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状态的变化.方法将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血栓通组,B组:对照组,采用酶免法及显色法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质-140(GMP-140)、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四项标志物变化.结果血栓通组患者治疗后GMP-140、PAI、vWF明显降低,而t-PA活性升高,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B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A组治疗后各标志物变化与B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栓通能显著降低GMP-140、PAI、vWF,而且还能升高t-PA活性,具有调节纤溶系统功能及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生物指标的变化。方法检测3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及20例正常非孕妇女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ɑ-颗粒膜蛋白(GMP-140)、抗凝血酶(AT-Ⅲ)、蛋白C依赖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CAT)、纤溶酶原(PL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D-二聚体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指标。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vWF含量、GMP-140、AT-Ⅲ、PLG、PAI、D-二聚体均比对照组高(P<0.01),而术后升高更明显;PCAT手术前、后均明显低于正常非孕妇女;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则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提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血液呈血栓前状态,术后呈更明显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3.
检测2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t-PA:Ag)和活性(t-PA: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A)以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结果表明,患者的t-PA:Ag低于正常,PAI:A,VWF:Ag高于正常,提示尿蛋白增多的糖尿病患者纤溶活性减低并可能伴血检形成。  相似文献   

4.
杨学敏  张润玲 《医学争鸣》2005,26(18):1691-1694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TpP)、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在早期诊断血栓前状态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患者及20 例正常人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D-D二聚体(D-Dimer)、血栓前体蛋白(TpP)、t-Hcy含量. 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分析各项指标在诊断血栓前状态时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并进行比较. 结果:① 60例患者血浆中vWF,GMP-140, t-PA, PAI, TAT, TpP, t-Hcy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01);TpP, Hcy异常升高患者通过跟踪随访更易发展成为心肌梗死(AMI)、脑梗死. ② TpP, t-Hcy与其他指标相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③ PT, APTT在心、脑血栓形成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vWF, t-PA, PAI, GMP-140, TAT, PAP, D-Dimer, Fg, TpP, t-Hcy均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脑血管血栓形成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而TpP, t-Hcy灵敏度、特异性高于其他各项,在早期判断血栓前状态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海洛因依赖者凝血、抗凝指标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开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接收的30例海洛因依赖者为观察组,纳入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凝血与抗凝指标的检测,比较两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PAI:A)、蛋白C(PC)等指标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vWF:Ag和GMP-14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PA:A、PAI:A和P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凝血酶时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洛因依赖者除凝血酶时间外,凝血与抗凝其它指标表达水平与健康体检者存在差异,可作为临床预防性检测血栓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对瘀血证老年糖尿病的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7例有血栓前状态伴有瘀血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服用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与对照组(42例,服用阿司匹林)。另设26例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2周前后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Ⅲ(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GMP-140、TAT及PAI的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TPA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GMP-140、TAT及PAI的活性均明显下降(P〈0.01),TPA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对照组上述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能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栓前状态下高凝低纤溶活性的作用和糖尿病瘀血证候,其主要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GMP-140、TPA、PAI、TAT的含量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硬化(CAS)多因素与中医证型血瘀、痰瘀互结的关系,探讨其临床客观化的指标,将86例高血压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患者分为按血瘀证组、痰瘀证组,以超声检测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 (IMT);测量并计算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检测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抗凝血系统AT-Ⅲ(AT-Ⅲ)、血浆蛋白C(PC)、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PAI-I)及血脂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0A),载脂蛋白B(apoB)等,并分析多种危险因素与血瘀,痰瘀证及血瘀积分关系。用逐步判别分析区分痰瘀互结证与血瘀证,结果多元回归显示高血压颈动脉硬化血瘀与GMP-140、VWF、DD、凝血酶时间(TT)、斑块厚度有关。逐步判别显示痰瘀证与IMT厚度、LVMI、LDL-C相关。说明GMP-140、VWF、DD、TT、斑块厚度是血瘀证诊断的敏感指标;LDL-C、IMT、...  相似文献   

8.
目的 阐明糖尿病患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73例糖尿病患和71例非糖尿病患t-PA、PAI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t-PA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性(P<0.05);PAI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高度显性(P<0.01),PAI占优势。结论 糖尿病患纤溶活性相对降低,较易患血栓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及纤溶活性的改变。方法 :用玻珠柱法测定血小板的粘附性 ,用发色底物显示法测定t-PA、PAI活性。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粘附功能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 ,并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粘附性增高 ,PAI活性增高 ,t-PA活性降低。这一研究结果对糖尿病合并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及指导临床用药以缓解或延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硬化血栓前状态(PTS)与中医证型血瘀,痰瘀互结关系。将100例高血压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患者按血瘀、痰证标准分组,以超声检测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选择检测PTS分子标志物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抗凝血系统AT-Ⅲ(AT-Ⅲ)、血浆蛋白C(PC)、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PAI-1)及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等,并分析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硬化PTS与血瘀,痰瘀证及血瘀积分关系。结果显示痰瘀组较血瘀组颈动脉IMT、TC、LDL-C、ApoB、GMP-140、vWF、PC、PT、TT均有明显增加或延长。说明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硬化PTS中医证型痰瘀互结证是血瘀证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增高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关系。方法:根据Ch ild-Pugh分级把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的86例患者分为三级,A级26例,B级30例,C级30例。对每例样本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组织纤溶液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 im er)。结果:46例具有正常纤溶活性(FDP<5 mg/l;D-d im er<0.5 mg/l)的病例,其中A级26例,B级12例,C级8例,t-PA抗原随病情严重程度而显著性升高(P<0.05),而PAI活性在三组结果近似(P>0.05)。t-PA在纤溶活性高的患者略高于正常纤溶患者,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PAI在两组间结果近似,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PA随病情加重而显著性升高,PAI随病情加重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PA、PAI活性和D-dimer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活性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根据WHO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和分型,选择89例T2DM微血管病变病人,根据尿白蛋白(UAER)排泄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UAER<20μg/min ),微量白蛋白尿组(DN1)(UAER=20μg -200μg/min )和临床蛋白尿组(DN2)(UAER>200μg/min )。此外,还选择了38例DM2大血管病变病人(DM+A组)。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测定血浆t-PA和PAI的活性,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定量血浆D-dimer的水平。结果:(1)对照组,DM,DN1和DN2组血浆t-PA活性递减,PAI的活性和D-dimer水平递增,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DM组血浆D-dime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DM+A组血浆t-PA活性降低,PAI活性和d-dimer水平升高,与DM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t-PA与UAER呈负相关,PAI和D-dimer与UAER呈正相关。空腹血糖(FBG)进入纤溶指标(t-PA,PAI,D-dimer) 3个变量的回归方程。结论:T2DM患者血浆t-PA活性降低,PAI活性升高和D-dimer水平升高与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观察2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的活性变变,并对其他指标: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n)、vW因子、抗凝血酶Ⅲ(AT-Ⅲ)进行了测定,其中11例发病9小时以内入院的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高凝状态在DVT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指导临床采用合理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以6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测定60例DVT患者的血小板数量(BPC)、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活性、蛋白S(PS)含量;纤溶酶原(PI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VT患者PAgT、GMP-140、Fg、vWF含量及PAI-1活性明显升高:PT、TT、APTT、AT-Ⅲ、PC、PS、PIg及tPA活性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血液凝血、抗凝和纤溶活性异常所致的高凝状态在DVT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临床应采用凝血、抗凝和纤溶联合指标指导DVT的防治,以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患者血栓前状态。方法对确诊重度OSAS 45例和对照组进行睡眠监测及相关血栓前状态指标测定。结果重度OSAS组与对照组比较,OSAS患者血液中反应血液流变性的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升高,反映凝血和抗凝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升高、反映纤溶系统活性D-dimer升高,抗凝血酶Ⅲ复合物(AT-Ⅲ)降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降低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抑制物(PAI)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各个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OSAS患者存在PTS,是心脑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近来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损伤和纤溶活性的异常,而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WF)绝大部分是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可作为内皮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在纤溶活性的调节中起主要作用,是影响血栓形成的特异性标志物。这些影响血栓形成的因素在血栓形成之前已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可能识别血栓前状态,这对及时加以处理、防止其发病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近来对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了血浆VWF、t—PA及PAI检测,并与5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凝血、纤溶系统的部分项目以期探讨在肾病综合征(NS)病人中的结果及意义.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原(PLG)的活性、凝血酶原(FⅡ)、凝血酶(FⅡ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采用ELISA法测定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PLG含量、抗凝血酶Ⅲ(AT-Ⅲ)等项目;结果肾病综合征病人的PLG活性、t-PA较正常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FⅡ、FDP、PLG含量、PAI-1较正常组高,有显著差异(P<0.01),而GMP-140与正常组相比无差异(P>0.05),同期观察了肾病综合征病人治疗好转前后的结果,显示治疗好转后PLG活性上升,FDP上升,PLG含量及AT-Ⅲ下降.结论肾病综合征病人存在凝血亢进的同时纤溶也亢进,测定凝血和纤溶系统的一些项目可了解病情并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纤溶性增高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关系.方法 根据Child-Pugh分级把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的35例患者分为三组,A级10例,B级13例,C级12例.对每例样本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imer).结果 22例具有正常纤溶活性(FDP<5μg/ml;D-dimer<0.5μg/ml)的病例中,其中A级12例,B级6例,C级4例,tPA抗原随病情严重程度而显著性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PAI活性在三组结果近似(P>0.05).另外,通过比较高纤溶活性和正常纤溶活性(B级和C级)t-PA/PAI变化.我们注意到t-PA在纤溶活性高的患者略高于正常纤溶患者,但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PAI在两组间结果近似,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t-PA随病情加重而显著性升高,PAI随病情加重变化不大;t-PA/PAI失衡不是肝硬化患者纤溶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部创伤患者早期即可出现凝血功能的变化。为探讨腹部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紊乱情况。本文将51例病人依据APACHE Ⅱ评分分为对照组和危重组,测定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Pl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结果AT—Ⅲ活性下降,VWF.GMP—140值升高,t—PA、Plg活性下降,D—D值升高,PAI活性升高,且危重组变化更为显著。结果表明,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复杂,既有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也有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同时伴有纤溶受抑,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其血液高凝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PTS)分子与冠心病血瘀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分为家系冠心病血瘀证组、家系冠心病非血瘀证组、家系非冠心病血瘀证组、家系健康人组、非家系冠心病血瘀证组、非家系健康人组6组,运用ELISA试剂盒检测外周静脉血血浆(或血清)中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P-选择素(P-Selectin)、凝血酶原片段1、2(F1+2)、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复合物(TAT)等分子水平。结果家系人群研究中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与健康人比较TM、t-PA、P-Selectin、F1+2、TAT水平增加,SFMC、PAI-1水平无差异;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与冠心病非血瘀证患者比较TM、t-PA、P-Selectin、TAT、SFMC水平增加。非家系冠心病血瘀证与非家系健康人比较各PTS分子均无差异。结论家系人群中PTS分子与冠心病血瘀证存在一定相关性,但抗凝血、促凝血等相互拮抗的分子水平变化趋势一致值得进一步探讨;非家系冠心病血瘀证与健康人比较PTS分子均无差异;且PTS分子水平在家系和非家系人群中有明显区别,这种差异是否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值得后续研究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