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视功能训练联合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患者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93例近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6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角膜塑形镜治疗,研究组采用视功能训练联合角膜塑形镜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裸眼视力、屈光度、瞳孔直径及眼调节灵敏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的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裸眼视力、眼调节灵敏度均高于对照组,屈光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瞳孔直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患者采用视功能训练联合角膜塑形镜治疗可降低屈光度,提高眼调节灵敏度和裸眼视力,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OK镜在治疗青少年近视中的效果。方法:对500例14-24岁轻中度近视患者,配戴OK镜后连续观察半年以上,分析视力及屈光度变化。结果:OK镜治疗后全部病例视力提高、屈光度下降。结论:OK镜治疗近视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无不可逆并发症,远期效果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3.
角膜矫正镜(Orthokeratology,OK镜)是一种治疗低中度近视和防止近视度数逐年加深的有效方法。我们从1998年10月至1999年2月 ,采用美国视康生产的高透氧性OK镜治疗低中度近视221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221例 ,计442只眼 ,其中 ,男性89例 ,女性132例。年龄7~22岁 ,平均(13.75±2.71)岁。治疗前屈光度为作者简介 :鲜小华(1970.12),女 ,四川省阆中市人 ,护师。电话 :(023)68757198收稿日期 :1999 05 15;修回日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配戴OK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青少年近视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年龄、性别、戴镜前后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戴镜前后角膜屈光度等各项指标进行考察,2年后与戴镜前作比较。定期观察并发症并加强检查、心理护理、取戴镜、镜片清洁、并发症等环节的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矫正视力(0.65±0.21),且角膜平均屈光度由(-3.75±1.31)D降到(2.15±1.18)D,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出现角膜溃疡、白斑、浑浊等并发症。结论青少年近视眼患者戴OK镜2年配合系统护理措施,对其裸眼视力提高,屈光度降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都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角膜塑型术 (Orthokeratology)治疗近视眼在我国已试用多年 ,但对其适应证及应用效果仍持谨慎态度。现就我院自 1 999年 3月起采用OK镜治疗9个月以上的患者的随访结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50例患者中男性 2 2例、女性 2 8例 ,年龄 9~ 2 3岁 ,平均 1 5岁。单眼 4例 ,双眼 4 6例 ,共 96眼。戴镜时间 :9~1 4个月 ,平均 1 2 .7个月。矫正前近视屈光度 3 .0D以下共 2 7眼 ,近视屈光度在 -3 .2 5~ -5.0D的有 4 7眼 ,屈光度在 -5.2 5~ -9.5D的有 2 2眼。所有眼均无其他疾患。1 .2 以美多丽 -P散瞳检影 ,次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青少年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控制近视效果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验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2月至8月在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5例(206只眼),分析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与18个月后眼轴变化量与年龄、性别、屈光度、眼轴、角膜散光、平k、陡k、e值、瞳孔直径、可见虹膜直径、镜片定位等参数的相关性。应用SPSS 23.0进行广义线性模型拟合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向后选择法多因素分析表明,眼轴变化量跟年龄、原始屈光度相关(P<0.001、P<0.001),患者基线年龄越大,眼轴增长越缓慢。将基线屈光度进行分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3.00 D以上的近视控制效果优于-3.00 D以下(P<0.01),2组组间控制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年龄和基线屈光度是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影响因素。年龄大的患者比年龄小的眼轴增长缓慢,针对年龄小的患者角膜塑形镜各弧区应个性化设计;基线屈光度-3.00 D以上的近视控制效果优于-3.00 D以下,而3.00 D以上和3.00 D以下的近视控制效果却不受屈光度增减的影响,对屈光度-3.00...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OK镜矫正技术对青少年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51眼青少年近视患者采用OK镜矫正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半年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屈光度和提高视力的效果(P均<0.01),屈光度≤-3.00D以下者效果好,但须持续戴镜,一旦停戴,效果波动明显。角膜曲率降低范围在+1.00~+3.00D之间,降低幅度大者近视度数降低也较大。但患者有散光或增加散光度数、重影、角膜上皮点状损伤、视力不稳定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结论OK镜治疗青少年近视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可逆性,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注意角膜上皮损伤及重影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健康教育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患者视力及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66例近视患者,按随机数表方法分为对照组83例,观察组8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强化护理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视力、屈光度、焦虑、抑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的视力比对照组高,屈光度、SAS、SD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61%)低于对照组(10.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患者强化护理健康教育,利于降低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视力、屈光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81-84
目的 通过对不同度数青少年近视验配角膜塑形镜(OK 镜)两年后的近视控制效果的比较,探讨配戴OK镜后近视控制效果与近视度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8 年1~3 月在我院视光专科验配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0 例,根据等效球镜度不同分为近视低度数组(-1.25~-2.50 D)和中度数组(-3.75~-5.00 D)。随访2 年,观察和记录两组的性别、年龄、度数、角膜曲率和眼轴以及戴镜后6、12、18、24 个月的眼轴数据。对基线数据及眼轴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 共94 例(177 眼)完成两年随访。其中低度数组108 眼,中度数组69 眼。两组等效球镜度(D)分别为(-2.04±0.44)D 和(-4.20±0.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36,P<0.001);眼轴分别为(24.33±0.71)mm 和(25.20±0.6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44,P<0.001),年龄、性别和角膜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度数组配戴OK 镜两年后眼轴增加量为(0.27±0.11)mm,小于低度数组的(0.57±0.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84,P<0.001),组内各时间点眼轴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中度数组配戴OK 镜两年后眼轴增长速度明显低于低度数组,近视控制的效果中度数组优于低度数组。相对高度数的青少年近视配戴OK 镜后近视控制的效果好,更多的周边近视性离焦能更好地抑制眼轴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屈光度近视青少年儿童应用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的93例(171眼)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等效球镜度数将其分为低度数组(88眼,–0.5D至–3.0D)和中度数组(83眼,–3.0D至–6.0D)。比较两组戴镜前后的裸眼远视力、屈光度、眼轴、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of tear film,BU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结果 戴镜1年后,低度数组眼轴增长显著大于中度数组(Z=–2.035,P=0.042)。戴镜1年后,两组的裸眼远视力均显著高于本组戴镜前(P<0.05),中度数组的视力增长幅度显著大于低度数组(P<0.05);两组的等效球镜度数均显著小于本组戴镜前(P<0.05),中度数组的等效球镜度数减少幅度显著大于低度数组(P<0.05)。戴镜1年后,两组的BUT均显著短于本组戴镜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少于本组戴镜前(P<0.05),但两组的BUT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000,P=0.157)。结论 角膜塑形镜对不同屈光度近视青少年儿童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和安全性,而对中度近视的效果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日至2018年1月30日期间某院接收的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100例200眼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配戴框架眼镜、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将2组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眼轴增长率、角膜曲率、屈光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配镜1周内、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12个月后的裸眼视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眼轴增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配镜后的角膜水平曲率、垂直曲率和屈光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与对照组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可对青少年轻中度近视进行较好地控制,有助于裸眼视力的提高,矫正角膜曲率和屈光度,安全性与戴框架眼镜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初始视力对青少年远期视力变化及真性近视发生的影响。方法:采集1987年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地区第1、2、5、6、11小学三年级共1149名学生的初始视力,排除先天弱视、斜视及遗传因素造成的视力不良原因。共有1142名学生视力检查结果列入观察目标(其中269名视力不良,873名视力正常)。2007年对观察目标学生进行视力追踪。结果:总追踪率55.96%,其中视力不良追踪率87.7%,视力正常追踪率46.6%。初始视力不良组,20年后追踪不仅视力不良率明显高于初始视力正常组,而且视力不良组发生真性近视的概率是视力正常组的5.12倍(视力不良率组69.1%,视力正常组13.5%,P〈0.01)。结论:初始视力不良的学生,远期发生真性近视率显著增加,初始视力不良是青少年发生真性近视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近视眼有极高的发病率,文中通过108例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眼压变化,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眼压的影响。方法对108例(190只眼)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眼压、屈光度及中央角膜厚度变化进行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8例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屈光度降低(P<0.05)。非接触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NCT)所测眼压降低(P<0.05),动态轮廓眼压计(dynamic contact tonometer,DCT)所测眼压与戴镜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会引起NCT测量数值降低,但不会引起眼压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并停戴1月后的屈光状态和角膜前表面参数的恢复情况,并分析屈光度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66例(66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并自愿停戴的8~15岁近视儿童,配戴时间约1年,平均13(S=3)月,停戴平均29(S=4)d。观察戴镜前及停戴1月的屈光度、眼轴、眼压、前房深度及角膜地形图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停戴后的各参数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与配戴角膜塑形镜前相比,停戴1月后的等效球镜度增长了-0.13(-0.50~0.00)D(P<0.001),其中柱镜度数增长了0.00(-0.25~0.00)D,(P=0.013)。停戴1月的角膜陡峭K值、平坦K值、平坦和陡峭偏心率较戴镜前分别减少了0.10(-0.10~0.30)D、0.20(0.00~0.48)D、-0.10(-0.30~0.20)D,(P1=0.001、P2<0.001、P3=0.015)。戴角膜塑形镜1年并停戴1月后屈光度增长量(Y)仅与眼轴增长值(X)具有密切联系,并建立回归方程^y=-1.294X+0.095(P<0.001)。【结论】儿童停戴角膜塑形镜1月后的屈光状态已经超过戴镜前水平,角膜前表面形态基本恢复到戴镜前的初始形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行近视激光手术患者应用半飞秒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样本量为200例,研究对象选取行近视激光手术治疗患者,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为本研究选例时间,治疗方法:半飞秒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计算术后1d及术后6月治疗总有效率,术前、术后6h、术后1d、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UCVA、角膜光密度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1d与术后6月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在统计学中差异不存在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UCVA比较,仅术后6月UCVA水平明显更高,在统计学中差异较显著(P<0.05),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光密度比较,仅术后6月、术后1d角膜光密度明显更高,在统计学中差异较显著(P<0.05)。术后6月内,仅3例患者出现水肿,1例患者出现干眼,2例患者出现瓣膜碎裂,总发生率为3.00%(6/200)。结论 经过半飞秒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后,行近视激光手术患者裸眼视力在术后短期就恢复至理想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减少旁中心离焦软镜治疗儿童近视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患儿屈光度、眼轴长度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宁波市眼科医院诊治的100例近视患儿,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用普通框架眼镜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减少旁中心离焦软镜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屈光度、眼轴长度、裸眼视力、视觉质量、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屈光度[(-2.23±0.51)D]低于对照组[(-3.06±0.62)D, P<0.05];观察组患儿的眼轴长度[(24.14±0.38)mm]小于对照组[(26.01±0.55)mm, P<0.05];观察组患儿的裸眼视力(1.03±0.18)高于对照组(0.82±0.13, P<0.05);观察组患儿的客观散射指数(0.67±0.11)小于对照组(0.81±0.14, P<0.05),调制传递函数、斯特列尔比(37.81±5.20、0.49±0.05)大于对照组(32.97±4.88、0.42±0.07,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46/50),高于对照组的74.0%(37/50,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3/50),与对照组的10.0%(5/50)相近(P>0.05)。  结论  减少旁中心离焦软镜治疗儿童近视效果较好,可改善患儿的屈光度、眼轴长度、裸眼视力、视觉质量,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1病例介绍患者男,14岁,自11岁起配戴角膜塑形镜3年。2010年7月患者初诊时行裂隙灯眼部检查、眼底检查、排除配戴接触镜的眼部及全身禁忌症后,再进行角膜地形图、眼压、综合验光仪验光、泪液分泌试验等检查,并使用上海科视光学技术有限公司的角膜塑形镜对患者进行验配。初诊时裸眼视力:右眼0.2,左眼0.2;验光结果:右眼-2.00DS、左眼-2.25DS。患者每天睡觉前配戴角膜塑形镜,晨起摘镜,并保证每晚睡眠时间在8 h左右。治疗期间患者视力稳定(戴镜视力1.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少年近视患者近距离用眼时戴用正、负球镜对屈光的影响。方法:将544例-0.75DS--3.00DS近视患者以年龄相近、屈光度相近的原则分为两组,一组近距离用眼时戴用+1.5DS球镜,二组则戴用实际度数的近视镜,每年验光,共观察2年。结果:2年后,一组近视球镜值平均增长-0.864DS,二组平均增长-1.621D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近距离用眼时戴用正球镜对近视的发展有明显的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