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于手术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全身状况、手术时机、设备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决定.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脑出血(HICH)系由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具有高血压特性。施术者必须通过病例分析,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微创与开颅清除血肿各优点,或二者结合运用以达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的治疗措施;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7月我院急诊科院前抢救的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经急救车进行院前急救,1例抢救无效死亡,16例未经院前急救.2例死亡,其余49例在现场接受医生的急救方案,顺利送往医院接受治疗。未经院前急救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院前急救者;结论:早期及时的准确诊断与救治,是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应用神经外科手术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30例,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20例,CT 定位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血肿消失时间等指标方面的差别.结... 相似文献
6.
彭立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9):119-120
目的 探讨开颅手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38 例高血压脑出血性脑疝患者作为手术治疗组,均采用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方法;205 例内科保守治疗组作为对照组,观察2 组治疗结果.结果 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238 例,总有效率73.95%,手术治疗组死亡15 例,死亡原因为脑疝致呼吸骤停、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采用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35例血肿扩大患者编入研究组,93例血肿情况稳定患者编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病史、不良习惯、临床检测指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酗酒和习惯性服用阿司匹林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酗酒、习惯性服用阿司匹林、凝血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以及血肿形态不规则是临床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可能的原因。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7月-2010年9月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对入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血压、颅内血肿扩大时间、出血部位做一回顾性分析,根据颅脑CT了解患者颅内血肿变化的情况。结果:86例患者中血肿变大的有26例,占30.23%。在血肿扩大的26例患者中,血肿扩大发生在发病前6h的有16个,占61.54%,血肿扩大发生在发病后6h的有10个,占38.46%。部位分别是基底节血肿12例,占46.15%,额叶血肿3例,占11.54%,脑室血肿8例,占30.77%,不规则血肿3例,占11.54%。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6h内血肿扩大可能性大,基底节是血肿最容易扩大的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尤其硬通道微创穿刺术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资料,其中微创组40例应用硬通道微创穿刺术,对照组40例应用传统开颅手术。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回访,其临床表现按Barthel指数评定法评定,对比分析微创治疗较传统治疗的临床优势。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越高和血肿量较小者预后较好,硬通道微创穿刺术组术后预后优于传统手术组,且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者的经验,采取个体化的原则,准确地掌握手术适应证,尽可能选择硬通通微创术以减少创伤及并发症,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余全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6):143-147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3 种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 收集我院2005 年1 月至2011 年4 月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小骨窗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术及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3 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3 例,按照血肿量分为3 个讨论组,并对3 种不同术式的疗效和适应症作一分析.结果 对高血压脑出血GCS 评分较高(11~14 分)、血肿量较小(20~50ml )的病人选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可降低致残率.血肿量较小(20~50ml )及中等量血肿(51~80ml )的病人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术能明显减少死亡率.巨大血肿(>80mL )的病人采用骨瓣开颅能明显降低死亡率.结论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3 种术式各有其优势及缺点.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并能及时有效地解除脑受压的特点,但有较大再出血风险.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的损伤大,患者康复时间长,但止血确切,可明显减少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文霞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8,30(1):45-45,7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好转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消瘀康胶囊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期的神经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1日2015年11月1日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消瘀康胶囊。分别对2组患者在治疗后第7天和14天的脑血肿量及其周围的水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肿量及其周围水肿量差异不明显(P0.05)。分别治疗7 d和14 d后,检测到2组患者的血肿量及其周围水肿量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7 d及14 d后,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显著的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减分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5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3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消瘀康胶囊可以促进血肿周围的水肿吸收,加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口服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7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29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给予脱水、降血压及营养神经治疗,其中中药组加用血府逐瘀汤口服液,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分别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和颅内出血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并无显著差异.与入院时比较,两组患者颅内血肿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减少(P<0.01).治疗2周至1月时,中药组患者颅内血肿量较前明显减少(P<0.05).1年后随访时,中药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口服液可促进脑内血肿和水肿的吸收,从而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清开灵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48h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30例)、清开灵组(30例)及联合组(依达拉奉联合清开灵30例);比较治疗前、治疗后第14日、治疗后3个月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HISS)及治疗前、3个月时BI指数以及三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NHISS评分及BI评分幅度变化大于清开灵组及依达拉奉组,而依达拉奉组NHISS评分及BI评分幅度变化大于清开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清开灵治疗脑出血能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16.
〔摘 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手术前后心电图改变及临床预后。 方法:选取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
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 186 例行手术治疗 HICH 患者,分析手术前后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不同术式手术前后
心电图异常率、血肿清除量及死亡率。 结果:入选患者术前心电图改变包括:窦性心动过速 174 例,ST 段下降伴 T 波低
平 / 倒置 112 例,左心室肥厚 78 例,房性期前收缩 22 例,室性期前收缩 30 例,窦性心动过缓 24 例,QT 间期延长 24 例,
左前分支阻滞 22 例,室上性心动过速 16 例,心房颤动 14 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2 例;术后心电图改变包括:窦性
心动过速 102 例,ST 段下降伴 T 波低平 / 倒置 84 例,左心室肥厚 76 例,左前分支阻滞 22 例,室性期前收缩 16 例,房性
期前收缩 12 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2 例,窦性心动过缓 8 例,QT 间期延长 6 例,心房颤动 4 例,室上性心动过速 4 例。
不同术式术后心电图异常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行大骨瓣开颅术患者术后 24 h 血肿清除量
显著高于小骨窗开颅术、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组的死亡比较,小骨窗开颅组为
5.12 %(4/78),微创穿刺血肿清除组为 3.85 %(2/52),大骨瓣开颅术组为 23.53 %(8/34),脑室穿刺引流组为 18.18 %
(4/22);行大骨瓣开颅术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小骨窗开颅术、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及脑室穿刺引流术,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 结论:HICH 患者术后心电图异常率较高,且血肿有效清除后心电图异常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脑脉Ⅱ号口服液对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的时程变化规律,并观察中药复方制剂脑脉Ⅱ号口服液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5只),模型组(30只).治疗组(30只)。向双肾双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右侧尾状核注入含0.4U胶原酶(Ⅶ型)的生理盐水2μL诱导脑出血。假手术大鼠与模型大鼠手术过程相同,仅向尾状核注入2μL生理盐水。注射后2h开始,每日灌胃给予脑脉Ⅱ号口服液(8mL/d,6倍临床等效剂量)或等容积蒸馏水直至处死。注射后6,12h,1,3,7,14d取脑。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并计数TUNEL阳性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肿周围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 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内可见极少量凋亡细胞。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UNEL阳性细胞数在注射后6h显著增加(P〈0.01),3d达到高峰,7d以后明显下降,持续增加至14d后;细胞凋亡百分率的时程变化规律与TUNEL阳性细胞数的变化规律一致。注射后12h至14d各时间点,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数和细胞凋亡百分率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脑脉Ⅱ号口服液对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死亡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死亡组和存活则患者的发病时的意识状态和出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GSC评分≤3的比率明显增高,而≥8的比率明显降低,死亡组出血量〈30的比率明显降低,而〉60的比率明显提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术前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变化对降低死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9 年7 月至 2021 年 2 月期间在阳春市人民医院诊断为 HICH 的 60 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对照组 30 例,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 30 例,应用微创血肿清除术。评价指标为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 3 个月和 6 个月 AD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 % vs 33.3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总有效率(9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90.00 % vs 5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提高老年 HICH 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