预后,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就ACLF患者预后长期转归首次进行5个等级的描述:Ⅰ级为理想的结局:无肝硬化;Ⅱ级为满意的结局:代偿性肝硬化,表现为可逆转的肝硬化或持续代偿性的肝硬化;Ⅲ级为可接受的结局:失代偿性肝硬化,表现为失代偿性肝硬化或慢性肝衰竭;Ⅳ级为移植后存活结局;Ⅴ级为死亡结局,以期为临床长期预后结局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慢性肝病基础上的急性恶化,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的衰竭,其短期病死率高。目前较多研究发现ACLF主要发生在肝硬化急性失代偿(AD)的患者上,而其不同于传统肝硬化AD,最主要特点是ACLF短期和中期的预后较差。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表现出预后的临床异质性。单纯的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首次非出血的AD患者和发生任何第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起病时肝内、外器官衰竭特点,探索新型ACLF临床分型特征,为疾病诊治及转归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2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的首次确诊为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起病时肝内、外器官衰竭的情况,将患者分为Ⅰ型和Ⅱ型ACLF。Ⅰ型ACLF为慢性肝病基础上的肝功能衰竭;Ⅱ型ACLF为慢性肝病急性失代偿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分析Ⅰ型和Ⅱ型ACLF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MELD、MELD-Na和CLIF-C ACLF评分系统对Ⅰ型和Ⅱ型ACLF患者90天预后的预测价值。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共纳入582例ACLF患者,其中Ⅰ型ACLF患者535例,Ⅱ型ACLF患者47例。两组患者的病因均以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病为主,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Ⅰ型ACLF以慢性非肝硬化肝病(28.2%)和代偿性肝...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好转的44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未愈及恶化的54例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分析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发病诱因的构成情况;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活动状态是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最常见的诱因。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HBV-DNA定量、肌酐(Cr)、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和肝性脑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而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ALB高是影响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而年龄大、INR延长、并发肝性脑病是影响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种诱因与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发病有关,且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需要加强宣教,减少诱发因素,并针对性干预相关危险因素,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李娟  张云丽  张文丽  王艳  李旭  肖健存  刘梅  陈煜 《肝脏》2016,(4):276-279
目的根据最新指南回顾性分析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病因及转归。方法收集北京佑安医院人工肝中心2008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229例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功能衰竭患者病因学及转归的临床特征。结果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是全部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病因,HBV相关肝功能衰竭者占全部肝功能衰竭患者比例为53.3%。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前3位的病因是:HBV(3).8%),药物性(30.8%),酒精性(1 5.4%);亚急性肝功能衰竭(SALF)前3位的病因为药物性(52.6%)、HBV(1 5.8%)、自身免疫性和不明原因性均为(10.5%);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前2位的病因为HBV(71.1%)、酒精性(1 5.6%);慢性肝功能衰竭(CLF)前2位病因为HBV(43.0%)、酒精性(33.6%)。老年肝功能衰竭患者好转率17.3%,中青年肝功能衰竭患者好转率47.9%。结论 HBV相关肝功能衰竭在全部肝功能衰竭中占比例最多,且.以ACLF及CLF为主,ACLF、C、LF前2位病因均为HBV、酒精性。故乙型肝炎防治及成酒很重要。肝功能衰竭患者老年人较中青年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肝脏》2020,(6)
正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多在肝硬化的慢性肝病患者中发生,多种诱因引发出现急性失代偿、多器官衰竭、预后严重不良。有大量报道描述了ACLF患者存在强烈全身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损伤、免疫功能麻痹,并发感染常成为严重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在ACLF初期过后,常常还有一个延长的恢复期,仍伴有持续器官功能衰竭,预后不佳。通常认为ACLF肝组织再生不良是造成恢复期延长的原因,但该观点还缺乏实验观察和机制研究验证。轻中度肝损伤后会出现肝脏细胞增殖、肝组织再生修复。近期两项研究分别观察了急性失代偿性肝硬化和ACLF患者的肝组织,发现其中以Ki67标识的细胞增殖现象消失,但未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及其评估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2014年8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04例ACLF患者,在治疗60 d内,生存64例,死亡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DAO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生存患者血清DAO水平为(15.1±4.8) ng/mL,显著低于死亡患者[(68.4±25.4) ng/mL,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BIL、AST、ALT、INR、ALB、Cr、MEID评分、WBC、自发性细菌腹膜炎、肝性脑病、腹水和肝硬化与患者预后结局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ELD评分、年龄和血清DAO水平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DAO≥48.7 ng/mL与DAO48.7 ng/mL患者生存率分别为50.0%和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26.1分与MELD26.1分患者生存率分别为45.5%和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与年龄40岁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50.8%和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DAO水平也可以判断ACLF患者预后,为判断肝衰竭患者预后增加了一个可应用的指标,其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一个由中国临床证据支持的慢性肝病急性加重患者分层诊疗体系,以及通过高质量中国循证证据制订适合HBV高流行区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诊断标准是中国在重肝领域取得突破、发出中国声音的重大机会。以肝脏疾病为原发病伴(肝硬化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不伴(慢性乙型肝炎非肝硬化)全身器官受损的患者是否可以使用同一种标准诊断ACLF,这是关于制订HBV高流行区ACLF诊断标准的关键。对与欧洲、南美洲慢(加急)性肝衰竭联盟进行全球合作的中国慢(加急)性肝衰竭联盟在上述方面开展的工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正>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出现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和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1],死亡率高,引起ACLF的常见病因有嗜肝病毒感染、饮酒、药物、胆道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2.8%[2]。目前HBV-ACLF的治疗手段主要有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及肝移植。但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脏疾病的基础上发生肝脏急性衰竭和失代偿的临床病症。ACLF的短期病死率较高,主要死因为感染和器官衰竭。引起ACLF的常见急性事件包括细菌或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炎以及手术,也有近40%的患者无明显诱因。系统性炎性反应和易感染是ACLF的典型病理生理学特点。ACLF治疗的关键在于识别和处理引起ACLF的急性事件,同时给患者提供多器官支持治疗以应对伴肝病的危重患者复杂的生理指标紊乱。慢性肝功能衰竭联盟(CLIF-C)评分已经用于对ACLF患者的分类和预后评估。肝移植是目前最有可能治愈患者的治疗选择,但是受者的识别、供肝的来源、移植的紧迫性和资源的高效利用都是肝移植广泛应用的壁垒。该文就ACLF的定义、损伤诱因、非手术治疗和肝移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董金玲  陈煜 《肝脏》2021,26(2):101-103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临床综合征,特点是伴随多器官功能衰竭和短期高病死率[1].由于不同国家区域ACLF的病因、诱因及发病机制不同,不同学会对 ACLF的定义存在一些争议,包括是否将器官功能衰竭纳入ACLF的定义、慢性肝病基础是否包括非肝硬化的慢性肝炎,是否包括失代偿期肝硬...  相似文献   

17.
【据《Gut》2018年4月报道】题: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揭示HLA-DR基因变异是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作者Tan W等)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我国及亚太地区慢性肝病患者常见的危急重症,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重庆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Tan等开展的HBV相关ACLF(HBV-ACLF)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HLADR是HBV相关ACLF的主要遗传易感位点,关联的风险等位与HBV-ACLF临床进程显著相关。该研究纳入1300例HBV-ACLF患者和2087例无症状携带者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发病诱因、临床特征及其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影响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60例乙型肝炎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分为治愈好转组和无效病死组,并对其发病诱因、临床特征及其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60例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愈好转组109例,好转率为41.92%,无效病死组151例,总死亡率为58.08%;年龄和性别对病死率无明显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最主要的诱因依次为HBV活动及变异(51.53%)、非病毒性感染(23.08%)、消化道出血(11.10%)和其他(14.29%);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中凝血酶原活动度、低钠血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乙型肝炎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过程复杂,其预后与诱因、并发症以及反映病情程度的生化指标等改变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正【据《J Hepatol》2016年3月报道】题: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是一种与慢加急性肝衰竭及肝硬化患者预后有关的生物标志物(作者Ariza X等)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肝硬化患者发生的以器官衰竭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综合征。目前没有发现ACLF的生物标志物。在肝损伤的实验模型及由毒素或促炎细胞因子,尤其是白细胞介素6损伤的肝细胞培养中,LCN2基因及其产物,中性粒细胞明胶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并建立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ACLF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利用Nomogram方法建立预后预测模型。结果:ACLF患者感染发生率65.5%,其中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8.7%。ACL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较无感染及肺外感染患者的短期病死率更高。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侵入性操作、使用激素治疗及高敏C反应蛋白;而年龄、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以及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是影响肺部感染患者30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纳入相应的危险因素,建立名为TAIST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44(95%CI 0.741~0.946),具有比其他预后模型更高的判别性能。结论:ACL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差,TAIST模型有助于早期识别其危险因素并优化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