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滕国旗 《人民军医》2009,(11):752-753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长期疗效。方法:将阵发性房颤11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对照组)和胺碘酮+替米沙坦组(观察组)各56例,治疗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后6、12、18个月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8个月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显著大于观察组(P〈0.05)。观察终点时,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8.2%,观察组为82.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替米沙坦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优于胺碘酮,且能抑制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167例,均使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根据患者是否加用替米沙坦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1年后,观察和比较两组的心衰住院率、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心功能分级、窦性心律维持率、房颤复发率等。结果:治疗组房颤的复发率、慢性房颤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心衰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肺纤维化和低血压)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对于慢性心力衰竭伴阵发性房颤患者能较好地维持窦性心律,降低心衰住院率,对心脏重构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胺碘酮加阿替洛尔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症状明显、发作频繁的房颤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单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65例,在胺碘酮治疗基础上加阿替洛尔治疗。随访6个月,分析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了解房颤发作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治疗后4周、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均能有效地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房颤患者单用胺碘酮治疗和胺碘酮加阿替洛尔治疗均能有效复律,但胺碘酮加阿替洛尔对预防房颤复发和减少不良反应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观察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治疗的110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组)56例,对照组(胺碘酮组)5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转复情况分别于24h、3日和7日。患者复律后,进行随访1年,观察继续口服药物,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结果:(1)研究显示观察组中24 h、3日和7日转复率情况分别为69.6%,82.1%,96.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1年观察组中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7.0%,对照组中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2.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效果良好,优于单纯的胺碘酮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在心房颤动恢复窦性心律后预防其复发,对窦性心律有效性的维持以及对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8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持续超过7天),经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胺碘酮0.2g,每日1次,治疗组40例给予胺碘酮0.2g,每日1次,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40mg,1次/日,两组均连续服用6个月。于治疗后第1周、2周、1月、2月、4月及6月分别行心电图或HOLTER以检测是否存在房颤复发;复律次日及6月后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心房结构及功能变化。随访6个月,观察研究前后血浆醛固酮(Mdosterone,Ald)浓度。结果80例均完成治疗,随访6月,心房颤动复发率对照组32.5%,治疗组12.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房颤动转复6月后患者左心房内径缩小,左房射血分数(LAEF)增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后,为了维持窦性心律,联合应用胺碘酮、螺内酯较单独应用胺碘酮更加有效,螺内酯的长期服用可缩小扩大的左房,左房压力降低,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的抑制可改善心房重构,预防房颤反复复发。  相似文献   

6.
李世峰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672-1672
目的:观察应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转复窦性心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在治疗原发病及抗凝基础上加用胺碘酮静脉应用。B组33例,在治疗原发病及抗凝基础上胺碘酮静脉应用和稳心颗粒口服。主要观察阵发性房颤转复窦性心律时间,胺碘酮累计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单用胺碘酮A组平均复律时间(6.6±1.2)h,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B组(1.5±0.8)h,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胺碘酮累积用量(546±72)mg,B组(240±48)m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联合心颗粒转复阵发性房颤可缩短复律时间,减少用量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常规加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阿司匹林、普罗帕酮或胺碘酮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每次2~4粒,每天3或4次。8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1、2个疗程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房颤发作情况。结果:第1个疗程及第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8.0%、92.0%,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第1个疗程及第2个疗程中,观察组房颤发作次数均显著或非常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常规治疗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可显著提高老年房颤窦性心律维持率,减少房颤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8.
高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常合并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等器质性心脏病,常用胺碘酮转复房颤和维持窦性心律,但近年来其不良反应的报道增多。近日,我们对我院收治的高龄患者服用胺碘酮致甲状腺功能低下(甲减)10例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胺碘酮、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原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92例高原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A组,n=64)、胺碘酮+贝那普利(B组,n=67)和胺碘酮+贝那普利+阿托伐他汀组(C组,n=61)。随访1年,比较三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左心房内径以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左心房扩大方面,C组与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原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确切,抑制炎症、逆转心房结构重构和电重构可以更有效的减少心房颤动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山  李晓庆  蔡士文 《西南军医》2009,11(6):1074-1075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予胺碘酮治疗,而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治疗后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的转复率为88.6%,胺碘酮组转复率为5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的转复时间较胺碘酮组明显缩短。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可提高阵发性房颤的转复率,缩短转复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胶原表达的变化,探讨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机制及其在房颤发生、持续中的作用.方法 7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接受换瓣置换手术者分为3组,其中窦性心律组34例,阵发性房颤组11例,慢性房颤组30例,于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约100 mg,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对心房组织胶原沉积量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心房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mRNA水平.结果 (1)房颤患者心房组织存在明显纤维化,纤维化程度与左心房内径(r=0.390, P=0.001)、房颤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320,P=0.005);(2)与窦性心律 组比较,Ⅰ型胶原的mRNA在阵发性房颤患者(P<0.05)、慢性房颤患者(P<0.001)心房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房颤患者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虽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水平与左心房内径(r=0.336,P=0.004)、房颤持续时间 (r=0.339,P=0.003)呈正相关.结论 房颤患者心房组织存在明显纤维化,Ⅰ型胶原的分子重构可能是房颤时心房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与房颤的发生和持续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05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诊疗的61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5例,其中治疗组予以左旋氨氯地平,2.5-10.0 mg/ d;对照组予以缬沙坦片,80-160 mg/ d。治疗1年后,检测分析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Pd、左房横径(LAD)、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肽(BNP)水平以及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1年后随访发现,两组的 SBP、DBP、Pd、LAD、hs-CRP 及 BNP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而两组的 SBP、DBP、Pd、LAD、hs-CRP 及 BNP 水平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缬沙坦组房颤复发率为28.85%(88/305),左旋氨氯地平组为31.15%(95/305),两组间房颤复发率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旋氨氯地平可以很好地降压和防治房颤,降低 LAD、hs-CRP 和 BNP 水平,其效果与缬沙坦类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2型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SK2)的功能亚基由KCNN2(Potassium intermediate/small 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 channel,subfamily N,member 2)基因编码。本研究通过分析持续心房纤颤(以下简称房颤)患者的KCNN2基因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房颤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心胸外科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25例风湿性心脏病实施二尖瓣置换成形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作为持续房颤组,其中2例患者既往合并脑栓塞;将同期收治的窦性心律患者20例作为窦性心律组。取两组患者在体外循环插管前的新鲜右心耳组织,分别用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与持续房颤组比较,窦性心律组患者的二尖瓣狭窄病变较少,左房内径及心胸比率则较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持续房颤组的KCNN2与内参基因表达水平的比值明显低于窦性心律组(P<0.05),表明持续房颤组患者心房组织的KCNN2基因表达水平降低。结论与以往的动物实验结果截然不同,人发生持续房颤后KCNN2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在防治动物阵发性房颤中显示有效的特异性阻断剂对持续性房颤患者是否有效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龚武田  罗廷福 《西南军医》2010,12(4):621-623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对房颤复律后患者窦性心律维持和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68例房颤复律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胺碘酮维持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随访一年。维持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所有对象的心衰指标,统计各组房颤复发率。分析两组复发率及治疗前后心衰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复发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两组治疗后心衰指标有明显差异。结论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对房颤复律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以及改善心功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可达龙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房颤病人共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可达龙;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和洋地黄,观察复律及心室率情况.结果:可达龙在转复窦性心律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心室率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可达龙在房颤复律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EnSite3000指导下7字线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46例,持续性房颤22例)在EnSite三维标测系统和肺静脉造影联合指导下重建肺静脉和左心房模型,后采用7字线消融术式予以射频治疗,观察并记录围术期和出院后患者房颤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月,59例消融成功,总消融成功率86.8%,术中出现急性心包填塞1例,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例,穿刺点血肿1例,经有效抢救后均脱离危险。结论:EnSite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的房颤7字线射频消融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心房颤动(房颤)伴RR间期显著延长(〉2.5s)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对12例瓣膜替换术后房颤、心功能Ⅱ~Ⅲ级、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1)RR间期〉1.5s。(2)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多源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及短阵室速)的患者,根据动态结果给小剂量胺碘酮治疗(600mg/dx7,400mg/dX7,100—200leftg/d持续维持),经15—24(16±3)个月随诊。结果(1)最长RR间期每例均未超过服药前。(2)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和短阵室速消失;多源室性期前收缩明显减少,与服药前比较,每例均减少达80%以上。(3)随诊监查12例患者心功能均有改善,未发现胺碘酮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房颤(夜间)伴RR间期显著延长(〉2.5S)合并的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左房内径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左房内径(LAD)、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房颤患者118例为试验组,窦性心律3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的LAD.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房颤组较对照组LAD明显增大,hs—CRP含量明显增高,且LAD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LAD和hs—CRP与房颤相关,提示心房晕构及炎症反应在房颤的发生及持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环肺静脉线性前庭隔离术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介入治疗技术,该技术要求术者对真实解剖结构的准确理解。64层螺旋CT(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可以提供详细的术前、术后解剖学信息,并对两侧前庭区进行观察与分析。本研究对二组大样本患者进行64层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获得前庭区形态学分析,用以指导房颤消融术并评估预后。方法:对232例患者(房颤组146例,对照组86例)行64层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显示双侧前庭区,进行解剖学分析,并比较房颤组及对照组前庭区的周长、面积及形态。结果:两组患者两侧前庭均为不规则状。房颤组前庭周长:左侧(119.61±24.71)mm,右侧(128.84±24.77)mm;对照组前庭周长:左侧(97.83±9.37)mm,右侧(107.56±4.79)mm;房颤组前庭面积:左侧(1053.79±561.57)mm2,右侧(1246.07±542.64)mm2;对照组前庭面积:左侧(621.13±89.80)mm2,右侧(849.20±59.03)mm2。结论:64层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可以在环肺静脉线性前庭隔离术术前提供详细的肺静脉前庭区解剖数据,且在房颤组和对照组中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所得出的各项形态学分析结果对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胺腆酮治疗对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的作用。方法:有症状的持续性房颤87例,随机分为葛根素加胺碘酮组44例和单用胺碘酮组43例,治疗4周。观察房颤转复时间、成功率、QT间期及药物副作用。结果:葛根素加胺碘酮组平均复律时间显著缩短(7.5 d,10.2 d,P〈0.01),房颤转复率显著高于单用胺碘酮组(77.3%,60.5%,P〈0.01)。结论:葛根素辅助治疗可以缩短房颤转复时间,提高房颤转复成功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