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河南省国家级监测点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动态。方法 2006-2015年,每年在淮阳县国家级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收集不少于1 000人份的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及其他肠道蠕虫卵,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此外,每年随机抽取10户家庭,收集其菜地、厕所、庭院和厨房的土壤样本,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测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结果 2006-2015年,共在淮阳县监测点调查10 419人,检出5种肠道蠕虫卵,分别为蛔虫、鞭虫、钩虫、蛲虫和东方毛圆线虫,人群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为3.69%,均为轻度感染且存在家庭聚集性。男性和女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10岁年龄组土源性线虫、蛔虫及蛲虫感染率均最高,其中3~9岁儿童为重点感染人群,蛲虫为主要感染虫种。小学文化程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感染率随文化程度升高呈递减趋势。10年来,河南省国家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监测点土壤中检出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但检出率很低。结论 近10年来河南省国家级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维持在较低水平,感染存在家庭聚集性。儿童尤其是3~9岁儿童为重点感染人群,蛲虫为重点防治虫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河南省秦巴山地生态区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为该地区寄生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抽样,选取河南省秦巴山地生态区8个县(市)的26个调查点进行土源性线虫、带绦虫和肠道原虫感染调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测肠道蠕虫卵,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3 ~ 6岁儿童蛲虫卵和带绦虫卵,采用碘液直接涂片法检测肠道原虫滋养体和包囊。分析不同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检查6 706人,检出8种寄生虫,其中蠕虫3种、原虫5种,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3.39%,蠕虫和原虫感染率分别为2.92%和0.49%,3 ~ 6岁儿童肛拭蛲虫感染率为3.93%。查出的3种蠕虫分别为蛔虫、蛲虫和枝双腔吸虫,其中蛲虫感染率最高,为2.68%([χ2] = 306.362,P < 0.05);5种原虫分别为哈门氏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和人芽囊原虫,其中微小内蜒阿米巴感染率最高,为0.24%([χ2] = 23.842,P < 0.05)。8个县(市)中蠕虫感染率最高的地区为汝阳县(13.47%),主要为蛲虫感染;原虫感染率最高的地区为新安县(1.55%),主要为微小内蜒阿米巴感染;各县(市)蠕虫([χ2] = 357.525,P < 0.05)和原虫感染率([χ2] = 38.795,P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蠕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34,P > 0.05),但男性肠道原虫感染率高于女性([χ2] = 12.946,P < 0.05)。0 ~ 9岁年龄组人群蠕虫感染率最高(6.60%),以蛲虫感染为主([χ2] = 62.600,P < 0.05)。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在各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12,P > 0.05)。蠕虫在学龄前儿童中感染率最高(8.43%),主要为蛲虫感染;蛔虫感染主要发生于农民,感染率为0.31%;不同职业人群蠕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4.333,P < 0.05)。文盲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7.63%),不同文化程度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2.013,P < 0.05)。平原地区人群肠道蠕虫感染率高于丘陵和山区([χ2] = 11.690,P < 0.05)。低收入人群肠道蠕虫感染率最高,为10.32% ([χ2] = 244.999,P < 0.05);原虫感染率最高的人群为年人均收入6 000 ~ 7 999元的中等收入人群([χ2] = 24.749,P < 0.05)。饮用井水人群蠕虫感染率远高于饮用自来水人群([χ2] = 62.255,P < 0.05),未进行集体驱虫人群原虫感染率高于驱虫人群([χ2] = 5.235,P < 0.05)。结论 河南省秦巴山地生态区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儿童蛲虫感染应成为今后该地区寄生虫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近10年来我省部份地区的肠道蠕虫感染现状。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对12岁以下儿童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查出肠道蠕虫7种(线虫4种、吸种2种及带绦虫1种)。总感染率为41.34%。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带绦虫感染率分别为32.60%、17。30%、13.68%、17.55%、0.86%。部份地区感染率以四川盆地南部边缘的合江县为高,总感染率为77.91%,蛔虫47.90%、钩虫43.51%、鞭虫41.65%、蛲虫44.58%;以川西高原的德格县和位于盆地北部边缘的青川县较低。结论10年来部份地区蛔虫、钩虫、鞭虫及带绦虫感染率均有下降趋势,儿童蛲虫感染率有所回升。调查显示,我省肠道蠕虫感染仍十分严重,应积极普及健康教育,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肠道蠕虫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平顶山市人群重要肠道蠕虫感染现状和流行特征。 方法 按照《全国第三次人体重 点寄生虫病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 6 个县(市、区)的 10 个监测点,采用改良加 藤法开展肠道蠕虫检查,3 ~ 6 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门拭法检查蛲虫和带绦虫卵。 结果 2014 ~ 2015 年共 调查 2 563 人,平顶山市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为 2 46% ,检出肠道蠕虫 5 种。 其中蛲虫感染率最高,为 1 13% (29 /2 563);其次为蛔虫,感染率为 0 90% (23 /2 563)。 平原地形肠道蠕虫感染率为 1 48% (23 /1 557) 低 于丘陵、山区地形的 3 98% (40 /1 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4 907,P < 0 05)。 男性肠道蠕虫总感 染率为 3 00% (37 /1 232),女性为 1 88% (26 /1 3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 708,P > 0 05)。 不同年 龄组中,9 岁以下蛲虫感染率最高(3 47% ),40 ~ 60 岁蛔虫感染率最高;20 ~ 39 岁钩虫和鞭虫感染率为 0 51% ,仅在 20 ~ 39 岁人群中发现华支睾吸虫一例。 不同职业分布中,学龄前儿童肠道蠕虫总感染率最 高,为 3 81% (9 /236),且以蛲虫感染为主,感染率 3 39% (8 /236)。 不同文化程度分布中,小学文化程度肠 道蠕虫总感染率最高,为 3 17% (18 /568),以蛔虫感染为主,感染率 1 76% (10 /568)。 结论 平顶山市人群 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已大幅度下降,但相比较农民蛔虫感染率较高,城市居民蛲虫感染率较高,我市寄生虫病 防治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土源性线虫病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2006-2015年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设立国家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每年秋季收集至少1 000名年满3周岁的常住居民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肠道蠕虫卵;对参检的3~12周岁儿童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随机选择居民居所附近的菜地、厕所周边、庭院和厨房等环境的土壤,检测蛔虫卵和钩蚴污染情况。结果沭阳县监测点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儿童蛲虫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从2006 年的1.81%(19/1 049)和4.72%(5/106)分别下降至2015 年的0.25%(3/1 180)和0(0/ 263),分别下降了86.19%和100%。所有感染者均为轻度感染。土壤样本未检出蛔虫卵和钩蚴。结论沭阳县土源性线虫和儿童蛲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处于较低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河南省淮阳丘陵生态区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方法 按照全国第三次人体重点寄生虫病调查方案及河南省的调查方案,在生态区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和地理条件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对调查点常驻居民采用改良加藤法和碘液涂片法分别检查肠道蠕虫和原虫感染情况,3 ~ 6岁儿童用肛拭法检测蛲虫感染。结果 河南省淮阳丘陵生态区抽中9个县,26个调查点,共调查6 710人,其中 528名3 ~ 6岁儿童接受了蛲虫肛拭检查。共查出肠道寄生虫11种,总感染率1.65%,其中蠕虫5种,感染率1.07%;原虫6种,感染率0.61%;儿童肛拭阳性率3.79%。混合感染占0.10%,均为2虫种混合感染。主要肠道寄生虫为蛔虫 0.31%、人芽囊原虫0.28%和钩虫0.27%。儿童肛拭蛲虫感染率3.79%。原虫在各年龄组均有感染,9岁及以下人群发现的寄生虫感染种类最多,以蛲虫为主。经驱虫人群肠道寄生虫和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均较未驱虫人群低。结论 河南省淮阳丘陵生态区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和学生的寄生虫病防治与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和分析福建南部地区人体肠道寄生虫的流行状况与态势,为今后开展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福建南部6县(市、区)18个中签点进行调查。Kao-Katz厚涂片法检查肠道蠕虫卵;透明胶带肛试法检查蛲虫卵;试管滤纸培养钩蚴以鉴定虫种。结果人群总感染率为39.72%,男、女感染率分别为37.67%、41.7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6.73,P<0.01)。检出肠道寄生虫9种,其中线虫6种、吸虫2种、绦虫1种。感染一种的占感染人数92.90%,同时感染2、3种分别占6.82%、0.27%。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感染率分别为29.10%、5.08%、8.37%、22.77%。20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高于19岁以下年龄组(χ2=142.76,P<0.01);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区(χ2=74.61,P<0.01)。钩虫感染率农民高于学生、学龄前儿童及半工半农人群。结论在经济不发达福建南部地区,人群寄生虫感染率仍达40%以上。钩虫感染率在经济作物为主的县、市仍居高不下,低年龄组中蛔虫、蛲虫感染率仍处较高水平,华支睾吸虫、福建棘隙吸虫等食源性寄生虫感染呈明显增加。土源性寄生虫病仍是福建南部寄生虫病防治重点,同时应关注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2-2015年合肥市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为制定合肥市“十三五”寄生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每年对长丰县、巢湖市、庐江县监测点采用Kato?Katz法检查监测人群的蛔虫、鞭虫、钩虫感染情况,采用透明胶纸法检查6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情况。结果 2012-2015年全市共调查12 496人,感染者84人,其中钩虫感染人数最多(70例),蛔虫最少(3例)。2014年人群感染率高于其他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6岁以上各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7.229,P < 0.05),66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378,P < 0.05);长丰县监测点感染率高于其他监测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7)。结论 2012-2015年合肥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低于5%,处于较低水平。钩虫感染人数最多,今后钩虫是该市重点防治的寄生虫。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监测2012–2018年丹阳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8年对丹阳市3周岁以上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其中3~12周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结果 2012–2018年,丹阳市共开展土源性线虫病监测13 540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0.45%。检出的感染虫种有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32%、0.12%和0.01%;以单虫种感染为主。各年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蛔虫感染率和鞭虫感染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610、26.276、20.692,P均 < 0.05)。男性和女性人群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45%和0.47%;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28%和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561,P < 0.05)。各年龄组中以31 ~岁组感染率最高(0.59%),41 ~岁组次之(0.56%),最低为3 ~岁组(0.27%)。不同职业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5.692,P < 0.05),其中以船员感染率最高。儿童蛲虫监测共5 078人,平均感染率为0.37%;各年度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5.466,P < 0.05)。结论 丹阳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已处于较低流行水平,但仍应加强对农村儿童和外来流动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河北省沧县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提供数据.方法 2006-2010年,每年10月下旬采集沧县监测点3周岁以上的常住居民粪便标本(不少于1000份),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钩虫、蛔虫、鞭虫及蛲虫卵;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分别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采集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和厨房等4类地点土样,进行土壤中人蛔虫卵污染情况监测.结果 2006-2010年分别检测粪便标本1012、1071、1138、1152和1053份,蛔虫卵阳性标本数分别为4、3、0、1和0份,感染度均为轻度,未检出其它虫种.蛔虫感染仅见于30~40岁年龄组,其他年龄组虫卵感染率为0;3~ 12岁儿童蛲虫检测597例,2006-2010年感染率依次为5.98%、0.94%、2.65%、0和0.女性蛲虫感染率高于男性,小学生与学龄前儿童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土壤中未检出虫卵.结论 沧县监测点5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平稳,仍属于《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界定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低于5%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06-2015年盐城市人群肠道蠕虫感染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06-2015年盐城市人群肠道蠕虫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06-2015年盐城市累计进行肠道蠕虫感染监测110 746人次,检出肠道蠕虫阳性者1 732人次。2006年人群感染率最高,达4.59%(410/8 941),2013年最低,为0.19%(23/12 165),人群感染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χ2]= 27.78,P < 0.001)。2006-2015年人群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降幅分别为96.57%、92.31%和96.47%,其随时间推移均呈显著下降趋势(Z = -27.75、-22.23和-16.17,P均< 0.001)。蛔虫、钩虫、鞭虫感染者平均EPG分别为2 534、360和154,1 694例(占97.81%)为轻度感染。12岁以下儿童共检出蛲虫感染阳性儿童1 174例,病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χ2]= 12.46,P < 0.001)。 结论 2006-2015年盐城市人群各类肠道蠕虫感染呈下降趋势,防治效果明显。今后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防控,加强环境治理及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6-2015年南京市人体肠道线虫感染流行趋势,为制定和调整肠道线虫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6-2015年南京市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6-2015年南京市累计粪检98 804人次,检出肠道线虫感染阳性者465人次, 2006年感染率最高(1.97%),2013年和2015年的感染率最低(均为0.05%),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呈逐年递减趋势([χ2]= 552.19,P < 0.001)。蛔虫、钩虫、鞭虫感染人数分别为329例、98例、25例,感染率分别为0.33%、0.10%、0.03%,其中轻度感染443例(占98.66%)。 人群肠道线虫单虫感染共462例(占99.35%),二虫感染3例(占0.65%)。为调查蛲虫感染状况,累计检查12周岁以下儿童92 539人次,蛲虫感染者352人次,感染率呈逐年递减趋势([χ2]= 147.94, P < 0.001)。结论 2006-2015年南京市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的防治效果显著,但仍需继续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注重监测工作,适时调整防控方案,以进一步巩固肠道线虫病的防治成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了解南平市人体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状况, 评价寄生虫病防治规划效果, 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以分层整群抽样法, 分别于规划前的2007年和实施防治规划的2011-2014年, 抽取行政村开展人体肠道寄生虫病 调查, 并在每个调查县内抽取幼儿园调查儿童蛲虫感染情况。 结果 结果 2007年南平市共粪检9 851人, 查出寄生虫感染者 896人, 总感染率为9.10%, 儿童蛲虫感染率18.56% (328/1 767)。2011-2014年共计粪检4 679人, 查出寄生虫感染者 190人, 总感染率为4.06%, 儿童蛲虫感染率3.87% (33/853)。实施防治规划后南平市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呈下降趋 势, 总感染率和钩虫感染率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χ2 = 49.03、 53.58, P均< 0.01)。 结论 结论 南平市实施寄生虫病防 治规划后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有所下降, 但仍处较高水平, 需继续加强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2002~2003年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东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现状及防治效果。方法按照2001年全国统一制定的调查方案,于2002~2003年在全省范围内按地区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以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结果土源性线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共抽样调查17县个(市、区)51个点(村)26 363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28.59%。其中男性感染率为29.99%、女性为27.20%;年龄组感染率5~9岁组最高,为37.36%,15~19岁组最低,为19.56%;渔民感染率最高,为44.00%,待业人员最低,为8.70%。人群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7.78%、6.13%、4.58%、30.38%和10.13%,其中钩虫感染率女性高于男性,蛲虫、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P均〈0.01)。结论广东省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华支睾吸虫、蛲虫感染率上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桐城市重点寄生虫病的流行状况,为“十三五”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的科学制定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在桐城市抽取不同层次的调查点,调查≥ 3岁的居民重点寄生虫感染情况。土源性线虫病调查采用Kato?Katz法(1粪2检),肠道原虫感染采用碘液涂片法,儿童采用透明胶纸法检查蛲虫,同时还进行调查点基本情况、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知识及健康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共调查居民1 023人,检获寄生虫感染阳性38人,总感染率为3.71%,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3.62%。其中钩虫感染36人,感染率3.52%;鞭虫感染1人,感染率0.10%;肠道原虫感染1人(人芽囊原虫);未发现蛔虫、蛲虫和绦虫感染。防治知识、行为、态度总知晓率为76.93%。结论 桐城市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降至5%以下,虫种主要以美洲钩虫为主,感染者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居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江西省儿童蛲虫感染情况,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生态区为基础,按照经济条件和地理方位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2014年共抽取江西省28个县(市、区)84个调查点进行调查,各调查点收集基本情况数据,3 ~ 6岁儿童采用圆底试管透明胶纸肛拭法定性检查蛲虫卵。 结果 全省共调查1 486名3 ~ 6岁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3.73%(204/1 486),男性和女性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3.89%(114/821)和13.53%(90/665)。不同年龄组儿童感染率呈现逐渐上升后又下降的趋势,3岁组感染率最低,为10.05%(38/378);5岁组感染率最高,为18.24%(81/444)。高、中和低收入调查点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3.79%(87/631)、17.23%(51/296)和11.81%(66/559);4个生态区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2.34% ~ 17.74%,各生态区儿童蛲虫感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江西省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较重,寄生虫病防治机构应加强儿童蛲虫感染监测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重庆市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重庆市36个农村调查点和50个城镇调查点开展调查。每个调查点调查不少于250人。 结果 共调查22 263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5.41%。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20%、4.23%、0.13%和0.47%。混合感染占0.22%。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地区间寄生虫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5.19、396.72、421.07、347.79,P 均< 0.05)。结论 重庆市人群寄生虫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土源性线虫病仍是今后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和分析郴州市人体重点寄生虫病原谱及感染现状,为寄生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在郴州市以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调查点,采用改良加藤法检查肠道蠕虫虫卵、生理盐水涂片法和碘液涂片法检测肠道原虫滋养体或包囊、透明胶纸法查3~6岁儿童蛲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结果共检查7 031人,肠道蠕虫感染率为1.83%(129例),以钩虫感染为主,各虫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77,P0.01);钩蚴均为美洲钩虫;未检出肠道原虫。各县(市、区)间肠道蠕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7,P0.01)。感染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上人群,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呈现上升的趋势(χ~2=26.21,P0.01);职业以农民为主,农民与其他职业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7,P0.01)。结论郴州市人体重点寄生虫病原谱以钩虫为主,感染率处于低位水平,但是感染因素仍然存在,需持续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目的 了解山东省平原地区农村居民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 分析相关因素。 方法 方法 抽取东营、 潍坊、 济宁和菏泽等4市24个村为研究区, 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居民粪便标本, 并对 ≤ 12岁儿童以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50户家庭, 就家庭一般情况和家庭成员寄生虫病防控知识、 卫生行为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结果 共计调查8 227名常住居民, 并为1 313名儿童检查了蛲虫卵。居民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0.55% (45例), 其中蛔虫、 钩虫、 鞭虫、 蛲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15% (12例)、 0.06% (5例)、 0.09% (7例)、 1.37% (18例) 和0.04% (3 例)。共计采用问卷调查3 767名居民, 寄生虫病防控知识知晓率为28.72% (1 082例), 饭前洗手、 便后洗手、 生吃瓜果蔬菜洗净、 不喝生水等4种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为60.66% (2 285例)、 50.17% (1 890例)、 48.71% (1 835例) 和87.07% (3 280 例)。 结论 结论 山东省平原地区农村居民蛔虫、 钩虫、 鞭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低, 但儿童蛲虫感染率相对较高; 居民寄生虫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 卫生行为形成率亦较低, 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