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干细胞分离培养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目的是探索明胶和鼠尾胶包被条件对肝干细胞(HSC)生长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一、材料有进口特级胎牛血清 (FBS ,Gibco公司 ) ,国产新生小牛血清 (NCS ,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研究所 ) ;DMEM /F12 (高糖 ,无丙酮酸钠 ,Sigma公司 ) ,非必需氨基酸 (× 10 0 ,Gibco公司 ) ,鼠白血病抑制因子 (mLIF ,Gibco公司 ) ,肝细胞生长肽 (本所自制 ,0 .5mg/ml)和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10 μg ,Gibco公司 ) ,β 巯基乙醇 ( β ME ,NacalaiTesoueINCKy ota ,日…  相似文献   

2.
大鼠肝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离大鼠胎肝细胞,观察人肝细胞生长肽(HGP)和小鼠白血病抑制因子(mLIF)对其生长和肝干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方法 从大鼠胚胎(12日龄)肝中分离肝细胞,采用MTT比色法、~3H-TdR掺入法和碱性磷酸酶(AKP)检测法。结果 人HGP能剂量依赖性地促进胎肝细胞的DNA合成和增殖,500~2000u/ml的mLIF能明显促进肝干细胞集落的生长和维持未分化状态。肝干细胞培养基的组成为:5%FBS(国产或进口),10%国产NCS,0.14mM的β-ME,40ng/ml伴白蛋白,10ng/ml的人bFGF,0.5μg~1.0μg/ml的HGP,1000u/ml mLIF,1%非必需氨基酸的高糖DMEM培养基。AKP染色阳性细胞在上述培养基中传至6代仍生长良好和保持未分化状态。结论 从胎鼠肝中能分离到肝干细胞,人HGP能促进鼠胎肝细胞的生长,而mLIF对促进肝干细胞生长和维持未分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GF和TGF—β1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sH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1)水平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13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以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sHGF,以改良MV1LU细胞生长抑制MTT法检测TGF-β_1活性,同时检测其肝功能、肝纤维化、甲胎蛋白等指标。结果: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sHGF水平及TGF-β_1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人水平(P值均<0.01)。TGF-β1活性增高以肝硬化和重症肝炎最为显著(分别为9.44±2.17ng/ml和8.42±2.54ng/ml)。sHGF水平与TGF-β_1活性相关(P值<0.01)。结论:sHGF水平能反映患者肝细胞损伤及肝功能障碍程度,并与肝纤维化程度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追踪观察 ,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骨髓干细胞 (G BM)及外周血干细胞 (G PBSC) ,分别移植给病人 ,比较两者对受者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及移植物存活的影响。方法  1 997年 1 1月~ 1 999年 7月期间共有 57例病人进行HLA相匹配的同胞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随机分成G PBSC组 ( 2 9例 )及G BM组 ( 2 8例 )。G BM组供者使用G CSF动员 ,剂量为 1 0mL/kg ,共 5天 ,于第 6天收集干细胞( 1 5~ 2 0mL/kg)。G PBSC组供者G CSF剂量为 1 0 μg/kg ,共 5天 ,于第 5天晚及第 6天…  相似文献   

5.
人胎肝和脐血均富含造血干 /祖细胞[1] ,我们研究了铜蒸气激光对人胎肝及脐血造血细胞的刺激效应 ,并与集落刺激因子 (CSF)对造血细胞增殖作用比较 ,探讨低能量铜蒸气激光与CSF刺激胎肝及脐血造血细胞效应的关系及体外扩增脐血造血细胞的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 脐血和胎肝的收集和分离 :(1)肝素抗凝健康足月产儿脐带血 ,每次 2 0~ 30ml,经密度梯度离心制成单个核细胞(MNC)悬液。 (2 )取水囊引产 4~ 5个月人胎肝 ,经机械及酶处理制成MNC悬液。2 激光源照射 :激光源为铜蒸气激光器 ,输出波长5 10 6nm ,能量为 5 0 0J/m2…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培养人胎肝细胞分泌上清(FHCS)对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影响。方法用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形态变化,并用放免分析法检测其DNA合成量。结果FHCS对鼠肝细胞的原代培养有明显作用,表现为大鼠肝细胞增殖活跃、生长旺盛,维持正常形态及存活时间延长,肝细胞DNA合成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FHCS对体外大鼠肝细胞有明显的增殖刺激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分离、培养胎肝细胞过程中分泌产生的多种细胞因子和营养物质有关,并为早期胎肝细胞悬液治疗重型肝炎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7.
利用AdEasy系统的细菌内同源重组机制构建以CMV驱动并同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GFP)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 (AdHGF) ,体外感染胎肝细胞 ,初步研究其对肝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为基因治疗技术和肝细胞移植联合应用于肝纤维化治疗研究提供新的途径。将质粒 pUCHGF扩增、酶切获得HGFcDNA片段后插入腺病毒穿梭载体质粒 pAdTrack CMV的CMV启动子的下游 ,构建重组穿梭载体pAdTrack CMV HGF ,PmeⅠ酶切线性化后与骨架载体AdEasy 1在细菌BJ5 183内同…  相似文献   

8.
转化生长因子-β与转基因治疗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是肝星状细胞 (HSC)转化成为肌成纤维母细胞 (MFB) ,进而合成、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ECM) ,导致ECM代谢失衡。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是HSC向MFB转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促进因子。它既抑制肝细胞的再生 ,又促进肝细胞凋亡。因此 ,抑制 (TGF) β生成 ,阻断TGF β的信号转导 ,才有可能从“源头”上中止肝纤维化的形成。以TGF β为靶因子的抗肝纤维化转基因研究正日益受到关注。一、抑制TGF β的产生HSC被TGF β激活后 ,自身也能表达TGF β ,在自分泌和旁分泌双重作用下 ,上调T…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在肝贮脂细胞 (FSC)激活和增殖中起重要作用[1] 。研究显示 ,3 羟基 3 甲基戊二烯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能抑制多种细胞增殖 ,阻断生长因子对细胞的促进作用[2 ] 。因此 ,我们选用一种脂溶性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 ,观察其对PDGF诱导培养大鼠肝FSC增殖、胶原合成和细胞内Ca2 + 变化的影响。一、材料和方法1.药物和试剂 :辛伐他汀 (默沙东公司 ) ;链酶蛋白酶Nycodenz、甲羟戊酸 (MVA)、碘化丙啶 (PI)、PDGF BB和Fu ra 2 /AM (Sigma公司 ) …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肝素对aFGF促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双相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与低分子肝素(LMWH)合用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SMC)增殖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兔ASMC中加入aFGF及LMWH后,观察其对ASMC^3H-T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率的影响。结果:在培养的兔ASMC中加入aFGF(10ng/ml)后,ASMC的CPM值明显增大,表明aFGF具有促进ASMC增殖的作用。当在aFGF为10ng/ml的培养液中,加入LMWH后  相似文献   

11.
肝癌特异性GGT的发生及其定量分析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肝癌特异性GGT的动态变化及其定量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化学致癌剂2-FAA(005%)制备鼠肝癌模型,观察肝癌GGT的产生及其肝组织内分布,并对不同肝病患者血清肝癌特异性GGT区带(HSB)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在实验性鼠的诱癌过程中,鼠肝脏癌变组织中GGT大量表达,出现早并具有胎肝GGT的特点;人血清中HSB的定量检测发现:肝癌组明显高于其他肝病组,肝外肿瘤及正常对照组(P<0001);HSB在小肝癌中的阳性率为75%,在AFP阴性肝癌中为783%。结论研究资料提示HSB的定量检测其临床价值优于HSB的定性分析,且有助于小肝癌和AFP阴性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王宇明 《肝脏》1999,4(4):224-224
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是近年研究的热点。现将国际上有关研究近况简介如下,希望能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一、HGF与其他因子 目前将能促进肝细胞生长的因于分成两类,一类是非特异性肝细胞生长刺激因子,包括表皮生长因子(HGF)、胰高糖素-胰岛素(G-I)、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Ⅰ、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前列腺素(PGE)、雌激素及纤维连接蛋白(Fn)等;另一类是特异性肝细胞生长刺激物质(HSS)及新近发现的肝再生增强因子(ALR)。然而,最近研究表明,HGF并非特异性因子;其他两种因…  相似文献   

13.
对 4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进行了高频心电图 (HFECG)动态检测。结果显示 :AMI早期 ( 1W内 )HFECG总切迹数 (N总)和总扭挫数 (S总)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P分别〈0 0 1,0 0 5 )。治疗半月后病情稳定者N总 和S总 均明显降低 (P分别〈0 0 1,0 0 5 ) ,且与对照无差异 (P =NS) ;而半月后仍有心绞痛发作或有心功能不全者较早期无变化。表明HFECG能反映AMI后病情的严重程度。对AMI病人HFECG的研究有令人困惑的结果。一方面 ,AMI患者高频成分 (N或S)是增多的 ;另一方面 ,梗死相应导联N或S并…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免疫学的进展 ,研究表明 ,造成慢性肝炎免疫耐受的原因是患者体内树突状细胞 (DC)抗原提呈功能的缺陷 ,所以不能把病毒抗原的信号传递给机体的免疫系统。为此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DC的分离培养和相关的功能检测。外周抗凝血经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到PBMC ,用完全RPMI1640 ( 10 %FCS)在含GM CSF( 10 0 0U/ml) ,IL 4( 10 0 0U/ml)和Flt3 L( 50ng/ml)培养液中培养 10~ 12d ,隔日半量换液 1次 (含细胞因子 )。取培养 10d的正常人和患者的DC作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以及细胞因…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IL-6、TNF-α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炎和肝硬化(LC)患者中的作用。检测了15例正常人,1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AH),37例慢性肝炎(CH),20例LC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IL-6、TNF-α水平。结果以CH患者IL-6、TNF-α水平最高(血清及PBMC的IL-6水平分别为72.1±32.94U/ml,140.7±33.5U/ml;血清及PBMC的TNF-α水平为3.97±1.38ng/ml,6.35±1.41ng/ml)。恢复期或稳定期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期或活动期(P<0.01)。CH患者肝组织学活动指数(HAI)分数与PBMCIL-6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γ分别为0.89,0.68;P<0.05)。提示IL-6和TNF-α是肝脏损害重要的炎症介质,介导肝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16.
人胎肝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人胎肝干细胞 ,从原代分离培养人胎肝干细胞集落 ,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细胞集落分子标志物的表达 ;在体外特定细胞因子作用下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熟肝脏细胞 ,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从人胎肝组织中成功分离表达AFP、Albumin、Cytokeratin等标志物的胎肝干细胞集落 ,在体外特定细胞因子作用下肝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成熟肝脏细胞。因此人胎肝中同样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原始细胞 ,体外可定向分化为成熟肝细胞。人胎肝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对于生物型人工肝的制备及其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具有受者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恢复快 ,供者不需麻醉 ,失血和创伤性小的特点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供者外周造血干细胞 (PBSC)的动员和分离的安全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作为动员剂对供者的影响 ,我们观察了 15例PB SC同胞供者在使用G CSF动员后出现的毒副反应及血象、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的变化。对象与方法1.对象 :1998年 9月~ 2 0 0 1年 6月 15例接受G CSF动员的PBSC供者 ,均为受者同胞 ,男性 6例 ,女性 9例 ,年龄 17~ 6 0岁 ,…  相似文献   

18.
探讨IFN-r对HSC前胶原基因表达的信号传递途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1.鼠a1(I)CDNA、a1(III)cDNA及磷酸一3一甘油醛脱氢酶(GAP)cDNA探针制备及标记:小鼠a1(I)及a1(III)胶原cDNA重组质粒和用做内标准的GAPcDNA克隆由DeCrumbrugghe提供,插入片断 a1( I)为 321bp. a1(III)为 1kb,GPA为 1.2 kb。按地高辛标记的 DNA检测试剂盒(德国宝林曼)说明操作,标记探针浓度分别为 52ng/ml、 48ng/ml和54 ng/ml…  相似文献   

19.
产生甲胎蛋白的胃癌 (alpha fetoprotein producinggastriccarcinoma,AFPGC)病例罕见。 1 970年由Bourrellie首次报道。我院收治 2例 ,现报告如下。例 1 患者男 ,76岁 ,因腹胀、黑便 2 0d于 2 0 0 2年 1月2 3日入院。AFP为 1 1 1 7.7ng/ml(正常 <5ng/ml) ,CA50为 2 9.1U/ml(正常 <2 0U/ml) ,CEA值在正常范围。胃镜示胃窦后壁大弯侧较广泛高低不平隆起 ,表面见糜烂、坏死组织 ,触之易出血。病理诊断为腺癌。腹部B超示肝右叶占位 ,门脉内栓子。上腹部CT…  相似文献   

20.
分离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恢复期患者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经分离的B淋巴细胞EB病毒转化后分别与人─鼠种间骨髓瘤细胞系SHM-D33和小鼠骨髓瘤细胞系X63-Ag8.653融合,融合率分别为96%和90%。杂交瘤生长孔分泌抗HFRSV抗体阳性率达33%和23%。而且均有一孔为抗HFRSV独特型抗体阳性,经克隆化筛选各得到一株杂交瘤细胞系,命名为C8和F3。经鉴定两株杂交瘤细胞系分泌的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均为IgM型。F3抗体产量小于1mg/ml,C8抗体产量为30~50mg/ml,且已稳定传代两年以上。抗HFRSV独特型人源性单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为HFRSV疫苗的研制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