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BV DNA高载量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即使接受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阻断预防治疗后仍有10%的HBV感染率。对于HBV DNA高载量孕妇群体临床开始尝试于孕中晚期应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以提高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对HBV DNA高载量孕妇妊娠晚期使用替比夫定的抗病毒治疗策略、抗病毒治疗后母体HBV DNA水平变化情况、是否能继续提高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母婴双方的安全性、最佳服药和停药时间及母乳喂养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周培  渠淑云 《肝脏》2020,(4):393-395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在阻断高HBV DNA载量孕妇母婴传播中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和核工业二一五医院就诊并住院分娩的23例孕妇临床资料:HBsAg和HBeAg为阳性;HBV DNA载量>106拷贝/毫升;并在孕中晚期(31±3.45周)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酯二吡呋酯胶囊(Tenofovir,TDF)300 mg/d直至分娩后,婴儿出生后立即给予乙肝疫苗10μg及HBIG 100~200 U联合免疫,1个月和6个月时再次注射10μg乙肝疫苗。对比治疗前后孕妇HBV DNA载量、ALT、Cr值及婴儿的性别、体重、Apgar评分、分娩方式、是否母乳喂养、有无出生缺陷及HBsAg情况。结果孕妇:治疗前HBV DNA载量为(8.54±0.69)lg拷贝/毫升,治疗后HBV DNA载量降低为(5.39±1.22)lg拷贝/毫升(P<0.001),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1)。ALT及Cr值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孕妇因消化道症状停药。婴儿:失随访3例,余20例婴儿随访12个月HBsAg定性为阴性,无出生畸形,Apgar8-10分。结论TDF在阻断高载量HBV DNA孕妇母婴传播效果是积极的,初步研究显示较为安全,对于高载量孕妇母婴传播预防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妊娠晚期口服替诺福韦(tenofovir,TDF)对HBV DNA高载量孕妇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于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母婴阻断门诊检查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00例HBV DNA高载量(HBV DNA 1.0×106 IU/ml)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案分为治疗组(128例)和对照组(72例)。治疗组孕妇在孕28周口服TDF直至产后4周,对照组孕妇在妊娠期未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均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主被动联合免疫。比较两组孕妇在分娩时和分娩后12周血清HBV DNA载量。评估两组新生儿在28周龄时血清HBsAg、HBe Ag及HBV DNA阳性率,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时胎龄、身长、头围、体质量和Apgar评分。结果治疗组孕妇分娩前血清HBV DNA为(4.79±0.89)IU/ml,显著低于对照组[(7.60±0.73)IU/ml]和治疗前[(7.87±0.51) IU/ml](P 0.05)。新生儿28周龄时,治疗组HBV感染率为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χ2=7.256,P=0.007)。两组新生儿出生时胎龄、身长、头围、体质量和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孕妇早产率、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和分娩时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BV DNA高载量孕妇孕晚期服用替诺福韦可有效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妊娠后期应用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阻断HBV高载量孕妇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9月我院诊治的HBV高载量孕妇83例,其中56例在妊娠28周接受替诺福韦口服抗病毒药物至分娩结束,另27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在婴儿出生12个月时检测血清HBV DNA、HBeAg和HBsAg水平,判断感染阻断情况。结果在分娩时,接受抗病毒治疗妇女血清HBV DNA水平为(3.9±0.7) lg IU/ml,显著低于未抗病毒组[(7.6±0.5)lg IU/ml,P0.05],血清HBsAg水平为(674.3±301.9) IU/ml,显著低于未抗病毒组[(1104.1±401.2) IU/ml,P0.05],血清HBeAg水平为(2059.8±996.4) s/co,显著低于对照组[(3479.4±1287.6) s/co,P0.05];抗病毒组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100.0%,显著高于未抗病毒组的81.5%(P0.05);抗病毒孕妇均未出现因药物治疗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各项生长发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后期应用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HBV高载量孕妇对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对妊娠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HBV DNA母婴阻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我院感染科,妊娠合并HBsAg、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7例,按用药意愿,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于替诺福韦酯治疗(300mg/次,1次/d),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治疗。各组婴儿出生后立即注射100I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并按照免疫程序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在服药前、服药第5周、分娩前分别检测两组孕妇的ALT、HBV DNA水平,并比较两组孕妇分娩婴儿在出生时、出生7个月、12个月的血清HBsAg(+)、HBV DNA 100IU/mL例数。结果在服药前,两组孕妇的血清ALT、HBV DNA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孕妇在服药第5周、分娩前的血清ALT、HBV DN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孕妇分娩婴儿在出生时、出生7个月、出生12个月的血清HBsAg(+)、HBV DNA 100IU/mL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妊娠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替诺福韦酯可改善肝功能、降低HBV DNA水平,且能提高HBV母婴阻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替诺福韦、替比夫定分别联合双重免疫方案对妊娠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妇产科收治的82例HBV感染孕妇,随机分为替诺福韦组与替比夫定组,各41例。2组均于孕28周开始服药,替诺福韦组300 mg/d;替比夫定组600 mg/d。母乳喂养者产后停止服药,不进行母乳喂养者则用药至产后4周。2组胎儿娩出后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与乙型肝炎疫苗。比较2组服药前1 d、分娩前3 d内孕妇血清ALT和HBV DNA水平,新生儿出生时、出生后1年的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HBV DNA≥100 IU/mL发生率,妊娠结局与不良反应。结果 2组孕妇分娩前3 d内血清ALT、HBV DNA均较服药前1 d显著降低(P0.05)。替诺福韦组分娩前3 d血清ALT、HBV DNA分别为(32.65±6.91) U/L、(2.89±0.56) lgIU/mL,显著低于替比夫定组的(43.25±7.11) U/L、(3.67±0.67) lgIU/mL (P0.05)。2组出生时与出生后1年的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HBV DNA≥100 IU/mL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流产、产后出血、肝肾功能不全,早产、剖宫产、胎儿畸形、贫血、妊高症、胆汁酸增高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诺福韦与替比夫定联合双重免疫方案均可有效抑制HBV复制,降低血清病毒载量,阻断HBV母婴传播,而前者对HBV抑制作用更强,有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临床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LdT)阻断HBV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择血清HBsAg及HBeAg阳性、肝功能正常且HBV DNA≥1×106拷贝/ml的孕妇,按自愿原则分为LdT组(150例)和对照组(100例)。LdT组孕妇从孕28周起口服LdT600mg/d,至分娩后42天止。对照组患者不用抗病毒药物。观察LdT组患者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检测受试者在孕28周及分娩时血清HBV DNA水平。检测所生婴儿出生后6小时内血清HBsAg及HBV DNA情况。结果 LdT组孕妇服药后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P0.001);LdT组的婴儿出生6小时内血清HBV DNA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6,P0.0001);对照组HBsAg滴度明显高于L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3);LdT使用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且无出生缺陷者。结论 HBsAg、HBeAg阳性且肝功能正常的HBV DNA高病毒载量孕妇妊娠晚期应用LdT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抑制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的同时,可有效阻断HBV宫内传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孕妇在孕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对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和短期安全性。方法募集2012年7月-2015年6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母婴阻断的HBsAg和HBe Ag均阳性,HBV DNA≥2×10~6IU/ml的孕妇;向孕妇说明目前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所采用的方法,根据其意愿分为主被动免疫阻断+替比夫定组(替比夫定组)和主被动免疫阻断组(免疫阻断组)。替比夫定组孕妇从妊娠32周开始,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至分娩时停药,免疫阻断组孕妇孕期不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2组婴儿产后均接受20μg乙型肝炎疫苗联合100单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主被动免疫;7月龄时婴儿检测HBsAg阳性者为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447例,其中替比夫定组81例,免疫阻断组366例。替比夫定组孕妇平均年龄高于免疫阻断组[(28.8±3.3)岁vs(27.6±3.8)岁,t=-2.55,P=0.01);替比夫定组HBV DNA载量10~8IU/ml的孕妇所占比例高于免疫阻断组(82.7%vs 61.5%,χ~2=13.21,P0.001);2组孕妇在ALT水平、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比夫定组婴儿81例,在7月龄时无HBsAg阳性者;免疫阻断组婴儿370例,7月龄时HBsAg阳性者21例,2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vs 5.7%,P=0.02)。2组孕妇均未出现子痫、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等现象;2组婴儿在早产率、身长、体质量、Apgar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新生儿接受主被动免疫的基础上,如在孕晚期对高病毒载量孕妇进行抗病毒干预,可显著提高HBV母婴阻断率,达到HBV母婴零传播,且新生儿的短期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刘玉琴  盛晴  王冬梅  陆黎娜 《传染病信息》2019,32(6):533-535.,538
目的 探讨合并HBV感染孕妇口服替诺福韦对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合并HBV感染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给予口服替诺福韦至分娩,对照组给予口服替比夫定至分娩。2组新生儿出生后均给予标准免疫预防(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100 IU+乙型肝炎疫苗),对比2组孕妇血清HBV DNA、ALT及CRE水平,HB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分娩前,观察组HBV DNA及AL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87±0.37)×106 IU/ml vs.(4.27±0.51)×106 IU/ml、(27.03±3.41)U/L vs.(45.21±5.18)U/L],同时CR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66.38±31.34)mg/L vs.(183.93±22.45)mg/L](P均<0.05);观察组母婴阻断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 vs. 87.5%)(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421.42±49.28)ml vs.(493.17±51.04)ml],同时观察组产后出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口服替诺福韦对合并HBV感染的孕妇可有效降低血清HBV DNA、ALT水平,提高CRE水平,母婴阻断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替诺福韦联合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接种阻断高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载量孕妇母婴传播(MTCT)的效果。方法 2019年4月~2022年2月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治的109例高血清HBV载量孕妇被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4例,分别给予HBIG联合乙肝疫苗接种或在此基础上,在孕28周给予孕妇替诺福韦口服至分娩干预。随访,记录妊娠不良结局,并于新生儿出生7个月时评估阻断MTCT的效果。常规检测血清HBV标记物、血生化和HBV DNA。结果 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孕次和产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分娩时,观察组血清HBV DNA载量为(0.8±0.8)lgIU/mL,显著低于对照组【(7.8±1.1)lgIU/mL,P<0.05】,而两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41.5±6.4)U/L和(43.6±7.0)U/L,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随访时,观察组新生儿血清HBsAg、HBeAg和HBV DNA全阴性,而对照组则分别有5例、4例和4例阳性,阻断失败率为12.7%,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应用替诺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妊娠早期给予替比夫定口服对乙型肝炎病毒(HBV)高载量孕妇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将80例HBV高载量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受试者在孕12周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服药至产后12周,同时给予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对照组受试者只接受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均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和乙肝疫苗20μg。比较两组孕妇受试者在分娩即刻和分娩后12 w血清HBV DNA水平。评估两组新生儿在出生时和6月龄时血清HBs Ag和HBV DNA阳性率,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胎龄、身长、头围、体质量和Apgar评分。同时,密切观察两组孕妇在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分娩即刻和分娩后12 w,试验组受试者血清HBV DNA水平为(3.58±0.56)lg copies/ml和(2.98±0.32)lg copies/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93±0.47)lg copies/ml和7.46±0.43)lg copies/ml(P0.01);新生儿出生时,试验组HBs Ag和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5.0%和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和17.5%(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时胎龄(P=0.64)、身长(P=0.44)、头围(P=0.93)、体质量(P=0.46)、Apgar评分(P=0.45)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在孕12周开始应用替比夫定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且未见孕妇和新生儿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孕20 ~ 32周,HBeAg阳性、HBV DNA> 1.0× 107拷贝/ml孕妇,按患者意愿分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替比夫定组予替比夫定600 mg/d口服抗病毒治疗直至产后4周或产后继续服用,对照组患者不用抗病毒药物,肝功能异常者使用复方甘草酸苷.两组婴儿产后均接受主、被动联合免疫,出生后12h内、15d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及0、1、6个月注射乙型肝炎疫苗20 μg.婴儿7月龄时HBsAg及HBV DNA阳性者为HBV宫内感染. 结果 共纳入220例孕妇,其中替比夫定组120例,对照组100例.替比夫定治疗者均在美国抗逆转录酶药物妊娠登记处注册.分娩前替比夫定组孕妇HBV DNA、HBeAg、ALT水平下降明显.替比夫定组HBV DNA定量于治疗2周迅速下降,之后缓慢下降直至分娩.至分娩前替比夫定抗病毒孕妇有37例HBV DNA定量转阴,转阴率达31% (37/120),而对照组无一例转阴.随访至7月龄,替比夫定组婴儿HBV宫内感染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8% (P=0.002).替比夫定组无一例母儿因不良反应或先天性畸形失访.80例替比夫定治疗者于产后4周停药,随访至产后28周无一例发生严重肝功能损害.两组孕妇产后出血、不良妊娠、剖宫产率及新生儿胎龄、身长、体质量、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HBeAg阳性、HBV DNA高滴度孕妇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母亲外周血HBV DNA定量,阻断HBV母婴传播,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应用替诺福韦酯联合双重免疫方案处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对母婴病毒传播阻断的效果.方法 2016年12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HBV携带孕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孕妇未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孕妇在孕26~28个月时开始口服替诺福韦酯,治疗至分娩.所有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综合评价妊娠期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在数据库中系统检索相关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从中选择符合条件的8篇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 结果 共检索到符合标准的文献8篇,共678例.替比夫定组婴儿在出生时HBsAg阳性率和HBV DNA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7,95%CI (0.17,0.43),P<0.00001 ; OR=0.14,95% CI (0.06,0.32),P<0.00001];婴儿随访6个月时HBsAg阳性率和HBV 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06,95% CI (0.02,0.22),P< 0.00001 ; OR=0.05,95% CI (0.01,0.25),P=0.0003];婴儿随访12个月时HBsAg阳性率和HBV 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3,95% CI (0.03,0.56),P=0.007;OR=0.08,95% CI (0.02,0.37),P=0.001];替比夫定治疗前两组孕妇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12,95% CI (0.00,0.24),P=0.04],分娩前替比夫定组孕妇HBV 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92,95% CI(-4.90,-2.95),P<0.00001];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孕妇在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婴儿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72,95% CI (0.68,4.38),P=0.25;OR=0.69,95%CI(0.04,11.24),P=0.80].结论 高HBV病毒载量的孕妇服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阻断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妊娠早期(12周)应用替比夫定阻断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妊娠12周慢性乙型肝炎孕妇80例,病毒载量均超过1×10^7拷贝/ml。按患者意愿分治疗组(替比夫定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加用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替比夫定服用至产后12周;对照组不给予抗病毒药物,只给予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与乙型肝炎疫苗20μg。婴儿7月龄时HBsAg及HBV DNA阳性者为HBV宫内感染。观察两组患者母体HBV DNA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新生儿HBsAg的阳性率。对两组HBsAg阳性率的差异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行t(t')检验,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至分娩前,替比夫定组孕妇HBV DNA、ALT水平明显下降。替比夫定组HBV DNA载量于治疗2周后迅速下降,之后缓慢下降直至分娩。替比夫定组服药至分娩前及分娩后12周HBVDNA水平明显降低(t=29.15、40.06,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替比夫定组分娩前及分娩后12周HBV D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替比夫定组新生儿7月龄时HBV感染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P〈0.05),替比夫定组母婴均无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有2例发生严重肝功能异常。两组孕产妇的剖宫产率、不良妊娠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的胎龄、体质量、身长、Apgar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孕12周开始应用替比夫定可显著抑制孕妇外周血清HBV DNA水平,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应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TAF)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9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慢性HBV感染孕妇。HBV感染免疫耐受期高病毒载量孕妇在妊娠24~28周根据其意愿,应用TAF或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至分娩前,阻断HBV母婴传播。检测孕妇在不同时间点(基线、治疗4周、分娩前)HBV DNA、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和尿β2微球蛋白。TDF治疗4周,孕妇若出现eGFR或尿β2微球蛋白任意一项异常换用TAF治疗至分娩前。结果入组53例孕妇(TAF 12例,TDF 41例)。治疗4周,TAF组和TDF组孕妇HBV DNA分别是(5.08±0.51)log10 IU/mL和(5.09±0.70)log10 IU/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P=0.96);与基线比较,TAF组和TDF组孕妇HBV DNA均有显著性下降(t=13.47,P0.001;t=20.65,P0.001)。TAF组12例孕妇尿β2微球蛋白正常继续TAF治疗(A组);TDF组14例(34.15%)孕妇尿β2微球蛋白增高换用TAF治疗(B组),27例孕妇尿β2微球蛋白正常继续TDF治疗(C组)。分娩前,应用TAF(A组+B组)26例孕妇HBV DNA是(4.13±0.87)log10 IU/mL,应用TDF(C组)27例孕妇HBV DNA是(4.01±0.95)log10 IU/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P=0.65);与治疗4周比较,孕妇HBV DNA均有显著性下降(t=4.69,P0.001;t=4.66,P0.001)。分娩前,A、B和C组孕妇尿β2微球蛋白分别是(0.21±0.08)mg/L、(2.87±2.81)mg/L和(1.64±1.99)mg/L,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5.573,P=0.007);与治疗4周比较,B组尿β2微球蛋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P=0.07),C组有显著性增高(t=-3.79,P=0.001)。结论免疫耐受期高病毒载量孕妇在妊娠末期应用TAF治疗可有效降低HBVDNA和改善孕妇的肾小管功能。  相似文献   

17.
《肝脏》2016,(1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和替比夫定(LDT)阻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双阳性孕妇98例,按患者意愿分为LAM组42例、LDT组36例及对照组20例,LAM组及LDT组自孕28周至分娩后3个月口服LAM或LDT。观察入组患者在治疗前、分娩即刻及分娩后3个月的血清HBV DNA水平及婴儿出生时、6月龄及12月龄血清HBsAg及HBV DNA的阳性率。结果分娩即刻及分娩后3个月,LAM组及LDT组血清HBV DN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LAM组与LDT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M组与LDT组孕妇分娩的婴儿在出生后、6月龄及12月龄时,外周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12月龄时,LAM组及LDT组HBV母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97.7%、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AM组与LDT组之间阻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在妊娠晚期接受LAM或LDT治疗均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两种药物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妊娠后期应用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阻断HBV高载量孕妇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9月我院诊治的HBV高载量孕妇83例,其中56例在妊娠28周接受替诺福韦口服抗病毒药物至分娩结束,另27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在婴儿出生12个月时检测血清HBV DNA、HBeAg和HBsAg水平,判断感染阻断情况。结果 在分娩时,接受抗病毒治疗妇女血清HBV DNA水平为(3.9±0.7) lg IU/ml,显著低于未抗病毒组[(7.6±0.5) lg IU/ml,P小鱼0.05],血清HBsAg水平为(674.3±301.9) IU/ml,显著低于未抗病毒组[(1104.1±401.2) IU/ml,P小鱼0.05],血清HBeAg水平为(2059.8±996.4) s/co,显著低于对照组[(3479.4±1287.6) s/co,P小鱼0.05]; 抗病毒组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100.0%,显著高于未抗病毒组的81.5%(P小鱼0.05);抗病毒孕妇均未出现因药物治疗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各项生长发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大鱼0.05)。结论 在妊娠后期应用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HBV高载量孕妇对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宫内新生儿HBV感染主要与孕妇血清内HBV DNA的高载量有关.近年来临床上采用替比夫定进行HBV母婴阻断取得良好的疗效[1].本研究主要观察替比夫定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分娩后停药时间对母亲安全性的影响,以寻求临床最佳停药时间.  相似文献   

20.
李永涛  卜贤玉  李滨 《肝脏》2020,(4):400-402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片作为补救治疗对HBV感染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8例治疗失败的HBV感染伴肝硬化患者,根据患者入组时的基线HBV DNA与ALT将患者分为高载量组与低载量组、高ALT组与低ALT组,采用替诺福韦酯片进行补救治疗,比较病毒学累积应答率、HBeAg转换累积率、ALT累积复常率。结果58例患者经96周补救治疗后,70.69%患者病毒学应答、34.48%患者HBeAg血清转换、82.76%患者ALT复常。低载量组病毒学累积应答率、HBeAg累积转换率、ALT累积复常率显著高于高载量组(P<0.05)。高ALT组与低ALT组的病毒学累积应答率、HBeAg累积转换率、ALT累积复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8例患者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07%(7/58)。结论选择替诺福韦酯片作为补救治疗用于HBV感染肝硬化患者可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ALT、HBeAg等指标,尤其对基线HBV DNA低的患者,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