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臀大肌肌皮瓣治疗难治性骶尾部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共应用VSD结合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难治性骶尾部褥疮14例。一期行清创手术后放置负压封闭引流装置7~14 d,联合药物及营养支持等治疗。二期采用臀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缺损。结果本组全部患者经封闭负压引流7~14 d后,创面均逐渐缩小,缺损组织处可见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创面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明显减少,感染得到控制。二期行臀大肌肌皮瓣瓣转移修复创面,皮瓣最终均成活,创面修复满意,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 VSD联合应用臀大肌肌皮瓣是修复骶尾部严重褥疮理想的治疗方式,可缩短病程,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褥疮创面修复中选择臀大肌带蒂肌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方法.方法:以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共30例褥疮患者为对象,均接受臀大肌带蒂肌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分析治疗结果.结果:本组30例患者术后创面达到甲级愈合的患者比例为60.00%,乙级愈合比例为33.33%,丙级愈合比例为6.67%....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引流结合臀大肌皮瓣移植治疗截瘫患者骶尾部深度压疮的护理疗效。方法:总结2009年9月—2013年8月应用VSD引流结合臀大肌皮瓣移植治疗17例截瘫骶尾部深度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16例经VSD引流后行臀大肌皮瓣移植修复后完全治愈,1例出院5个月后复发。结论:截瘫骶尾部深度压疮行VSD引流结合臀大肌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做好患者的护理管理及加强出院宣教指导等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臀上动脉穿支皮瓣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骶尾部巨大褥疮先行清创和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进行治疗1~2个疗程,后期应用单侧或双侧臀上动脉穿支皮瓣移位修复,自2008-01以来临床应用10例,切取皮瓣的面积为20 cm×10 cm~14 cm×6cm。结果:10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2a,穿支皮瓣生长良好,无复发。结论:应用VSD技术治疗骶尾部褥疮可短期控制感染,为后期臀上动脉穿支皮瓣的修复创造了良好条件,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具有操作简便、皮瓣血运好、供区直接缝合、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可一期完成修复等优点,是治疗骶尾部巨大褥疮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用臀上动脉浅支岛状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创面的方法,并观察疗效。方法对22例骶尾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患者,应用臀上动脉浅支岛状肌皮瓣对缺损创面进行修复,其中男14例,女8例;骶部压疮17例,外伤2例,烫伤2例,恶性肿瘤1例;皮瓣面积最大11cm×22cm,最小4cm×5cm。结果 22例皮瓣全部成活,经过术后3~12个月随访,皮瓣外观无明显臃肿,色泽、质地均满意,骶部正中软组织增厚,有效地避免压疮再次形成,且耐磨擦,髋关节无功能障碍,术后1年皮瓣均获不同程度保护性感觉。结论臀上动脉浅支岛状肌皮瓣操作方便,易切取,损伤小,不牺牲主干动脉,不影响关节功能,患者容易接受,是修复骶尾部软组织缺损和/或伴有骨外露的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皮瓣血运可靠、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骶尾部溃疡期压疮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应用VSD技术治疗住院骶尾部Ⅲ、Ⅳ期压疮患者16例,术后维持负压吸引7~10 d,并进行效果评定。结果:VSD技术治疗骶尾部压疮16例,有效16例(100%),其中优14例(87.5%),良2例(12.5%),植皮成功率100%。结论:VSD技术治疗骶尾部溃疡期压疮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aum staling drainage,VSD)治疗骶尾部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通过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例因瘫痪导致骶尾部压疮并感染患者,采取应用VSD技术处理创面,待创面被有效清创、新鲜肉芽生长后分别行植皮或皮瓣手术,进行效果观察。结果 11例患者均在使用VSD3~6次后行手术治疗,所植皮片或皮瓣全部存活,创面愈合;1例患者在使用8次VSD后,创面情况仍不理想,最终放弃而继续行普通外科换药处理。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手术植皮或皮瓣转移术对于治疗骶尾部压疮创面,能更好地进行创面引流,控制感染加重,促进创面肉芽生长,有利于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11.
骶尾部压疮和溃疡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常常深达骨质且合并感染,病情复杂,多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包括坏死组织的切除、清创和重建修复。随着整形外科领域各种皮瓣方法的进展,压疮修复由植皮、随意皮瓣开始,发展为轴型皮瓣、肌皮瓣和筋膜皮瓣,使巨大压疮于Ⅰ期修复成为可能,缩短了疗程, 相似文献
12.
臀上动脉浅支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尾部褥疮是截瘫及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常规护理及清创缝合效果差。我科1997~2004年采用臀上动脉浅支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1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应用于软组织损伤创面早期修复的疗效;方法:对68例四肢软组织损伤患者将撕脱、离体及弃用肢体皮肤修剪成网状全厚皮片或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回植覆盖皮肤缺损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及皮片生长修复创面。结果:68例愈合时间15~28 d,术后创面Ⅰ期愈合率为82.4%,Ⅱ期愈合率为100%;经3~24个月随访,患者皮肤弹性、感觉恢复满意。结论:该技术有效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及皮片生长,缩小Ⅱ期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结合肌皮瓣转移修复压疮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入院带入深度压疮的患者38例采用清创并置管冲洗、负压封闭引流14~21d、二次手术皮瓣修复的方法治疗深度压疮,治疗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保持有效引流、正确的体位、密切观察皮瓣血运、加强营养支持。结果:经清创、置管灌洗、负压封闭引流14~21d ,压疮创面肉芽新鲜,无脓性分泌物,转移皮瓣成活,创面均愈合。结论:VSD引流技术结合肌皮瓣移植封闭深度压疮的创面,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经济负担,患者能及早治愈康复,从而减轻护理工作负担,提高医疗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Ⅳ期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Ⅳ期压疮患者4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实验组采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处理伤口,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处理伤口,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创面感染控制情况、伤口换药平均时间,患者伤口疼痛评价及每例伤口的均次数换药费用。结果:实验组创面的愈合效果、愈合时间和创面感染控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疼痛、换药频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Ⅳ期压疮可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复杂难愈性创面的效果。方法对20例复杂难愈性创面病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观察负压引流时间、更换次数、愈合方式以及应用游离皮片移植及转移皮瓣的愈合情况。结果负压引流更换次数最少1次,最多4次,所有接受负压引流创面均不能自行愈合,引流一周后,创面有不同程度缩小17例,占85%,应用游离皮片移植愈合6例,占30%,而选择转移皮瓣移植14例占70%。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顽固难治性创面的治疗中,对确保植皮或皮瓣移植的成功率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局部氧疗与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干预对豚鼠Ⅲ期压疮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于豚鼠(n=20)左侧股骨大转子处制备Ⅲ期压疮创面,根据创面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序贯联合干预组(-125 mmHg负压治疗持续320 min,5 L/min的局部氧疗持续160 min)、交替联合干预组(-125 mmHg负压治疗40 min,5 L/min的局部氧疗20 min,交替8次)、单纯负压组(-125 mmHg负压治疗40 min后暂停20 min,重复8次)、单纯氧疗组(5 L/min的局部氧疗20 min后暂停40 min,重复8次)和空白对照组(常规处理创面,不予负压治疗或局部氧疗)。分别于创面形成第0、1、3、7、11天,测量创面面积并计算创面面积收缩率。切取创缘全层皮肤组织样本,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创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 在相同的观察时间点,联合干预贯序或交替组的创面面积收缩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组织学观察发现,联合干预组创缘组织的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轻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联合干预组创缘组织中VEGF和MVD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交替联合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序贯联合干预组。结论 局部氧疗与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干预对豚鼠Ⅲ期压疮创面的愈合具有促进作用,可能与其迅速地减轻创面组织的炎症反应程度,并使创面组织中VEGF和MVD的表达增高致使创面血管化程度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陈付红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5):475-47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式引流应用于糖尿病合并四期压疮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糖尿病合并四期压疮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按照湿性愈合理论局部换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负压封闭式引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式引流应用于糖尿病合并四期压疮患者的治疗中疗效可靠,可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吉林医学》2019,(11)
目的:探讨应用直接缝合或转移皮瓣联合术后负压吸引装置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利用直接缝合或转移皮瓣联合术后负压治疗压力性压疮治疗的12例患者。男11例,女1例;年龄22~79岁,平均61.08岁;压疮分型:Ⅲ型7例,Ⅳ型5例;创面缺损面积2 cm~2~42 cm~2;术前病程:1~120个月,平均15.58个月;无明确治疗禁忌。结果:全部患者均以直接缝合或转移皮瓣闭合创面并联合封闭负压引流装置使用,无术中并发症。患者随访12~25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1例患者创面一期修复完成,1例患者手术失败,同一术式翻修后完成修复,随访压疮均无复发。结论:组织量缺损较小的压疮窦道及面积较小的压疮溃疡,可以使用直接缝合或转移皮瓣修复~([9]),操作简单,损伤轻微,结合封闭负压吸引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是治疗臀部压疮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