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分布。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68株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SHV、TEM、CTX-M、OXA-10、VEB和PER等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结果68株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26株产OXA-10群ESBLs,检出率为38.23%(26/68);其中1株既产OXA-10群ESBLs又产TEM型广谱β-内酰胺酶;其余基因型未检出。经序列测定为OXA-10-like基因和TEM-1基因。结论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所产的ESBLs主要为OXA-10群,且为多重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2.
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卫  金嵘  石娜  方晔  韩珍  周铁丽 《检验医学》2009,24(1):9-12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分布。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68株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SHV、TEM、CTX-M、OXA-10、VEB和PER等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结果68株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26株产OXA-10群ESBLs,检出率为38.23%(26/68);其中1株既产OXA-10群ESBLs又产TEM型广谱β-内酰胺酶;其余基因型未检出。经序列测定为OXA-10-like基因和TEM-1基因。结论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所产的ESBLs主要为OXA-10群,且为多重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及膜孔蛋白基因存在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本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30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方法,分析20种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OXA-1群、OXA-2群、OXA—10群、PER、GES、VEB、CARB、IMI、VIM、SPM、GIM、SIM、DHA)和膜孔蛋白基因(OprD2)。结果3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TEM基因阳性28株,阳性率93.3%。CARB基因阳性1株,阳性率3.3%;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prD2缺失29株,阳性率96.7%。未检出其他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烟台地区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基因(TEM)和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prD2缺失株检出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基因的存在类型。方法用API鉴定系统鉴定细菌,K-B法做药敏试验,从17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筛选出20株多重耐药且产ESBLs的菌株,用PCR检测ESBLs基因。结果17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18.9%,而对其余10种抗生素耐药率为30.3%~88.6%;20株多重耐药的菌株中,CARB基因阳性3株(15%),20株OprD2基因均缺失(100%),其余基因阴性。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可能与OprD2基因缺失有关。CARB基因国内罕见报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一株来自临床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对来自于临床的一株铜绿假单胞菌用琼脂稀释法测其对8种抗生素的MIC,等电聚焦电泳试验分析该株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类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以及对PCR产物测序来确证该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经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该株菌携带VIM-2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VIM-2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的表达是此株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11月~2005年4月从临床上分离的17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6种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测。结果17株菌中检出TEM基因为8株(47.1%),VIM、OprD2基因均为2株(11.8%),而IMP、SHV、OXA基因均为阴性。结论我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酶基因主要是TEM基因,其次为VIM基因,OprD2缺失阳性率低,提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机制不是单一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淮北地区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的氨基糖昔类、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K-B法和MIC法检测36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和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结果 3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38.9%~100.0%;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nt(3")-Ⅰ、aac(6')-Ⅱ、aac(6')-I、aac(3)-Ⅱ、ant(2")-Ⅰ检出率分别为63.9%、58.3%、50.0%、38.9%和36.1%,未检出aac(3)-Ⅰ基因;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TEM、DHA、CTX-Ge和CARB的检出率分别为77.8%、69.2%、27.8%和25.0%,OXA-1、OXA-10的检出率均为16.7%,VIM-2的检出率为13.9%,IMP-1的检出率为2.8%.未检出VEB、SHV、GES、PER、GIM和SPM-2基冈,有58.3%的菌株存在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缺失.结论 淮北地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主要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nt(3")-Ⅰ、aac(6')-Ⅱ、龃c(6')-Ⅰ有关;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主要与TEM、DHA、CTX-Ge、CARB及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云浮地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方法采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检测,并进行测序。结果 25株铜绿假单胞菌未发现对多黏菌素B耐药,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均大于50%,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nt(2″)-Ⅰ、ant(3″)-Ⅰ、aac(6′)-Ⅰ、aac(6′)-Ⅱ和aac(3)-Ⅱ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0%、32%、24%、28%和24%,未检出aac(3)-Ⅰ基因;β-内酰胺酶基因OXA-10、TEM-1、SHV、DHA-1、PER和IMP-9基因阳性率分别为32%、12%、8%、12%、12%和12%,未检出CTX-M-9基因和VIM基因;另外OprD2基因缺失率达60%。结论本地区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本地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产生情况,为临床治疗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用K-B法进行常规药敏试验,筛选出5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各种β-内酰胺酶,同时用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检测金属酶.结果 5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产ESBLs2株(4%)、产AmpC酶20株(40%),11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22%),金属酶筛选出8株(16%)阳性.结论 本地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以AmpC酶为主,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并对耐药基因进行测序。结果3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耐药率是0%,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nt(2″)-Ⅰ、ant(3″)-Ⅰ、aac(6′)-Ⅰ、aac(6′)-Ⅱ和aac(3)-Ⅱ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1.1%、39.5%、28.9%、31.6%和21.1%,未检出aac(3)-Ⅰ基因;β-内酰胺酶基因OXA-10、TEM-1、DHA-1、PER-1和IMP-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2.1%、18.4%、10.5%、7.9%和31.6%,未检出CTX-M-9基因和VIM基因;另外OprD2基因缺失率达60.5%。结论广州地区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42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部位分布及耐药率,为减少和控制院内感染及临床合理选择抗菌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获得1 165株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28株,检出率为36.74%;82.00%的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自痰与咽拭子,41.44%分离自干部病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多黏菌素B敏感率最高(100.00%),其次为美罗培南(59.8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9.70%)和亚胺培南(57.1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检出率较高,主要分布在老干部病区。易感因素为患者病情严重、住院时间较长、免疫功能低下、大量使用抗菌剂等。铜绿假单胞菌表现为高度和多药耐药,建议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临床标本分离的586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黑马迪尔的96NE板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并对其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χ2检验与t检验)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8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多重耐药菌有84株(占14.3%)。单危险因素及多危险因素分析得出既往入住ICU治疗、机械介入、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12种常用抗菌药物中,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27.4%,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0.5%、92.9%。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由2008年的61.5%下降到2012年的39.1%,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由2008年的38.5%、38.5%、46.2%上升到2012年的52.2%、52.2%、78.3%。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临床应重视监测药敏结果,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还应重视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以减少和控制细菌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及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西安地区四所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共151株,通过药物敏感试验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的携带情况。结果151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 ICU (37.1%)、神经内科 ICU (27.1%)及烧伤科(19.9%);所检菌株对多黏菌素 B 敏感,对其余9种抗菌药物均不同程度耐药;94株携带 VIM 基因,32株携带IMP 基因,5株携带 SPM 基因,3株携带 SIM 基因。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及泛耐药现象严重,其原因可能与产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表达有关,耐药基因以 VIM、IMP 为主,临床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蔓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大英县人民医院感染性标本中分离的157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21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157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痰液标本占60.5%,脓液及分泌物标本占17.2%,各种穿刺标本占12.1%。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亚胺培南最低,其他耐药率较低的还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而耐药率〉90.0%的有氨苄青霉素/舒巴坦、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加替沙星、复方新诺明。结论大英县人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现状已相当严重,具有多药耐药性,须加强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 To assess the prevalence, levels of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and resistance mechanisms of Pseudomonas. METHODS: A total of 445 clinical isolates and 200 environmental isolat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hospitals in Minia, Egypt. The MICs of different antibiotics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agar dilution method. The isolates were tested for beta-lactamase production and for the presence of efflux pumps. RESULTS: Out of the 445 clinical specimens, 107 Pseudomonas strains (24%) and 81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trains were isolated (18.2%). Out of the 200 environmental specimens, 57 Pseudomonas strains (28.5%) and 39 P. aeruginosa strains were isolated (19.5%). Amikacin was the most active drug against P. aeruginosa followed by meropenem, cefepime and fluoroquinolones. P. aeruginosa was highly resistant to all other antibiotics tested. The environmental isolates of P. aeruginosa exhibited higher antibiotic resistance than clinical isolates.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used by P. aeruginosa included beta-lactamase production and 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efflux pump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29 (36%) of the clinical P. aeruginosa isolates and 37 (95%) of the environmental P. aeruginosa isolates were beta-lactamase producers. In addition, P. aeruginosa isolates effectively used an efflux-mediated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against ciprofloxacin and meropenem, but not gentamicin or cefotaxime. CONCLUSION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prevalence of P. aeruginosa, and its susceptibility patterns to different antibiotics. The presence of antibiotic-resistant P. aeruginosa isolates could be attributed to beta-lactamase production and the use of 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efflux pump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该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来源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该院2010年1~12月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WHONET5.4软件分析.结果 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95株,其中从痰标本中分离121株(62.05%),分泌物中分离50株(25.64%);呼吸内科分离55株(28.21%),脑外科分离45株(23.08%).其对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6.27%),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吡肟耐药率也较低,分别为11.28%、13.85%、19.49%.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易产生多重耐药性,必须加强耐药监测,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王宇  汤立东  林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325-7326
目的通过分析29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2010-01-01-2010-12-01分离到的29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296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主要集中于呼吸内科、ICU等科室;其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常见的病原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总的耐药率仍很高,可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205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及耐药状况。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液及咽拭子标本,占70.7%,其次是分泌物和血液,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对多黏菌素B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均保持较好的敏感性,其次为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为17.6%、22.7%和28.1%;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5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多来自呼吸道,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多重耐药及泛耐药株不断出现,临床应加强ICU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控,防止耐药菌株在医院内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9.
111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敏感及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各种临床标本中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11株,其中呼吸道(痰及咽拭子)分离出80株(72.0%);伤口分泌物(脓及分泌物)分离出25株(22.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3%、9.9%、10.8%、18.0%;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7.3%及91.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以呼吸道及伤口感染为主,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使临床用药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进行,对控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具有重要意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可作为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可作为次选药物。  相似文献   

20.
阮荣华  段达荣  喻长法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0):2484-2484,2486
目的了解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预防措施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依据。方法对2010年1~12月,ICU送检的合格临床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与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试,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该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及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痰及咽拭子325株(88.8%),分泌物31株(8.5%)。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5.3%、27.1%、32.4%、37.1%,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达97.8%。结论 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现象严重,且多为耐药菌株;要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检测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延缓耐药菌株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