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中不阻断肝血流对肝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80例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肝血流阻断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组,n=24)、半肝血流阻断组(HVC组,n=24)及不阻断肝血流组(n=32)。分别比较不阻断肝血流组与Pringle组和HV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变化、手术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方差分析中多重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结果 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5,0.34,P值均0.05)。术后1及7 d血清TBil及ALT恢复情况,不阻断肝血流组[1 d,TBil:(22.4±9.4)μmol/L,ALT:(287.4±165.7)U/L;7 d,TBil:(17.1±6.6)μmol/L,ALT:(86.2±54.5)U/L]优于Pringle组[1 d,TBil:(33.5±11.9)μmol/L,ALT:(429.5±137.8)U/L;7 d,TBil:(24.5±7.0)μmol/L,ALT:(145.5±43.6)U/L]及HVC组[1d,TBil:(29.1±8.3)μmol/L,ALT:(390.2±176.6)U/L;7 d,TBil:(21.5±7.5)μmol/L,ALT:(121.5±56.8)U/L](P值均0.05)。血清Alb恢复情况,术后1 d,不阻断肝血流组[(29.3±2.8)g/L]优于Pringle组[(27.3±3.3)g/L](P值均0.05),但与HVC组[(27.8±2.5)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3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阻断肝血流组术后住院时间[(10.3±2.1)d]较Pringle组[(12.7±2.6)d]和HVC组[(12.0±2.2)d]显著缩短(P值均0.05)。结论不阻断肝血流较第一肝门阻断、半肝血流阻断,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且具有肝损伤较轻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于临夏市人民医院确诊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的患者136例,分别行腹腔镜肝切除术(LLR组,64例)和开腹肝切除术(OLR组,72例),分析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病理因素及远期疗效。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函数的比较采用log-rank进行检验。结果与OLR组患者相比,LLR组在手术时间[(86.43±23.55)min vs(62.31±19.61)min]、术后住院时间[(7.22±3.45)d vs(12.27±5.31)d]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539、2.764,P值分别为0.001、0.024),而在患者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总病死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的肿瘤数目、有无肝硬化、有无微血管侵犯、有无肝包膜侵犯、切缘范围、最大肿瘤直径等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远期疗效方面LLR组患者1、3、5年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83.30%、48.61%、38.29%,OLR组分别为78.64%、51.26%、43.01%;LLR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42%、95.13%、89.23%,OLR组分别为96.41%、94.28%、90.06%,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恢复快,且与开腹肝切除术相比远期疗效相当,适合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LLR)与开腹肝切除术(OLR)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院诊治的ICC患者74例,其中32例接受LLR手术,另42例接受OLR手术。随访3年。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腹部手术史、血清CA19-9和CEA水平、神经侵犯、微血管侵犯、肿瘤低分化、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肿大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LR组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肝门阻断、术后住院日、输血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325(250,475)ml、5(3.5,6.5)cm、9例(28.1%)、7(5,12)d、2例(6.2%)和2(2,4)d,与OLR组【分别为500(375,750)ml、20.5(17.0,25.0)cm、31例(73.8%)、10(7,15)d、7例(16.7%)和4(3,6)d】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1 a生存率(81.2%对76.2%)和3 a生存率(46.8%对33.3%)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当前情况下,采取OLR或LLR...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结合射频消融(RFA)对大肠癌(CRC)肝转移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CRC肝转移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手术联合术中RFA治疗32例(联合组),单纯手术切除治疗70例(手术组)。术后随访5年。结果术前,两组胆碱酯酶、Alb、TBil和I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手术组TBil、INR、胆碱酯酶和Alb分别为(20.33±3.56)μmol/L、3.56±0.38、(220.15±32.02)U/L和(5.69±1.16)g/L,联合组分别为(12.56±3.58)μmol/L、2.15±0.25、(156.36±35.20)U/L和(1.66±0.76)g/L,联合组TBil、INR、胆碱酯酶和Alb显著低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8.6个月,联合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7.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复发转移率为82.86%(58/70),联合组复发转移率为84.36%(27/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71%(60/70)、50.00%(35/70)、17.14%(12/70),联合组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8.13%(25/32)、40.63%(13/32)、15.63%(5/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8.6个月和27.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联合术中RFA治疗CRC肝转移可达到与手术切除相似的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小东  王石 《肝脏》2019,24(11)
目的对比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与经皮经肝胆管造影引流术(PTCD)用于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资料,按术前减黄方案分为ENBD组(57例)和PTCD组(63例),对比两组围术期肝功能指标、术中情况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引流前,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术前,ENBD组TBil、DBil、ALT、AST均明显高于PT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术后,两组TBil、DBil、ALT、AST、Al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BD组围术期胆系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PT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治术前行ENBD或PTCD均能够有效减黄,而后者减黄效果更可靠,能够更好地促进肝功能恢复;接受ENBD后胆系感染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门静脉移植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及对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1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行护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超声介入下经皮经肝穿刺至门静脉注入脐带血于细胞治疗.治疗后第2、4和8周检测血清ALT、AST、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第3d治疗组患者(100%)乏力、纳差症状改善,而对照组只有2例(6.4%)改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Alb水平分别为(36.4 ±7.8)g/L和(26.4±8.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分别为(57.2±11.8)%和(46.8±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T、AST、TBil在两组间变化不明显.随访两组甲胎蛋白(AFP)水平未见明显差异,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经门静脉移植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肝脏》2015,(11)
目的了解慢性HBV感染重叠感染HEV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疾病转归。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HEV(HBV+HEV组)患者62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HBV组)患者50例。ELISA检测两组患者的HBV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同时检测其肝功能指标。结果HBV+HEV组TBil、ALT、AST和PT分别为(260.33±32.47)μmol/L、(373.92±105.84)U/L、(510.32±167.25)U/L和(20.08±3.69)s,HBV组分别为(216.22±42.67)μmol/L、(339.62±98.36)U/L、(429.13±112.44)U/L、(16.79±2.34)s,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两组间无差异;TBil恢复正常的时间HBV+HEV组患者为(45.6±8.4)d,HBV组患者为(24.3±5.8)d,重叠感染患者恢复时间延长(P0.05),HBV+HEV组的重型肝炎的发病率(30.6%)和病死率(12.9%)均显著高于HBV组的14.0%和0,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V重叠感染慢性HBV对患者的肝功能及其疾病转归均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加选择性肝静脉控制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叶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肝切除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Pringle法第一肝门阻断入肝血流,观察组采用半肝血流阻断加选择性肝静脉控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和出院前1 d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TBil、ALP、AST、PA、CHE和ALB)。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阻断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78.0±34.6)ml、(16.3±1.8)min、(21.5±2.3)d,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10.2±21.5)ml、(18.5±2.0)min、(18.9±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出院前1 d ALT、TBil、ALP和AST水平均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A、CHE和ALB水平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出院前1d,对照组患者ALT、TBil、ALP和AST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组[(327.9±31.2)U/L vs(254.7±16.0)U/L、(42.6±5.1)μmol/L vs(29.8±2.4)μmol/L、(324.7±21.3)U/L vs(268.5±17.2)U/L、(308.7±23.9)U/L vs(237.4±14.3)U/L],PA、CHE和ALB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182.3±15.4)mg/L vs(232.6±13.7)mg/L、(5.6±0.4)U/L vs(6.5±0.3)U/L、(32.6±2.1)g/L vs(37.9±1.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7/58),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7%(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3,P=0.028)。结论半肝血流阻断加选择性肝静脉控制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中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并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肝硬化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分别检测患者血清PCT、肌酐(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经Spearman分析,PCT与Cr、BUN、ALT、AST、Alb、TBil、TP、ALP、GFR均无相关性(P0.05)。在随访期间发生肝肾综合征14例,发生率为23.33%;肝肾综合征患者PCT水平为(3.86±1.23)ng/mL,显著高于非肝肾综合征患者(2.13±0.67)ng/mL(P0.05);肝肾综合征患者Alb、TP表达水平为(21.33±4.02)g/L、(35.84±16.26)g/L,明显低于非肝肾综合征患者(33.69±5.61)g/L、(47.62±18.74)g/L(P0.05),肝肾综合征患者Cr、BUN、ALT、AST、TBil、ALP、GFR表达水平与非肝肾综合征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死亡患者7例,死亡率为11.67%;死亡患者PCT水平为(4.02±1.26)ng/mL,显著高于非死亡患者(2.47±1.12)ng/mL(P0.05),死亡患者Cr、BUN、ALT、AST、TBil、ALP、GFR、Alb、TP表达水平与非死亡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发生肝肾综合征以及死亡患者中血清PCT明显升高,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上评价肝硬化病情改善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与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41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45例对照组接受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治疗。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皮质醇(COR)和肾上腺素(EP)水平。术后,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行腹部超声检查。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52.1±21.9)min、(93.2±18.3)ml、(1.2±0.6)d和(4.6±0.8)d,均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分别为(181.6±26.3)min、(149.6±20.1) ml、(1.7±0.8)d和(6.9±1.2)d,P<0.05】;在术后3 d,观察组血清ALT、AST、TBIL、COR和EP水平分别为(42.8±6.4)U/L、(35.6±5.1)U/L、(16.6±2.1)μmol/l、(359.2±34.4)nmol/ml和(253.2±24.6)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6.5±6.7)U/L、(45.8±5.9)U/L、(2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与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对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评分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34例TIPS肝硬化患者和24例TIPS联合GCVE肝硬化患者,收集术前和术后的Alb、TBil、PT、腹水及肝性脑病等数据,获得Child-Pugh,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IPS组的Child-Pugh评分在术后第1、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12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IPS联合GCVE组术后的1、3、6、12月的Child-Pugh评分与术前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的术后Child-Pugh评分为8.56±1.82、8.01±1.68、7.58±1.32、7.29±1.45,显著差于TIPS联合GCVE组的(7.53±1.91)、(7.16±1.34)、(6.69±1.57)、(6.08±1.21),(P0.05)。TIPS组术后总胆红素逐渐升高,在第1、3、6月分别为(38.1±10.5)μmol/L、(49.4±10.8)μmol/L和(52.3±11.7)μmol/L,显著高于术前的(26.7±8.6)μmol/L(分别为t=4.898,P0.01;t=9.587,P0.01;t=10.28,P0.01),术后第12月TBil为(30.8±10.9)μ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2,P=0.089),而TIPS联合GCVE的TBil在术后第3、6、12月显著低于TIPS组(分别为t=6.187,P0.01;t=7.006,P0.01;t=3.958,P0.01)。TIPS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逐渐升高,与术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IPS联合GCVE在术后第3、6、12月的PT显著优于TIPS组(分别为t=2.082,P=0.042;t=3.137,P0.01;t=2.04,P=0.046)。结论 TIPS联合GCVE对肝硬化患者术后Child-Pugh评分较单纯TIPS组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脂肪肝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学应答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与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CHB患者2 000例,其中有286例合并脂肪肝,作为脂肪肝组,1 714例未合并脂肪肝,作为CHB组。两组均采用抗病毒治疗48周,在疗程满后入院复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的病毒学应答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无病毒学应答的危险因素。结果脂肪肝组、CHB组治疗后血清ALT、TBil、AST低于治疗前,血清Alb高于治疗前,但脂肪肝组血清ALT、TBil、AST仍高于CHB组,血清Alb低于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治疗36周、48周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55.94%、79.72%,较CHB组的67.97%、88.97%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脂肪肝、ALT≥174 U/L、Alb30 g/L、TBil≥91μmol/L、AST≥175 U/L是无病毒学应答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HB患者合并脂肪肝不利于促进肝功能指标恢复,会降低抗病毒疗效,且其为无病毒学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在北京佑安医院接受ERCP治疗的3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无肝病组(258例)、慢性肝炎组(40例)和肝硬化组(49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 H分析3组患者ERCP术后ALT、AST、白蛋白(Alb)、TBil、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数、血淀粉酶的变化,χ2检验分析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感染、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诊断的分布。结果肝硬化组患者术前血清Alb、ALT、AST水平低于无肝病组和慢性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8,P=0.028;H=14.03,P=0.001和H=8.00,P=0.018)。肝硬化组患者术后TBil水平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69,P=0.035)。44.9%(22/49)的肝硬化组患者术后3 d的AST和TBil高于术前,在3组中的比例最高。肝硬化组患者术后1 d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为(73.9±12.7)%,与无肝病组(74.8±11.0)%相近,高于慢性肝炎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31,P=0.026)。虽然术后3 d中性粒细胞百分数80%的患者的比例在3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肝硬化组患者的比例最高,为18.4%(9/258)。肝硬化组、无肝病组和慢性肝炎组ERCP术后24 h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是分别是53.1%、31.8%和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P=0.014);3组患者ERCP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8.4%、8.1%和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3,P0.00 1)。结论 ERCP诊治肝硬化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和成功率,术后需要警惕高淀粉酶血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糖皮质激素联合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重症药物性肝损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激素联合人工肝治疗的96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其治疗过程及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观察其有效率及并发症。结果 96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治疗有效者84例,无效12例,治疗后RBC(4.22±0.70)×109/L、Hb(127.88±22.99)g/L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145.48±158.94)U/L、AST(98.06±69.26)U/L、TBil(165.10±124.21)μmol/L、DBil(130.66±89.46)μmol/L、IBil(35.43±37.48)μmol/L、Alb(41.12±30.93)g/L、ALP(178.64±119.65)U/L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5.61±2.59)mmol/L、Cre(61.00±14.36)μmol/L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凝各指标较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联合人工肝治疗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可延缓病情进展,降低肝衰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患者年龄对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后无瘤存活率的影响以及老年人HCC复发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老年人HCC肝切除术病例,以同期352例非老年HCC病例作对照,结合随访资料分析年龄对无瘤存活率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0例老年人和30例非老年人HCC组织中CD34和endocan的表达情况,研究微血管密度与老年人HCC预后的关系. 结果老年组1、3、5年无瘤存活率分别为75.7%、43.0%、43.0%,非老年组分别为53.6%、38.5%、33.4%,老年组的无瘤存活率大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值为10.25,P<0.05).老年组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率为47.9%,低于非老年组(6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68,P<0.05).高CD34-MVD组和高endocan-MVD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60 d和360 d,低CD34-MVD组和低endocan-MVD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50 d和80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值分别为22.18和20.56,P<0.05). 结论 老年人HCC肝切除术后的长期预后好于非老年组,老年人HCC术后复发转移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复方甘草酸单铵S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解放军97医院收治的92例酒精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联合治疗。两组患者治疗20 d,对比其治疗前后的TBil、ALT、AST、GGT、白蛋白(Alb)水平、Glasgow酒精性肝炎(GAHS)评分及腹部超声,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AHS评分、TBil、ALT、AST和GG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联合组治疗后的TBil水平为(20.96±6.85)μmol/L,ALT水平为(33.72±14.18)U/L,AST水平为(38.69±6.38)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联合组治疗后的显效率为63.04%,总有效率为93.48%,腹部超声的改善率44.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复方甘草酸单铵S可提高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疗效,保护患者的肝功能,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扶正化瘀方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纤维化及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的影响. 方法 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四氯化碳(CCl4)肝纤维化模型组、药物干预低剂量组和药物干预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所有大鼠用CCl4复合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同时,药物干预组给予扶正化瘀方灌胃,1次/d,6次/周,共6周(低剂量组按0.75g/kg,高剂量组1.5 g/kg);分别在实验的第2、4、6周处死正常组、模型组及药物干预低、高剂量组大鼠各4只,收集大鼠血清及肝组织标本,测定大鼠血清ALT、AST、总胆红素(TBil);组织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及Masson三重染色,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大鼠肝组织纤维化面积比例;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积分吸光度值.组间数据比较用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2周末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干预低、高剂量组ALT分别为(24.68±1.50) U/L、(85.33±5.68)U/L、(56.49±4.85) U/L、(36.94±5.23)U/L,4组比较,F值为9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的AST值分别为(37.69±3.35)U/L、(112.34±7.02) U/L、(82.89±5.32) U/L、(61.39±6.06)U/L,4组比较,F值为9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的TBil值分别为(6.70±1.10) U/L、(14.12±0.68) U/L、(10.85±0.64) U/L、(7.78±0.69) U/L,4组比较,F值为5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周末4组ALT、AST、TBil比较,F值分别为111.24、72.11、101.20,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周末4组ALT、AST、TBil比较,F值分别为154.16、190.80、158.91,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比较,2、4、6周末模型组、扶正化瘀高、低剂量各组ALT、AST、TBil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各组ALT、AST、TBil数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以扶正化瘀方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显著.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药物干预低、高剂量组肝组织纤维化面积比例明显升高,2周末正常组、模型组、药物干预低、高剂量组肝组织纤维化面积比例分别为5.23%±0.10%、11.93%±1.78%、9.33%±1.09%、8.26%±0.77%,4组比较,F=18.68,P<0.01;4周末、6周末正常组、模型组、药物干预低、高剂量组肝组织纤维化面积比较,F值分别为49.95、82.44,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α-SMA表达亦较正常对照组均有升高,药物干预低、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α-SMA的表达与正常组和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调,且药物干预高剂量组α-SMA表达下调显著.结论 扶正化瘀方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且可减少α-SMA的表达,其抗肝纤维化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活化HSC的凋亡,减少活化HSC的数量.  相似文献   

18.
伍贵祥  杨建全 《肝脏》2016,(6):482-484
目的对比分析对晚期肝癌患者,行解剖性肝切除术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后,安全性与疗效的优劣。方法对98例晚期肝癌、行肝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自愿选择手术方法,行解剖性肝切除术的59例患者归入研究组、将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的39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疗效。结果 (1)术中效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为(271.5±97.4)min,切缘有效率为89.8%,数据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88.5±70.7)min和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预后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3 d血清ALT均值为(270.5±94.1)U/L,对照组则高达(501.6±115.6)U/L,术后1年复发率、生存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对于必须切除肝脏的晚期肝癌患者而言,更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炎症指标系统炎症指数(system inflammation index,SII)、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及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MLR)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及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疾病进展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110例乙型肝炎患者、8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0例HBV相关HCC患者及5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各组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及单核细胞水平。计算SII、PLR及MLR。SII、PLR及MLR与各观察指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患者生存状况分为生存组(232例)和病死组(34例)。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HBV相关HCC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SII、PLR及MLR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及HBV相关HCC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及HBV相关HCC组患者ALB [(45.45±7.23)g/L vs(36.78±7.76)g/L vs(19.46±7.69)g/L vs(12.54±7.39)g/L]、ALT [(34.65±12.36)U/L vs(180.34±119.88)U/L vs(234.68±12.58)U/L vs(486.84±96.38)g/L]、AST [(25.34±13.45)U/L vs(147.42±15.67)U/L vs(263.39±15.84)U/L vs(447.96±16.54)g/L]、TBil [(12.65±1.61)μmol/L vs (69.99±29.80)μmol/L vs(162.63±10.36)μmol/L vs(355.84±23.69)μmol/L]、PT [(11.23±1.62)s vs(19.63±12.11)s vs(30.12±1.62)svs(45.46±12.11)s]、PTA [(80.23±11.09)%vs(62.15±10.43)%vs(50.16±11.54)%vs(40.11±10.37)%]及CRP [(30.23±9.57)mg/L vs(65.78±13.57)mg/L vs(105.69±21.17)mg/L vs(158.39±25.17)mg/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其中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及HBV相关HCC组患者ALT、AST、TBil、PT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LB和PT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HBV相关HCC组患者ALT、AST、TBil、PT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乙型肝炎组,ALB和PTA水平显著低于乙型肝炎组;HBV相关HCC组患者ALT、AST、TBil、PT及CRP水平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ALB和PTA水平显著低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对照组、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及HBV相关HCC组SII(365.41±42.36 vs 486.65±119.88 vs 541.63±72.58 vs 684.21±96.38)、PLR(93.21±13.45 vs 129.63±45.67 vs 168.63±55.84 vs 236.65±66.54)及MLR(0.16±0.03 vs 0.22±0.03 vs 0.28±0.05 vs 0.34±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5.654、54.541、23.654,P均0.001),其中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及HBV相关HC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HBV相关HCC组显著高于乙型肝炎组;HBV相关HCC组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SII、PLR、MLR与AST、ALT、TBil、PT和CRP呈正相关(r0.7,P0.001),与ALB和PTA呈负相关(r -0.7,P 0.001)。病死组SII(601.365±178.65 vs 486.32±119.36)、PLR(259.63±55.47 vs 156.36±66.63)及MLR(0.29±0.10 vs 0.24±0.05)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P 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II≥486.32、PLR≥156.36、MLR≥0.24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HBV相关HCC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6、2.48、3.16,P 0.05)。SII、PLR、MLR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及HBV相关HCC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32(95%CI:0.699~0.793)、0.728(95%CI:0.658~0.768)和0.729(95%CI:0.653~0.7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65,P=0.653)。结论高水平SII、PLR和MLR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HBV相关HCC的进展密切相关,是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SII、PLR、MLR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和HBV相关HCC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效果差异。方法以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83例拟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Pringle组、半肝阻断组和肝静脉控制组,每组61例,比较各组患者术中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血流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il)及前白蛋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差异,比较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Pringle组、半肝阻断组和肝静脉控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90.68±15.46)min、(143.27±10.42)min、(95.27±11.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8.173,P 0.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84.27±28.49)ml、(680.32±25.39)ml、(428.09±17.2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7.174,P 0.001);肝血流阻断时间分别为(14.29±2.12)min、(14.07±2.55)min、(7.06±1.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1.404,P0.001);住院时间分别为(14.26±1.23)d、(14.36±1.15)d、(8.56±1.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6.814,P 0.001)。肝静脉控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血流阻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Pringle组和半肝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出院时,Pringle组、半肝阻断组和肝静脉控制组患者ALT分别为(329.28±25.43)U/L、(331.05±26.30)U/L、(256.17±30.64)U/L,AST分别为(362.75±37.18)U/L、(331.05±26.30)U/L、(272.86±25.17)U/L,TBil分别为(40.26±5.07)μmol/L、(41.37±5.22)μmol/L、(49.86±7.64)μmol/L,前白蛋白分别为(175.89±21.37)mg/L、(176.92±23.55)mg/L、(208.94±26.37)mg/L,各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和出院时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564.250、4356.289、3748.044、6547.088,均P 0.001)。Pringle组、半肝阻断组和肝静脉控制组患者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19.67%(12/61)、18.03%(11/61)、3.28%(2/61),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48%(7/61)、14.75(9/61)、1.64(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260、10.968,均P 0.001)。结论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采用肝静脉控制阻断法,相比于Pringle法和半肝阻断法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