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种检测方法对阴道分泌物真菌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收集镜检阴道分泌物真菌阳性和阴性标本各200例,用PCR技术鉴定其念珠菌类型,再随机选择荧光PCR核酸检测结果阳性标本30例进行真菌微生物培养,验证分型结果的正确率。结果常规镜检阳性200例,荧光PCR核酸检测鉴定阳性189例,其中白色念珠菌157例(78.5%),光滑假丝酵母菌24例(12%),热带假丝酵母菌6例(3%),白念合并光滑酵母菌2例(1%),其他真菌11例(5.5%)。常规镜检阴性200例,荧光PCR核酸检测鉴定阳性58例,其中白色念珠菌50例,光滑假丝酵母菌6例,热带假丝酵母菌2例;随机选择荧光PCR核酸检测结果阳性标本30例真菌培养结果吻合率97%。结论门诊常规检验中,真菌涂片镜检应为首选。对于门诊镜检阴性而又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建议进行分子生物学基因鉴定。镜检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相互补充,但应以分子生物学方法为标准。  相似文献   

2.
阴道分泌物真菌检测300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丽琴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9):1630-1631
目的:比较常规门诊镜检与培养两种方法对阴道分泌物真菌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了解阴道分泌物中常见真菌的种类。方法:选择性收集门诊常规镜检阴道分泌物300份,同时用珂玛嘉显色鉴别培养基做真菌培养,并将两者的结果进行卡方分析,对培养出的真菌做进一步的菌种鉴定。结果:常规镜检与培养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68.7%和63.3%,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相互关联(!2=109.61)但不相等(!2=4.74)。阴道分泌物常见真菌的种类占前几位的分别为白色假丝酵母菌(64.2%)、热带假丝酵母菌(13.7%),假热带假丝酵母菌(5.8%),克柔假丝酵母菌(4.7%)。结论:在门诊,真菌涂片镜检仍应为首选。镜检与培养两种方法可以互相补充,但一种方法检出的阴性结果不能代表另一种方法。阴道分泌物中常见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干化学法检测在常见阴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初诊阴道炎患者1800例,采用干化学法检测阴道分泌物5种酶学指标[脯氨酸氨基肽酶(PIP)、唾液酸苷酶(SNA)、凝固酶(COA)、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葡萄糖苷酶(GUS)],并同时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结果以革兰染色镜检法结果为标准,干化学法在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滴虫性阴道炎诊断中的敏感性分别为45.39%、44.68%和92.31%,特异性分别为97.14%、85.70%和96.2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18%、36.73%和34.9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12%、89.29%和99.82%;符合率分别为80.61%、79.28%和96.11%,不符合率分别为19.39%、20.72%和3.89%。1 800例患者阴道分泌物干化学法检测BV的阳性率低于革兰染色镜检法(χ2=515.24,P0.001);干化学法检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的阳性率均高于革兰染色镜检法(χ2值分别为142.36、537.70,P0.001)。结论目前尚不能用干化学法完全替代革兰染色镜检法,需充分利用2种方法的各自优势,以提高临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实验室检查对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查在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8例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了湿片法检查和革兰染色显微镜检查,并对阴道分泌物、宫颈分泌物及粪便分别进行了假丝酵母菌培养。结果其中89例患者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阳性。89例阴道假丝酵母菌阳性者,几乎全部存在肠道菌群失调。革兰染色镜检阴道分泌物的阳性率与培养法阳性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个别标本间两法阳性率存在差异。结论阴道分泌物革兰染色镜检与培养法联合检查,可大大提高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研究结果提示合理地应用和选择抗生素,能降低阴道假丝酵母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门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致病菌群的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对怀疑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门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革兰染色镜检及沙氏平板分离培养,用显色培养基和全自动鉴定仪作菌种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染色镜检和分离培养结果经χ2检测,P<0.05,显示二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离出60株假丝酵母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75.0%;其次为滑假丝酵母菌,占13.3%;药敏试验中显示,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和咪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83.3%、90.0%、81.7%、76.7%和68.3%。结论 VVC的染色镜检容易漏检,其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两性霉素B对假丝酵母菌的敏感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和胎膜早破的关系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因胎膜早破而入院的妊娠妇女85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非胎膜早破妊娠妇女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阴道分泌物及宫颈分泌物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观察两组假丝酵母菌感染阳性数、胎膜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MP-1)的表达程度。分析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对胎膜早破及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阴道及宫颈分泌物检测革兰阳性、阴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假丝酵母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膜MMP-9阳性单位(PU)值、MMP-9/TMP-1PU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MP-1PU值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丝酵母菌感染与胎膜早破具有相关性(P0.05)。研究组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及病理性黄疸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与胎膜早破具有相关性,是母婴出现不良结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女性分泌物及其中分离的假丝酵母菌进行支原体培养,探讨假丝酵母菌是否对解脲脲原体检测产生干扰及支原体黏附假丝酵母菌的条件。方法将女性分泌物及其中分离的假丝酵母菌进行支原体培养,制备第1代、第10代菌株及支原体阳性培养液和阴性培养液,交叉混匀后作为标本进行支原体的检测。结果 445份标本中,阳性培养液中分离出假丝酵母菌的标本5份,其中仅1份第1代假丝酵母菌检测呈阳性但第10代菌呈阴性结果,1份第1代和第10代假丝酵母菌均呈阳性结果。第10代假丝酵母菌和支原体培养液混合培养后,分离的假丝酵母菌支原体检测均阴性。结论假丝酵母菌对解脲脲原体的定性检测不产生干扰,但对解脲脲原体的部分药敏试验结果可产生干扰,解脲脲原体黏附假丝酵母菌需特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2084例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女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感染状况。方法采集妇科门诊就诊的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涂片法进行滴虫和假丝酵母菌检测,用唾液酸酶法进行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的快速检测。结果在2084例标本中,共检出滴虫38例,阳性检出率1.8%,假丝酵母菌510例,阳,巨检出率24.5%,BV阳性531例,阳性检出率25.5%。结论对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同时进行滴虫、假丝酵母菌和BV检测,能更好地反映阴道炎患者的病原体感染状况,可作为青岛地区妇产科门诊患者白带常规的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成年女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情况,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12月在该院妇科就诊的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常规及病原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580例患者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检出真菌1 376例(占38.4%)、细菌性阴道炎1 256例(35.1%)、滴虫55例(1.5%)、革兰阴性双球菌11例(0.3%),清洁度以Ⅲ、Ⅳ度为主,分别占48.9%、27.5%.2 126例患者病原学检测,共检出2 248株病原体,其中假丝酵母菌1 028株、支原体728株、细菌457株、沙眼衣原体35株、485例患者同时检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22.8%(485/2 126).检出率前三位的病原体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解脲支原体、大肠埃希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耐药率均在10%以下;解脲支原体对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低,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等敏感率在95%以上;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及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但对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仍高度敏感.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和解脲支原体是广州地区成年女性阴道炎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临床应重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并根据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敏感抗菌药物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阴道炎患者细菌性阴道病的快速检测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女性阴道炎患者滴虫和假丝酵母菌以及细菌性阴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妇科门诊就诊的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涂片法进行滴虫和假丝酵母菌检测,用唾液酸酶法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的快速检测。结果在6 345例标本中,共检出阳性标本2 878例,阳性检出性率为45.4%,其中检出滴虫145例,检出率为2.3%;检出假丝酵母菌1 671例,检出率为26.3%;细菌性阴道病阳性1 697例,检出率为26.7%。结论青岛地区阴道炎患者细菌性阴道病的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该病的检测,以便更全面地反映阴道炎患者的病原体感染状况,协助临床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本地区女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体的感染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妇科门诊就诊的阴道炎患者分为绝经组和未绝经组,分别采集其阴道分泌物,以生理盐水涂片法对绝经与未绝经妇女进行滴虫和假丝酵母菌的检测,唾液酸酶法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的快速检测.结果 ①未绝经组滴虫、假丝酵母菌和细菌性阴道病的总阳性检出性率为46.7%;绝经组三者的总阳性检出性率为32.2%,二组阳性检出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х2=42.65,P〈 0.01).②未绝经组滴虫、假丝酵母菌和细菌性阴道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27.0%和28.2%;绝经组三者对应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4%、15.3%和18.0%;两组滴虫、假丝酵母菌和细菌性阴道病的检出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х2=13.99,х2=35.99,х2=25.97,P均〈0.01).结论 本地区女性阴道炎患者假丝酵母菌和细菌性阴道病的检出率较高,与绝经女性相比,未绝经女性更容易发生假丝酵母菌的感染和细菌性阴道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检验方法在女性生殖道念珠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门诊高度怀疑女性生殖道念珠菌病就诊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640例,分别采用直接真菌涂片法、实时荧光PCR定性法和念珠菌显色培养法进行检测,并以显色培养法为金标准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直接真菌涂片阳性198例,实时荧光PCR定性检测结果真菌阳性296例,其中白色念珠菌234例,光滑假丝酵母菌39例,热带假丝酵母菌23例,白色念珠菌合并热带假丝酵母菌5例;显色培养法检测结果阳性287例,其中白色念珠菌229例,光滑假丝酵母菌36例,热带假丝酵母菌22例,白色念珠菌合并热带假丝酵母菌3例。三种方法检出率比较,直接真菌涂片法低于显色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定性法(P0.05),实时荧光PCR定性法与显色培养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真菌涂片检测虽然操作简单、快速,但漏检率高;念珠菌显色培养检出率高,但耗时长;实时荧光PCR定性法简单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出率高,是女性生殖道念珠菌病诊断值得推广应用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73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致病菌种的分布及其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情况,为VVC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73例VVC惠者外阴皮屑和阴道分泌物进行真菌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及5种抗生素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同时对73例VVC患者外阴皮屑和阴道分泌物作假丝酵母菌培养,分离率为100%.单独对外阴皮屑或阴道分泌物作假丝酵母菌培养,分离率低于同时对外阴皮屑和阴道分泌物做假丝酵母菌培养的分离率,分别为84.9%、89.04%(P<0.05).白假丝酵母菌在VVC的致病菌中占的比例达69.86%,明显高于非白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30.14%)(P<0.05).致病菌种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0.4%、86.3%、71.2%.对氟康唑、酮康唑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1.5%和39.7%.结论:对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同时进行外阴皮屑和阴道分泌物的真菌培养,可以提高分离率.临床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参考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真菌药物能提高治愈率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阴道念珠菌病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由于临床抗菌药和激素类药物等的广泛应用,目前该病发病率高达30%-40%,且及易复发。临床表现外阴瘙痒,检查阴道分泌物增多,外观呈白色绸状、白膜状或豆渣状。阴道分泌物的化验室检测方法多种,那么那种方法最适合临床需要,检测报告快速、准确,为此展开几种方法对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细菌性阴道病感染对单胎妊娠初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孕妇设为研究对象,检测B族溶血性链球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细菌性阴道病感染情况,比较B族溶血性链球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细菌性阴道病感染阳性与阴性者妊娠结局。结果 入组孕妇检出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23例(21.70%),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19例(18.45%),细菌性阴道病感染17例(16.04%)。B族溶血性链球菌阳性者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膜早破、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感染、新生儿低体质量发生率显著高于B族溶血性链球菌阴性者(P<0.05或0.01)。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阳性者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胎膜早破、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感染、新生儿低体质量发生率显著高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阴性者(P<0.05或0.01)。细菌性阴道病阳性者早产、产褥感染、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新生儿低体质量发生率显著高于细菌性阴道病阴性者(P<0.05或0.01)。结论 妊娠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细菌性阴道病感染会增加单胎妊娠初产妇不良妊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甘肃省民乐地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致病菌株的构成与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情况。方法采集90例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接种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完成菌种培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真菌药敏试验。结果 90份分泌物标本培养阳性83份,阳性率为92.2%,共分离出86株假丝酵母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62株(72.1%),光滑假丝酵母菌14株(16.3%),热带假丝酵母菌5株(5.8%),克柔假丝酵母菌3株(3.5%),其他假丝酵母菌2株(2.3%)。86株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95.3%)和制霉菌素(93.0%)的敏感率最高,其次为5-氟胞嘧啶(80.2%)和氟康唑(67.4%),对克霉唑(59.3%)和咪康唑(57.0%)较低。结论 RVVC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但优势明显下降,非白假丝酵母菌比率上升,尤以光滑假丝酵母菌明显。假丝酵母菌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具有一定耐药性,特别是唑类药物。因此,在治疗RVVC前必须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该院患者酵母样真菌感染的种类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选择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该院2007~2008年间患者酵母样真菌培养阳性的种类分布及各自药敏情况。结果酵母样真菌阳性标本共342例,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265例(77.49%),热带假丝酵母菌41例(11.99%),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8例(5.26%),光滑假丝酵母菌15例(4.39%),季也蒙假丝酵母菌2例(0.58%),克柔假丝酵母菌1例(0.29%)。结论该院患者感染酵母样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首,痰标本阳性率最高,临床应给予关注,及时送检疑似真菌感染的标本,并合理使用抗真菌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惠州市惠城区桥东街道办事处社区妇女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的感染状况。方法对2010~2011年在惠州市惠城区桥东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妇科门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社区妇女阴道分泌物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为1.1%,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检出率为16.7%,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为14.3%。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在社区妇女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临床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种类及其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选择该院门诊及住院患者412例,采集其痰液、咽拭子、中段尿、大便或分泌物等,共检出假丝酵母菌属412株.使用沙保弱培养基培养并分离菌种,柯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初步筛选,必要时进行假丝酵母菌属同化及糖(醇)的发酵试验进行菌种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ATB-FUNGUS3酵母样真菌药敏试剂盒,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检测.标准菌株为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9002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22019.结果 分离的412株假丝酵母菌属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痰液)居多.在该院所用的5种抗真菌药物中,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高;热带假丝酵母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白色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及光滑假丝酵母菌.结论 检验人员应与临床医务人员沟通,鉴别定居菌与致病菌及其临床价值,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革兰染色法在诊断细菌性阴道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革兰染色法在诊断细菌性阴道病中的价值。方法:以Amsel法为标准,分别用阴道加德纳菌培养法和G染色法检测6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结果:G染色细菌积分的灵敏度为90.0%,特异性为96.7%,阳性预示值为96.4%,阴性预示值为93.5%;阴道加德纳菌培养法的灵敏度只有41.7%,特异性为88.3%,阳性预示值为78.1%,阴性预示值为60.2%。结论:革兰染色法可以客观、准确、简便的诊断细菌性阴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