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荨麻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从荨麻中提取多糖。方法:采用二次醇沉、活性炭脱色、聚酰胺柱吸附等方法从荨麻中提取荨麻多糖,对粗多糖的纯化方法进行了探讨,应用硫酸-苯酚比色法对荨麻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和结论:测得多糖的含量为65.3%。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荨麻属植物在我国民间药用历史悠久,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荨麻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但对其降糖机制尚有不同见解。本文从荨麻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影响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抑制α-糖苷酶活性、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开发研究荨麻类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荨麻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阐述,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奠定基础。方法结合近年来的30余篇相关文献,对近5年来从荨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近5年从荨麻属植物中新发现多种化合物,如黄酮、木脂素、萜、有机酸等,对该属植物的降糖、抗前列腺增生、镇痛抗风湿作用也有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大荨麻自古以来一直作为药用植物使用,荨麻根的乙醇提取物已用于治疗与轻度和中度良性前列腺肥大有关的排尿疾病。现已确定大荨麻根中所含的外源凝集素是荨麻根抗炎和抗前列腺肥大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是论述测定广西荨麻中总皂苷的含量的方法。方法:以胡萝卜苷为标准对照品,5%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为显色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42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荨麻中总皂苷的含量。结果:荨麻的总皂苷浓度在0.0018-0.0072mg/ml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11.528X+0.117(r=0.9988),平均回收率为98.69%(n=6),RSD=1.11%;荨麻中总皂苷的含量为21.3mg/g。并建立了荨麻中总皂苷超声提取的提取方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其含量测定方法。结论:此方法方便,准确性高,稳定性好,可用于荨麻药材的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荨麻叶的形态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梦月  卫莹芳  舒抒  史焱 《华西药学杂志》2002,17(3):171-172,174
目的:荨麻叶进行形态组织学研究,为鉴定该植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鉴定和显微鉴定。结果:对荨麻叶的性状,叶柄,叶片,毛茸,粉末的显微特征及显微镜数进行了研究。并首次发现荨麻中存在的的一种大型分枝毛。结论:形态组织学特征可用于荨麻的鉴定。  相似文献   

7.
首次对荨麻抗良性前列腺增生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研究。首先,比较了荨麻不同部位(根、茎、叶、花、果实)对5α-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发现荨麻根的作用最显著。进而,采用前列腺增生模型大鼠,考察了荨麻根的体内抑制前列腺增生作用。实验发现:荨麻根能显著降低前列腺指数、改变增生组织的病理学形态;抑制前列腺组织中VEGF、EGF、bF GF、KGF等生长因子,降低TNF-α、IL-1β、IL-6等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前列腺组织中GSH-Px、CAT、SOD的活性,降低前列腺组织中MDA的含量。此外,还能降低血清中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以及二氢睾酮、睾酮的水平。结果表明,荨麻具有良好的抑制前列腺增生作用,其作用机理与生长因子抑制、激素调节、抗炎、抗氧化应激等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5,(24):3431-3433
目的:研究大荨麻根的质量标准,并对不同采收期的样品含量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大荨麻根中东莨菪内酯,以环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6∶10∶7∶1.2,V/V/V/V)为展开剂;采用醇溶性热浸法测定含量;并对大荨麻根不同时期采挖的药材进行了相关对比研究。结果:东莨菪内酯薄层色谱特征明显;醇溶性热浸法测定大荨麻根的含量较高(RSD≤1%)。大荨麻根秋末至初春采收的浸出物含量最高,此阶段为适宜采挖期。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质量标准可准确地对大荨麻根进行定性、定量研究,不同采收期的考察有利于有效地控制大荨麻根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滇藏荨麻根中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荨麻属植物滇藏荨麻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EI-MS等数据以及与对照品对照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滇藏荨麻根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3-酮(1)、4-羟基反式桂皮酸(2)、4-羟基苯甲醛(3)、4-甲氧基苯甲酸(4)、4-羟基苯甲酸(5)、己二酸(6)、二十四烷酸甲酯(7)、2-羟基二十四烷酸甲酯(8)、胡萝卜苷(9)、β-谷甾醇(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滇藏荨麻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6~8为首次从荨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荨麻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荨麻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理作用,为荨麻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雷公藤)组、荨麻水提物高、低浓度组、荨麻醇提物高、低浓度组,通过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来观察大鼠体重、原发侧和继发侧足跖的肿胀度及关节炎指数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注射弗氏完全佐剂的各组大鼠足跖可见明显肿胀;与模型组相比,荨麻水提物高浓度组可明显减轻大鼠原发侧和继发侧足跖的肿胀度以及关节炎指数;其他3组对足跖肿胀度及关节炎指数的抑制作用较弱.结论 荨麻水提物高浓度组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抑制作用最强,仅次于雷公藤组,荨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广西荨麻中鞣质的提取并测定其含量。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广西荨麻的总鞣质,用络合滴定法测定其总鞣质的含量。最后结果为广西荨麻总鞣质的含量为0.1706%,RSD=2.34%(n=5)。说明采用超声法提取操作程序简便、迅速,络合滴定法含量测定方法安全可靠,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可用于广西荨麻中总鞣质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中南药学》2015,(12):1262-1265
目的研究狭叶荨麻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技术对狭叶荨麻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从狭叶荨麻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及正丁醇部分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1)、对羟基苯甲醛(2)、反式-4-羟基桂皮酸(3)、对羟基苯甲酸(4)、4-甲氧基苯甲酸(5)、白蜡树内酯(6)、东莨菪素(7)、正丁基-β-D-呋喃果糖苷(8)、苯甲酸(9)、赤藓醇(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刺槐素-7-O-β-葡萄糖苷(13),3,4-二羟基苯甲酸(14)、4-甲氧基咖啡酸(15)。结论其中化合物13、15为首次从荨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14为首次从狭叶荨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荨麻属植物宽叶荨麻不同提取物抑制5α-还原酶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建立抑制5α-还原酶体外模型,从大鼠肝脏中提取5α-还原酶,与底物睾酮(testosterone,T)以及供氢体NADPH共同组成反应体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反应前后的睾酮含量,以睾酮的含量来判断5α-还原酶的活性。非那雄胺做阳性对照药。结果宽叶荨麻全草水提物的正丁醇部分具有显著的抑制5α-还原酶的活性。结论宽叶荨麻水提物的正丁醇萃取物为抑制5α-还原酶的活性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提取和测定云南粗根荨麻多糖的方法。方法用正交法对云南粗根荨麻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研究,用硫酸-苯酚比色法对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粗根荨麻水提物、粗多糖、精制多糖的多糖含量分别为12.3%、30.4%、42.7%。结论提取和测定粗根荨麻多糖的方法简便易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郑莹  江培  王金宏 《黑龙江医药》2014,27(5):1024-1026
为了说明荨麻鞣质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给小鼠灌胃荨麻鞣质50mg/kg·d,100mg/kg·d及200mg/kg·d共7d,7天后测定小鼠体内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说明荨麻鞣质能够明显提高小鼠抗氧化系统功能,初步确定荨麻鞣质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6.
狭叶荨麻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狭叶荨麻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狭叶荨麻地上部分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东莨菪素(I)、反式-4-羟基桂皮酸(Ⅱ)、5-羟甲基糠醛(Ⅲ)、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Ⅳ)、赤藓醇(V)、β-谷甾醇(Ⅵ)、胡萝卜苷(Ⅶ).结论7个化合物均首次从狭叶荨麻地上部分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荨麻属植物在开发抗风湿病和治疗前列腺炎的药物方面有广阔前景,综述了近年来对荨麻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中南药学》2015,(12):1317-1319
目的建立荨麻中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的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mm×150 mm,5μm),柱温为40℃;以甲醇-水(0.05%三氟乙酸)(55:4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 L·min-1;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在10.0~50.0μg·m L-1,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低、中、高浓度平均回收率在96.5%~100.8%,RSD均<2.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荨麻中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的含量测定,可用于荨麻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三角叶荨麻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三角叶荨麻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对三角叶荨麻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应用理化方法和波谱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自三角叶荨麻根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22E-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2E-5α,8α-peroxyergosterd-6,22-diene-3β-alcohol,1)、东莨菪素(scopoletin,2)、正丁基吡喃果糖苷(n-butyl-β-D-fructopyranoside,3)、胡萝卜苷(daucosterol,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aldehyde,6)、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7)、对甲氧基苯甲酸(4-methoxybenzoic acid,8)、十七烷酸-1-甘油酯(2,3-dihydroxypropyl heptadecoate,9)、正十五烷酸(pentadecanoic acid,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三角叶荨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毛刺征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因子受体-2(HER-2)和Ki-67的表达情况。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7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毛刺征的特点分为无毛刺组(55例)和有毛刺组(152例),其中有毛刺组又细分为基底部<1 mm的微毛刺、1~2 mm的毛刺和>2 mm的毛刺三组。比较两组患者ER、PR、HER-2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有毛刺组的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2%、78.9%,高于无毛刺组的34.5%、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er-2和Ki-67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底宽度的毛刺征患者比较结果显示,1~2 mm基底宽度毛刺征患者的ER、PR阳性表达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和PR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超声毛刺征关系密切,可为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及术前乳腺癌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