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化学法、血红蛋白免疫法、转铁蛋白免疫法在检测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抗干扰性。方法采用化学法、血红蛋白免疫法、转铁蛋白免疫法检测399例消化科患者便隐血,比较其阳性检出率。结果阴性249例,阳性150例。化学法阳性结果共124例,占总数399例的31.1%,占阳性150例的82.7%;血红蛋白法阳性结果共99例,占总例数的24.8%,占阳性150例的66%。;转铁蛋白法阳性结果共计:112例,占总例数399例的28.1%,占阳性150例的74.7%;血红蛋白法和转铁蛋白法任一种为阳性结果共计:130例,占总例数399例的32.6%,占阳性150例的86.7%。结论转铁蛋白法对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较高;转铁蛋白与血红蛋白同时检测可有效提高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吴鹏  李艳  陈进  孙端阳 《检验医学》2010,25(3):176-178
目的评价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联合免疫法和匹拉米洞化学法在检测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联合免疫法和化学法分别对12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和76名阴性对照粪便标本进行检测,评价2种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并用稀释已知浓度人红细胞(RBC)悬液比较2种方法检测线性范围。结果化学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54.1%、97.4%、97.1%、56.9%,而联合免疫法分别为96.7%、98.7%、99.2%、94.9%,化学法检出限高于联合免疫法。结论Tf与Hb联合免疫法可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出血及大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联合免疫法和匹拉米洞化学法在检测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联合免疫法和化学法分别对12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和76名阴性对照粪便标本进行检测,评价2种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并用稀释已知浓度人红细胞(RBC)悬液比较2种方法检测线性范围。结果化学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54.1%、97.4%、97.1%、56.9%,而联合免疫法分别为96.7%、98.7%、99.2%、94.9%,化学法检出限高于联合免疫法。结论Tf与Hb联合免疫法可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出血及大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免疫双联法检测粪便隐血,分析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血红蛋白免疫法、转铁蛋白免疫法和免疫双联法(双联法用于定性检测粪便中的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对72例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人的粪便进行隐血检测,其中上消化道出血26例,胃肿瘤病变11例,消化道溃疡25例,大肠肿瘤病变10例。结果血红蛋白免疫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3.8%、72.7%、44.0%、60.0%;转铁蛋白免疫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0.7%、81.8%、52.0%、80.0%,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即应用双联免疫法(其中任何一项为阳性则均判定为阳性),其阳性率分别为88.5%、100%、64.0%、100%。结论粪便隐血的检测仍然是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筛查工作中的重要手段,它更快捷,更直接,更经济有效的反映消化道出血情况的重要方法。由此可见,应用双联免疫法即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的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更高,特异性强,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消化道出血及其恶性肿瘤病变的粪便隐血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便隐血试验[(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Hb-mAb)法]和转铁蛋白试验[转铁蛋白单克隆抗体(TF-mAb)法]联合检测粪便隐血在抗血小板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8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且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的患者粪便标本,分别采用血红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和转铁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检测粪便隐血。结果 785例患者粪便Hb-mAb法阳性检出率1.27%;TF-mAb法阳性检出率19.62%,2种方法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提高至24.46%。结论 TF-mAb法对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检出率,2种方法联合检测可起到互补作用,对提高抗血小板药物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3种大便隐血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血红蛋白转铁蛋白联合免疫法、单克隆抗体免疫法和匹拉米洞化学法进行方法学比较,探讨不同大便隐血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灵敏性、特异性及干扰性对3种试验方法做比较,并用3种试验方法同时对256例大便标本进行大便隐血检测。结果联合免疫法、单克隆抗体法及匹拉米洞法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2、2、20μg/mL;匹拉米洞法对人和动物的血红蛋白均可发生反应,单克隆抗体法和联合免疫法只与人的血红蛋白反应;单克隆抗体法和联合免疫法不受维生素C(VitC)干扰,当VitC浓度达10.0mg/mL可造成匹拉米洞法假阴性结果;208例对照组、35例上消化道出血组、13例下消化道肿瘤性病变组,其中匹拉米洞法检出阳性例数分别为37例、35例、13例,单克隆抗体法检出阳性例数分别为18例、25例、11例,联合免疫法检出阳性例数分别为24例、35例、13例。结论联合免疫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强的特点,是极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检测方法,在临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4种粪便隐血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改良匹拉米洞法(化学法)、胶体金法(单克隆法)、胶体金法和化学法联合检测法(双联半定量法)、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法(联合免疫法)检测粪便隐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消化道疾病或非消化道疾病的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218例,分别用改良匹拉米洞法、胶体金法、双联半定量法、联合免疫法进行检测。结果 218例标本中改良匹拉米洞法阳性率最高,为56.0%;其次是联合免疫法和双联半定量法,阳性率分别为48.2%和47.2%;单克隆法阳性率为42.2%。结论同时检测粪便中的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可以更为准确地测定粪便中隐血,能尽可能排除化学法的假阳性及单独检测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假阴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血红蛋白(Hb)试验和转铁蛋白(TF)试验联合检测粪便隐血在恶性肿瘤患者伴发消化道出血筛查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肿瘤科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363例以及健康对照者的粪便标本100例,受试者标本均采用血红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和转铁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两种检测方法进行粪便隐血检测。结果肿瘤患者血红蛋白隐血试验、转铁蛋白试验单项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低于联合试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患者血红蛋白隐血试验、转铁蛋白试验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肿瘤患者血红蛋白隐血试验、转铁蛋白试验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非消化道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粪便转铁蛋白检测在消化道出血中有较高的检出率,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可以起到互补作用,对提高恶性肿瘤患者伴发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匹拉米洞化学法、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随机粪便样本和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黑色柏油便分别使用匹拉米洞化学法、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随机粪便样本隐血试验阳性率匹拉米洞化学法为41.1%,血红蛋白免疫法为8.4%,转铁蛋白免疫法为17.9%,三种方法检测有显著性差异(P<0.05)。40例黑色柏油便隐血试验匹拉米洞化学法阳性率100%,血红蛋白免疫法阳性率87.5%,转铁蛋白免疫法阳性率97.5%。结论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特异性均高于匹拉米洞化学法,假阴性率低;匹拉米洞化学法假阳性率高,特异性差;三种方法结合使用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同时检测血红蛋白(Hb)与转铁蛋白(Tf)在粪便隐血试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健康人及170例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粪便标本分别用单克隆抗体法、转铁蛋白胶体金检测法以及化学法(匹拉米洞半定量检测法)进行检测。单克隆抗体法检测Hb,转铁蛋白胶体金检测法检测Tf,化学法检测Hb。结果化学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45.2%,检测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57.4%,检测健康组阳性率为17.5%。单克隆抗体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48.4%,检测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66.7%,检测健康组阳性率为2.5%。转铁蛋白方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41.9%,检测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64.8%,检测健康组阳性率为2.5%。单克隆抗体法与转铁蛋白法一项为阳性即为阳性的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54.8%,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70.4%,健康纽阳性率为2.5%。结论粪便中的Hb与Tf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消化道出血及大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匹拉米洞法(化学法)与抗人血红蛋白抗体法(免疫法)检测不同疾病组患者粪便隐血试验的结果.方法 化学法与免疫法同时检测150例粪便样本,其中腹泻组60例、肠炎组21例、上消化道出血组20例、肠癌组9例,正常对照组40名.结果 不同疾病组化学法阳性率均高于免疫法,化学法阳性66例(44.00%),免疫法阳性55例(3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法结果 一致占86.00%,不一致占14.00%.结论 粪便隐血检测首选免疫法,对结果 与粪便性状或临床诊断不符的样本,应对照化学法检测结果 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进行内镜检查的14岁以下儿童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年龄、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进一步研究不同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对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8年9月该院消化科因消化道出血住院的123例患儿,对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出血病因、出血部位以及RBC、Hb和HCT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儿童消化道出血多见于学龄前期儿童,平均发病年龄(4.55±3.90)岁,临床以呕血73例、便血50例、腹痛17例为主要表现,上消化道出血105例,下消化道出血18例。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为胃溃疡28例、出血性或糜烂性胃炎27例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9例等,出血部位于胃体43处、胃窦39处和十二指肠球部16处等。下消化道出血原因为Meckel憩室7例、直肠结肠炎5例、肠息肉4例,出血部位于小肠处7例、直肠处7例和乙状结肠处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Meckel憩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其RBC、Hb和HCT影响较大(P 0.05)。结论儿童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明显高于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胃溃疡、出血性或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为常见,出血部位以胃体、胃窦、十二指肠球部最常见。下消化道出血原因以Meckel憩室、直肠结肠炎、结肠息肉最为常见,出血部位以小肠、直肠、乙状结肠最常见,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Meckel憩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导致消化道出血对患儿临床危害较大,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凝酶内镜下喷洒配合钛夹治疗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钛夹治疗)与研究组(40例,血凝酶内镜下喷洒配合钛夹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潜血转阴时间、黑便消失时间和呕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即刻止血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红蛋白水平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凝酶内镜下喷洒配合钛夹治疗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纤维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本产OLYMPUS GIF-XP20型纤维胃镜检查对2007年12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0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行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p)定性检查。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以消化性溃疡为主(其中胃溃疡2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9例);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24 h内行胃镜检查者定位诊断率100%;24~48 h内检查者定位诊断率为90.6%;超过48 h以上检查者诊断率为85.5%。Hp阳性60例,阳性率58.8%。本组10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成功插镜率100%。结论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多由于消化性溃疡所致,与Hp感染相关。早期纤维胃镜可明确出血病因,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是小儿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莉 《临床医学》2013,(11):7-8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重度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3月至2013年4月在安徽省萧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部分重度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奥美拉唑组20例,奥美拉唑+生长抑素组2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治疗72 h后,奥美拉唑+生长抑素组收缩压、脉搏、血红蛋白恢复情况较奥美拉唑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钠治疗重度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止血迅速、失血量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转铁蛋白与血红蛋白同时检测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检查粪便中转铁蛋白(Tf)和血红蛋白(Hb)对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6例健康人及135例有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用Quick Chaser便潜血法检测Tf和Hb;“速而准”便隐血法检测Hb;便潜血A,B板法检测Hb。结果 Quick Chaser便潜血法同时检测Tf和Hb,一项结果阳性者即为符合诊断。阳性率健康组2.2%,上消化道出血组40.2%,下消化道出血组68.4%;用“速面准”法检查人Hb,阳性率健康组2.2%,上消化道出血组33.0%,下消化道出血组55.3%,便潜血A,B板邻联甲苯胺(A)法阳性率健康人组19.6%,上消化道出血组26.8%,下消化道出血组26.3%;愈创木脂(B)法阳性率健康组人19.6%,上消化道出血组13.4%,下消化道出血组7.9%。结论 Quick Chaser法同时检测粪便中人Hb,Tf是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更有效的一种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大剂量奥曲肽分别联合兰索拉唑、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7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大剂量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者79例,设为A组;采用大剂量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者78例,设为B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 d,两组的胃液pH及血红蛋白水平均升高,且A组高于B组(P<0.05)。A组的止血时间短于B组(P<0.05)。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结论大剂量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更利于改善患者的胃液pH和血红蛋白水平,缩短出血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 目的 评价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Masimo Radical-7脉搏氧测量仪连续、无创地监测血红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41例行消化道出血成年患者,应用Masimo Radical-7脉搏氧测量仪按需连续监测并分别记录患者出血即刻、24hr后的血红蛋白水平(SpHb值),同时于出血即刻及出血后24hr抽取2mL动脉血即刻行动脉血气分析并测定血红蛋白水平(THb值),并对应作记录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出血即刻SpHb值与THb值均呈线性相关(r=0.56),回归方程为y=0.60+0.19x; SpHb与THb的差值的平均值为7.957?2.08g/L。出血后24小时呈线性相关(r=0.75,P<0.0001),回归方程为y=1.20+0.86x;结论 脉搏氧测量仪连续无创监测血红蛋白值与同时间点动脉血气分析测得的血红蛋白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无创连续血红蛋白监测技术准确性良好,可有效指导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