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结直肠癌吻合口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将8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分为吻合口瘘组(10例)和非吻合口瘘组(7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d,术后第1、4、7d检测血液PCT、CRP水平。结果术前1d、术后第1d,两组患者血清PCT、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d、7d,吻合口瘘组血清PCT、CRP显著高于非吻合口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组术后各时间段PCT、CRP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吻合口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CRP检测在结直肠癌吻合口瘘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如果结直肠癌术后出现血清PCT、CRP水平持续阳性,应警惕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必要进一步检查,及时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清蛋白(ALB)检测对食管癌术后早期吻合口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84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分为早期吻合口瘘组(AL组)84例,非吻合口瘘组(非AL组)200例。针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及术后的状况,分析血清PCT、CRP与ALB的水平变化趋势对诊断效果的影响及对食管癌术后早期吻合口瘘的诊断效果。结果术后两组血清PCT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组血清PCT水平第5天达到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升迅速。两组术后的血清PCT持续3~4d下降达到最低值,AL组保持在低水平,非AL组水平缓慢回升。以术后第5天CRP水平作为预测指标,两组都维持在较高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血清PCT水平迅速升高,CRP维持高水平不下降同时ALB持续低水平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高,吻合口瘘发生的风险大。血清PCT、CRP与ALB检测有助于食管癌术后早期吻合口瘘的诊断,帮助患者加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科室联合保温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A组(常规保温)、B组(术中保温)和C组(多科室联合保温)。术前1 d(T_0)、术后第1天(T_1)、术后第3天(T_2)、术后第5天(T_3)采集外周血,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T_0时点比较,3组术后各时点IL-6、CRP、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除C组T_3时点、TNF-α水平外)。T_1、T_2、T_3时点,C组IL-6、CRP、TNF-α水平显著低于A、B组(P0.05)。结论多科室联合保温措施可以减少低体温的发生,减轻机体免疫应激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短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方法 将50例行择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术前3 d 均进流质饮食并口服甲硝唑和氟哌酸.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在术前灌肠前 3 d 口服短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进传统的流质饮食;对照组在术前灌肠前 3 d采用传统的流质饮食,同时口服50%硫酸镁30 mL,至手术前晚.观察2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术后有无并发症发生及术前第4天、术后第1天检测指标(淋巴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蛋白、血清转铁蛋白)的变化等情况.结果 试验组优良率、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天淋巴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血清转铁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择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前肠道准备中采用口服短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代替传统流质饮食,能保证患者良好的肠道清洁度,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自该院于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19例,按照病情严重程度范围早期脓毒症组49例、严重脓毒症组37例、脓毒症休克组33例。按照患者入院后28d预后分为存活组95例和死亡组24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原。比较各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APACHEⅡ评分、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及存活组和死亡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结果脓毒症休克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APACHEⅡ评分高于早期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P0.05);严重脓毒症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APACHEⅡ评分高于早期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休克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早期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t分别为33.136、21.863,P0.05);严重脓毒症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早期脓毒症组(t=16.876,P0.05)。死亡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上升,随着病情严重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越高,且可作为预后评估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肺癌化疗后肺部感染患者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100例,依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感染组患者在发生肺部感染24h内、治疗后3d、治疗后7d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浓度、C反应蛋白浓度和白细胞数量。比较两组患者降钙素原阳性例数和平均降钙素原浓度,比较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后降钙素原浓度、C反应蛋白浓度和白细胞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降钙素原阳性例数明显增加,平均降钙素原浓度明显升高(P0.05)。感染组患者治疗后3天与治疗后7天降钙素原浓度、C反应蛋白浓度和白细胞数量均逐渐减小(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可以作为肺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辅助诊断指标。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浓度有利于预测患者的病情与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学科协作联合快速康复理念对结直肠癌造瘘术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10月我院收治的行结直肠癌造瘘术患者51例为对照组(常规护理),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行结直肠癌造瘘术患者51例为观察组(多学科协作联合快速康复理念)。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 d应激水平[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皮质醇(Cor)],术前及术后3个月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应对方式(Jalowies应对方式量表),以及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CRP、SAA、Cor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应对方式中的面对、乐观、寻求支持、情感宣泄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应对方式中的逃避、宿命、姑息、依靠自我评分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及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吻合口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联合快速康复理念能够促进结直肠癌造瘘术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手术应激程度,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留置肛管在预防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效果和护理。方法以腹腔镜辅助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后留置肛管的患者60例为研究组,未留置肛管者6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并加强手术后的护理和监测。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瘘;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发生率5%。2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后留置肛管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术后应加强对留置肛管的观察和护理,提高患者的耐受力,防止肛管脱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和防治方法.[方法]将60例行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单纯进行保肛治疗;观察组30例,在保肛治疗的基础上,行横结肠造瘘或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同时,对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经过回归分析,导致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依次是年龄,体重,手术前的辅助化疗,糖尿病,肠梗阻,患者的白蛋白水平,肿瘤与肛门的距离.经过治疗,没有发生死亡病例.[结论]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患者年龄,体重,糖尿病,术前辅助化疗,肠梗阻,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以及肿瘤与肛门的距离是影响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临床在进行直肠癌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进行综合施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肺炎患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20例老年肺炎患者为肺炎组,按CURB-65评分系统分为低危组38例、中危组45例、高危组37例,非感染性支气管疾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5d后、痊愈或死亡前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炎组治疗前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治疗5d后低危组、中危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下降(P〈0.05),高危组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后肺炎组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对老年肺炎早期诊断、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有意义,敏感性优于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合分析CRP(C反应蛋白)、血清PCT(降钙素原)在多发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49例发生细菌感染的多发伤患者作为感染组,49例未发生细菌感染的多发伤患者作为未感染组、4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原含量,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并统计学分析感染组、未感染组和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及其阳性率。结果⑴对照组和未感染组C反应蛋白水平、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低于感染组(P0.05);⑵感染组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85.71%、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为77.55%,未感染组C反应蛋白水平阳性率为16.33%、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阳性率为40.82%;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阳性率、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多发伤患者中能够早期诊断感染性疾病,从而指导多发伤患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26例)和不保留左结肠动脉(51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清扫数以及预防性造口和吻合口瘘发生情况。结果7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病例。两组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保留组患者未行预防性造口,不保留组8例行末端回肠造口,保留组术后无吻合口瘘,不保留组术后发生 1例吻合口瘘。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安全可行,减少了预防性造口,且未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表达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4年11月~2006年11月该院行根治性直肠癌手术患者150例,其中,腹腔镜组50例,开腹组10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两组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血清VEGF-C和sIL-2R水平,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血清VEGF-C水平从术后第3天开始一直呈下降趋势,于术后第10天时已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而开腹组患者术后第3天血清VEGF-C水平出现升高,之后逐渐下降,术后1个月时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3、7天与腹腔镜组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sIL-2R从术后第3天开始两组患者血清sIL-2R水平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于术后第10天时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比传统开腹手术可能更具有优势,规范操作下不会增加肿瘤侵袭转移机会,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龄病人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血清内脏蛋白的差异。方法选择行腹腔镜手术高龄结直肠癌病人(腹腔镜组)20例,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高龄病人(开腹组)21例,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术后第3天晨采血,检测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RE)、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排气时间明显少于开腹组(t=2.268~6.615,P〈0.05),两组术前ALB、PRE、TRF、Rb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2、3天腹腔镜组与开腹组4种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F=30.35~126.30,q=7.85~20.14,P〈0.01);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术后1~3d组内4种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2天两组之间4种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4种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开腹组(t=6.55~11.16,P〈0.01)。结论高龄病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较开腹手术创伤小,有利于人体内脏蛋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术在保护结直肠高危吻合口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2月—10月,对11例结直肠高危吻合口瘘的结直肠癌患者行Dixon手术+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术,观察手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11例患者均于术后7~10 d出院。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均为轻微瘘,患者无自觉症状,无特别治疗;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出血停止,未发生吻合口瘘。结论: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能有效防治结直肠高危吻合口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营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1 d和术后7 d营养状况、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比较两组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 d,观察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7 d,观察组CD3+、CD4+及CD4+/CD8+高于对照组(P<0.01),CD8+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胃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营养护理能够改善食管癌手术患者营养状态,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有利于术后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对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40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并与骨折术后未感染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P<0.01),非感染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有助于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Ⅱ~Ⅳ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唐都医院行Ⅱ~Ⅳ期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35例(结直肠癌组),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1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1d及术后1d、7d的ALB、Hb及血清CRP差异;统计结直肠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通过ROC曲线分析术前1d ALB、Hb、CRP对预后的预测价值,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手术前后ALB、Hb、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结直肠癌组术后1、7d ALB、Hb低于术前1d(P 0. 05),术后1d CRP高于术前1d,术后7d CRP水平低于术前1d(P 0. 05)。135例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68. 89%; ROC曲线显示术前1d ALB、Hb、CRP的最佳截点值为39. 15 g/L、101. 37 g/L、17. 20 mg/L,其中ALB 39. 15 g/L、Hb101. 37 g/L、CRP≤17. 20 mg/L患者3年生存率优于ALB≤39. 15 g/L、Hb≤101. 37 g/L、CRP 17. 20 mg/L患者,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LB、Hb水平下降及CRP水平上升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Ⅱ~Ⅳ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ALB、Hb水平进一步水平下降,CRP水平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术前1d ALB、Hb、CRP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3年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行胃癌根治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300例,其中未发生术后吻合口瘘的29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发生的1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血肌酐、血尿酸、PT-4NR)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联合脏器切除、全胃或远端胃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结果观察组年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合并糖尿病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手术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腹腔感染比例、联合脏器切除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癌根治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与患者的白蛋白水平、手术出血量、术后腹腔感染及联合脏器切除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尿胰蛋白酶原-2、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分为继发感染组32例,未继发感染组28例,动态比较两组患者尿胰蛋白酶原-2、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结果继发感染组血清C反应蛋白在入院后第1、3、5、7天明显高于未继发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感染组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率在入院后第5天和第7天明显高于未继发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在入院后第1、3、5、7天明显高于未继发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及早进行尿胰蛋白酶原-2、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的动态观察,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