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患者输血前血样进行抗球蛋白试验检查,查找导致临床患者配血不合的原因,配合性输注,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通过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抗体性质。结果 61例交叉配血不合患者抗球蛋白试验结果显示,由温、冷性自身免疫性抗体及冷凝集素影响配血不合30例;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抗体同种免疫性抗体31例,由Rh血型系统同种免疫性抗体导致配血不合占大多数,其中与抗-E抗体有关的患者17例,占由同种免疫性抗体引起配血不合的54.84%。结论患者体内产生的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同种免疫性抗体或者温、冷性自身免疫性抗体及冷凝集素等几种因素的影响,是造成临床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Rh血型抗原的复杂性和多态性应引起临床的重视,Rh血型同型输注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不合104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输血中遇到的疑难交叉配血病例,探讨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使临床输血更加的科学、安全、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不同医院送到本站进行用血前疑难交叉配血病例104例,疑难交叉配血采用盐水法、MP法和抗人球蛋白法等方法检测。结果 104例疑难交叉配血标本中,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1例,受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28例,冷凝集素凝集5例,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3例。104例疑难交叉配血结果为,盐水法交叉配血主/次出现凝集13例,聚凝胺法交叉配血主/次侧出现凝集34例,抗人球蛋白法交叉配血主/次侧出现凝集44例。结论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主要有:缗钱状假凝集,冷凝集素所致非特异性凝集,红细胞被致敏引起的凝集,不规则抗体引起的凝集等。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应选择能同时检测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的方法,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疑难交叉配血患者的血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主侧凝集交叉配血不合输血病例,分析其血清学特点。【结果】在56例交叉配血不合患者中有38例存在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13例自身抗体(其中6例冷凝集),2例为M蛋白干扰,1例纤维蛋白干扰,2例药物干扰;Rh血型抗E是引起交叉配血不合最重要的红细胞血型抗体,在红细胞同种抗体中占42.1%。【结论】输血前交叉配血是临床输血的重要安全保障,对交叉配血不合患者须血清学检测,选择合适的个体化输血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床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对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方法通过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抗体性质。结果 35例交叉配血不合患者血清中,抗-E抗体13例、抗-Ec抗体4例、IgG抗-D抗体1例、抗-Ce抗体1例、抗-c抗体1例、抗-e抗体1例、抗-M抗体4例、抗-Mur抗体1例、无规律ABO系以外不规则同种免疫性抗体9例。结论有多次输血史、妊娠史患者体内容易产生ABO系以外不规则抗体,而Rh血型系统同种免疫性抗体是造成临床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交叉配血既可以确认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性,同时可检测出受血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预防在抗体筛查试验中由于筛选红细胞缺乏相应抗原而漏检抗体。我们在为患者交叉配血时因配血不合发现了1例抗-Mia,现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卡式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在输血前,使用微柱凝胶法对有输血史、妊娠史、短期内需要多次输血或交叉配血不合的输血或备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筛检阳性者,进一步作抗体特异性鉴定,再选取该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的供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结果在932例患者病例中,共筛检出不规则抗体3例(0.32%),经抗体特异性鉴定,为抗-E 2例(0.21%),抗-c 1例(0.11%),选取不规则抗体相应抗原阴性的供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配血成功。另检出患者已致敏红细胞所引起的交叉配血次侧凝集2例(0.21%),假凝集1例(0.11%),自身抗体2例(0.21%)。结论微柱凝胶法对于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交叉配血前必须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检,这对有输血史、妊娠史以及短期内需多次输血的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血或妊娠对交叉配血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标本1000例,以初次输血且无妊娠史的标本为对照,均用微柱凝胶法做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标本正反定型不一致率、交叉配血不合率和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分析影响交叉配血结果的原因。结果输血或妊娠组的交叉配血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血型鉴定正反不一致的比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输血或妊娠组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提示输血或妊娠影响交叉配血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存在不规则血型抗体。结论输血或妊娠可能刺激机体产生不规则抗体,输血前应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并根据抗体鉴定的结果选择无相应抗原的血液输注,以保证输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舍的原因并审j定相应的输血策略,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又配血试验,并对交叉配血不合的受血者、供血者血样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果21735例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不合193例;其中红细胞直抗阳性155例,占交叉配血不舍80.3%;不规则抗体阳性17例,占交叉配血不舍8.8%;自身抗体阳性14例。占交叉配血不合7.3%;其他原因7钢,占交叉配血不合3.6%。结论红细胞直抗、不规则抗体、自身抗体是引起微柱凝胶法交又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地区导致临床输血交叉配血不相合产生的原因,为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拯救病人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2006-2013年番禺、南沙两区各医院因交叉配血困难而送检的标本745例检测结果进行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交叉配血。结果:ABO血型不合引起的交叉配血不相合15例、血浆蛋白异常引起的交叉配血不相合33例,血型不规则抗体引起的151例。其中ABO血型不合引起配血不相合的A亚型12例,B亚型3例;不规则抗体引起配血不相合分别是:自身抗体57例,药物抗体7例,同种特异性抗体87例.分别为:抗-E31例、抗-cE12例、抗-c5例、抗-Ce1例、抗-M10例、抗-Mur9例、抗-E伴抗-Mur3例、抗-Le^a 5例、抗~Le^b 3例、抗-P16例、抗-Jk^b 2例。结论:本地区导致交叉配血不相合的原因主要是同种不规则抗体,异常血浆蛋白次之,最后是ABO亚型。同种不规则抗体以1Kh血型系统的抗体为主,抗-E比例最多;建议交叉配血试验不配合时,应考虑ABO血型定型是否错误,排除异常血清蛋白影响,开展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建立Rh系统数据库,选择相合的血液输注,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icrocolumn gel test,MGT)交叉合血次侧不合原因及临床输血策略。方法回顾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4~7月输注红细胞成分的患者MGT交叉合血情况,分析MGT交叉合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并探讨临床输血策略。结果 1737例输注红细胞成分的患者中,MGT交叉合血次侧不合93例,且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均为阳性。结论对MGT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患者,应分析DAT阳性可能的原因,结合病情、用药情况、抗体筛选结果、有无输血史、是否发生过输血不良反应、是否急诊输血、是否长期反复输血等方面,选择适合血液品种,保证临床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非AIHA患者DAT阳性对临床输血效果影响.方法:收集多个科室96例DAT阳性的非AIHA输血者为阳性组,均分为甲组(48例输注洗涤红细胞)和乙组(48例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对照组为58例DAT阴性的常规输血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MGT)和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检测患者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凝聚胺法(MPT)与微柱凝胶法(MGT)在交叉配血、血液样本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于山东省交通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 386例临床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PT与MGT对输血患者血液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筛查结果呈阳性者,采用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观察MPT与MGT交叉配血检测时间,交叉配血结果及其假阳性原因,以及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统计学比较MPT与MGT交叉配血检测时间、主侧阳性率、次侧阳性率、总阳性率、假阳性率、不规则抗体筛查灵敏度.本研究获得山东省交通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同意,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MPT交叉配血检测时间为(12.1±2.6)min,显著短于MGT的(33.7±3.1)min,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83,P<0.001).②以谱细胞鉴定结果为“金标准”,采用MPT与MGT进行交叉配血检测结果显示,二者主侧阳性率、总阳性率和假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PT检测次侧阳性率为0.14%(2/1 386),显著低于MGT的0.65%(9/1 38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7,P=0.034).③MPT、MGT对于血液样本不规则抗体筛查的灵敏度分别为78.95%(15/19)与100.00%(19/1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7,P=0.034).结论 MGT不规则抗体筛查灵敏度较MPT高,但MGT交叉配血检测时间较MPT短.临床输血检测时,可采用这2种方法相结合,降低交叉配血检测时间,同时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凝聚胺法(MPT)、微柱凝胶法(MGT)两种交叉配血方法进行方法学比较。方法以1456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用MPT、MGT两种方法进行交叉配血,对交叉配血试验过程中的阳性患者行不完全抗体检测,评价两种交叉配血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MPT、MGT两种交叉配血方法总阳性率分别为5.5‰、9.6‰,次侧阳性率分别为3.4‰、8.9‰,次侧阳性率经卡方检验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侧阳性、总阳性率及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T方法学灵敏度、特异度、正确诊断指数、符合率分别为100%、99.9%、0.99、99.9%均好于MPT。结论微柱凝胶法适于输血工作的标准化检测,有很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对不规则抗体的检测有优势,凝聚胺法能为急诊患者的抢救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柱凝胶法直抗(DAT)阳性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不合,DAT阳性的25例输血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挑选100例同类型疾病但配血主次侧均相合且DAT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白蛋白(ALB)、球蛋白(GLB)以及输血前后的胆红素(TBIL、DBIL、IBIL)、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RBC);并评估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输血前后的Hb、Hct、RBC显著性升高(P0.05),TBIL、DBIL、IBIL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GLB显著性升高(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TBIL、DBIL、IBIL、ALB以及输血前后血象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无效输血率16%,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输注对于DAT阳性导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肿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找到处理方法,使病人能及时、有效、安全地进行输血。方法采用手工方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血型的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对交叉配血不合者,进行冷凝集检测、二硫苏糖醇处理完全抗体及谱细胞筛选不完全抗体。结果共收集21例交叉配血不合案例,其中由冷凝集素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5例,由完全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2例,由不规则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14例。结论A、B、O、RhD同型输血已可能发生交叉配血不合,应根据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不同原因,用不同方法来处理血浆、血球,可以消除其影响交叉配血不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疑难交叉配血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探讨处理方法,寻求使患者有效、安全输血治疗的对策。方法采用凝疑胺介质和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方法交叉配血,选用多种抗体筛选细胞和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以吸收放散试验和2-巯基乙醇试验,鉴别自身抗体和同种特异性抗体。结果共收集231例交叉配血不合案例。其中交叉配血不合由不拱则抗体引起的102例、未捡出不规则抗体的59例、同时存在不规则抗体和自身抗体的70例。结论对于A、B、O、RhD同型输血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根据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不同因素,采用合理的交叉配血流程与方法,可明显提输血疗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效价冷凝集素对ABO血型正反定型和电子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该院因紧急情况输血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电子交叉与血清交叉主次侧配型结果,不同温度下ABO血型正反定型与电子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冷凝集素试验红细胞凝集情况及交叉配血结果。结果电子交叉配血与血清学交叉配血相比,主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交叉配血时,20℃时有18例出现凝集,明显多于37℃时(P0.05)。患者血型在正定型A型,反定型B型,O型均有凝集出现,且在20℃时O型与自身对照也有凝集出现。冷凝集素试验结果,当温度低于31℃时会出现红细胞凝集,当低于4℃时,可见明显凝集,但当温度回升到37℃时,凝集消失。结论高效价冷凝集素在低温条件下会促进红细胞凝集,干扰ABO血型正反定型和电子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从而影响临床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和直接抗人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及配血的处理方法,寻求安全、有效的输血对策。方法结合吸收放散方法采用不同厂家、批号的抗筛细胞和谱细胞对待检血清和红细胞放散液进行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特异性的鉴别;选取合适的献血者进行主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分析自身抗体、同种抗体的特异性及其与ABO血型、疾病、贫血的关联和对输血及输血疗效的影响。结果 139例研究对象均为自身抗体阳性伴DAT阳性且交叉配血试验主次侧均不合,其中20例只含有自身抗体,59例伴Rh系统或MNs系统或Kidd系统抗体,47例为自身抗体不能排除同种抗体,13例伴有药物抗体或其他系统抗体;共进行221次输血治疗,未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自身抗体和DAT的凝集强度与贫血呈正相关(P0.05),与输血疗效呈负相关(P0.05);自身抗体的强度与自身红细胞被致敏的程度呈正相关(P0.05),且多为免疫性疾病,与ABO血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自身抗体伴DAT阳性的病例,其贫血的严重程度、输血次数、输血后疗效与自身抗体和DAT的凝集强度有关,交叉配血前必须采用合理的流程和方法判定是否伴有同种抗体,选取相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或该地区出现较高频率的同种抗体对应的抗原系统同型的献血者配血,可提高安全输血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