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6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中,平均年龄52.6岁,男:女为1∶1,其中2例位于胰头部,4例位于胰体尾。临床表现均为胰腺囊性占位。本组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微囊型3例、寡囊型2例、囊实型1例。组织学上,囊壁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胞质透亮,核圆形、卵圆形,大小一致,无明显核异型和核分裂象。6例肿瘤细胞均表达EMA、CK7、CK19阳性,且PAS阳性。4例患者随访时间4个月至2年不等,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2例术后痊愈,出院失访。结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术前确诊率较低,手术切除后预后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6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中,平均年龄52.6岁,男:女为1∶1,其中2例位于胰头部,4例位于胰体尾。临床表现均为胰腺囊性占位。本组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微囊型3例、寡囊型2例、囊实型1例。组织学上,囊壁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胞质透亮,核圆形、卵圆形,大小一致,无明显核异型和核分裂象。6例肿瘤细胞均表达EMA、CK7、CK19阳性,且PAS阳性。4例患者随访时间4个月至2年不等,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2例术后痊愈,出院失访。结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术前确诊率较低,手术切除后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5例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SMAP),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型、特殊染色、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5例发生在胰腺的SMAP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光学显微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和特殊染色,并随访。[结果]SMAP多发生在老年女性,胰腺体尾部是好发部位,临床上表现为腹胀、腹痛、腹部包块等症状或在体检时发现。镜下肿瘤由众多小囊腔组成,囊壁内衬单层立方上皮,胞质内含糖原。免疫组化肿瘤细胞广谱CK、CK7和EMA阳性,CK20、Vim、CK5/6、CEA、Syn、CD10、CD34均阴性,特染PAS阳性。5例病人随访5个月至2年余,未发现复发和转移。[结论]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是好发于老年女性患者的良性肿瘤,多位于胰腺体尾部,肿瘤切除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腺寡囊性浆液性囊腺瘤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寡囊性浆液性囊腺瘤的MSCT表现。结果:2例位于胰头、3例位于胰体、2例位于胰尾。4例为分叶状,2例为类圆形,1例形态不规则。4例为多囊,3例为单囊。囊腔大小17~61mm,平均34mm。4例可见较薄(厚度<2mm)分隔。所有病例均未见钙化及纤维瘢痕。囊壁均为均匀菲薄(厚度<2mm)。2例可见主胰管扩张。结论:胰腺寡囊性浆液性囊腺瘤的特征性表现包括:病灶多位于胰头部、分叶状轮廓、薄而均匀的分隔、缺乏中心瘢痕及钙化、囊壁菲薄、与胰管不相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对2002年1月1日~2009年1月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复习文献,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结果 36例患者中只有4例主诉有上腹部不适非特异性症状,7例表现为腹部包块.6例胰腺假性囊肿均无胰腺炎病史,4例经B超或CT诊断为囊性肿瘤可能性大,剩余2例诊断为囊腺瘤;其它30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提示胰腺囊性肿瘤.病理结果胰腺假性囊肿6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5例,黏液性囊腺瘤8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行胰体尾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胰尾切除术,6例行胰腺肿瘤摘除术,7例行胰腺节段切除术.结论 胰腺囊性病变临床表现不典型,不同的影像学检查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有不同的指导意义.合理的手术是治疗胰腺囊性病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囊性腺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的认识,明确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观察和分析女性生殖系统12例囊性腺纤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2例病例临床无特异性,预后好。肿瘤组织学特征为囊壁见浆液性上皮衬覆富含纤维间质的粗乳头。12例病例中3例原病理诊断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结论 囊性腺纤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病理形态独特,需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副中肾管源性囊肿等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例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的超声表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表现为囊性病灶10例,明确诊断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6例。结论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的瘤体内以多发小囊为主要表现,根据声像图可做出诊断,超声对胰腺囊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儿胰腺囊实性乳头状肿瘤8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Zhang KR  Jia HM  Shu H  Li XY 《癌症》2006,25(2):220-223
背景与目的: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是罕见的儿童胰腺肿瘤,临床资料较少,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缺乏经验。结合本组病例,总结经验,探讨小儿胰腺囊实性乳头状肿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在小儿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患儿,结合文献分析小儿胰腺囊实性乳头状肿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结果:8例患者中,女性7例,男性1例,年龄11~16岁,中位年龄12.5岁。该肿瘤在儿童多以腹胀、腹痛、腹块为首发症状,肿瘤位于胰头或胰尾。1例行肿瘤切除术,5例行远端胰腺切除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仅行病理活检术。除1例失访外,余7例患者生存至今,随访2个月至4年,2例复发。镜下观察:8例肿瘤均以实性区、囊性区及乳头状突起为其特征。免疫组化阳性率:α抗胰蛋白酶100%(8/8),波形蛋白87.5%(7/8),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62.5%(5/8)。结论:胰腺囊实性乳头状肿瘤多见于青春期女孩,组织病理来源不清,属低度恶性,具有良性临床病程,手术治愈率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德清县人民医院外检所遇3例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好发于老年女性,临床症状不明显.病理检查肿瘤为大小不等海绵状小囊,衬覆扁平或低立方上皮细胞及肌上皮,细胞无异型性,囊壁间为粗大的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免疫组化显示囊壁细胞EMA(上皮膜抗原)和Keratin(角蛋白)阳性;CA199(糖链抗原19-9)、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和Ⅷ因子(凝血因子Ⅷ)阴性,Ki-67阳性低于2%.[结论]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临床罕见,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结合术前影像学结果.  相似文献   

10.
胰腺乳头状囊实性肿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腺乳头状囊性实性肿瘤(solid cystic papillary tumor,SCPT)的病理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小儿外科手术及病理确诊的8例患儿,同时分析同期在成人外科手术及病理确诊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男1例,女14例。10-20岁8例,20-30岁4例,30-40岁3例。平均年龄15.8岁,中位年龄16岁。该肿瘤多以腹胀、腹痛和腹部包块为首发症状,多数肿瘤位于胰头或胰尾。3例行肿瘤切除术,8例行远端胰腺切除术,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仅取病理行活检术。随访3个月-4年,15例患者生存至今,2例复发。镜下观察15例肿瘤均以实性区、囊性区及乳头状突起为其特征。α抗胰蛋白酶免疫组化阳性率100%(15/15),波形蛋白80%(12/1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53.3%(8/15)。15例均诊断为胰腺囊性实性乳头状瘤。结论:胰腺乳头状囊性实性肿瘤多见于青春期女性和年轻妇女,组织病理来源不清,属低度恶性,具有良性临床病程,手术治愈率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赵心明  周纯武 《癌症进展》2006,4(2):116-118,130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CT资料。结果肿瘤最长径2.5~11.9cm,平均6.5cm,边缘规整,分叶明显。CT平扫呈密度欠均匀的低密度肿物,CT增强扫描肿瘤内部的分隔中度或明显强化而呈网格状或蜂窝状;分隔厚度1.5~2.5mm,平均2.1mm;肿瘤内部囊的数目较多,直径1.6~12mm。1例肿瘤中心有粗大的点状钙化。结论大部分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比较典型,结合临床特征并注意与粘液性囊性瘤或癌等鉴别可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均进行术前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CT平扫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3例位于胰头部,7例位于胰体尾部,胰胆管未见明显扩张,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及囊壁强化.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利于其术前确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本院外检中遇到的1例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常为老年女性,症状不明显,可以表现为无痛性肿块。镜下:肿瘤为大小不等蜂窝状小囊,衬覆扁平或低立方上皮细胞,细胞无异型性,囊壁间为粗大的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EMA,Keratin(+),S-100,Vimentin,actin,CGA Syn,CEA,desmin 和Ⅷ因子(-)。结论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是一种罕见肿瘤,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非绝对良性,需随访。  相似文献   

14.
侯俊 《实用癌症杂志》2014,(9):1147-1148
目的探讨内镜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效果。方法 76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引导下分别使用内镜检测、单独进行CT检查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比这3种检查方法的检测结果,评价3种方法的检测准确性。结果所有患者中有29例浆液性囊腺瘤,47例黏液性囊性肿瘤。52例患者的病变部位位于胰头颈部,24例位于胰体尾部。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内镜检测胰腺囊性肿瘤的准确率可以达到89.5%,CT检测和单独多普勒超声检测的准确率分别为55.3%和44.7%。使用内镜检测与CT检测和单独多普勒超声检测相比,检出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检测浆液性、黏液性胰腺囊性肿瘤及胰头颈部和胰体尾部均比CT检测和单独多普勒超声检测具有更高的检出准确率。CT和单独超声检测对胰体尾部囊性肿瘤检测准确率比胰头颈部的准确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镜检测胰体尾部囊性肿瘤检测准确率比胰头颈部的准确率高。结论内镜检测胰腺囊性肿瘤比CT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中段胰腺切除术治疗胰腺颈体部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段胰腺切除术在胰腺颈、体部肿瘤等占位性病变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6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实施中段胰腺切除术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为胰腺良性肿瘤,其中微囊性腺瘤2例、实性假乳头状瘤5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例、胰腺良性囊腺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浆液性囊肿1例,1例为中分化腺鳞癌,1例为慢性胰腺炎。术后胰瘘4例(28.6%),腹腔感染1例(7.1%)。无术后死亡,无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的发生。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中段胰腺切除术应用于胰腺良性、低度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可有效地保留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和脾脏功能,是安全、有益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1992年2月至2007年10月共诊治11例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结果]术前误诊4例06.4%1。病变位于胰头部4例,胰体尾部7例。肿瘤直径5.0~20.5cm,平均7.5cm。从发病到就诊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4余年。胰十二指肠切除3例,胰体尾及脾切除4例,单纯性囊性肿瘤切除术2例.单纯剖腹探查、肿瘤活检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胰腺囊性肿瘤易误诊.临床上应予仔细鉴别诊断。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7.
胰腺囊性肿瘤31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001年7月至2006年11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1例均行手术治疗并随访,1例黏液性囊腺癌因复发转移于术后6个月死亡,其余均存活,无复发.结论 伴有症状的胰腺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及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因有恶变倾向及临床不能鉴别其良恶性,需手术治疗,而无症状的浆液性囊腺瘤可观察随访.胰腺囊腺瘤手术切除后可获治愈,囊腺癌手术疗效也较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单发,其中女性11例,男性1例;肿瘤位于胰头6例,胰颈1例,胰体尾部5例;肿瘤呈圆形、类圆形,部分分叶状,呈囊实性;7例肿块内可见钙化,1例肿块内可见出血;12例均未见胰、胆管的扩张;肿瘤边界清晰,均有纤维包膜;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呈延迟强化,囊性部分无明显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异性,结合临床,可与胰腺其他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恶性卵黄囊瘤2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恶性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复习28例恶性卵黄囊瘤临床病理资料和切片,部分病例做PAS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发病年龄在6个月-69岁之间,平均年龄20岁,男女发病率之比1:4.6。卵巢22例占总病例的78.6%;睾丸4例占14.3%;性腺外2例占7.1%。发生在卵巢者常有腹痛,可触及腹部包块,其中4例伴腹水。肿瘤内嗜酸小球PAS染色呈阳性。1例局部可见肝细胞样分化。结论 恶性卵黄囊瘤多见于卵巢,肝细胞样分化为新的亚型。少数病例经综合性治疗可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E2F2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11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13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以及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2F2蛋白的表达.结果:E2F2蛋白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以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3%(24/33)、54.55%(6/11)、15.38(2/13)%和8.3%(1/11),E2F2蛋白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浆液性囊腺瘤、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均<0.05),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值虽然高于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组,但是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囊腺瘤的阳性表达率接近正常卵巢组的2倍,但是两组之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E2F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手术病理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5), 但与病理分级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 P均>0.05);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E2F2蛋白的表达水平随手术病理分期的增加、病理分级降低而增加(P均<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中核转录因子E2F2呈现明显的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手术分期、病理分级相关,提示E2F2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