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2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 1 999年 1 0月~ 2 0 0 1年 1 0月对 2 9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 8例未经溶栓治疗的 AMI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 9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具有可比性。其中男 3 8例 ,女 2 0例 ,年龄 3 8~ 6 8岁 ,平均 5 1 .6岁。下壁心梗 1 6例 ,下壁后壁心梗 8例 ,心内膜下心梗 6例 ,前壁心梗 1 0例 ,前间壁心梗1 6例 ,下壁加右室壁心梗 2例。2 治疗方法对照组入院后给予肝素、硝酸甘油、极化液、…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 (AMI,简称心梗 )常危及患者的生命。我科 2 0 0 1年 6月— 2 0 0 3年 6月对 1 1例早期 (起病 6h内 )急性心梗患者进行静脉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溶栓前后护士密切配合医生 ,实施高质量的整体护理 ,以提高溶栓患者冠脉再通成功率 ,降低病死率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1例急性心梗患者入院时距发病时间均 <6h ,男 1 0例 ,女 1例 ;4 1~ 75岁 ,平均 6 0 .1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4例 ,糖尿病病史 1例。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梗 4例 ,前间壁心梗 3例 ,高侧壁心梗 1例 ,广泛前壁心梗 3例。1 2…  相似文献   

3.
溶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科 1997年 1月~ 1998年 11月对 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急诊溶栓治疗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例中 ,男 8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58.8岁 ,最大 70岁 ,最小 4 5岁。广泛前壁心梗 4例 ,前壁心梗 3例 ,下壁心梗 2例 ,前壁伴陈旧下壁心梗 1例 ;就诊时间平均 90分钟 ,最短 30分钟 ,最长 180分钟 ,发病至溶栓开始时间平均 2 0 0分钟 ,最短 110分钟 ,最长 2 70分钟。病例选择标准参照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法参考方案 [1]。1.2 治疗方法 :溶栓前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 …  相似文献   

4.
自拟冠心愈汤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急危重症 ,近几年来 ,笔者采用自拟冠心愈汤治疗本病 36例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本院 1998— 10~2 0 0 1—10月住院患者 ,均符合 1979年WHO制定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 ,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中 ,男 2 4例 ,女 12例 ,年龄最小 34岁 ,最大 80岁 ,平均 (6 2± 9 2 )岁 ;心肌梗塞部位 ,根据心电图定位标准 ,前壁心梗 10例 ,前间壁心梗 12例 ,下壁心梗 9例 ,无Q波心梗 5例 ;心功能按Killip分级标准 ,心功能Ⅱ级 2 0例 ,Ⅲ级 13例 ,Ⅳ级3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芪参益气滴丸联合螺内酯治疗急性前壁心梗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44例AMl患者随机分为芪参益气滴丸组,螺内酯组、芪参益气滴丸联合螺内酯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疗程为8周,测定各组患者治疗0d、1周、4周、8用时血浆PIIINP、LN和HA的浓度,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住院0d时4组患者血浆LN、HA和PIII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1周、4周、8周时检测发现各组患者血浆LN、HA和PIIINP浓度进行性降低且均好于对照组,其中以芪参益气滴丸联合螺内酯组效果最佳,各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联合螺内酯可抑制急性前壁心梗引发的组织胶原修复,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将确诊为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西医对照组)。治疗组50例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5岁~50岁11例,51岁~65岁27例,66岁~84岁12例;合并心衰者8例,合并心律失常者19例,有高血压病者9例,第二次心梗者2例;发病部位:前壁、前间壁心梗15例,前侧壁11例,广泛前壁9例,下壁13例,  相似文献   

7.
姜钧文 《辽宁中医杂志》2011,(12):2410-241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前壁心梗PCI术后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急性前壁心梗PCI术后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抗动脉硬化、抗缺血、抗重构、抗心衰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等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口服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室早减少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倍他乐克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国内医家采用活血化淤、芳香温通、宜痹通阳等途径治疗冠心病取得成果。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19例,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病例选择:均按1979年修订的“全国冠心病诊断标准”明确诊断,男16例,女3例,年龄最高8岁,最低42岁,其中心梗2例(亚急性广泛性前壁心梗、陈旧性前间壁心梗各1例),心衰Ⅲ度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梗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96例心梗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单纯用西药治疗,治疗组48例在西药基础上加用益心活血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73.9%,两组症状和心电图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梗后心绞痛,不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可减少西药用量,防止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发病24小时内)的心电图表现,进行比较、分类。结果:心电图正常12例,心电图有异常改变者18例,其中:T波改变18例、ST段改变13例、等位性Q波8例、急性损伤阻滞6例、缺血性J波10例、室早5例、窦速16例、窦缓8例、房室传导阻滞7例、坏死性Q波1例、室内传导阻滞3例。梗死部位:前间壁10例、前壁6例、广泛前壁7例、下壁7例(其中下壁伴右室心梗1例、下壁伴正后壁心梗1例)。结论: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3年来采用硝酸甘油、肝素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左心衰48例,与传统极化液疗法相比,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48例患者,男32例,女16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55岁,本组病例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1呼吸频率加快,气急,不能平卧;2心率>100次/分,部分病例可闻及奔马律;3可见明显的颈静脉搏动;4尿量减少;5双肺底湿性罗音;6心电图有AMI特征性变化;7典型AMI心肌酶谱改变。发病至治疗时最短1小时,最长18小时,平均6小时,其中前间壁心梗16例,下壁心梗14例,广泛前壁心梗12例,高侧壁心梗6例。合并高血压1…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 ,使部分心肌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 ,是内科急症之一。我科自 1995年以来共收治 38例老年患者 ,由于老年人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疾患 ,急性心梗时临床表现各异、错综复杂给治疗及护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如果对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做好预见性护理 ,将会降低其死亡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8例中男 2 4例 ,女 14例 ,年龄 70~ 85岁 ,前壁心梗 9例 ,下壁心梗 2 5例 ,后壁心梗 4例。1.2 临床特征1.2 .1 多病因性 :38例患者中有 34例同时患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 ,合并心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方面的应用受到重视。笔者以经胸壁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技术,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射血功能的影响。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纳入标准:①根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诊断标准”确诊的AMI患者;②无严重并发症;③发病48h以内入院者。入选患者120例(男61例,女59例);年龄58岁(42~74)岁,前壁心梗65例,下壁心梗43例,前壁并发下壁梗死12例。按性别、年龄及梗死部位配对分为3组,每组40人。第1组为常规治疗组,复方丹参20…  相似文献   

14.
陈以平膏方治疗肾病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以平教授不仅擅长以中医药治疗各类肾病 ,更寓治于补 ,每于冬令进补之时 ,针对病人不同体质 ,施以膏滋药进行调治 ,尤其对慢性肾病病人 ,疗效特别明显。现举验案如下。1 慢性肾盂肾炎吴某 ,女 ,5 3岁。 2 0 0 1年 12月初诊。患慢性肾盂肾炎多年 ,反复发作 ,腰腰痛 ,疲乏无力 ,时有尿道口不适 ,面色萎黄 ,舌质黯苔薄白 ,脉细。并有胆囊结石。证属脾肾亏虚。治以补脾益肾 ,化湿通络。药用 :黄芪 4 5 0 g ,女贞子 12 0g ,黄精 15 0 g ,续断、狗脊各 12 0g ,仙鹤草、地锦草各 30 0 g ,海金砂15 0 g ,杜仲、桑寄生各 12 0 g ,小石韦 30 0g ,…  相似文献   

15.
例1 赵某,女,43岁,已婚,教师。1988年9月13日入院,病历号171。患者月经先期、量多2年,周期约为22天,经期8天,血色黯红,有血块,行经小腹疼痛,带下量多、色黄、有臭味。舌紫黯,苔白,脉沉涩。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型,阴道通畅,宫颈尚光滑,宫体前位,如孕6周大小,质硬,表面不平,子宫左前壁触及一3×2厘米大小肿物,右附件压痛,左附件无异常。B超提示“子宫肌瘤”。中医诊断:(疒征)瘕(血瘀型)。西医诊断:子宫肌瘤。治宜活血化瘀,消症散结。方药:夏枯草15克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的猝死是一种较常见的紧急危重病症 ,往往来不及诊治和抢救 ,复苏的成功率极低。近 5年来北京医院共收治老年人心原性猝死 78例。现将其病因和发病规律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78例中 ,男 70例 ,女 8例 ;年龄50~ 60岁 34例 ,61岁以上 4 4例 ;平素健康情况 :患者冠心病 52例 ,包括急性前壁或前间壁心肌梗死 17例 ,急性无 Q心梗 4例 ,急性下壁心梗 2例 ,复发性心肌梗死 2例 ,陈旧性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 14例 ,心绞痛和心律失常 14例 ,患有风心病 6例 ,高血压病 6例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 2例 ,健康者 11例 ;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笔者遇到 3例首发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 (简称心梗 )患者 ,现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 :男 ,5 6岁 ,主因持续剧烈头痛伴大汗 40min来诊。患者于 40min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剧烈头痛伴大汗 ,自服 2片去痛片不见缓解。既往体健。查体 :T3 6.4℃ ,P 88次 /min ,R 2 4次 /min ,BP 2 0 /1 2kPa(1 5 0 /90mmHg) ;患者面色苍白 ,表情痛苦 ,大汗 ,两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性音 ,心音低钝 ,心律规整 ,未闻及杂音 ;查头颅CT未见异常 ;心电图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以急性心梗收入院后给予尿激酶、硝酸甘油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8例心梗后慢性心衰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中西组和常规组,每组29例。常规组单一应用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中西组加用自拟中药方剂,连续治疗4周后,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通过治疗后,中西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9.3%,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梗后慢性心衰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采取中西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确切,可有效改善病症,提高心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脉汤对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昌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通脉汤加减,中药治疗疗程为12周,每2周记录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积分,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及1年后,检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结果:1)治疗12周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分别为71.05%、29.73%,1年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分别为71.05%、32.43%,观察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1年后观察组肾素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肾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肾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2周、1年后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12周后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汤可以显著改善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能有效改善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 目前AMI病死率仍在15%~20%。存活下来大部分病人大都有焦虑、抑郁和沮丧等情绪,尤其是对再次心梗和猝死的恐惧而害怕出院。为了探讨心肌梗塞后病人的心理,我们对6例AMI后不愿出院的患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1 一般资料 6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最大67岁,最小44岁,平均年龄59.3岁;急性前壁心梗2例,急性下壁心梗3例,急性前间壁心梗1例;1例为首次住院者,5例为再次住院者;均享受公费医疗;住院天数最长1245天。最短232天,平均住院天数为442.7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