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刚毅 《现代保健》2009,(19):130-131
增强扫描是指经静脉注射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再行扫描,使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间的密度差增加,从而提高病变显示率。病变组织密度增加称为增强或强化。机制是注射对比剂后血液内碘浓度增高,血管和血供丰富的组织器官或病变组织碘含量较高,而血供较少的病变组织含碘量较低,使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碘的浓度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有利于发现平扫未显示或显示不清楚的病变,同时根据病变的强化特点,有助于病变的定性。因此增强扫描可反映病理组织性质,最后对比剂经肾脏排泄使泌尿道强化随尿液排除体外。目前常用的造影剂有两种:水溶性离子造影剂,如60%~76%的泛影葡胺或碘酞葡胺;非离子型造影剂,如欧乃派克、碘必乐、尤维显等,非离子造影剂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随着临床诊断中螺旋CT的日益普及,产生医源性辐射损伤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为确保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所需要,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成为一个重点研究方向,本文针对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应用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临床诊断中螺旋CT的日益普及,产生医源性辐射损伤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为确保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所需要,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成为一个重点研究方向,本文针对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应用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螺旋CT胸部扫描方法及扫描技术对疾病的诊断价值,以便减少病人X线照射量及经济负担,且不影响诊断要求。方法 随机分析1000例胸部螺旋CT扫描的病例。常规扫描927例,其中单纯平扫155例,直接增强扫描747例,平扫加增强25例。血管造影73例。常规扫描中加做高分辨CT105例、薄层扫描86例、动态扫描6例、支气管成像40例。结果 不同的扫描方法和扫描技术适用于不同的疾病。选择适当的扫描方法及扫描技术,可减少病人X线照射,并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结论 在工作中应根据临床要求和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扫描方法及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总结了在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时,关于CT定位及影像获取方面的几点注意事项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6.
副鼻窦疾病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8例副鼻窦疾病患者,男30例,女18例,年龄12~64岁,使用GE公司CT/e单层螺旋CT机对48例患者进行低剂量冠状扫描,扫描基线垂直于听眦线,扫描范围自额窦前缘至蝶窦后缘,扫描参数:120 kV、30 mA、1.5 s/r、层厚5 mm,然后选取上颌窦中部同时显示筛窦、上颌窦及中、下鼻甲层面行常规剂量扫描,扫描参数:120 kV、100 mA、1.5 s/r、层厚5 mm。  相似文献   

7.
目的 多层螺旋CT扫描中减少病人所受的辐射剂量的方法。方法 根据各种影响辐射剂量的因素,探讨多层螺旋CT辐射的防护方法。结果 论述了多层螺旋CT减少辐射剂量的各种方法。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应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病人的辐射剂量,避免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1例慢性锰中毒及颅脑CT核磁共振扫描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慢性锰中毒及颅脑CT核磁共振扫描报告王广松贵州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550006聂旭东贵州省人民医院放射科550006职业性慢性锰中毒早期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毒较明显时.出现锥体外系统损害,并可伴有精神症状,严重时可表现...  相似文献   

9.
程广  张静 《现代预防医学》2015,(19):3639-3642
摘要:随着多排螺旋CT各种技术的研究进展,CT检查逐渐普遍,公众防护意识亦在提高。儿童鼻窦CT扫描时不可避免地经过眼球、损伤晶状体,所以在保证CT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扫描参数进行扫描从而降低辐射剂量显得尤为重要。低剂量CT扫描时,患儿接受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剂使用量扫描,但需注意控制好管电流的下降幅度,不至于过于追求低辐射剂量而忽略了CT图像质量。目前国内外研究均提示儿童鼻窦低剂量CT扫描的适宜管电流为20~50 mA,但具体数值未完全统一,适宜的扫描参数仍需更大样本量的数据进一步研究而得出。  相似文献   

10.
刘静 《职业与健康》2008,24(17):1860-1861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 方法对120例应用高压注射器进行CT增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各种并发症。结果114例患者成功完成CT增强扫描,6例渗漏引起局部肿胀。无空气栓塞、心脑血管意外、静脉炎严重造影剂过敏反应发生。结论高压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精心的护理操作和扫描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取得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CT增强扫描中的作用。方法:对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行双源CT增强扫描的1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高压注射器应用与护理方法。结果:造影成功185例(97.3%),失败或显示不满意5例(2.6%),其中4例为静脉穿刺不当有部分造影剂滲漏使显影不充分,1例为连接管接口没固定好而导致造影剂喷在体外。190例中184例扫描过程结束后无任何不适,6例出现各种不适:2例有轻微的过敏反应,面潮红,荨麻疹;2例为精神紧张,恐惧;2例因低血糖而致心慌、气短。结论:针对高压注射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恐惧心理和药液外渗所造成的痛苦,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张水灌肠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提高结肠癌的cT诊断及临床分期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结肠镜活检病理证实的结肠癌45例,讨论其CT表现。结果:结肠癌CT表现为结肠壁增厚,软组织肿块,管腔不规则狭窄,管壁僵硬及局部管壁的异常强化;可清晰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肠壁侵犯的深度、周围组织侵犯及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定位准确率100%,定性准确率95.6%。结论:低张水灌肠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术前分期、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估计预后等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胃癌诊断中的影像特征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于医院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的63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方式检查胃癌的影像特征,并以手术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扫描方式对胃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63例患者,CT平扫可见胃壁呈不同程度的增厚;对于增厚广泛的患者,其图像中胃壁自然弧度并不可见,胃轮廓不清、壁僵硬,周围脂肪层模糊或不可见。CT三期增强扫描可见较佳的胃壁内外、胃腔内对比,且可较直观地显示病灶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63例患者中,44例胃壁呈不均匀增厚,胃体内病灶突出于腔外,并侵犯邻近器官、组织,其中21例侵犯胰腺,6例侵犯肝脏,15例侵犯胃周淋巴结,2例侵犯其他部位;在门脉期、动脉期,大部分患者的病灶可见增强,其中49例门脉期病灶强化面积增大,2例胃壁呈三层结构。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的总检出率、总诊断准确率及对胃窦、胃体部胃癌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均较高,且可清晰显示病灶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全腹CT扫描前两种胃肠道准备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3例全腹CT扫描检查的患者按照进院检查顺序随机分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口服泛影葡胺准备肠道进行全腹CT扫描检查,对照组采用口服并灌肠泛影葡胺用于全腹CT扫描检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肠道造影剂充盈时间平均(1.01±0.20) h,成功率100%,对照组患者肠道造影剂充盈时间平均(2.93±0.32) h,成功率82.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表明口服并灌肠泛影葡胺用于全腹CT扫描的准备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影像检查质量和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低剂量CT扫描在副鼻窦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应用,CT扫描已成为评价副鼻窦病变的一种常规检查方法,是安全进行鼻窦内窥镜外科手术的先决条件[1]。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东芝Aquilion16扫描床平移运动的分析,了解扫描床的结构及组成;同时,通过对扫描床水平运动过程的分析,了解伺服电路控制原理。透过扫描床工作原理的应用,介绍扫描床水平方向运动的指令、动作和反馈的控制流程,并对扫面床水平运动的故障进行分析,排查故障单元。从而累积大型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经验,增强维修工作的实用性和有效修复率,节省医疗设备维修成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CT增强延时扫描用于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为肝脏肿瘤诊断、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肝脏肿瘤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经CT增强延时扫描,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肝脏肿瘤患者的检查结果、手术病理结果,分析诊断符合率、误诊/漏诊情况以及影像特征。结果:80例肝脏肿瘤患者手术病理结果方面,包括原发性肝癌、肝内转移瘤、肝血管瘤、肝囊肿、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脓肿、肝母细胞瘤,占比率分别为40%、15%、10%、15%、10%、5%、5%,诊断符合率100%。经CT增强延迟扫描后,诊断符合率为97.5%、误诊/漏诊率2.5%。经统计学计算,P>0.05。另外,分析图像特征,原发性肝癌动脉期结节强化、延迟期低密度状态,肝囊肿动脉期点状强化,各类肝脏肿瘤疾病影像特征有特异表现。结论: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鉴别诊断肝脏肿瘤准确率高,且检查创伤小、安全性高优势突出,为疾病早期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 1999-0 1~ 2 0 0 3 -0 6,作者对临床遇到的高度疑有肝癌的患者进行了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技术检查。其中 2 7例符合小肝癌的诊断标准 ,即单个结节直径≤ 3cm ,多个结节数目不超过 2个且直径之和 <3cm。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7例小肝癌 (直径≤ 3cm)患者 ,男 2 1例 ,女 6例 ,年龄 2 6~ 68岁。手术病理证实 2 5例 ,其余 2例经多种影像学技术 (超声、外院MRI及肝动脉造影等 )结合临床资料 (病史及AFP阳性 )证实。1·2 方法  2 7例中有乙肝病史或HBsAg阳性者 2 2例 ,2例为术后残肝复发患者。所有病例采用Xvision/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成像的扫描参数、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的患者进行双源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除固定扫描参数外,主要参考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范围来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对比剂流率。再随机抽取100例常规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根据冠状动脉各段血管显示情况及图像质量评价标准,采用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成像(前瞻性序列扫描技术)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序列扫描技术的平均X射线剂量CTDIVol为11.96~14.25mGy,大约是回顾性心电门控(CTDIVol为30.36~45.67 mGy)的1/3,总的有效剂量E(2.6±0.9)mSv,大约是回顾性心电门控(8.2±0.1)mSv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源CT冠脉CTA成像中,采用前瞻性序列扫描技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并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并且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低管电压(80 kV)扫描降低腹部CT血管成像检查辐射剂量的作用及对病变显示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6例做腹部CTA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分别采用管电压80 kV和120 kV,管电流采用自动毫安。比较两组的病变显示、图像质量、腹主动脉CT值及平均辐射剂量,分别对所得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的血管强化值(604.9±132.3)HU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8.3±94.3)HU,图像质量评分(3.61±0.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6±0.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原始图像噪声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血管重建成像图像质量、病变显示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试验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对照组分别降低66.2%、69.7%及69.8%。结论:64排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采用低管电压(80 kV)可降低辐射剂量,病变显示较满意,获得图像可符合临床诊断要求,但原始图像噪声偏高,相关参数及管电流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