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控制性降压下内窥镜鼻窦鼻腔手术的护理配合方式,总结积累经验.方法 将80例全麻下行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患者分为控制性降压组及非控制性降压组,回顾性分析其护理配合方法和操作程序.结果 降压效果满意,控制性降压组出血量少于非控制性降压组(P<0.05),输注的液体量少于非控制性降压组(P<0.05),且护理配合得当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控制性降压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液体输注,从而缩短手术时间,而护理策略应着重于术中的循环、出血量以及术后的呼吸、神经系统的密切观察并协助医师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联合地氟醚在鼻窦内窥镜手术中进行控制性降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全麻鼻窦内窥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硝酸甘油组和瑞芬太尼-地氟醚组,每组各30倒.术中以平均动脉压降至基础值的70%为准,记录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硝酸甘油组、瑞芬太尼-地氟醚组控制性降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瑞芬太尼-地氟醚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及硝酸甘油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地氟醚控制性降压麻醉用于鼻窦内窥镜手术是一种安全、高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控制性降压麻醉在鼻内窥镜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将160例鼻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在局麻加度冷丁下手术,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控制性降压麻醉下行鼻内窥镜手术,除常规护理外加强循环系统的监测和管理.结果 对照组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常规组(P<0.001),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组P<0.00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窥镜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麻醉,能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疗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加强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是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期、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控制性降压在鼻窦内窥镜手术(FES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全麻FESS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Ⅰ组为普通全麻组,Ⅱ组为控制性降压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血压、心率变化。结果:Ⅰ组与Ⅱ组比较手术时间延长(P<0.05),术中出血量Ⅱ组显著小于Ⅰ组(P<0.05)。Ⅱ组降压效果良好(P<0.05)。结论:硝酸甘油降压可明显减少FESS术中出血量,且手术时间较短,是安全有效的控制性降压方法。  相似文献   

5.
吉锦泉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409-3411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联合地氟醚在鼻窦内窥镜手术中进行控制性降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全庥鼻窦内窥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硝酸甘油组和瑞芬太尼一地氟醚组.每组各30例一术中以平均动脉压降至基础值的70%为准,记录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硝酸甘油组、瑞芬太尼一地氟醚组控制性降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瑞芬太尼一地氟醚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及硝酸甘油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地氟醚控制性降压麻醉用于鼻窦内窥镜手术是一种安全、高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肽酶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鼻窦内窥镜手术中的使用价值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鼻内窥镜筛窦开放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控制性降压组在麻醉诱导后予0.01%硝普钠以3μg/(kg·min)微泵静脉注入,并根据心率的变化静脉滴注艾司洛尔控制心率;联合组在上述基础上,静注抑肽酶100万KIU,然后100万KIU/h的速度持续泵注抑肽酶,直到术毕;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比较3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联合组和降压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出血量明显减少;其中联合组的出血量亦少于单纯降压组(P<0.01)。3组PLT、PT和FIB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联合组APTT显著缩短(P<0.05)。结论抑肽酶联合控制性降压可减少鼻窦内窥镜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不影响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硝酸甘油联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用于颅脑手术减少出血的效果及评价艾司洛尔的作用。方法 :42例择期行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I组 )、单纯硝酸甘油组 (II组 )、硝酸甘油联合艾司洛尔组(III组 ) ,每组各 14例。连续观察各组患者出血总量、硝酸甘油的用量、各时间点HR、MAP、RPP的变化。结果 :术中出血量 ,I组为 (896 7± 2 1 9)mL ,II组、III组分别为 (4 3 7 3± 19 6)mL、(4 5 7 6± 2 0 1)mL ,与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硝酸甘油的总用量III组比II组减少 5 9 6% ,心率变化III组比II组降低 2 3 4% ,RPP显著降低。结论 :硝酸甘油联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应用于颅脑手术中明显减少出血量和硝酸甘油的用量 ,防止反射性心率增快 ,明显降低心肌耗氧量 ,是颅脑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微创鼻内窥镜手术的手术野小.鼻窦血管丰富且毗邻重要结构.因此要求术中出血少,保持术野清晰.故常需术中施行控制性降压,本次研究比较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行控制性降压与瑞芬太尼联合异氟醚、硝酸甘油联合七氟醚行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镜手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下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鼻内窥镜直视下治疗鼻窦炎及鼻息肉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降压组25例,先行静吸复合全麻后用硝酸甘油[1~10μg/(kg.m in)]控制降压;对照组25例,为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液量、血压(BP)、心率(HR)、尿量、输血量。结果在静吸复合全麻后用硝酸甘油控制降压,术中血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降压组均实现控制性降压。降压组出血量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输液量和尿量较对照组减少(P<0.01),无任何并发症。两组术中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下用硝酸甘油控制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0.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血是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常见并发症 ,术中出血多少与病变严重程度、术中血管损伤、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和手术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可通过做好术前准备、应用止血药、应用血管收缩剂、控制性降压麻醉、分期手术和提高手术技术等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院开展的鼻内窥镜下鼻寞手术(FESS)中,由于鼻窦解剖上的原因,术中出血面较多,如何采用控制性降压减少术中出血,使术野清楚,有利于手术操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在术中采用硝酸甘油与艾司洛尔进行控制性降压的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专  曾雪彬  李先登 《临床医学》2005,25(10):62-64
目的探讨减少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34例进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且进行相应的围手术期处理,并与未经类似围手术期处理的同类手术15例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处理组的手术有效率为91.2%,术前未经处理组的手术有效率为80%,两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F=8.617,P=0.02)。术前处理组中出血量为(53.2±41.8)m l,术前未经处理组中出血量为(97.2±59.0)m l,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F=27.946,P=0.002)。结论术前用药物控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炎症是减少内窥镜鼻窦手术出血的重要措施,而良好和足够时间的术中鼻腔收缩剂的应用、控制性低血压药物的应用、控制出血高危因素和减少术中损伤等对减少出血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降压药物口服超前控制性降压在鼻腔内窥镜手术中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ASA 1~2级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5例。观察组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行超前控制性降压;对照组使用硝酸甘油行术中控制性降压。对比2组患者麻醉前、插管后、术中、拔管时、拔管后30 min、回病房后3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分别记录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创面渗血量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渗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MAP较对照组患者更为稳定,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行超前控制性降压下进行鼻内窥镜手术,能保证术中血压平稳、术中血压控制理想;术前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渗血量少,是鼻内窥镜手术控制血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术腔应用生物蛋白海绵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80侧)接受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I型三期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分别应用凡士林纱条+生物蛋白海绵和凡士林纱条填塞术腔,比较术后疼痛程度、抽取时鼻腔出血情况以及鼻腔黏膜的转归时间。结果凡士林纱条组疼痛程度和抽取填塞物后鼻腔创面出血〉5 ml均高于凡士林纱条+生物蛋白海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上皮化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应用凡士林纱条+生物蛋白海绵填塞术腔,虽然上皮化时间无明显提高,但可以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抽取填塞物时的出血。  相似文献   

15.
鼻内窥镜手术部位深,术野小,操作精细、困难,且鼻腔内病变部位的血管增生、黏膜炎性充血、组织脆弱,术中极易出血,手术医生为保证手术质量,常常需要麻醉医生行控制性降压以减少术中出血,既往常常选用硝酸甘油及硝普钠降压,往往难以操控,循环波动较大。我们在鼻内窥镜手术中应用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行控制性降压,并与硝酸甘油降压比较,观察其临床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接受静吸复合麻醉的同时加以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的鼻内窥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下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治疗。对比两组生命体征、手术基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患者静吸复合麻醉时加用硝酸甘油进行控制性降压,可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出血量,预后价值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杨灵君  张涛  项海民 《临床医学》2007,27(10):52-53
目的探讨局部表面麻醉在鼻内窥镜手术术中对控制性降压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ASAⅠ-Ⅱ级的患者,随机分成4组,单纯全麻组(甲),全麻 表面麻醉组(乙),全麻 硝酸甘油组(丙),全麻 表面麻醉 硝酸甘油组(丁),每组各15例。记录诱导前后及术中各时段HR、MAP的变化,每30 min取最高、最低各两个值的均数作点状图。结果局部表面麻醉在鼻内窥镜手术术中可增加控制性降压的效果,使血压更易控制,并减少硝酸甘油的用量,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鼻内窥镜手术,全麻 局部表面麻醉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麻醉在内窥镜鼻窦术(FESS)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Ⅱ级行FES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Ⅰ组术中以1.5%~2%异氟醚吸入,万可松1μg/(kg.min)泵注,芬太尼10μg/kg间断静注。Ⅱ组术中应用硝酸甘油使MAP降至50~70 mm Hg,余同Ⅰ组。术中监测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分压(SpO2)等,记录出血量、手术时间、尿量。结果降压组比对照组出血量减少了46%,手术时间减少了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组尿量维持在1.5~2 ml/(kg.h)以上。结论在FESS中应用硝酸甘油进行控制性降压是必要、安全、可行的,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鼻内窥镜手术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操作方便与精准、病变处理彻底、术后恢复好、治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疾病的治疗。但鼻窦区血管丰富,术中出血较多,导致鼻内窥镜手术视野模糊,影响了手术的操作。为了减少术中出血和维持手术时术区视野的清晰,需行控制性降压,以确保手术的需要,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相似文献   

20.
控制性降压在鼻咽血管纤维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在减少鼻咽血管纤维瘤术中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2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控制性降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控制性降压组在全麻下用硝普钠(sodium nitropruddide,SNP)进行降压,并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控制性降压组出血量为(465.5±146.7)ml,对照组出血量为(1454.5±289.3)ml;降压组手术时间为(90.92±28.3)min,对照组为(160.5±97.8)min,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控制性降压是减少鼻咽血管纤维瘤术中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