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变化对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期间因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在本院进行新辅助化疗并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新辅助化疗前1 d和新辅助化疗后第21天的血常规结果计算SII, 随后依据SII变化情况将患者分为SII升高组(40例)和SII下降组(60例)。分析SII变化与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 采用多因素Cox分析探讨影响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SII升高组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20 μg/L、淋巴转移、术后并发症、术后辅助化疗比例均高于SII下降组(均P<0.05)。SII升高组的术后临床缓解率(62.50%)明显低于SII下降组(83.33%)(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 总生存率为78.00%, 其中SII升高组的1年生存率(65.00%)明显低于SII下降组(86.67%)(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 PSA、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术后辅助化疗及SII变化与患者的1年生存率均有相关...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目前仍然是临床非常棘手的问题,但在一些胰腺外科中心通过手术切除改善了胰腺癌的预后.目前已有结果提示新辅助治疗对胰腺癌患者安全,且能够显著提高手术切除率.但新辅助治疗与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及姑息治疗相比较其疗效如何,到目前为止,尚缺少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也没有关于胰腺癌新辅助化疗或放化疗与外科手术后系统化疗间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需要设计完善的随机对照研究对比新辅助化疗和手术治疗,以此来评价新辅助化疗在胰腺癌多种治疗方案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一种高致死率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仅有大约20%患者可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5年存活率不到6%。目前,胰腺癌的治疗策略已从传统以手术切除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手术切除为基础的综合多维治疗模式。术前新辅助化疗已成为交界可切除胰腺癌(BRPC)和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的首选和标准治疗方案。术前新辅助化疗是胰腺癌患者综合多维治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研究旨在探讨胰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1年8月期间重庆市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收治的54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通过临床影像学评估和相关生化指标判定为BRPC或LAPC;行CT或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确诊均为胰腺导管腺癌,经多学科诊疗模式决策给予3个周期的AG (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化疗期间动态监测影像学、CA19-9、临床症状体征等变化情况,行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 RECIST)系统性疗效评估手术可切除性。结果:54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中位生存期为12.3个月;43例(79.63%)新辅助化疗后CA19-9下降,其中35例(64.81...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近年来胰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治疗现状及进展,以期提高对胰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认识,并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通过阅读并复习国内外有关胰腺癌新辅助化疗方面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新辅助化疗可缩小肿瘤病灶、提高R0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改善患者的预后,但目前尚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目前国际上并无统一的胰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FOLFIRINOX、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吉西他滨+替吉奥3种方案较为常见。同时,新辅助化疗存在化疗方案无统一标准、疗效评估手段不足等问题。结论尽管胰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尚存在一些核心问题亟待解决,但其显示出的疗效正逐渐被临床工作者所认可并广泛应用,这有利于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激素受体变化对术后内分泌治疗及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215例。观察新辅助化疗前后激素受体的表达差异,其中59例手术后确认已达到病理完全缓解,剩余156例患者中63例出现新辅助化疗前后激素受体表达的不一致。63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39例,于手术、化疗结束后接受标准内分泌治疗5年;B组24例,因无法耐受内分泌治疗药物或其他原因拒绝内分泌治疗。结果:A组、B组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3例在新辅助化疗后出现激素受体表达改变的患者,其中ER、PR表达发生改变的分别是37例(23.7%)、48例(30.8%)。A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74.4%)与B组(5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的5年生存率(74.3%)与B组(4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 :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即使在化疗前后出现激素受体变化,也应该接受标准的5年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术前新辅助化疗对手术切除联合同种异体血管置换术治疗的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治疗的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资料, 共纳入52例行联合同种异体血管置换的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 其中男性24例, 女性28例, 年龄(60.3±10.6)岁。依据患者术前是否行新辅助化疗分为新辅助化疗组19例和单纯血管置换组33例。采用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相结合的方式随诊。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差异。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发生并发症14例(26.9%)。新辅助化疗组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低于单纯血管置换组(0比21.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和单纯血管置换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个月和13个月, 两组患者术后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肿瘤糖类抗原(CA)19-9>400 U/ml是影响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RR=4.540, 95%CI:2.332~8.836, P<0.001)。结论新辅助化疗可降低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机器人胃癌根治术后近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拓展思路.方法:回顾收集2012年11月至2020年10月行新辅助化疗后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8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资料.并发症分级按照Clavien-Dindo系统进行评价.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辅助化疗后机...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预后极差且治疗极具挑战性。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以放疗、化疗或放化疗为主的新辅助治疗可提高胰腺癌手术R0切除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其中相关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然而,新辅助治疗在可切除胰腺癌领域的疗效还存在争议。笔者结合近年文献和本中心的经验,围绕目前可切除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利弊进行综述,深入探讨新辅助治疗在可切除胰腺癌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BCSG1基因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乳腺癌特异基因(BCSG1)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6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CEF方案)前后乳腺癌组织BCSG1的表达,比较化疗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情况,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BCSG1蛋白表达与肿瘤形态学变化的关系。结果:36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肿瘤体积均有明显缩小(P<0.01),病灶缓解率(CR+PR)为85.6%;新辅助化疗后BCSG1 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BCSG1蛋白高表达率低于新辅助化疗前(P<0.01)。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BCSG1在分子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降低,与新辅助化疗后疗效呈负相关(r=-0.539,P<0.01),提示BCSG1可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目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存在争议,亦无大样本、多中心研究予以证实。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地探讨SII对胰腺癌的预后意义,以期为改善患者预后和个体化治疗提供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SII 与胰腺癌预后关系的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3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队列研究,总计3 08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SII胰腺癌患者总体生存期(OS)缩短(HR=1.26,95% CI=1.13~1.40,P0.001)、癌症特异性生存期(CSS)较差(HR=2.32,95% CI=1.55~3.48,P0.001),而SII与胰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无明显关系(HR=1.27,95% CI=0.95~1.70,P0.106)。亚组分析发现,SII临界值≥600时,高SII与OS缩短有关(HR=1.39,95% CI=1.14~1.69,P=0.001),而SII临界值600时,SII与OS无明显关系(HR=1.22,95% CI=0.97~1.54,P=0.089)。来自奥地利与美国的研究显示SII较高与OS缩短有关(HR=1.40,95% CI=1.07~1.84,P=0.016;HR=1.37,95% CI=1.02~1.84,P=0.004),而中国的研究显示SII与OS无明显关系(HR=1.22,95% CI=0.97~1.54,P=0.089)。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高SII均与OS缩短有关(HR=1.40,95% CI=1.07~1.84,P=0.004;HR=1.38,95% CI=1.18~1.61,P0.001),而混合治疗患者中SII与OS无明显关系(HR=1.09,95% CI=0.92~1.29,P=0.303)。无论AJCC Ⅰ~Ⅲ期还是Ⅲ~Ⅳ期患者,高SII均与OS缩短有关(HR=1.39,95% CI=1.14~1.69,P0.001;HR=1.38,95% CI=1.14~1.66,P0.001);无论是治疗前或治疗后,高SII均与OS缩短有关(HR=1.39,95% CI=1.19~1.62,P0.001;HR=1.37,95% CI=1.02~1.84,P=0.037)。此外,SI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胰腺癌患者的OS有预测作用,而CA19-9对OS无预测作用;以上4种指标对DFS均无预测作用,而对CSS有预测作用。结论:SII较高可能是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受研究数量与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是唯一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治疗方法。随着微创理念的更新,腹腔镜及机器人平台已被引入胰腺外科实践。目前的研究认为与标准开放方法相比,微创手术的围手术期的结果相似或有所改善。新辅助化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胰腺外科,使手术切除更具挑战性。新辅助化疗后接受微创切除的患者数量仍然很低。笔者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并阐述了胰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微创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癌特异基因(BCSG1)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CEF方案)前后乳腺癌组织BCSG1的表达,比较化疗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情况,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BCSG1蛋白表达与肿瘤形态学变化的关系。结果23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肿瘤体积均有明显缩小,病灶缓解率(CR+PR)为84.4%;新辅助化疗后BCSG1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低于化疗前(P〈O.05),BCSG1蛋白高表达率低于新辅助化疗前(P〈0.01)。结论BCSG1分子和蛋白水平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均明显降低,与新辅助化疗后疗效呈负相关(r=-0.584,P〈0.01),提示BCSG1可作为“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正目的:新辅助治疗(NAT)已成为边缘性可切除胰腺癌(BRPC)和局部晚期胰腺癌(LAPC)多模式治疗的一部分。背景目前对于胰腺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联合辅助化疗,但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LAPC),疗效达不到预期效果。近期有报道:新辅助治疗(NAT)对于LAPC和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其存活率也有所提高,甚至具有24.2个月的生存优势,这与报道的原发性可切除胰腺癌的生存期相似。新辅助治疗(NAT)可能增加最终组织学上较小肿瘤和淋巴结阴性疾病的存  相似文献   

14.
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序贯辅助系统化疗是目前可切除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 但胰腺癌的侵袭性使得根治性手术后的复发率居高不下, 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结局依旧惨淡。新辅助治疗在交界可切除和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中的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可, 但其对可切除胰腺癌的作用尚存争议。本文介绍了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的内容与局限性, 阐述了新辅助治疗在可切除胰腺癌中被提出的依据, 并结合目前已完成或正在开展的几个随机对照试验, 分析了可切除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现状, 最后基于胰腺癌复杂的生物学特征, 提出了精准医学时代新辅助治疗在可切除胰腺癌中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术前放化疗(新辅助)治疗是胰腺癌综合治疗的一大进步,通过该治疗,肿瘤体积可有所缩小,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另外也可以评估患者对化疗及放疗方案的敏感性,继而指导术后的辅助治疗。胰腺癌辅助治疗的作用至今不明确。德国黑尔福德医院JanSchmidt博士等研究者对2004年至2007年间的132例R0/R1胰腺癌切除患者进行了一项临床Ⅲ期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自然杀伤T细胞(NKT)、T淋巴细胞亚群及γ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将确诊的42例胰腺癌实施化疗的患者作为胰腺癌组,另选30例消化内科收治的胰腺炎患者为胰腺炎组、30例体检健康人群为健康组,比较三组外周血中自然杀伤T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及γ干扰素等细胞因子水平差异。 结果:胰腺癌组在化疗前IFN-γ、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分别显著的低于化疗后(P<0.05);胰腺癌组患者化疗前的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的高于化疗后(P<0.05);胰腺癌组患者化疗前、化疗后的IFN-γ、TNF-ɑ、IL-2水平均显著的低于健康组和胰腺炎组,胰腺癌组化疗前后IL-6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健康组和胰腺炎组(均P<0.05);胰腺癌组在化疗前NKT细胞显著的低于化疗后(P<0.05);胰腺癌组患者化疗前、化疗后的NKT细胞均显著的低于健康组和胰腺炎组(P<0.05);胰腺癌组患者在化疗前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的低于化疗后(P<0.05),胰腺癌组患者化疗前的CD8+显著的高于化疗后(P<0.05)。 结论: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免疫相关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较健康人群显著的降低,化疗后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水平、在化疗过程中检测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变化可以对患者的化疗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胸腺嘧啶核苷激酶1(TK1)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2013年1月—2016年7月,乳腺癌患者79例,均给予新辅助化疗,检测患者化疗前后血清TK1水平。结果显示,TNM分期Ⅲ期患者血清TK1水平为(4.11±0.98)×10~(-12) mol/L,明显高于Ⅱ期患者(P 0.05);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化疗后血清TK1为(2.03±0.98)×10~(-12) mol/L,均明显低于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患者(P 0.05);TK1降低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47.00个月和55个月,明显高于TK1升高组(P 0.05)。结果表明,乳腺癌患者TK1水平与TNM分期有关,同时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TK1变化与化疗疗效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与分析乳腺癌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改变情况。方法将2010年10月到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新辅助化疗,持续4周期左右,并在间隔2周后施行乳腺改良根治手术,测定化疗前后患者血清中IGF-1表达水平。结果施行新辅助化疗前40例患者的IGF-1表达水平为(53.09±3.99)ng/ml,施行新辅助化疗3个周期后为(33.67±3.73)ng/ml,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年龄、TMN分期与IGF-1的浓度有关,无论化疗前后,年龄45岁者的IGF-1浓度高于≥45岁者,TMN分期Ⅲ期的IGF-1浓度高于Ⅱ期者。同时,化疗后IGF-1浓度均显著下降;化疗1、3、4个周期后,IGF-1浓度逐渐下降,且小于45岁者更为明显。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IGF-1浓度与肿瘤的进展有关,可能有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与预后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HER2、Ki-67表达的改变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72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ⅡA~ⅢC期的乳腺癌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特征、ER、PR、HER2及Ki-67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72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RR)为76.4%(55/72),其中有16.7%(12/72) 病例达临床完全缓解(CR),59.7%(43/72)病例达临床部分缓解(PR)。23.6%(17/72)的病例为病情稳定(SD),无患者获得疾病进展(PD),病理完全缓解(pCR)7例(9.72%)。原发肿瘤大小、ER、PR、Ki-67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有效率相关(P<0.05);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与ER、PR状态相关(P<0.05);ER新辅助前后发生改变的约22.2%,PR发生改变的约25.0%,HER2发生改变的约15.3%,Ki-67发生改变的约55.6%;新辅助化疗疗效与ER、PR、Ki-67化疗前后的改变相关(P<0.05),与HER2的改变无关(P>0.05)。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ER、PR、HER2和Ki-67的表达可发生改变,并且ER、PR和Ki-67表达的改变可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根治性切除是延长胰腺癌病人生存时间的有效手段,但约40%的病人在初诊时即为局部进展期胰腺癌而失去手术机会。通过制定个体化的新辅助治疗方案,有望使局部进展期胰腺癌降期,从而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机会。目前,新辅助化疗后序贯放化疗是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最常见用的新辅助治疗方案,但具体的化疗药物并不统一,吉西他滨联合纳米紫杉醇以及FOLFIRINOX有望成为最佳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