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缺血型烟雾病行间接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时打开蛛网膜对术后血管重建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5年11月21例(28侧)行间接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的儿童缺血型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术中打开蛛网膜组12例(18侧),术中未打开蛛网膜组9例(10侧);术后12个月时复查MRI和DSA以及结合临床症状来评价打开蛛网膜与未打开蛛网膜组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后疗效。结果两组术后均有不同程度侧支循环形成及PWI改善,术中打开组术后12月时DSA侧支循环的良好及一般率达94.44%明显优于未打开组的60%,且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中打开蛛网膜组的优秀及良好率达88.89%,高于未打开组的60%;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打开蛛网膜较未打开者可能更有利于改善儿童缺血型烟雾病间接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1病例资料 患者,男,10岁,无明显诱因感右上肢麻木,肌力Ⅳ级,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1个多月来症状不缓解,有加重趋势。MRI检查发现左颞顶交界处有一梗死灶,遂行DSA检查,发现为典型的烟雾病,双侧颈内动脉发出眼动脉后闭塞,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烟雾病颅内血管重建术后头皮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为降低其发生的概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烟雾病并行颅内血管重建术的患者资料397例,根据切口愈合不良诊断标准,将切口愈合不良者作为观察组,愈合良好者作为对照组。整理两组患者资料,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未保留颞浅动脉额支、手术时间长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呈正相关,并且高血压病史的影响最显著。结论高血压病史、未保留颞浅动脉额支、手术时间长是烟雾病行颅内血管重建术后头皮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2):159-162]  相似文献   

4.
烟雾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烟雾病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结果 11例中7例表现为颅内出血,4例表现为缺血症状;9个动脉瘤位于Willis环周围,1个位于大脑后动脉顶枕支,1个位于脉络膜后内侧动脉;11个动脉瘤除1例外周型动脉瘤因超选困难外其余10例均成功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随访均获良好疗效。结论烟雾病患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可有出血或非动脉瘤性临床表现,此类动脉瘤可分为累及Willis环的主要动脉型动脉瘤和累及侧支为主的外周动脉型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患者的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对外周动脉型动脉瘤可予对症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烟雾病(MMD)及烟雾病综合征(MMS)合并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特点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年间采用弹簧圈栓塞以及应用Onyx胶闭塞载瘤动脉治疗的此种动脉瘤病例13例,积累临床经验.结果 13例中,成功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11例,随访1-2年,预后良好.血管内介入治疗未成功者2例,其中随访至5个月时再出血死亡1例;随访2年时预后较好1例.结论 当MMD或MMS合并的动脉瘤破裂出血时应积极治疗,以介入治疗为首选,短期随访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7例烟雾病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ONYX胶栓塞1例。结果7例患者中3例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表现为脑室出血,1例表现为顶枕部脑内出血;3例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顶端,1例位于脉络膜前动脉,1例位于大脑后动脉顶枕支,2例位于胼周动脉。7例均成功行血管内栓塞治疗,6例随访均获良好疗效。结论烟雾病合并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可导致不同类型的颅内出血,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烟雾病与颅内动脉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烟雾型与颅内动脉瘤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颈局部注射马血清方法建立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实验动物模型。结果 颈动脉受免疫复合物损伤后,内弹力层变性,迂曲、断裂,中膜平滑肌细胞沿弹力纤维断裂处向内膜伸入增生,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脑组织长期缺血,小血管代偿性增生形成异网,同时,颅内动脉壁受免疫复合物损伤后,局部弹力纤维变性,断裂,在侧支血流冲击下向外突出,形成动脉瘤。本实验10只动物中4只产生5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外直接、间接联合搭桥术治疗成人烟雾病的技术要点,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成人烟雾病患者应用直接、间接联合搭桥术治疗效果,术中分别解剖游离出颞浅动脉额支、顶支,采用较粗一支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M4段直接搭桥;另一支行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间接搭桥术。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患者手术前1天、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结果 25例患者,行30侧联合搭桥术,23例术后1周内复查CT血管成像或DSA显示吻合口通畅,头部CT灌注成像显示脑血流量较术前增加,缺血症状改善。无死亡病例,患者的中位m RS评分由术前的3(1,3)分恢复到术后1周的2(1,3)分及术后3个月的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14,P0.01)。患者的中位NIHSS评分由术前的5(4,8)分恢复到术后1周的4(2,7)分及术后3个月的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36,P0.01)。1例患者术后合并对侧半球梗死,另1例合并术侧半球出血,均遗留偏瘫症状。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直接搭桥联合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间接搭桥术,可显著增加患者近期、远期脑血流量;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连续40例出血型烟雾病的DSA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的DSA影像学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烟雾病病例的DSA影像学表现,40例患者均经CT诊断为颅内出血,均经DSA确诊。结果双颈内动脉末段狭窄闭塞22例,一侧颈内动脉末段狭窄闭塞8例,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3例,双侧大脑前动脉和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1例,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3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1例,一侧大脑中动脉及对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2例,均伴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结论DSA为诊断烟雾病的金标准,DSA检查可清楚显示烟雾病血管狭窄闭塞的部位、侧支循环情况及是否合并动脉瘤,据其表现可指导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0.
烟雾病首先由Takeuchi与Shimizu于1957年提出,称之为脑底异常血管网病,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慢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由于患者脑血管造影显示单侧或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起始部的管腔  相似文献   

11.
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条件的改善,工作压力大,体育活动的减少等种种原因导致卒中发病率仍然居高不下。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众多因素导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的缺血性卒中仍然在卒中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带来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急性缺血性卒中时梗死区旁侧支循环的建立可以增加缺血区的血流供应,保护局部受损的脑组织,最大限度地降低脑组织的损伤,减少梗死面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脑血管造影在烟雾病(MMD)血管搭桥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搭桥手术治疗的38例MMD患者的临床资料,搭桥术后共行ICG脑血管造影41次,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搭桥血管通畅情况,并与术后320排CTA或DSA检查结果比较。结果术中ICG脑血管造影发现1例搭桥血管闭塞,2例吻合口不通畅,重新吻合后再次造影显示搭桥血管通畅。术后行DSA检查26例,320排CTA检查38例,均证实与术中ICG脑血管造影结果一致。结论术中ICG脑血管造影对于判断搭桥血管是否通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一种简便、迅速和具有较高准确性的术中血管造影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成像技术在烟雾病(MMD)患者脑灌注状态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9年3月于神经内科收治的MMD患者42例,均使用GE7503. 0T MRI机行常规序列及3D-pCASL序列检查,通过观察CBF伪彩图,将责任动脉供血区是否出现广泛动脉移行伪影(ATA)分为侧支代偿组和对照组,分别测量低灌注区范围及其CBF值。结果纳入MMD患者中,侧支代偿组患者24例,对照组患者18例,侧支代偿组责任动脉供血区低灌注范围为(724. 58±365. 76) mm~2,明显小于对照组,同时该区域CBF值为(59. 46±10. 87) ml/100 g×min,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侧支代偿组既往出现脑卒中比例为33. 33%(8/24),低于对照组66. 67%(12/18)。结论 3D-pCASL成像技术能够客观评估MMD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反映其血流灌注真实水平,为临床治疗方案个性化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烟雾综合征(MMS)作为一种进展缓慢的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因其在血管造影图像上发现颅底血管网似"烟雾"状而得名。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出血型和缺血型为主,出血型多见于成年患者,预后极差,是MMS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其进展过程中伴随着侧支血管的异常扩张和破裂。本文通过综述出血型MMS的侧支循环、侧支血管评估方法及研究现状,为临床及影像医师对出血型MMS在诊断、治疗上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47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其中21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STA-MCA),4例行脑-颞肌贴敷术(EMS),3例行脑-硬脑膜-动脉-肌肉血管融合术(EDAMS),19例予以保守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其中以脑室出血及脑室联合脑实质出血者居多.21例行STA-MCA吻合术患者术后随访预后良好,均未再次出血;4例行EMS术患者及3例行EDAMS术患者中各有1例发生颅内再出血;19例保守治疗患者中7例发生颅内再出血,4例死亡.结论 成人出血型烟雾病为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再出血风险,早期及时采取合理的方案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可能有利于降低颅内再出血的几率.  相似文献   

16.
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颞肌贴敷术治疗烟雾病患者21例,术前1d、术后1周及术后3月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 21例患者无1例发生颅内血肿等并发症,术后临床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除2例行双侧血管重建术外其余均行单侧手术治疗;术后常规行MRA或CTA检查均示吻合口均通畅。术前1d、术后1周h术后3月mRS评分分别为(3.05±1.43)分,(2.90±1.58)分,(1.43±1.50)分,术前1d与术后1周m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前1d与术后3月和术后1周与术后3月均差异显著(P<0.05)。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联合血管重建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7.
颅内外脑供血血管狭窄或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而引起脑血管狭窄的原因主要是脑动脉粥样硬化[1]。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方法。目前已证实白种人以颅外血管狭窄为主,亚洲人及非洲人以颅内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18.
颅内外脑供血血管狭窄或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而引起脑血管狭窄的原因主要是脑动脉粥样硬化[1].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方法.目前已证实白种人以颅外血管狭窄为主,亚洲人及非洲人以颅内血管狭窄为主[2].我国30%~70%缺血性脑卒中与颅内动脉狭窄有关[3].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对治疗我国缺血性脑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在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烟雾病(MMD)的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7-06—2020-01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的77例MMD患者,常规组(n=32)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优质组(n=35)在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20.
颅内外血管吻合结合间接血管重建治疗烟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内外血管吻合结合间接血管重建治疗烟雾病的疗效.方法 65例烟雾病中,缺血型49例,出血型16例,均接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与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相结合的手术治疗,其中15例行同侧颞浅动脉两个分支吻合,9例行双侧手术.术后采用CTA、TCD、CT灌注成像和DSA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采用该术式后,患者手术侧血流均有立即改善,随访效果好.结论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直接吻合术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