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时罗库溴铵靶控输注的可行浓度。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罗库溴铵低剂量组、罗库溴铵中剂量组及罗库溴铵高剂量组3组,每组各40例,3组术中分别以罗库溴铵靶控输注0.6 mg/L、0.8 mg/L、1.0 mg/L维持骨骼肌松弛。对比3组患者肌松效果、肌松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并比较不同剂量组间的拔管时间及瑞芬太尼用量情况。结果 3组间肌松满意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肌松满意率仅为32.5%,中、高剂量组均为100%,组间比较,中、高剂量肌松满意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3组间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肌松恢复时间与恢复指数随用药剂量增加而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中剂量组的停药后拔管时间较其他两组显著缩短(P0.05),瑞芬太尼用量亦显著少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0.8 mg/L罗库溴铵可获得满意的肌松水平,且术后恢复较快,更适合于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骨骼肌松弛的维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观察腹部手术中闭环与开环两种靶控模式输注罗库溴铵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成年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罗库溴铵闭环靶控组(C组)和开环靶控组(Ο组),各20例.全麻诱导和维持均以效应室浓度分别靶控输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及罗库溴铵.以TOF的T1和T4/T1监测肌松情况.C组、Ο组罗库溴铵起始靶浓度均为9 μg/ml,T1达最大阻滞时气管插管.继而两组效应室靶浓度均调为4 μg/ml,术中以T1≥25%为肌松调控指标(Ο组)或反馈阈值(C组).两组患者肌松恢复期不予拮抗,当T4/T1>75%时结束肌松监测,呼吸恢复满意后拔除气管导管.结果 C组、Ο组肌松效果在起效时间、靶控诱导剂量、插管条件评分、恢复指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Ο组有6例术中罗库溴铵靶浓度依赖人工调控满足肌松,靶浓度维持范围4~5.5 μg/ml.C组均通过自动反馈追加肌松药以4 μg/ml靶浓度维持即可满足要求.结论 以闭环与开环两种模式靶控输注罗库溴铵均可安全用于临床;以效应室浓度9 μg/ml靶控输注罗库溴铵的诱导剂量达0.86 mg/kg,可用74 s左右T1达最大阻滞;闭环靶控输注罗库溴铵较开环模式可减轻麻醉者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淋巴水肿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期,按去脂肪体质量与按实际体质量使用罗库溴铵的药效动力学。方法选取择期淋巴水肿手术全身麻醉患者60例,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去脂肪体质量组(A组)和实际体质量组(B组),每组各30例。麻醉诱导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后,A、B两组分别推注罗库溴铵0.12 mg/kg和0.08 mg/kg(2倍ED95),起效时间达最大抑制程度时气管插管,机控通气。记录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T 1恢复到25%的时间、恢复指数及用药量。结果59例患者完成数据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插管条件、罗库溴铵临床作用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起效时间、恢复指数及罗库溴铵用药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淋巴水肿患者,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诱导、维持全麻时,罗库溴铵按去脂肪体质量给药,可获得良好的插管条件,且无肌松时效延长、肌松药残余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中采用吸入七氟烷联合静脉麻醉对罗库溴铵用量的影响,探讨其在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51例行腹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联合静脉麻醉组25例,静脉麻醉组26例。2组均采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4μg/kg、丙泊酚2.5 mg/mL、罗库溴铵0.6 mg/kg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深度肌松麻醉,静脉泵注丙泊酚3~5 mg/(kg·h)和瑞芬太尼0.1~0.3 mg/(kg·min),维持术中脑电双频指数值40~60;强直刺激后计数≥3时静脉泵注罗库溴铵,初始剂量为7.5μg/(kg·min),调整静脉泵注速率,维持术中肌松深度强直刺激后计数≤2。七氟烷联合静脉麻醉组气管插管后吸入七氟烷并维持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为1.0;静脉麻醉组不吸入七氟烷。2组均于预计手术结束前40 min停止泵注罗库溴铵,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至术毕;七氟烷联合静脉麻醉组在预计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吸入七氟烷。记录2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等用量,拔管时间,手术时间,PACU治疗时间,肌松起效时间,临床肌松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恢复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罗库溴铵在胆囊腹腔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0例在我院行胆囊腹腔镜术患者,进行依托咪酯复合罗库溴铵联合用药临床观察。观察指标:①患者麻醉诱导前后、插管即刻以及插管后3,5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②罗库溴铵的显效时间及起效时间;③插管反应。结果罗库溴铵的显效时间为(15.8±4.2)s,起效时间为(103.7±23.1)s。诱导前后、插管即刻及插管后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罗库溴铵注入60s后均可顺利进行气管插管。结论在胆囊腹腔镜手术中,依托咪酯和0.6mg/kg罗库溴胺联用能显著的缩短起效时间,促使手术顺利完成,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年龄对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下罗库溴铵半数有效剂量(ED_(50))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全身麻醉颌面外科手术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A组51例(年龄18~40岁)、B组54例(年龄41~65岁)和C组55例(年龄66~79岁)。3组均采用序贯法给予罗库溴铵,A组、B组、C组起始剂量分别为0.348、0.290、0.242 mg/kg。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时点)、气管插管即刻(T_1时点)、插管后1 min(T_2时点)、插管后3 min(T_3时点)和拔除插管即刻(T_4时点)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比较3组气管插管条件、诱导时间、起效时间、苏醒时间、苏醒后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并计算罗库溴铵ED_(50)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3组患者气管插管条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同一时点的HR、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C组的MAP高于同一时点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诱导时间、起效时间均短于A组、B组,苏醒时间长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诱导时间、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苏醒后疼痛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ED_(50)为0.267 mg/kg(95%CI为0.223~0.320),分别低于A组、B组的0.321 mg/kg(95%CI为0.297~0.347)、0.314 mg/kg(95%CI为0.283~0.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B组ED_(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是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诱导麻醉时影响罗库溴铵ED_(50)的重要因素,18~40岁、41~65岁和66~79岁患者的罗库溴铵气管插管ED_(50)分别为0.321、0.314和0.267 mg/kg。  相似文献   

7.
赵新生  于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029-303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用药方案对全麻下行鼻、咽腔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拟于全身麻醉下行鼻、咽腔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麻醉诱导:A组患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8μg/kg,丙泊酚2 mg/kg和罗库溴铵0.6 mg/kg;B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维持:A组患者吸入七氟醚1~1.5MAC、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08~0.15μg/(kg.min)和根据需要分次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3 mg/kg;B组患者吸入异氟醚1~2 MAC、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和根据需要分次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4 mg/kg。观察并记录患者从停止吸入麻醉药到自主呼吸恢复、拔除气管导管以及认知功能恢复的时间;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情况及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01);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以及认知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和罗库溴胺的麻醉方法能够减少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并缩短麻醉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8.
高航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1):1453-1455
目的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术术后罗库溴铵的残余作用。方法将择期静吸复合麻醉妇科手术患者40例均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罗库溴铵插管剂量为0.6mg/kg;术中采用4个成串刺激(TOF)持续监测肌松至拔管结束。记录各组TOF值从0恢复至0.25、从0.25恢复至0.9的时间,以及拔管时TOF<0.9的患者TOF恢复至0.9的时间。监测拔管后及TOF达0.9时的动脉血气。结果腹腔镜组罗库溴铵作用时间及TOF值从0.25恢复至0.9的时间均长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拔管时TOF<0.9及动脉血氧分压大于45mm Hg或大于50mm Hg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手术罗库溴铵残余作用发生率高于开腹手术。应加强围术期肌松监测,掌握恰当的拔管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罗库溴铵麻醉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的影响。方法选择87例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按照罗库溴铵使用剂量的不同分为三组,其中A组0.3 mg/kg、B组0.6 mg/kg、C组0.9 mg/kg。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给药前、给药后90 s以及插管后90 s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监测并记录给予肌松药到开始神经检测需要的时间,并观察三组术中神经监测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给药后血压、心率均出现明显下降。A组插管后血压明显上升,与给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B组、C组插管后血压、心率均显著低于A组患者。C组患者未及时检测到喉返神经的病例数(17例)显著高于B组(4例)和A组(0例),C组未及时监测到的病例需等待时间(19.4±2.0 min)显著高于A(0)和B组(5.4±1.1 min),A组术中出现体动的病例数(8例)显著高于B组(0例)和C组(0例)。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应用0.6 mg/kg罗库溴铵既可满足麻醉诱导与手术需要,也不影响术中喉返神经监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的罗库溴铵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的起效时间、恢复时间、肌松程度及其解迷走神经作用。方法 :全麻下手术 60例 ,依罗库溴铵剂量分 3组 ,每组 2 0例 ,依次注入咪唑安定 0 2mg/kg ,异丙酚 2 0mg/kg和芬太尼 5μg/kg ,后按组注入不同剂量的罗库溴铵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 ,观察起效时间 ,恢复时间 ,同时观察心率、血压、心电图等心血管反应作为解迷走神经反应的指标。结果 :三组插管条件均为优等 ,注药前后无明显的心血管反应 ,起效时间 0 6mg/kg组明显长于0 9mg/kg组 ,恢复时间后者明显长于前者 ,50mg/例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均介于前 2组间。结论 :罗库溴铵随剂量增加起效时间缩短而恢复时间延长 ,当剂量达 0 9mg/kg时其解迷走神经作用仍不明显 ,成人一律选用 50mg/例作气管插管简便可行 ,可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4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E组麻醉诱导前15min时,静脉注入艾司洛尔0.5mg/kg,随后以50μg/(kg·min)持续静脉输注直至手术结束;C组以等量的0.9%氯化钠液代替。采用芬太尼(3μg/kg)、丙泊酚(Ce=3μg/mL)及罗库溴铵(0.8mg/kg)诱导插管,术中调整丙泊酚预期血浆浓度Cp值,使得脑双频指数(BIS)波动于40-55。分别记录手术期间丙泊酚用量和苏醒时间,以及麻醉诱导前15min(艾司洛尔给药前,T0)、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1min(T3)、气腹后30min(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后1min(T6)各时点的收缩压(SBP)、心率(HR)和脑双频指数(BIS)值。结果:E组手术期间丙泊酚用量(78.4±11.2μg/(kg·min)少于C组用量(89.3±15.2μg/kg/min),P〈0.05;E组苏醒时间(10.4±2.5min)短于C组(12.1±2.7min),P〈0.05。插管后1min(T3),C组SBP、HR和BIS均高于E组(P〈0.05)。而T4、T5、T6时点,C组HR均高于E组(P〈0.05)。结论:围术期小剂量艾司洛尔持续输注可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丙泊酚的用量,且使麻醉诱导和苏醒平稳、迅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下糖尿病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与术后肌松残余(PORC)的发生率。【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0例,ASAI~Ⅱ,依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非糖尿病组(ND组),每组30例。全部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行气管插管。术中采用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效应。记录起效时间:从注药至T。(0.1Hz单刺激肌颤搐高度)最大抑制所用时间;维持时间:TOFr(4个成串刺激中第4个肌颤搐与第1个肌颤搐的比值即T4/T1)从0恢复到25%所用时间;恢复指数:TOFr从25%恢复到75%的时间,以及拔管即刻TOFr〈90%(定义为POPC)的患者TOFr恢复至90%的时问(PORC持续时间)。监测拔管后及TOFr达90%时的动脉血气结果。【结果】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PORC发生率DM组高于ND组(P〈0.05)。【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全凭静脉麻醉时糖尿病患者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无显著差异,但PORC发生率高且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3.
陈果  李羽  李茜  吕沛林  周荣华  刘斌 《华西医学》2009,(10):2593-2596
目的: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中,评价罗库溴铵在麻醉诱导期间对患者心肌氧供和氧耗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在中低温体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配成罗库溴铵组(n=42例)和维库溴铵组(n=41例)。给予咪唑安定(0.05~0.1mg/kg)及芬太尼(10~15μg/kg)及等效剂量的罗库溴铵0.6mg/kg或维库溴铵0.1mg/kg(Org.Comp)进行麻醉诱导。监测麻醉诱导前至插管后10分钟(1次/1分)期间两组患者心肌氧供和氧耗的变化。结果:与基础值相比,罗库溴铵组患者在插管后5分钟期间心率增加了17.4%~13.5%,动脉收缩压增加了16.94%~14.3%,平均动脉压增加了15.1%~13.2%。同期心率收缩压乘积增加了22.67%~13.96%(P〈0.05)。心率和动脉血压在插管后1~7分钟期间明显高于同期的维库溴铵组患者(P〈0.05)。结论:在ASAⅢ-Ⅳ级、心功Ⅱ-Ⅲ级风心病瓣膜病变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术中,0.6mg/kg罗库溴铵有潜在增加患者心肌耗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观察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腹部手术患者全麻时肌松药罗库溴铵的作用情况.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接受全麻开腹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高原地区(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拟行开腹手术的40例患者设为A组,将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在平原地区(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盐酸戊乙奎醚或阿托品对不同诱导剂量罗库溴铵的作用时效及恢复情况的影响,为罗库溴铵的临床应用及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剂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三组。Ⅰ组:罗库溴铵2倍95%有效剂量(ED95)剂量组(0.6mg/kg);Ⅱ组:罗库溴铵3倍ED95剂量组(0.9mg/kg);Ⅲ组:罗库溴铵4倍ED95剂量组(1.2mg/kg),每组20例。每组再根据两种不同的麻醉术前药随机分为长托宁组ⅠP组、ⅡP组、ⅢP组和阿托品组ⅠA组、ⅡA组、ⅢA组,每组各10例。ⅠP组、ⅡP组、ⅢP组入室后麻醉诱导前10min静注长托宁1.0mg,ⅠA组、ⅡA组、ⅢA组术前0.5h肌注阿托品0.5mg。记录给药后4个成串刺激(TOF)值、肌颤搐反应数、T1消失时间、最大抑制程度和TOF70%。结果肌松程度:ⅠP组与ⅠA组比较,ⅠP组的肌松程度,即TOF%衰减速率在45s、60s、75s、90s、105s及120s几个时间段显著增快(P〈0.01)。ⅡP组与ⅡA组比较,ⅡP组的TOF%衰减速率仅在45s时间段显著增快(P〈0.01),余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ⅠA组与ⅡA组比较,ⅠA组的TOF%衰减速率在45s、60s、75s和90s几个时间段的衰减显著较慢(P〈0.01);气管插管条件:所有气管插管都一次完成,ⅠP组优秀为9例,良好为1例;ⅠA组优秀为6例,良好为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恢复指数:ⅠP组的恢复指数较ⅠA组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P组的恢复指数较ⅡA组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TOF70%:ⅠP组TOF70%与ⅡP组和ⅢP组比较、ⅡP组和ⅢP组的TOF70%、ⅠA组的TOF70%与ⅡA组和ⅢA组比较及ⅡA组和ⅢA组的起效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显著缩短2倍ED95诱导剂量的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并可延长罗库溴铵的恢复指数,即降低罗库溴铵的恢复速率。2倍ED95诱导剂量罗库溴铵合并术前药长托宁可在给药后60s获得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3倍、4倍ED95诱导剂量罗库溴铵可在给药后45s获得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联合不同浓度罗库溴铵对注射痛的缓解作用。方法选择行经1:2插管全麻的择期手术患者120例(ASAI-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40例。三组患者均静脉注射利多卡因30mg10s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10mg(A组浓度为10mg/ml,B组浓度为5mg/ml,C组浓度为1mg/m1),10s内推注完,立即测评患者疼痛评分,记录MAP、HR、SpO:及输注并发症。结果三组患者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35.0%,25.0%和2.5%;A、B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疼痛程度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MAP、HR、Sp02及输注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先注射利多卡因30mg/ml,罗库溴铵稀释到1mg/ml推注能简单、有效的预防男崖淖咎辟射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布托啡诺用于日间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年龄18~65岁,BMI 18~28 kg/m2,ASAⅠ~Ⅱ级,全身麻醉下行日间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30例和对照组(C组)30例.麻醉诱导前3 min两组患者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 mg和生理盐水1 ml,之后均给予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 μg/ml麻醉诱导,患者入睡后分别给予芬太尼0.2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行气管内插管.术中给予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5 μg/ml、瑞芬太尼0.1~0.2 μg·kg-1·min-1全凭静脉麻醉,术毕停气腹即刻停药.观察并记录患者诱导时静脉注射部位是否疼痛及疼痛严重程度,诱导前后生命体征,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较C组降低(P<0.05);术后疼痛评分B组明显低于C组(P<0.05);B组恶心和寒战不良反应较C组显著减少(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日间手术标准,于术后24 h内出院.结论 布托啡诺可安全用于日间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并且可以为患者提供更满意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氟比洛芬酯在腹腔镜手术中对心血管应激反应和血糖变化的影响,评价其在手术中的镇痛作用及效果。方法将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以咪唑安定、依托咪酯、维库溴铵和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维库溴铵、异氟醚维持麻醉,切皮前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1次,以后不再追加;B组麻醉前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100mg,诱导同A组,切皮前不用芬太尼;C组诱导不用芬太尼,余同B组。记录诱导前、插管时、手术开始即刻、腹腔充气时、手术开始后15min、30min、手术结束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糖值(BS)值。结果在各时点A组与B组HR、MAP、BS及其他麻醉药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丙泊酚和异氟醚用量明显多于A组和B组(P〈0.01),C组在手术后15min、30min、手术结束时的HR、MAP、BS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或P〈0.01)。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有协同镇痛作用,但单独使用时对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较弱,有较强的心血管反应,血糖明显升高,不宜代替芬太尼单独用于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  相似文献   

19.
不同剂量利多卡因预处理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洪友  曾思 《华西医学》2010,(8):1527-1529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不同剂量预处理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120例行全身麻醉择期手术的患者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利多卡因10mg3mL预处理组(A组),利多卡因25mg3mL预处理组(B组),利多卡因50mg3mL预处理组(C组),生理盐水3mL预处理组(D组)。观察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预处理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结果 A、B、C和D组注射罗库溴铵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53%、27%、3%和90%。与生理盐水预处理组相比,利多卡因预处理组能明显减轻罗库溴铵引起的注射痛(P〈0.01);剂量越大,效果越明显。结论利多卡因10、25、50mg预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罗库溴铵注射时引起的疼痛,以50mg利多卡因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