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谢危险因素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代谢性脑血管病概念的提出,如何通过干预代谢危险因素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代谢危险因素可相互影响并协同作用,降压、调脂、控制血糖等对传统代谢危险因素的干预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抗炎、补充维生素、调节肠道菌群等对残余代谢危险因素的干预同样是影响脑血管病发病及预后的重要措施。新型代谢药物“一专多能”的特点为代谢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综述总结干预代谢危险因素对脑血管病影响的循证医学证据,旨在为代谢性脑血管病的管理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代谢性脑血管病是一个新近提出的概念,指由传统代谢危险因素和残余代谢危险因素引起的脑血管损害,通过干预代谢危险因素可有效改善其预后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代谢途径并非独立存在,脑、心脏、肝脏、肾脏和肠道等多个器官的各种代谢途径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交织成网,构成了人体的代谢网络,而代谢网络的异常导致了代谢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同时,代谢危险因素的存在可同时造成多个靶器官损害,且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可通过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相互影响。因此,代谢性脑血管病未来在机制探究和疾病治疗等方面将逐渐倾向于多器官水平,并向多学科管理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其中很高比例与代谢紊乱相关。代谢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传统代谢危险因素和残余代谢危险因素导致的脑血管损害,以血管结构受损及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生理学表现,干预代谢危险因素可有效改善预后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代谢组学是采用高通量组学技术对所有代谢物进行鉴定和定量的手段,是未来研究代谢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抓手。本文总结了代谢组学、脂质组学在代谢性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旨在为代谢性脑血管病的代谢组学研究开展及其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些年来有关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高血压是公认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病、糖尿病、口服避孕药是肯定的危险因素,血流变紊乱已作为新的危险指标。研究的重点已经逐步深入到各危险因素导致脑血管病的机制、控制危险因素的可能性以及控制的方法和手段。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极大地危害着人类健康。为此,许多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脑血管病的预防工作,围绕什么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大量的人群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对各危险因素导致脑血管病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就能否控制以及如何控制危险因素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本文着重介绍近些年这些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叙述方便分为单危险因素和多危险因素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病患病率和发病率较高且易复发,是临床病死和病残的重要原因。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众多,不可干预因素包括高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和遗传等;可干预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及其他心脏疾病、血脂异常、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肥胖、吸烟、不健康生活方式、酗酒、代谢综合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其中高血压为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和管理,能够减少或延缓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抵抗与脑梗塞及其代谢性危险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了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及其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关系,胰岛素抵抗促进代谢代性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载脂蛋白B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等形成的机制,以及胰岛素抵抗防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由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引起的认知障碍,称为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此概念由Bowler等在1995年首次提出,后又经诸多学者不断补充和完善,使得VCI的概念更加具体和全面。目前,VCI的主要内涵可概括为: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一个中国人群中分析胎儿宫内发育与成年期脑血管病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历史回顾性研究方法,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1921-1941、1948-1954年出生的2085名出生队列人群为研究对象.从产科病历获得他们与宫内发育有关的围产资料,通过对该人群临床体检和问卷调查,综合病史、体检、血生化检查、头颅CT扫描等方法诊断脑血管病病例以及成年期脑血管病危险因子;分别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测量宫内发育与调查时点现患脑血管病之间的关联强度,探讨胎儿宫内发育状况与成年期脑血管病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共检出128例(6.1%)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脑梗死68例,脑出血9例,无症状性脑梗死5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脑血管病组出生体重、出生头围均低于未患病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性别、孕周、出生时父亲职业等其他围产资料以及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血症、超重、吸烟、文化程度等成年期危险因子后,出生体重按连续计量资料进入多因素分析模型,出生体重每增加1 kg,成年期脑血管病患病风险下降67%(OR=0.33,95% CI0.17~0.62);出生体重按等级计数资料进入多因素分析模型,2500~3000 g组脑血管病患病风险较3001~3500 g对照组增加86%(OR=1.86,95%CI1.14~3.00,该组患病率8.7%);而3500 g以上组患病危险则较对照组下降68%(OR=0.32,95% CI0.13~0.77,该组患病率2.4%),出生头围和其他围产资料与成年期脑血管病之间未见到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提示高年龄、高血压病、超重等成年期危险因子也是本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与国外类似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一致,在首次对一个中国出生队列人群研究中同样发现,以低出生体重为标志的宫内发育迟缓与成年期脑血管病患病风险存在相关性;低出生体重(2500~3000 g)是成年期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出生体重(>3500 g)是成年期脑血管病的保护因素.高年龄、高血压病、超重等成年期因子也是本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2015年第1和2期报道专题为脑血管病一级预防,重点内容包括:开展个体化脑血管病一级预防;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解读;常见缺血性卒中病理改变及发病机制;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相关性研究进展;阿司匹林在脑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争议与前景;代谢综合征与脑卒中;健康教育与脑血管病一级预防;社会心理因素在脑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预防与治疗;HAT、SEDAN评分及相关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后出血转化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病例-对照调查方法分析了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发现年龄、高血压、心脏病、眼底动脉硬化相对危险度高,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遗传、吸烟、饮酒、咸食对脑血管病的发生也有一定作用,也可视为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提示在我国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脑血管病预防工作应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1.
<正>李作汉、陈光辉、王岚教授主编的《脑血管病热点与实践》一书已于2013年6月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当前脑血管病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热点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并与实践相结合。内容包括脑血流与脑代谢的基础研究、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的干预,神经影像技术、血管超声技术、脑电活动检查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缺血性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动物实验模型制作,各类脑血管病包括儿童脑血管病和青年脑卒中的发病机制;遗传学研究以及临床特点和干预措施。并介绍了  相似文献   

12.
<正>李作汉、陈光辉、王岚教授主编的《脑血管病热点与实践》一书已于2013年6月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对当前脑血管病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热点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并与实践相结合。内容包括脑血流与脑代谢的基础研究、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的干预,神经影像技术、血管超声技术、脑电活动检查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缺血性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动物实验模型制作,各类脑血管病包括儿童脑血管病和青年脑卒中的发病机制;遗传学研究以及临床特点和干预措施。并介绍了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探讨: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病例—对照调查方法分析了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发现年龄、高血压、心脏病、眼底动脉硬化相对危险度高、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遗传、吸烟、饮酒、咸食对脑血管病也有一定作用,也可视为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提示在我国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脑血管病预防工作应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狭窄的病因、病理学和内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很多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种族、性别和家族史,而众多的可干预危险因素是防治脑血管病的靶点。传统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狭窄、镰状细胞病、心房颤动、肥胖、吸烟和酗酒,新近发现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抗心磷脂抗体、Leiden V因子突变、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抗凝血酶Ⅲ缺乏)、雌激素替代治疗、吸毒、口服避孕药和炎性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 脑血管病流行病学主要有三个任务: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相关危险因素;实验性流行病学解决人群防治问题。我国对前两项工作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急需创建简便易行的脑血管病高危个体的筛选方法。让人们很容易知道自己身上是否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并如何削减自己的危险因素,以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机会。现将作者的脑血管病高危个体筛选方法及使用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各种类型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和皮质下白质缺血等引起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方法收集2006-05~2011-05就诊的179例各种脑血管病后3个月内患者,随机选取100例脑血管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认知功能进行MMSE、CDR评分,同时收集相同时期仅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而无脑血管病者96例。结果脑血管病组检出VCIND者39例,仅有危险因素而无卒中者检出VCIND 9例。结论脑血管病后3个月内VCIND发生率远大于仅有危险因素无卒中者,与报道的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88例病人进行 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单因素分析筛选出 7个危险因素 ,又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家族史、夜间工作、高血压、喜咸食是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提示家族史、经常夜间工作、高血压、喜咸食可能是维吾尔族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丰度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丰度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分布及变化,观察它与脑血管病发生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57例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血浆Hcy水平与脑血管病发生及其他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研究,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三组的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与Hcy水平呈正相关,高Hcy血症与脑血管病发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Hcy血症与脑血管病发生有关,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血管病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降低急性脑血管病并发SAS的发生率,改善脑血管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对12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并发SAS的因素.结果 选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肥胖、脂代谢紊乱、饮酒、肢体瘫痪程度,其危险度比分别为3.17、4.27、9.14、4.04.结论 肥胖、脂代谢紊乱、饮酒、肢体瘫痪是急性脑血管病并发SAS的危险因素,而不同性质和不同卒中病灶与并发SAS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其发病风险主要归因于代谢紊乱。本文就肥胖相关慢性炎症与代谢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肥胖状态下免疫细胞聚集、促炎因子分泌增加、血管内皮损伤等是代谢性脑血管病的重要致病机制。以炎症为治疗靶点的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免疫治疗及减重抗炎治疗等新型、有效的防治策略,有望为降低代谢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