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男,37岁.发现双侧颈部包块4年半.查体:双侧颈动脉三角区可见一隆起的肿物,呈球形,表面光滑无结节,直径约2 cm,质地中等硬度,表面皮肤颜色正常,与皮肤无粘连,上下活动度差,前后活动度尚可,触压包块未引起咳嗽,无压痛,可触及搏动,未闻及血管杂音.MRI示双侧颈总动脉分叉上颈内外动脉间右侧、左侧分别可见直径约3.06 cm、1.32 cm结节影(图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CMRA)在颈动脉体瘤(CBT)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全组患者术前均常规行B超及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并与外科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总结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结果:Doppler超声提示肿瘤内部血供丰富,对肿瘤定性方面不够准确,其中1例误诊为颈动脉瘤,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8%。CMRA提示24例CBT均为Shamblin I型和II型,CMRA影像学资料可清晰显示颈动脉体瘤的大小、病变累及范围及其与颈内、外动脉的关系,全组患者的CMRA影像学诊断均为术中所见以及术后病理诊断所证实,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CMRA是临床诊断CBT的重要手段,也是对该病进行临床分型和术前制订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可疑CBT患者,术前应常规行CMRA检查。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体瘤的灰阶超声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价值。资料和方法:用灰阶超声对36例共37个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进行分析,肿瘤最大10cm,最小2.5cm。结果:颈动脉体瘤在灰阶超声上主要表现为位于颈动脉分叉处有管道样结构或无回声区的低回声光团(81%),颈内外动脉间距增大,多大于10mm等。结论:灰阶超声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 ,62岁 ,主因右颈部包块半年入院。查体 :右颈部外侧上可扪及一大小约 2 .2cm× 2 .1cm× 2 .6cm包块 ,边界清晰 ,质硬 ,未闻及血管杂音。心电图检查 :窦性心律 ,窦性心动过缓。超声检查 :右颈总动脉管径增宽 ,分叉处内膜增厚 ,前壁可见一大小约 0 .2cm× 0 .3cm强回声斑块 ,后伴声影。分叉处后方可见一大小约 1.9cm× 2 .2cm的实质性略低回声包块 ,包膜不完整 ,右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之间距离增大 (图 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包块内丰富的条点状血流信号 (图2 ) ,脉冲多普勒测及包块内为动脉血流频谱 ,峰值流速 0 .…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体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超声仪器及超声医生经验与诊断的相关性.方法总结21例手术后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患者的超声表现,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分析超声仪器及超声医生经验与诊断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体瘤表现为颈动脉分叉处低回声肿物,边界清晰有包膜,常包绕颈内、外动脉及颈内静脉等周围血管.颈内、外动脉受挤压可使两血管之间角度增大出现"金杯"征,肿瘤内部血流信号非常丰富.结论超声医生的经验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可显著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颐性分析了lO例经病理确诊的颈动脉体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颈动脉体瘤肿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又处,预内及颈外动脉间距增宽,瘤体常呈实质性低回声,边界清晰,较大瘤体常围绕血管生长;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肿瘤内丰富彩色血流信号,以动脉血流为主,能显示瘤体与颈动脉的关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对颈动脉体瘤做出明确诊断,而且能显示瘤体与颈动脉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体瘤的综合影像诊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劲动脉体瘤的超声、CT、MRI、血管造影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9例颈本瘤中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经血管造影证实,其中2例为双侧。回顾性分析颈动脉体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各种检查均可显示肿瘤部位及其形态,颈动脉体瘤的B超超声特点为中等低实质回声,大于3.0cm的肿瘤可见管道结构,但肿瘤上级观察欠清,2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瘤内网状血管,CT增强显示为富血管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体瘤多见于单侧,发生在双侧的极为罕见。我院近年来应用SPECTRA-PLUS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共发现2例双侧颈动脉体瘤,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64岁,发现双侧颈部无痛性肿物10年,曾抗炎治疗无效,肿块生长缓慢。入院后专科检查:双侧上颈部分别可触及3.0cm×3.0cm×4.0cm质硬肿块,可前后活动,上下活动性差,肿块表面可触及动脉搏动,听诊有血管杂音。彩超检查:于双侧中上颈部颈动脉分叉部及上方见肿块,大小左26mm×27mm×34mm,右22mm×30mm×35…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罕见的疾患,属于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的一种,临床上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多呈良性经过,绝大多数无功能表现,病程常在2年以上,甚至数十年,单侧多见,肿块可左右移动,不能上下移动,现将收集七例颈动脉体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有创检查诊断等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切口情况、神志变化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林玲  罗燕  张梅  彭玉兰  文晓蓉 《华西医学》2006,21(4):738-738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颈动脉体瘤声像图特征包括肿块位于颈动脉分叉处、颈动脉分叉角度增大、肿块血流信号丰富。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手术和病理检查结果相符,具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6侧颈动脉体瘤的彩色多瞢勒超声诊断经验,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该法能有效显示肿瘤大小、形态及血供情况,易与颈部其它肿瘤鉴别。声像圈诊断依据为:①位于颈总动脉分叉部的卵圆形肿物,与颈动脉关系密切;②颈内、外动脉夹角受压、增大、移位。③有丰富的动脉血流供血。认为对临床诊断和手术方案设计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CDFI和MR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FI和MR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用CDFI、MRA两种方法检查42例缺血性脑梗塞患者和40例对照组的颈动脉。结果:CDFI检查显示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本组病例轻度、重度狭窄的MRA与CDFI诊断完全符合,MRA和CDFI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结论:CDFI与MR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具有互补作用,两者结合使用能提高评估狭窄程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 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颈动脉体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并对不同临床治疗方法与超声表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例颈动脉体瘤均做出了准确诊断。肿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分叉增宽,血供丰富是其主要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与临床治疗方法间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对颈动脉体瘤做出明确诊断,而且对颈动脉体瘤的术式选择、术前准备、术后疗效观察等都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经确诊的颈动脉体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颈动脉体瘤肿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及颈外动脉间距增宽,瘤体常呈实质低回声,边界清晰,较大瘤体常围绕血管生长;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肿瘤内丰富彩色血流信号,动脉血流为主,能显示瘤体与颈动脉的关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对颈动脉体瘤作出明确诊断,而且能显示瘤体与颈动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的诊断、治疗经验和手术并发症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3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20例颈动脉体瘤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主要表现为无痛性颈部肿物,5例伴咽部不适,2例声音低沉。均曾在外院就诊,其中5例误诊,误诊为淋巴结增大原因待查3例,颈淋巴结结核2例;6例明确诊断CBT,曾行肿物活检或尝试行肿瘤切除均失败;余9例高度怀疑CBT。20例均在我院经颈部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诊断为CBT,其中双侧4例,单侧16例,共24个瘤体。20例均行手术治疗,除1个瘤体延伸至颅内未完整切除外,余23个瘤体均一期手术完整切除。围手术期无死亡发生,术后出现脑神经损伤表现13例。术后共14例获得随访,11例脑神经损伤中,7例经保守治疗完全或部分恢复,4例无明显恢复。结论 CBT临床易误诊,提示临床接诊无痛性颈部肿物应考虑CBT可能,及时行颈部CTA或MRA检查有助于诊断。早期确诊并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脾脏肿瘤的CT和MR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和/或活检、手术证实的22例脾脏肿瘤的CT和MR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做CT平扫,其中18例进行CT和/或MR动态增强扫描,7例同期行MR检查。结果转移瘤10例,淋巴瘤6例,血管瘤4例,血管内皮肉瘤和错构瘤各1例。术前明确诊断16例,正确诊断率72·73%(16/22),误诊5例,未定性1例。结论根据脾脏肿瘤的CT和MR特征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大多数脾脏肿瘤能被CT和MR正确诊断;MR对脾脏血管瘤较CT更具优势;不典型的脾错构瘤确诊需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着重探讨鼻咽癌侵犯动脉间隙的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鼻咽癌侵犯颈动脉间隙MRI资料28例。采用Elscient GyrexV型MR机。自旋回波序列,横断位,T1WI(440/25ms),PDWI(2200/20ms)和T2WI(2200/90ms)计28例,冠状位,T1WI(440/25ms)计8例,磁显葡胺MR增扫4例。结果:(1)颈动脉间隙不对称,右侧17例,左侧8例,双侧3例。(2)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受压移位16例,包裹缩窄8例,不清4例,(3)沿颈动脉间隙侵犯海绵窦8例,侵犯口咽部9例;(4)咽后淋巴结肿大,单侧8例,双侧4例;(5)颅底骨质破坏中,颈静脉孔受累6例,蝶骨受累5例,斜坡受累3例;(6)病变信号表现中,T1加权呈等信号15例,低7例,不均信号6例;T2加权呈高信号23例,不均信号5例;(7)MR增扫呈斑片状强化4例;(8)腮腺向前推移7例,头长肌不清8例。结论:鼻咽癌侵犯颈动脉间隙的部位、范围和类型等MRI表现特征,对临床放射治疗方案的实施,可提供重要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