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肝再生增强因子(ALR)在肝衰竭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制备Balb/c小鼠来源的人ALR蛋白多克隆抗体并纯化其IgG组分,以该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建立ALR浓度与吸光值的标准曲线.获取18例肝衰竭患者、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10名正常人血清,比较其血清ALR水平差异,实时荧光PCR法比较各组患者肝组织ALR mRNA表达水平差异.据资料不同采用Bonferroni或LSD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发现人ALR蛋白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结合人ALR蛋白,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发现其在一定的ALR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18例肝衰竭患者中,6例好转出院的患者血清ALR水平为(1613.5±369.6)pmol/ml,高于12例肝功能恶化、死亡或不得不接受肝移植患者的(462.3±235.8)pmol/ml(t=11.21,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969.2±332.5)pmol/ml,与正常人的(806.9±240.8)pmol/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7,P>0.05).5例接受肝移植的患者肝组织ALR mRNA表达水平为(3.45±0.38)log10拷贝/μl,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4.37±0.15)log10拷贝/μl及正常供体的(4.31±0.10)log10拷贝/μl(P<0.05),而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ALR水平反映了肝脏ALR mRNA表达水平,其在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HBsAg阴转出现抗-HBs后,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21例血清HBsAg阴转、出现抗-HBs的乙型肝炎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三色、Gomori网织纤维染色及HBsAg、HBc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肝穿刺组织病理形态特征.结果 21例乙型肝炎患者均有急性肝炎史,无肝炎家族史,血清抗-HBs、抗-HBe、抗-HBc阳性;其中2例血清HBV DNA检测阳性,分别为4.9×103和2.3×104拷贝/mL;组织学观察18例有轻度慢性炎性反应,15例有轻度纤维化;肝组织中HBsAg、HBc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阴性.结论 发生HBsAg血清转换的乙型肝炎患者仍有肝脏炎性反应和纤维化,但病变较轻.  相似文献   

3.
探讨HLA DR抗原和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36例慢性乙型肝炎和 2 0例正常肝组织中HLA DR抗原和HSP70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正常肝组织中肝细胞未见HLA DR抗原表达。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HLA DR抗原表达阳性率为2 7.8% ,其中 ,中度和重度肝炎HLA DR抗原阳性率明显高于轻度肝炎 (阳性率分别为 37.5%和 2 0 % ,X2 =13.6,P <0 .0 1)。慢性乙型肝炎和正常肝组织中肝细胞HSP70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 5%和 15% ,两者相比差异显著 (X2 =6.3,P <…  相似文献   

4.
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HBcAg、HBVDNA表达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炎肝硬化患者组织中HBcAg和HBVDNA的表达。随机采取100例乙型肝炎 肝硬化患者,行肝活检术取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检测其中HBcAg和HBVDNA。肝组织中HBcAg、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64%和62%(P>0.05)。血清HBV呈高复制时,肝组织中HBcAg和HBVDNA的阳性表达,有较好的一致性;HBcAg颗粒在肝呈弥漫的浆、膜型分布者,其肝组织中HBVDNSA呈高表达,其肝组织病变是活动的(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有较高的HBV复制率;肝组织中HBcAg和HBVDNA的分布类型与其中的HBV复制状况和组织病变的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肝组织中HBV DNA检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肝组织中HBVDNA的相关性。采用免疫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分别检测随机选择的 4 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肝组织中HBVDNA。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肝组织中HBVDNA水平呈正相关 ,但不呈直线相关 (re =0 2 4 ,t=1 0 9,P >0 0 5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肝组织中HBV -DNA水平有相关性。可以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来判断其肝组织中HBV复制水平  相似文献   

6.
观察粘着斑激酶(FAK)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研究FAK与肝纤维化程度、肝组织炎症程度分级及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AK、α-SMA的分布及表达。①FAK在对照组中无表达;随着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的加重,FAK阳性细胞明显增多,阳性程度( )~( ),与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12、0.730、P<0.01。②α-SMA在对照组中以阴性表达为主;随着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的加重,α-SMA阳性细胞亦明显增多,阳性程度( )~( ),与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78、0.793,P<0.01。③FAK与α-SMA成显著正相关,r值为0.857,P<0.01。慢性肝炎患者,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肝组织FAK、α-SMA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激活素A(Activin A)在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及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集临床诊断肝硬化患者80例及健康对照者60例,ELISA方法检测血清Activin 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Activin A表达。结果 肝硬化患者ALT、AST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同时外周血Activin A水平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肝硬化患者外周血Activin A水平随肝组织病理分期增加而升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肝硬化患者肝组织Activin A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结论肝硬化患者外周血Activin A可能来源于肝纤维化组织,测定外周血Ac-tivin A水平有助于辅助诊断肝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内调节性T细胞(Treg)与病情活动、肝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日本长崎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齿学病院第一内科26例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单抗Foxp3、单抗CD3检测肝组织内Foxp3+细胞和CD3+细胞频率,计算Foxp3+/CD3+细胞比率,结合肝组织学炎症活动指数(HAI,采用Knodell评分系统)、ALT、AST、HBV DNA水平进行分析.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Foxp3+Treg主要分布在门脉区;Foxp3+/CD3+细胞(%)在肝实质重度炎症组明显高于轻度炎症组(P=0.007 6);Foxp3+/CD3+细胞(%)的增高与血清ALT、AST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0.438、0.436(P值分别为0.025、0.026),与血清HBV DNA水平有相关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4+CD25+Foxp3+Treg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发病机制中参与肝细胞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经大剂量泼尼松治疗后患者肝组织学特点。方法 :采用HE、银浸Gomori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了 16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患者使用大剂量泼尼松后 ,其肝组织病理变化和HBcAg、B7 1表达情况。结果 :16例患者肝组织炎性损害轻微 (G1,S0~S1) ,呈现大量毛玻璃样细胞 ,12例患者肝脂肪变 ,以大泡性为主。全部检测标本均呈HBcAg胞核强表达 ,仅 1例呈B7 1胞浆弱表达。 结论 :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经大剂量泼尼松治疗后 ,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轻微 ,以肝细胞呈毛玻璃样变、脂肪变及HBcAg胞核强表达为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微粒子荧光免疫分析法 (MEIA)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 (PCR)对 16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BeAg和HBVDNA定量检测 ,并与同期肝组织活检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定量与病理分级分期有明显相关性 (r =0 .48,p <0 .0 5 ;r =0 .5 3 5 ,p <0 .0 5 ) ,而血清HBVDNA定量与病理分级分期无明显相关性 (r =0 .0 45 ,p =0 .717;r =0 .10 5 ,p =0 .3 8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与HBVDNA定量水平有良好的一致性 (r =0 .5 3 3 ,p <0 .0 5 )。结论 肝组织学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与HBeAg定量相关。随着血清HBeAg定量降低 ,肝组织炎症活动加重 ,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升高 ;HBV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明显关系。根据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定量的变化 ,可以初步估计肝实质受损情况。结合HBVDNA定量的检测 ,可以为临床判断病情变化、严重程度、HBV前C区变异的初筛及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损害和HBsAg/HBcAg表达的关系。方法 对2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BsAg和HBcAg,同时检测患者血清HBVDNA水平。结果 在肝脏炎症程度G1~G4四组患者之间血清HBV D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纤维化程度S1~S4四组患者之间血清HBV DNA水平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肝组织HBsAg表达强度-~+++四组患者之间血清HBV D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肝组织HBcAg随血清HBV DNA水平的增高而表达增强。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9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活检术取肝组织病理诊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的HBsAg和HBcAg。结果: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清HBV DNA水平呈中、高量分布,明显高于低水平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HBV DNA呈现高水平复制时,肝组织中HBsAg和HBcAg亦呈现显著表达,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有较高的HBV复制率,其肝组织中HBsAg和HBcAg的分布类型与HBV复制状况和肝组织病变活动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树鼩实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乙肝病毒(HBV)实验感染树的稳定性与实用性。方法用含HBV的2.2.15细胞或乙肝患者混合血清以不同剂量、经不同途径接种60只健康树。观察其临床表现,检测血清ALT、HBsAg.HBeAg及HBV-DNA。肝组织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部分树出现一过性食欲不振、稀便;60只树不同时相ALA水平均在正常范围;8只树HBV标志物一过性阳性;肝组织未见类似于人乙型肝炎的典型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阴性。结论树不能持续稳定感染HBV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α 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前后肝组织学的变化及对血清HBVDNA滴度的影响。方法 对 2 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 1周进行肝穿刺活检 ,用Knodell方法 (HAI)对治疗前后肝组织学进行评分 ,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中HBVDNA拷贝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中HBsAg、HBcAg表达。结果 治疗前后血清中HBVDNA定量 (log值 )分别为 8 2 84± 0 .68,7.3 3 8± 1.12 (P <0 .0 1) ;肝组织学HAI计分治疗前后分别为 9.73 8± 3 .46,7.42 9± 3 .47(P <0 .0 5 ) ;肝组织中HBcAg于治疗后 10例转为阴性 (10 /2 1)占 47 61%。血清e抗原阴转率为 5 7 14 %。结论 α 2b干扰素对HBVDNA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明显降低血清HBVDNA水平 ,并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的炎症及坏死程度。  相似文献   

15.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负荷和肝组织超微结构损伤的相关性。采用免疫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和超微病理学技术,分别检测随机选择的4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负荷和其肝组织超微结构损伤。血清 HBV DNA水平和肝组织某些超微结构损伤(线粒体肿胀、溶酶体增多、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Kupffer细胞增生、肝细胞淤胆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呈正相关,但不呈直线相关(re=0.21,t=1.12,P>0.05);血清HBV DNA水平和肝组织某些超微结构损伤(内质网增生扩张、高尔基体扩张、贮脂细胞增生、毛细胆管扩张淤胆、毛细血管增生)无相关性(P>0.05)。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负荷和其肝组织某些超做结构损伤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组织学及血清学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b治疗18周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学及血清HBV DNA等变化。方法 采用肝组织损伤程度Knodell计分法、免疫组织化学及血甭HBV DNA定量检测对22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结束时肝组织学中坏死及炎症程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轻(P<0.01);55%(12/22)患者肝组织学活动指数得以改善,其中门静脉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无明显改善(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治疗后肝组织中HBeAg阴转率为53.8%(7/13),活化的星状细胞数显著减少(P=0.0004)。血清HBV DN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结束HBeAg阴转率为42.9%(6/14)。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相比,其肝组织学损伤程度的改善及血清HBV DNA的下降无明显区别。结论 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降低血清HBV DNA的水平,并改善其肝组织学的炎症及坏死程度。  相似文献   

17.
观察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外基质 (ECM )、细胞因子 (TNF α、TGFβ1)的含量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以寻求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 ,进一步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采用ELISA法测定 30例正常对照、4 5例慢性乙型肝炎及 1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GFβ1的含量 ,采用RIA测定患者血清中TNF α、HA、LN和PⅢNP的含量 ,对 4 8例患者进行了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结果表明 :( 1)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NF α、TGFβ1、HA、LN和PⅢNP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 (P…  相似文献   

18.
探讨肝硬化肝组织HBVDNA对胰岛素受体 (IR)和酪氨酸蛋白激酶 (TPK)的影响。应用地高辛素标记HBVDNAS 577bp探针原位杂交技术 ,检测 12例血清HBV标志阳性的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胰组织内的HBVDNA ;应用图象分析系统对该 12例肝组织IR和TPK进行抗胰岛素受体和酪氨酸蛋白激酶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定量测定。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HBsAg和IR。结果表明 ,肝组织内 11例HBVDNA阳性 ( 11/ 12 ) ,糖耐量试验 (GTT)异常的 7例 ,HBVDNA均阳性 ,GTT正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ICAM-1的表达及与血清SICAM-1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ICAM-1的表达及血清sICAM-1的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损害越重、组织坏死越明显,肝细胞ICAM-1表达越强;血清sICAM-1水平,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最高、慢性轻度肝炎患者最低。结论:ICAM-1在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肝组织ICAM-1表达及血清sICAM-1水平,可反映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及肝细胞坏死程度。  相似文献   

20.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与肝组织中FasL表达的关系。应用ELISA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慢乙肝患者血清中TNF α及肝组织中FasL的表达。结果显示 ,血清TNF α水平以慢乙肝 (轻度 )为最低 ,慢乙肝 (重型 )为最高 ,病情越重 ,血清TNF α水平升高越显著。肝组织炎症活动越明显 ,血清TNF α水平越高 ,同时肝组织FasL的表达也越强。临床上通过降低慢乙肝患者血中内毒素可阻断TNF α的诱生 ,从而达到改善肝组织的炎症活动。慢性乙型肝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肝组织中FasL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