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胃癌的CT表现,评价CT低张造影扫描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胃镜病理证实的46例胃癌患者术前CT低张造影检查的影像表现.结果 CT低张造影较好地显示21例贲门癌、15例胃体癌、9例胃窦癌及1例全胃癌病变的全貌、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淋巴结转移和脏器转移灶.结论 CT低张造影检查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小肠癌CT表现的分析,评价CT对此类疾病的诊断能力及价值。方法 患共11例,经CT检查诊断为小肠恶性肿瘤,7例诊断为小肠癌,4例误诊为小肠平滑肌肉瘤及恶性淋巴瘤,经手术和病理均确诊为小肠腺癌。本对患的CT表现为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T能清楚的观察小肠癌的全貌、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结论 小肠CT检查与钡餐、B超等检查结合,能为临床及手术提供更多、更可靠的诊断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CT及X线钡餐造影在中晚期胃癌诊断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中晚期胃癌进行CT与X线钡餐造影的对照研究。方法 分析48例经手术及/或胃镜病理证实的中晚期胃癌的CT与X线钡餐造影的表现。结果 CT及X线钡餐造影在中晚期胃癌病灶的检出率上无显差别,CT在检出转移灶及判断邻近器官的受侵的程度上明显优于X线钡餐造影。但有对CT在检出转移灶及判断邻近器官的受侵程度上也可出现假阳性(误诊)与假阴性(漏诊)。X线钡餐造影在观察病变空间位置、胃壁柔软度方面则优于CT。结论 在中晚期胃癌的诊断上,X线钡餐造影仍不失为一种首选的常规检查方法。CT检查则可用来作佐证,以相互补充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的CT表现特点、检查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7例经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各部位胃癌,主要对胃癌CT表现特点、检查中对比剂的使用、胃癌CT检查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胃壁僵硬增厚、软组织肿块、溃疡及梗阻是胃癌的CT表现特点。结论CT检查能很好地诊断中、晚期胃癌,并能进行全面分期和综合评价,良好的检查方法能更加清晰地显示病变和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回顾分析60例胃癌患者的CT表现临床资料。结果 CT主要征象为胃壁增厚。CT清楚地显示了胃癌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CT可显示胃癌的形态、大小,对中晚期胃癌定位及定性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手术切除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术前腹部CT检查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50例经胃镜、GI、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CT片进行回顾总结,其中42例手术。结果:胃癌CG表现为胃壁不规则增厚、软组织块影形成伴不均匀强化。同时合并其它脏器转移7例,大网膜转移5例,腹水3例,淋巴结转移9例,与周围脏器粘连12例。术中可切除者31例(占62%),不可切除者11例(占22%);其它治疗8例(占16%)。结论:CT应作为胃癌术前常规检查,它不仅能了解病灶大小范围,还能全面了解腹腔有无转移,及与周围脏器关系,特别是能发现在壁间及向壁外生长的肿瘤。  相似文献   

7.
胃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及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116例胃癌(早期8例,进展期108例),把116例胃癌分为手术组(68例)和非手术组(48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对照。结果:116例胃癌中,早期胃癌8例CT均未见阳性表现;进展期胃癌手术组60例中有5例CT未发现异常,检出率为91.7%。胃癌的主要CT表现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和转移。结论:CT对进展期胃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胃癌手术切除可能性判断具有重要价值。但CT在胃癌诊断中也存在一些限度。因此,对胃癌的诊断,作者主张采取临床、X线钡餐、胃镜和镜下活检及CT的“四结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钡餐及CT诊断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技术要求和诊断。材料与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8例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作回顾性分析,其中20例作胃肠钡餐检查,8例作CT检查。结果:钡餐检查正常2例,误诊3例,确诊15例,准确率为75%。CT检查误诊1例,确诊7例,准确率为77%。结论:对疑有十二指肠病变者应首选胃肠钡餐检查,钡餐疑有肿瘤者再选择内窥镜及CT检查。CT检查对制定手术方案及判预后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各种成像技术(传统消化道钡餐、CT、血管造影)诊断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价值,提高对小肠恶性肿瘤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3例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影像资料。结果:病变包括腺癌17例,平滑肌肉瘤6例,淋巴瘤20例。消化道钡餐主要X线表现为胸腔狭窄,肠腔内充盈缺损,管壁僵硬,粘膜破坏,环状皱壁消失,肠梗阻或肠套叠,肠管扩张及溃疡形成。CT检查11例,均确诊为小肠恶性肿瘤。血管造影2例,均拟诊为小肠血管畸形。结论:凡临床疑有小肠恶性肿瘤通常首选胃肠造影法,若诊断不明或为手术前进一步明确病变的范围宜用CT检查,对不明原因反复发生的上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本组胃癌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提高多层螺旋CT在胃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对40例胃癌病人的MSCT轴位图像和重建的SSD、4-D、MIP及仿真内镜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分别对各病例进行诊断及术前评估并与其相应的胃肠钡餐及胃镜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病人的诊断符合率为100%,TNM分期的准确性为90.00%,其仿真内镜结果与胃镜结果基本吻合。结论 多层螺旋CT在胃癌的诊治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胃癌的X线、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X线钡餐及CT扫描资料,报道了其钡餐及CT扫描征象,探讨了有关其诊断及鉴别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上腹部转移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本组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的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提高CT对本组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的上腹部淋巴结转移诊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有上腹部转移的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的CT表现。结果 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的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的CT征象,主要有上腹部淋巴结转移,邻近脏器的侵犯,血管、腹膜、种植转移及血道转移。结论 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的上腹部淋巴结转移虽有相同的CT征象,但亦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CT联合内镜检查对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PGIML)的临床特点及CT、内镜、超声内镜表现。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45例PGIML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内镜活检或手术后病理组织学所证实。结果 45例PGIML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胃为最好发部位,占71.1%(32/45),尤以胃窦常见。内镜活检确诊率55,6%(20/36),超声内镜确诊率迭100%(4/4),CT确诊率66,7%(20/30)。其中B细胞性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93.3%(42/45)。结论 PGIML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胃的发生率最高,主要病理类型为B细胞性。内镜活检加CT检查可提高术前确诊率。超声内镜检查对胃恶性淋巴瘤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胃和结肠CT仿真内镜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仿真内镜成像技术在胃和结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9 例螺旋CT 扫描的容积数据运用Navigator 软件进行仿真内镜成像,并与纤维内镜及X 线钡剂检查进行对照。正常7 例,病变12 例,其中进展期胃癌7 例,早期胃癌1 例,胃底球形静脉曲张1 例,结肠癌2 例,结肠腺瘤1 例,均经手术病理或纤维内镜证实。结果 CT仿真内镜能清楚显示胃、结肠正常结构、粘膜皱襞异常、管腔狭窄、肿块及溃疡,准确对胃癌进行分型。结论 仿真内镜可获得类似纤维内镜的检查效果,可作为胃和结肠纤维内镜及X线钡剂检查的一种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6.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gastric carcinom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mputed tomography (CT) of the abdomen was done in 49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rcinoma. These cases were retrospectively staged and evaluated as to operability. Various staging parameters were also evaluated separately. The results were correlated to findings on surgery, liver scan, and cytology. Overall accuracy of CT staging and operability assessment was 72 and 82%, respectively. Among the various CT parameters, perigastric fat invasion had a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91%. The demonstration of local node involvement and invasion of adjacent organs was unreliable. Since surgery is currently the only treatment for gastric carcinoma, CT staging has limited clinical value. The principal role of CT is in the assessment of oper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胃肠道异位胰腺的CT及胃肠道钡餐造影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表现、CT及胃肠钡餐造影的影像特征,其中5例行CT增强检查,2例行胃肠道钡餐造影。结果 5例为小肠异位胰腺,7例为胃异位胰腺;病灶均呈类圆形,向腔内生长。其中2例小肠异位胰腺合并肠梗阻、肠套叠。8例病灶CT平扫呈软组织密度影,部分可见点状低密度,5例病灶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方式与正常胰腺相似,其中4例病灶动脉期可见点状低密度影。2例异位胰腺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病变区类圆形充盈缺损。结论 胃肠道异位胰腺的CT及X线钡餐造影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且在诊断胃肠道异位胰腺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食管入口病变的临床以及X线和CT表现,探讨食管入口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提高食管入口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4例经临床、手术、穿刺和病理证实的食管入口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34例均行CT检查,其中27例行增强前后CT扫描,7例仅行CT平扫。34例中有28例行X线钡剂检查。结果:34例食管入口病变包括原发于食管入口的肿瘤14例(鳞癌12例、未分化癌2例)、食管入口括约肌肥厚3例、食管入口憩室5例、食管入口损伤12例。34例食管入口病变均有吞咽障碍的临床症状,食管入口癌的中晚期,吞钡检查可见食管入口黏膜破坏。肿瘤早期CT表现不明显,中晚期病人食管入口壁可有不规则增厚或肿块。环咽肌肥厚者,CT表现为食管壁局部增厚,黏膜光滑。食管入口憩室者,CT表现为食管入口侧壁不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吞钡可见食管一侧囊袋状龛影,有钡剂进入。食管入口破裂者吞钡时,可见钡剂溢入颈部软组织,2例食管入口破裂、穿孔并发纵膈脓肿者CT可见上纵膈增宽,增强扫描后见低密度脓腔。结论:X线钡剂检查对食管入口病变的诊断,目前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简便易行、费用低廉、易被患者接受。CT对食管入口肿瘤的定性、分期,对食管入口损伤及其并发症的观察有重要意义,若将两者结合起来,能提高食管入口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