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玮  林芩  王翔峰 《海峡药学》2010,22(12):146-147
目的 比较长效局麻药罗哌卡因用于单侧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与蛛网膜下腔阻滞时临床起效和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50例临床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施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刺激器电流频率2Hz,起始强度1-2mA,正确定位后两点分别给予0.5%罗派卡因20mL,B组(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15mg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5、30、6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B组阻滞15min的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A组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大于B组(P<0.05).术后无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罗哌卡因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行外周神经阻滞,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麻醉起效快,术后镇痛维持时间长,术后对病人的活动能力限制少,是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时较为适宜的局麻醉药.  相似文献   

2.
黄泽汉  韦克  韦忠良 《江苏医药》2012,38(12):1422-1424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用于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腰麻下行下肢手术老年(65-81岁)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三组。腰麻药物:A组,罗哌卡因15mg;B组,罗哌卡因10mg;C组,罗哌卡因10mg+舒芬太尼5μg。记录注药前后MAP和HR变化、神经阻滞效果、术后镇痛维持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腰麻给药后,A组MAP明显低于麻醉前和B、C组(P<0.05);C组MAP下降比A组轻(P<0.05)。C组术后镇痛维持时间与A组相仿,明显长于B组(P<0.05)。与B、C组比较,A组感觉阻滞最高平面高,Bromage肌力评级高,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长,术后尿潴留病例多(P<0.05)。结论罗哌卡因10mg复合舒芬太尼5μg腰麻,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是老年患者腰麻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镇痛及阻滞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单侧下肢手术患者60例,ASAII或Ⅲ级,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A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分别在坐骨神经及股神经周围注射25ml、20ml0.5%罗哌卡因。记录两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完善及持续时间,术后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A组在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B组比较,A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在3分以下,且术后24h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准确及成功率高,明显增加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寻求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隙 -硬膜外联合阻滞和病人自控分娩镇痛 ( CSEA+PCEA)的最佳用量 ,将 6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 3组 ( n=2 0 ) ,分别在蛛网膜下隙注入罗哌卡因 3 mg( A组 )、4mg( B组 )和 5 mg( C组 ) ,随后接 PCA泵输注 0 .1%罗哌卡因 +1μg/ml芬太尼镇痛 ,观察镇痛起效时间、维持时间 ,分别在注药前、注药后 5 min、10 min以及之后每 3 0 min记录 VAS评分 ,记录各组产妇的生命体征、运动阻滞情况、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 Apgar评分和脐静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 ,在 CSEA+PCEA分娩镇痛中 ,蛛网膜下隙单纯应用罗哌卡因可产生较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中鞘内注射芬太尼及术后加用曲马多静脉镇痛泵对产妇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A组:单纯布比卡因行蛛网膜下隙神经阻滞;B组:布比卡因加芬太尼行蛛网膜下隙神经阻滞;C组:布比卡因加芬太尼行蛛网膜下隙神经阻滞术后带曲马多镇痛泵。结果:B,C两组镇痛效果优良率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比卡因加芬太尼组基本可以满足术后镇痛需要如果复合术后曲马多镇痛基本可以达到无痛要求。  相似文献   

6.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用于下肢手术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在单侧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44例ASA Ⅰ-Ⅱ级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NER组,n=22)和硬膜外阻滞组(EPI组,n=22).NER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EPI组采用硬膜外阻滞.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手术15min、30min、60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后12h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尿潴留不良反应并发症,记录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NER组手术期各时点的MAP较麻醉前无明显变化,EPI组手术期MAP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术后NER组尿潴留、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EPI组(P<0.01),NER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EPI组(P<0.01).结论 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单侧下肢手术,患者术中循环功能的稳定,术后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上肢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与B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组注入0.375﹪盐酸罗哌卡因20ml,B组注入0.375﹪盐酸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5mg的混合液20ml,注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同时采用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结果 B组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A组(P<0.05);B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术中、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可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持续时间,改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等剂量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单侧单纯性甲状腺腺瘤和锁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将甲磺酸罗哌卡因100mg复合200mg利多卡因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A组),30mL(B组),40mL(C组),行单侧颈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单侧颈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不良反应较B组和C组多。结论单侧颈丛神经阻滞对机体的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是甲状腺和锁骨骨折手术最主要的麻醉方式。影响颈丛神经阻滞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药物特性,浓度,容量,入路的选择,阻滞的技术等。本研究在入路选择,阻滞技术相对固定,相同药物等剂量的前提下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容量和浓度对颈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用于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腰麻下行下肢手术老年(65-81岁)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三组.腰麻药物:A组,罗哌卡因15 mg;B组,罗哌卡因10 mg;C组,罗哌卡因10 mg+舒芬太尼5 μg.记录注药前后MAP和HR变化、神经阻滞效果、术后镇痛维持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腰麻给药后,A组MAP明显低于麻醉前和B、C组(P<0.05);C组MAP下降比A组轻(P<0.05).C组术后镇痛维持时间与A组相仿,明显长于B组(P<0.05).与B、C组比较,A组感觉阻滞最高平面高,Bromage肌力评级高,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长,术后尿潴留病例多(P<0.05).结论 罗哌卡因10mg复合舒芬太尼5μg腰麻,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是老年患者腰麻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
陈文斌  龚丽芳 《海峡药学》2013,25(2):160-161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经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和镇痛效果。方法将80例需要经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的尺桡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4组,A组0.33%的罗哌卡因30mL;B组0.33%的罗哌卡因30mL完成麻醉后,经静脉给予地佐辛0.1mg.kg-1;C组0.33%的罗哌卡因30mL中加入地佐辛0.1mg.kg-1,D组0.25%的罗哌卡因30mL中加入地佐辛注射液0.1mg.kg-1。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的持续时间、镇痛的持续时间。同时采用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结果麻醉起效时间4组无明显差别(P<0.05)感觉阻滞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C、D组比A、B两组长(P<0.05),C、D两组麻醉后4、6、8h静息VAS评分明显低于A、B两组(P<0.05)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用于经肌间沟行神经阻滞时能明显增强效果和延长麻醉持续时间,降低罗哌卡因的阻滞浓度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