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探讨检测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IL-6的临床价值,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超敏)比浊法及ELISA法检测91例无任何并发症且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治疗前后)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同时并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结果 (1)T2DM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hs-CRP、TNF-α、IL-6及FPG、2hPG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T2DM患者外周血hs-CRP水平与FPG、2hPG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426、P0.05,r=0.391、P0.05);TNF-α水平与FPG、2hPG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342、P0.05,r=0.361、P0.05);IL-6水平与FPG、2hPG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397、P0.05,r=0.405、P0.05)。外周血hs-CRP水平与TNF-α及IL-6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694、P0.05,r=0.703、P0.05);IL-6水平与TNF-α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848,P0.05)。结论 T2DM患者体内存在CRP、TNF-α及IL-6的异常表达,且具有显著相关性。吡格列酮能降低T2DM患者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具有抗炎症、降低血糖及改善胰岛素抵抗(IR)功能。检测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可作为T2DM病情判定以及治疗效果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季秀成  董金巧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3):2834-2835,2837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和IL-12水平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进而研究其在MDS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防治MD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0例MDS患者及40例健康人血清中TNF-α、IL-10和IL-12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DS患者血清TNF-α、IL-10和IL-12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MDS不同分型间血清TNF-α、IL-10和IL-12水平发现,MDS早期组和进展组患者血清TNF-α、IL-10和IL-12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进展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进展组血清TNF-α和IL-12水平低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NF-α、IL-10和IL-12参与MDS发病及病情演变,检测TNF-α、IL-10和IL-12有助于指导MDS分型和判断预后,并为治疗MDS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为精分组,予以氨磺必利口服,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检测2组血清IL-2、IL-6及TNF-α的水平。结果:治疗前、后精分组患者的IL-2、IL-6和TNF-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精分组IL-2、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IL-2、IL-6和TNF-α介导的免疫功能障碍,氨磺必利对IL-2、IL-6和TNF-α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血清浓度变化对于肺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00例肺癌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对照组及试验组化疗前后血清SIL-2R、IL-6、TNF-α浓度。结果试验组化疗前血清SIL-2R、IL-6和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患者的血清SIL-2R、IL-6和TNF-α浓度明显的低于Ⅲ期、Ⅳ期的患者,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化疗后血清SIL-2R、IL-6和TNF-α浓度均较化疗前明显减少,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为CR患者的血清SIL-2R、IL-6和TNF-α浓度明显低于PR、SD和P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肺癌患者血清SIL-2R、IL-6和TNF-α浓度变化可作为肺癌的诊断以及治疗预后判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血清TNF-α、IL-2、IL-6和IL-8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15例PHC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TNF-α、IL-2、IL-6和IL-8含量的变化.结果 PHC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IL-2、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TNF-α、IL-2、IL-6和I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联合检测TNF-α、IL-2、IL-6 和 IL-8水平的动态变化对PHC的临床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和意义.方法 分别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6例SLE患者IL-6、IL-10、TNF-α进行检测,并与20例健康者作比较.结果 SLE患者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SLE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水平的变化对SLE患者的临床诊断和临床观察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蝮蛇伤患者外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80例蝮蛇伤患者按照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重型、危重型;根据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诊断标准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根据抗蝮蛇毒血清干预的时间分为干预前组、干预后6 h组、干预后24 h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未做任何处理前和注射抗蝮蛇毒血清后6、24 h三个时相点采血收集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TNF-α和IL-6并分析.选取同期3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结果蝮蛇伤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为危重型最高,对照组最低,且对照组、轻型组、重型组、危重型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ODS组与非MOD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组、干预后6 h组、干预后24 h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蝮蛇伤患者病情越_重,其血清TNF-α、IL-6水平越高;蝮蛇伤患者并发MODS与TNF-α和IL-6密切相关;抗蝮蛇毒血清可以通过中和游离毒素,避免炎症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在婴幼儿肺炎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和IL-8,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结果 中、重型婴幼儿肺炎组血液中hs-CRP和TNF-α,IL-6和IL-8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型婴幼儿肺炎组(P<0.01);轻型婴幼儿肺炎组hs-CRP高于对照组(P<0.01),但IL-8和TNF-α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不同病情婴幼儿肺炎血液中hs-CRP和TNF-α,IL-6和IL-8与病情呈正相关.结论 联合hs-CRP与TNF-α,IL-6和IL-8四者测定能够更早、更准确、更灵敏地诊断婴幼儿肺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与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及21例健康生育妇女血清中IL-2和IL-6含量,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Emab。结果Emab阳性组IL-2(8.12±1.71)ng/L和IL-6(7.04±2.04)ng/L含量较对照组(5.31±1.38)ng/L及(3.29±1.23)ng/L明显增高(P<0.01);Emab阴性组IL-2(8.06±1.38)n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6(3.79±1.27)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mab阳性与阴性组IL-6含量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L-6的含量改变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的表达及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并选同期在本院住院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VEGF、TNF-α、IL-6的含量,并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1子宫内膜异位症组血清及腹腔液中VEGF、TNF-α、IL-6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R-AFS临床分期各期血清及腹腔液中VEGF、TNF-α、IL-6含量有显著差异,并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VEGF、TNF-α、IL-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协助作用;2血清及腹腔液中VEGF、TNF-α、IL-6含量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及疾病严重程度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患者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 ET)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放射免疫分析和高敏酶免疫分析测定了136例AP患者,包括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75例和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 MAP)61例,以及60名正常对照组血清ET、白介素-2(interlukin-2, IL-2)、白介素-8(interlukin-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 hs-CRP)并进行了比较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患者的血清IL-2明显降低(P<0.05), IL-8、TNF-α和hs-CRP明显增高(P均<0.01);SAP患者IL-2明显降低(P<0.01),ET、IL-8、TNF-α和hs-CRP明显增高(P<0.05或P<0.01);MAP患者ET明显降低(P<0.05),TNF-α和hs-CRP明显增高(P均<0.05)。以上表明:血清ET、IL-8、TNF-α和hs-CRP水平随AP的严重程度而增高,血清IL-2水平随严重程度而降低。结论血清ET和炎性细胞因子是评价AP严重程度的有价值指标,以便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王卫民 《综合临床医学》2012,(10):1019-1021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20例(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20例(20—200μg/min)、大量白蛋白尿组20例(UAER〉200μg/min)。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hs—CRP、TNF-α、IL-6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浓度为(1.21±O.87)mg/L,TNF-α为(1.27±0.93)ng/L,IL-6为(4.31±1.72)ng/L;正常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为(2.31±1.07)mg/L,TNF-α为(1.95±1.34)ng/L,IL-6为(5.79±1.68)ng/L;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为(3.47±1.25)mg/L,TNF-α为(2.86±1.26)ng/L,IL-6为(7.13±1.57)ng/L;大量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为(4.83±1.47)mg/L,TNF-α为(4.03±1.43)ng/L,IL-6为(9.14±2.43)n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的hs-CRP、TNF-α、IL-6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的hs-CRP、TNF-α、IL-6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量蛋白尿组的hs-CRP、TNF-α、IL-6浓度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均〈0.01)。糖尿病肾病患者hs—CRP、TNF-α、IL-6浓度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血清hs-CRP、TNF-α、IL-6浓度的升高,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也随之增高(L值分别为0.67、0.64、0.75,P均〈0.01)。结论hs—CRP、TNF-α、IL-6炎性因子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脂联素以及其他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48例UAP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常规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抽血测定脂联素及其他相关指标。同时设45例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AP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显著降低,而炎性反应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升高。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组hs-CRP、TNF-α、IL-6均下降,但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较常规组明显下降(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明显升高。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能降低UAP患者hs-CRP、TNF-α、IL-6水平,有助于纠正UAP患者的炎性反应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炎性反应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110例CHF患者(CHF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CHF组治疗后上述3种血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并与治疗前相比较。结果CHF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心功能分级增加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血清IL-6(r=0.585,P〈0.01)、TNF-α(r=0.312,P〈0.01)和CRP(r=0.458,P〈0.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HF组患者LVEF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12.144,9.835,7.847,4.616)。结论血清炎性反应因子IL-6、TNF-α和CRP检测有助于CHF患者的病情评估、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ACI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0例ACI患者发病后d1、d6、d14血清MIF、TNF-α、IL-8水平进行测定,并与4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ACI组1-14d各时点血清MIF、TNF-α、IL-8水平均升高,以d6增高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ACI重型患者各时间点血清MIF、TNF-α、IL-8水平显著高于中型、轻型患者(P〈0.05或0.01),中型患者各时间点MIF、TNF-α、IL-8水平明显高于轻型患者(P〈0.05);ACI组MIF与TNF-α及IL-8均呈正相关(P〈0.05),但TNF-α与IL-8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MIF、TNF-α、IL-8可能参与ACI发病过程,并可作为病情判断及预后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在心绞痛发生与发展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8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2例,采用GC-911γ计数仪测定法、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数量,并以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病人血清中IL-6I、L-8、TNF-α、hs-CRP含量及WBC数均升高(t=2.986~6.069,P〈0.01),且UAP组IL-6I、L-8、TNF-α、hs-CRP含量及WBC数高于SAP组(t=2.163~3.255,P〈0.05、0.01)。UAP组病人的hs-CRP与IL-6及WBC呈正相关(r=0.376、0.366,P〈0.05),SAP组病人的hs-CRP与WBC呈正相关(r=0.515,P〈0.01)。结论炎症反应参与心绞痛的发生及发展,监测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可为临床病情分级和预后判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目的:观察采用HA130型树脂灌流器行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灌流组采用HA130型树脂灌流器串联血液透析器进行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治疗;透析组行单纯血液透析治疗。采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与结论:灌流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透析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略升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血液灌流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有利于减轻其微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浆内毒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动态浊度法、免疫比浊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74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了血浆内毒素和血清hs-CRP、TNF-α水平检测,并与30例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浆内毒素和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是革兰阴性杆菌,还是阳性杆菌,或是血培养阴性的结果,其血浆内毒素、hs-CRP、TNF-α水平均显著地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结论内毒素血症是感染性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联合检测hs-CRP、TNF-α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及P-选择素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秀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4):2715-2716,2718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P-选择素的变化,并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机制。方法选择住院冠心病患者50例,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组32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组18例,另选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浆中IL-6、IL-8、TNF-α及P-选择素水平,并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P-选择素与IL-6、IL-8、TNFα-的相关性。结果 IL-6、IL-8、TNF-α及P-选择素水平,UA患者组、SA患者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患者组明显高于SA患者组(P0.01)。血浆P-选择素水平与IL-6、IL-8、TNF-α水平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IL-6、IL-8、TNF-α及P-选择素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病程判断、评价、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8(IL-18)与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5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IL-6和IL-18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型DM组hs—CRP、IL-6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hs-CRP、IL-6和IL-18较非大血管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6、IL-18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261,P〈0.05;r=0.320,P〈0.05),hs-CRP与空腹血糖(r=0.296,P〈0.05)呈正相关。结论hs—CRP、IL-6和IL-18在2型DM并发大血管病患者中升高,可能在2型DM的发病及进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