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市人群SARS血清IgG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非典型肺炎人群血清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CoV)IgG抗体的基本特征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集恢复期SARS、非SARS肺炎患者及SARS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野生动物、蔬菜销售者、社区对照人群的血清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SARS-CoV IgG抗体,并对SAR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上述人群中,临床诊断为SARS患者SARS-CoV IgG抗体检出率最高,为53.7%,野生动物销售人员次之,为16.7%,社区普通人群为0.9%。在临床诊断的SARS患者中,可溯源病例抗体阳性率为90.4%,高于不可溯源病例的抗体阳性率为19.6%;且可溯源病例中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低于中青年组,而不可溯源病例中不同年龄组患者抗体阳性率无差异;不同性别SARS患者的IgG抗体检出率也无差异;SARS抗体检出率呈逐月降低的趋势。结论 SARS临床诊断病例的血清SARS-CoV IgG抗体检出率只有53.7%,剔除患者年龄、使用激素、试剂盒等因素外,主要原因在于存在临床误诊的可能;实验室检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可明显提高SARS患者诊断的准确性;SARS-CoV存在隐性感染的可能,其在病毒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不同人群SARS-CoV血沮抗体水平及隐性感染情况。方法 对发热病人、饲养和宰杀动物职业人群及一般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SARS-CoV抗体。结果 浦东新区不同人群SARS-CoV抗体检出阳性率1.46%(1.19%~1.66%),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SARS-CoV抗体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浦东新区人群SARS抗体阳性的现象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献报道无症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密切接触者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表明,316名受试者中,32例为SARS冠状病毒(CoV)阳性,阳性率为10.13%。太原市SARS血清流行病学调查324例无症状SARS密切接触者中,SARS-CoV抗体阳性率为4.63%。以上研究均表明,存在SARS亚临床感染现象。为此我们探讨SARS亚临床感染现象及其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不同人群SARS病毒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不同人群进行SARS-IgG抗体水平检测,分析SARS流行规模和特征,评价暴露的危险性,了解人数中是否存在SARS病毒隐性感染,为寻找SARS病毒传染源提供线索。方法抽取7708份不同人群标本,按临床症状和暴露因素分为临床确诊SARS病人、病人或污染物的接触者、普通健康人群和动物销售人员4类,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进行SARS-IgG抗体检测,用免疫荧光法(IFA)复核,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7例临床确诊SARS病人抗体阳性率为66.9%;密切接触者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SARS病人或其污染物的密切接触者抗体阳性率为0.88%;动物销售人员为13.4%;野生哺乳动物销售者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动物销售者,普通健康人群未检出抗体阳性。低年龄健康人群ELISA检测阳性率为2.06%,高于总体水平。结论人群总体抗体水平很低,普通健康人群无SARS冠状病毒抗体,但可能存在某种可与SARS冠状病毒起交叉反应的抗体;有无接触史是影响抗体阳性率的重要因素;密切接触者可能存在隐性感染;野生动物可能是本次SARS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5.
清远市健康人群SARS冠状病毒抗体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清远地区健康人群不同年龄、职业的SARS冠状病毒(简称SARS-CoV)抗体水平状况。通过对SARS流行后期(非疫区)健康人群血清中SARS-CoV抗体水平调查,以发现是否存在隐性感染,确定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寻找与病源有关的人群和动物。方法 2003年8月~2004年1月,采集该地区各县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健康人群血液,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SARS-CoV抗体Ig6水平。结果 共检测健康入血清4268份,SARS-CoV抗体Ig6阳性率为0.75%(32/4268),其中1~6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为1.54%(15/975),7~12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为1.23%(8/651),13~18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为0.33%(1/306),19岁~成年年龄组的阳性率为0.34%(8/2336)。2642份不同职业的健康人群阳性率为12.50%(3/24),其他职业健康人群的阳性率为0.23%(6/2618)。结论 该地区SARS-CoV抗体水平比较低,低龄组(1~12岁)健康人群SARS-CoV抗体IgG阳性率高于高龄组(13岁~成年)组健康人群的阳性率;从事野生动物屠宰职业的健康人群SAILS-CoV抗体IgG阳性率高于其他健康人群的阳性率。提示SARS-CoV可能存在隐性感染、隐性传播和隐生感染聚集性;也提示从事野生动物屠宰职业的人群可能是SARS-CoV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一起SARS爆发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SARS密切接触者的隐性感染和SARS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消长情况。方法 采用中和试验法、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粘连法对北京一起SARS爆发案例中与重症SARS患者无防护密切接触的未发病者和续发SARS病例进行血清SARS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采血时间为发病后或接触后24周左右。结果 共采集到32份血清,其中未发病密切接触者的血清19份,SARS康复期患者血清13份。三种方法检测结果:57份次未发病密切接触者的血清标本SARS-CoV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39份次SARS康复期患者血清标本SARS-CoV抗体检测,38份次结果为阳性,1份次(用免疫粘连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病后24周左右的中和抗体效价为1:43(1:16~1:203)。结论 研究中未发现SARS密切接触者存在隐性感染;SARS患者病后24周左右血清IgG抗体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发热患者SARS冠状病毒抗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发热患者中是否存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ARS-CoV)隐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方法对2003年5月~7月,SARS流行期间湖北地区临床发热患者373例血清进行SARS冠状病毒(SARS-CoV)抗体(IgG、IgM、N蛋白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和分子生物学(RT—PCR)检测。结果373例发热患者中,检出冠状病毒抗体阳性者24例,阳性率6.43%(24/373),其中SARSIgG抗体、IgM抗体、N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54%,1.34%和5.09%,但SARS-CoVRT—PCR检测均为阴性。结论临床发热患者可能存在SARS-CoV隐性或亚临床感染,患者体内产生针对SARS-CoV的保护性抗体,应具有免疫力和抵抗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ARS感染者抗体产生的规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某院20名患SARS的医务人员及445名未患SARS的医务人员的505份血清标本进行SARS抗体检测,并设75名社区健康成人为对照。结果20名临床确诊感染SARS的医务人员,IgM抗体阳性率35%(7/20),起病后3~4周阳性4/5例,5~8周阳性3/9例,9周后全部转阴性;IgG抗体阳性率95%(19/20),起病后3~5周阳性5/5例,6~9周阳性10/10例,18周阳性19/20例,且抗体滴度较高。未患SARS的医务人员,IgM抗体阳性率为0,IgG抗体阳性率为2.25%(10/445);75例对照者IgM抗体阳性率为0,IgG抗体阳性率1.33%。结论 患SARS的医务人员IgG抗体阳性率较高;未患SARS的医务人员SARS抗体阳性率与社区人员相比无差异(P=0.611);SARS在健康人群中存在隐性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辽宁省禽类接触人群甲型流感病毒H1、H3、H5抗体水平。方法:采集辽宁省六市禽类接触人群血清122份及健康人群血清100份,应用当年流感代表株,以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抗体水平。结果:禽类接触人群H1、H3、H5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6.23%、63.11%、24.59%。禽类接触人群与一般人群H1、H3、H5抗体的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H1、H5抗体各年龄组无显著差异;H3抗体20~35岁组与35~50岁组有显著差异,此两组与50岁以上组无显著差异;H1、H3、H5抗体男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戊肝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血清抗体的携带现状以及HEV与HBV重叠感染状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法对94例戊肝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人群血清标本开展抗HAV-IgM、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CV、抗HEV-IgM、抗HEV-IgG检测,对两组研究对象实验室检测结果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抗HEV-IgM和抗HEV-IgG阳性率分别为27.66%和89.36%,密切接触者组抗HEV-IgM和抗HEV-IgG阳性率分别为4.94%和64.20%,两组人群抗HEV-IgM和抗HEV-Ig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与密切接触者组伴HBV感染率分别为34.04%和30.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P=0.65). [结论]戊肝密切接触者有较高的抗HEV-IgM和抗HEV-IgG阳性率,戌肝患者与密切接触者人群相比耒显示出较高的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