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预防和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过程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对398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47人的情况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PLT〈170×10^9/L,体重50~55kg的献血者和初次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易发生献血反应。结论:选择体重高,血小板计数高,多次献血者,可减少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探讨如何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者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结果:1869人次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者有37例,发生率为1.98%,其中轻度反应有32例,占86.49%,中度反应有5例,占13.51%;无重度反应。结论: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献血知识,做好心理护理,提高穿刺技术,改善献血环境等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张宏  高磊 《中国输血杂志》2004,17(4):257-258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率与总循环血量、献血者体重的关系。方法 对 4 4 3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 76人的情况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 轻、中、重型献血反应率分别为 1 4 .7%、2 .0 %、0 .5 % ;总循环血量 <2 6 0 0ml、( 2 6 0 0~ 30 0 0 )ml、( 30 0 0~ 340 0 )ml、>340 0ml献血反应率分别为 8.3%、1 5 .4 %、1 6 .9%、2 9.2 % ;体重 ( 4 5~ 5 0 )kg、( 5 1~ 6 0 )kg、( 6 1~ 70 )kg、>70kg献血反应率分别为 38.2 %、1 4 .3%、1 2 .6 %、9.0 % ;首次、多次献血反应率分别为 31 .6 %、6 .6 %。结论 选择体重高 ,血小板计数高 ,多次献血者 ,可减少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护理模式("一对一"护理模式,即一名护士对应一台机器一名献血者;"一对多"护理模式,即一名护士对应多台机器多名献血者)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影响,预防和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过程中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献血者身心健康和机采血小板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接待的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72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一对一"护理模式)和对照组(采用"一对多"护理模式),两组献血者在献血小板的同时均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程"一对一"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及献血反应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心理状态发生忧虑、紧张、恐惧的比率明显减少,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实验组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对一"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并有效减少献血反应发生率,对保证献血者身心健康及血液质量,促进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再次招募及无偿机采血小板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轩英 《护理研究》2012,26(15):1417-1418
机采血小板具有浓度高、纯度高、红细胞及白细胞少、疗效肯定等优点,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病人的欢迎.但机采血小板同样也存在献血反应的问题,由于采集方法不同,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与献全血者的献血者反应不完全相同.本研究通过观察和比较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及献全血者的不同的临床症状,探讨机采献血者与全血献血者献血反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献血者的健康。方法对2008-2012年本站736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736名单采血小板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108例。总反应率14.7%,其中轻度37例(34.3%),中度8例(7.4%),重度1例(0.93%),枸橼酸盐中毒占62例(57.4%)。结论献血者性别、体重、处理抗凝全血量、献血次数、空腹献血等因素是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且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一个综合影响因素。因此,我们要从源头开始,要注重每一个环节,从最大程度上减少或预防单采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南昌市地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结构,以利改进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健康教育、动员和招募,建立一支更为强大的固定捐献机采血小板的队伍。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数据资料,对献血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南昌市参加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人数最多的是自由职业者,人群比例占52.31%。捐献机采血小板的人群主要是男性,平均为79.57%。捐献者的年龄比例主要在25~40岁,占献血人群45.71%。文化程度高捐献比例大(52.00%)。结论为了满足临床用血的需要,要不断加大机采血小板的宣传力度,充分让适宜献血人群了解并积极参与,建立一支强大的固定捐献机采血小板的队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原因,探讨相应对策,提高再次献血成功率,为今后的机采招募提供指导与参考。方法用浙江省统一的BIS2.0软件统计模块统计2011-2013年机采血小板献血者14 480例次血液初筛检测情况,将血液初筛检测不合格者按转氨酶、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含量和乳糜血6项指标进行统计,并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血液初筛不合格率分别为15.86%、14.74%、11.20%,不合格原因以转氨酶异常居首,其次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不合格。男性以转氨酶不合格为主,占5.38%。女性以血细胞比容不合格为主,占6.66%。结论转氨酶、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不合格是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血细胞比容不合格是导致女性献血者暂缓献血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对策进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通市区无偿机采献血者分布,为无偿机采献血招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3月~2009年3月南通市合格无偿机采献血者的性别、年龄、血型、文化程度、职业等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本市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男性多于女性,18~30岁年龄组占总无偿机采者51.39%;学生和工人是参加捐献的主流人群,分别占37.78%和30.76%;参加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中大学文化程度者所占比例最高(58.33%);捐献者血型分布特征为O〉A〉B〉AB,和本地区临床需求相符;但捐献1~2次者比例较高(50.71%)。结论了解此类人群分布状况,对发展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保证血液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方法.方法 对初次参加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全过程的精心护理,与献血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使献血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确保机采工作的顺利进行.结果 献血反应率由2007~2008年 3.147%降至2009~2010年 1.075%;再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率由47.902%上升至72.043%.结论 加强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机采过程的整体护理,可保证血小板产品的质量及机采的顺利进行,促进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成为固定的、自愿的无偿献血者,有利于组织发动更多的群众参加无偿机采献血队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个人自选的影视节目干预对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焦虑、疼痛、献血反应和对终产品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将532名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80名和对照组252名。观察组通过VOD点播系统观看自选的节目。对照组不观看影视节目。在献血过程中,以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的状态焦虑分量表对两组分别进行测试,同时用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简称VAS)评估疼痛程度,测量疼痛值,记录献血者的反应情况,利用血细胞计数仪计算产品的血小板计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焦虑评分分别为(33.75±7.59)分和(42.72±9.50)分;疼痛值(1.97±1.54)分和(2.30±0.67)分;献血反应:观察组轻度反应8名、中度或以上反应为0名;对照组轻度反应35名、中度反应3名、重度反应为0名;终产品血小板计数合格:观察组268袋,对照组209袋。两组4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VOD点播系统观看自选的节目可以明显减轻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捐血过程中的焦虑及疼痛反应,且降低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提高机采血小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段萍  杨雷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6):8961-8962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探讨如何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方法:按《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及《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选择满足机采血小板条件的献血者,采集单(双)治疗量血小板。结果:2008—01/2008—12机采血小板供者共2196人次。结论:为减少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机采血小板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原因、种类、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护理,对保障献血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探讨如何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方法按《献血者健康检杏要求》GB18467—2001及《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选择满足机采血小板条件的献血者,采集单(双)治疗量血小板。结果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机采血小板供者共3258人次,仅有1.2%的献血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为减少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机采血小板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原因、种类、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护理,对保障献血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淮安市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人群分布特征,探索无偿固定献血者的招募与保留措施,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年5月1日~2017年4月30日进行志愿捐献机采小板的固定献血者进行分析,将收集的献血次数、献血量(单位)、献血人份,以及献血者的年龄、学历、职业等信息导入SPSS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约占总献血者人数的36.7%,男性和女性的捐献比例约为4:1;血型分布与临床需求一致,约为3∶3∶3∶1;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主要分布在40~49岁;不同年龄组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男女捐献人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初中学历人群较高,职员及工人捐献比例较高,脑力及体力混合型劳动者是志愿捐献血小板的主导人群。结论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因素均影响其献血行为;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保留及招募应注意招募常态化、信息系统化及服务便利化。  相似文献   

15.
杜红梅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1):951-952
目的探讨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个体相关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证献血者的健康。方法对2008年4~12月本站采集的516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单采献血者发生不良献血反应个体相关影响因素及影响效果。结果 516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44例,总反应率8.5%,其中轻度10(1.9%),中度3例(0.6%),重度未见;枸盐酸盐中毒占31例(6.0%),不同个体因素的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不同。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献血反应的主要因素有:性别、体重、血液体外循环量。结论性别、体重、血液体外循环量可能是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因素造成的低血容量是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低体重、初次献血、年龄偏小的女性更容易发生献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安全与健康。方法统计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总人数和各型献血反应人次,并就出现献血反应的诱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 206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133例,总反应率2.14%,其中轻度献血反应108例(1.74%)、中度献血反应19例(0.31%)、重度献血反应6例(0.10%),各类比率均逐年下降,但仍以轻度献血反应为主,枸橼酸盐中毒、心理、精神因素为献血反应的最主要诱因。结论献血反应与枸橼酸盐中毒、心理、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因为献血反应的产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医务人员应具备识别特征表现应对处理的能力,同时血站应该加强献血知识宣教,从而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护理心理学在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作用。方法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在机采的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心理反应,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结果心理护理直接影响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情绪,可减少或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结论运用护理心理学的方法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仅保证了机采血小板的采集进程和血小板的质量,而且促进了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的保留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枸橼酸盐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按照标准操作规程采集血小板。分析2009年4~10月血小板献血者枸橼酸盐反应。结果共采集373人次,男性献血者303人,献血反应4人,女性献血者70人,反应3人。女性献血者献血反应率高于男性,采集2个治疗量的反应率高于1个治疗量。结论在采集过程中应给予献血者,特别是女性献血者口服葡萄糖酸钙是预防枸橼酸盐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次机采1、2 U血小板对献血者生理指标的影响及所得血小板的质量。方法抽选1次机采1、2 U血小板献血者各30名分为2组;采用美国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观察2组献血者机采后献血者Plt、凝血酶原消耗时间、血块收缩时间、束臂试验和所得血小板的含量的黏附、聚集功能及其生化指标。结果 2组献血者机采后献血者Plt、凝血酶原消耗时间、血块收缩时间以及血小板产品的含量、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及其生化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 U组6.6%,2 U组10%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重度不良反应。结论符合条件的献血者一次机采2 U血小板是有安全性和可行的,采集的血小板产品质量符合《机采成分血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0.
机采血小板所需时间较长,循环血量大,所以,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总结了本中心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的情况,细心观察,及时给予献血者必要的预防和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