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病之始起也 ,可刺而已 ;其盛 ,可待衰而已”。王冰注曰 :“病之始起也 ,可刺而已 ,以轻微也 ;其盛 ,可待衰而已 ,病盛取之 ,毁伤真气 ,故其盛者 ,必可待衰。”杨上善曰 :“病盛不可疗者 ,如堂堂之阵 ,待其衰时 ,然后疗者 ,易得去之。”后世注家及当代出版的书籍关于本条文的注释与王冰及杨上善所注大致相同 ,有的甚至将本条文简单地归为刺法范畴。联系本篇上下文考本条文义 ,可知此段条文是对病邪初起与病盛的不同阶段 ,应采取相应治疗方法的概括。这一点已为历代医家所认同。笔者所要指出的是诸家对“其盛 ,可…  相似文献   

2.
<正> 由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内经选读》(1978年12月第一版,以下简称《选读》)《阴阳应象大论》里,选译了“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一段经文。对这段经文中“其盛,可待衰而已”译为:当其病势正盛的时候,要等到病势稍衰而后刺之,才能取得疗效。个人认为,这一语译值得商榷,理由有三: (一) 本句承“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句后,一则说明“始起”、“可刺”,并不以邪之盛与不盛为条件,是则邪盛同样可刺而取得疗效。再则说明刺治和药治一样,不管邪之亢盛与否,都应力争尽早治疗,以期愈病  相似文献   

3.
《伤寒杂病论》因势利导法运用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势利导 ,是根据疾病发展变化的趋势与病邪所在的不同部位 ,因其势而就近引导 ,使之排出体外 ,以达到正气不伤或正气少伤为目的的治疗原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 :“病之起始也 ,可刺而已 ;其盛 ,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 ,因其重而减之 ,因其衰而彰之。……其高者 ,因而越之 ,其下者 ,引而竭之 ;中满者 ,泻之于内 ;其有邪者 ,渍形以为汗 ;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 ;其悍者 ,按而收之 ;其实者 ,散而泻之。”其中所论许多治法包含有避轻就实、就近去邪的因势利导法则。而因势利导法则的成功运用则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得到了充…  相似文献   

4.
<正> 近阅贵刊1983年第6期中覃氏“对《内经选读》中几句经文语译之不同看法”一文(下称《覃文》),我们有不同看法。兹摘其要,与覃同志商榷。关于经文“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覃文》释“已”为“止针止药”,并据此将“其盛,可待衰而已”语译为:“对于病情重,邪气盛的患者,必须耐心治疗,待其病势衰退乃至病愈之后,方可止针止药”。若据《覃文》此论,作为其上句的“病之始起也,可刺而  相似文献   

5.
14 病方衰退 穷其所之【原文】 病方衰 ,则必穷其所之 ,更益精锐 ,所以捣其穴。【译文】 病势正在衰退 ,就必须穷追到病邪退去之处 ,更增加精炼勇锐的药物 ,这好比摧毁敌人巢穴的方法。【今释】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病之始也 ,可刺而已 ;其盛 ,待其衰而已。”《灵枢·逆顺》曰 :“方其盛也 ,勿敢毁伤 ,刺其已衰 ,势必大昌。”这是一种根据邪正斗争的势态采取避实就虚的治疗方法 ,即在疾病起始阶段 ,邪未盛 ,正未衰之时 ,积极祛邪于初始 ;在疾病发展的高峰时期 ,邪正斗争剧烈之时 ,不必急于硬拼 ,待其衰减 ,乘虚打击 ,祛邪务尽…  相似文献   

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了“其盛,可待衰而已”的针刺治疗原则,后世医家皆依据《素问·疟论》“方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而释为:病势正盛时,应待其势衰减后再刺之。笔者认为应理解为:病势盛者,可即刺之,待邪气衰退,病情稳定方可作罢。其理有二: 1.从原书看:论文是在叙述一般治则中提出这一针刺治则的,象“因其衰而彰之”,“因其重而减之”等,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治则,非特指疟疾和其它某一种疾病。针刺可以根据疾病轻重缓急而采用不同的手法或配合其它治疗方法,决不可因气盛就等待。《素问·调经论》所言“写实者气盛乃  相似文献   

7.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是针灸界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是论述针灸治疗原则之一。然而对其含义的理解,后世医家注释颇多。如《类经》卷四张介宾注云:“言本无虚实可据,而或有邪正之不调者,但求所在之经以取其病也。”《康熙字典》解释:“经者,道之常法也。”道当指刺灸之道,对不盛不虚病证,以常规刺灸治疗。《内经》又有:“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乱气之相逆也。”对不盛不虚者,是否指的用导气法即现今的平补平泻法治疗。对此句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各有所悟。本文就此略陈管见,以飨同道。《灵枢·禁服》:  相似文献   

8.
<正> 缪刺缪刺,是古代针刺治病方法之一,其专论在《素问·缪刺论第六十三》。一般认为:缪刺,即左病刺右,右病刺左是也。如张景岳注:“缪,异也,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刺异其处,故曰缪刺。”《内经》缪刺之义是否就如此?《素问·缪刺论》说:“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歧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凡刺之数,先  相似文献   

9.
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治则以来,注家各抒己见,看法各异,归其要者有三:其一,从病性解。始于张景岳,《类经》注曰:“阳胜者阴必病,阴胜者阳必病。至真要大论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启玄子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皆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之道也……”。不少注家宗此说。其二,从针灸取经选穴解。指病在阳经,可针刺阴经治疗;病在阴经,可针刺阳经治疗。此论源于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云:“阴经受邪,流入阳经为病,是为阴经为本,阳经为标,疗其本者,疗于阴经,即阳病疗阴也……”。…  相似文献   

10.
朱翠玲 《国医论坛》2003,18(4):47-48
“上盛则气高 ,下盛则气胀”语出《素问·脉要精微论》。“上”、“下”二字 ,诸注不一 ,总其要有四 :1上指寸口 ,下指尺部。如王冰注 :“上谓寸口 ,下谓尺中。”张琦、姚止庵、张志聪等注均同此义。 2“上”指寸口 ,“下”指关脉。如马莳注 :“上者寸也 ,上盛者为气居于高。下者寸之下 ,即关也 ,下盛者气胀于中。”3上指寸口 ,下指关尺二部之脉。如张介宾注 :“上为寸 ,上盛者邪壅于上也。气高者 ,喘满之谓。关尺为下 ,下盛者 ,邪滞于下 ,故腹为胀满。”4脉升为上 ,脉降为下。如吴昆注 :“脉之升者为上 ,上盛则气病高。高 ,粗也。脉之降者…  相似文献   

11.
<正>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历代注家对这句经文的解释颇不一致,虽各有阐发,但终不能深中肯綮。如杨上善所说:“阴经受邪,流入阳经为病,是为阴经为本,阳经为标。疗其本者,疗于阴经,即阳病疗阴也。阳经受邪,准阴疗阳也,即阴病疗阳也。人阴阳二经,阴经若实,阳经必虚;阳经若实,阴经必虚。故阳虚病者宜写阴,阴实病者宜补阳也。”此注不够贴切,概念亦不清。王冰、马莳等则引“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为注。以经解经,亦不得其要。李东垣论“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单从针灸治疗上去发挥。吴昆注说:“刺法有从阴  相似文献   

12.
《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篇第十七条原文云:“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以下简称第十七条)历代注家对本条解释主要为以下二种: 一、认为是指脏腑相合,在治疗时,应当脏病治腑。如《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以下简称“补正”)注释本条曰,“‘五脏各有所合’,此云病在脏者,当随其所合脏腑而攻治耳,……渴系肾脏之病,而猪苓汤利膀胱,肾合膀胱故也。”南京中医学院编著的《金匮要略学习参考资料》从之。二、认为是指有形与无形之邪相合,在治疗时,应当审因论治。如《金匮要略心典》(以下简称“心典”)注释本条  相似文献   

13.
《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篇》云:“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历代医家对此语的解释纷繁,莫衷一是.如《金匮要略心典》云:“(难)经言其为病之故;此(金匮)言其致病之原也.”《医宗金鉴》认为“阴气衰者为癫之癫字当是狂字;阳气衰者为狂之狂字当是癫字”.《金匮要略语释》认为《难经》“重阴者癫,重阳者狂”指病邪而言;《金匮》“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指正气而言.《金匮要略浅述》认为是传抄之误.《金匮要略讲义》则存疑不释.等等说法,难以透关.为解其惑,效法训诂,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述己见.  相似文献   

14.
今之释虚实者,大都囿于“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一种含义。其实《内经》中所论虚实的意义甚多。兹略述如次。一、“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一语出自《素问·通评虚实论》。张志聪注解曰:“邪气者,风寒暑湿之邪;精气者,营卫之气也。盖邪气有微盛,故邪盛则实,正气有强弱,故精夺则虚。夺,失也,或为邪所夺也。”象这样用邪盛正衰来分虚实,乃虚实的基本概念,在临床上运用得最广。二、以正气本身来分虚实《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亦说:“邪入于阴经,则其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故还于腑。”《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之病因,固以风、火、痰、淤为多,然真气自虚者亦非少见。施治时,若能以益气为主,并依据临床辨证而灵活辅以他法,则诚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资料表明,此病好发于中年之后,良与男子六八、女子六七阳气衰于上有关。王履曾明确指出:“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或因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灵枢·刺节真邪篇》也指出:“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王宇泰说过:“卒仆偏枯之证,未有不因正气不固而病”。姜礼明言:“中风卒倒,  相似文献   

16.
曲泽穴刺络疗法是流传于甘肃民间的治疗急症方法。刺络疗法,早在《灵枢·经脉》中就有所记载:“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至明代张介宾在《类经·经络之辨刺诊之法》的注文中,亦详细描述了  相似文献   

17.
《中医文献杂志》2013,(6):36-38
二〇、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日痘,为难治。 注:此示痉病坏证之脉证,发热而脉及沉细,正衰邪盛,故为难治也。 二一、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注:此示伤寒太阳病,因发汗失度,血液消耗太多,神经失其营养,而成痉病也。  相似文献   

18.
缪刺巨刺法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刺巨刺法源于《内经》。《素问·缪刺论》曰:“夫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经俞,命曰缪刺。”又曰:“邪客于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刺手小指次指抓甲上……左取右,右取左”,“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左取右,右取左”。“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  相似文献   

19.
中风死亡与月亮圆缺——附716例中风死亡时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经》云:“乘年之衰,失时之和,逢月之空”,“是谓三虚”,“得三虚者,其死暴疾”,“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之和”,“命曰三实”,“得三实者,邪不能伤人也”。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月亮圆缺影响人体的  相似文献   

20.
和法是一种调和的治疗方法,有解除寒热及调整脏腑偏盛偏衰的作用。和法原是治疗少阳病证的方法,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非发汗、清热、泻下等法所能解决,只宜“随其所而调之”的和法治疗.所以古人有“伤寒在表者可汗,在里者可下,其在半表半里者,唯有和解一法”的说法,后世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