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中心静脉导管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并与粗硅胶管组进行比较,治疗组3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对照组27例行粗硅胶管闭式引流,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96.3%,中心静脉导管与粗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粗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并发症多,镇痛药使用率高(51.9%)。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痛苦小,并发症少,住院费用少,操作简单,舒适耐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与粗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7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32例粗硅胶管闭式引流,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中心静脉导管与粗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粗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并发症多。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痛苦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病人易耐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做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特点.方法:总结我院85例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扩张法,置入胸腔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与传统粗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中心静脉导管组与传统粗导管组比较,在治愈患者中达到肺复张且停止漏气的时间无显著差异(P>0.01);②中心静脉导管组与传统粗导管组比较,治愈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1);中心静脉导管组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气胸患者有效率低于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气胸患者(P<0.05);③中心静脉导管组与传统导管组比较,胸痛发生率低(P<0.01),皮下气肿发生率低(P<0.01),脱管发生率低(P<0.05).结论: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较用传统粗导管做胸腔闭式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对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自发性气胸患者疗效理想,但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应慎用.对危重气胸患者,如果把握好适应症,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中心静脉导管与普通胸腔抽气或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并总结中心静脉置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护理要点。方法将10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治疗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抽气或引流;对照组采用普通胸腔穿刺针接50mL注射器抽气或行胸腔闭式引流。结果2组患者自发性气胸治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2组在胸膜反应的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中治疗组胸膜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并发症少,置管期间辅以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导管穿刺置入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性、安全性、微创性。方法微创导管穿刺置入胸腔闭式引流19例,传统皮肤切开胸腔闭式引流22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并发症及愈后疤痕。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显示良好效果;试验组置管时出血、疼痛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愈合疤痕小。结论微创导管穿刺置入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更加简单、安全和同样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次性输液器改良中心静脉导管在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方法、成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应用一次性输液器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使用常规胸腔穿刺引流,比较两组胸腔积液的引流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引流效果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时间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输液器改良中心静脉导管在保证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效果的同时,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7.
孙凤春  田锋  许学亮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3721-3722
目的:观察以双腔硅胶球囊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疗效.方法:91例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组46例,胸腔内置入双腔硅胶球囊导尿管.2周后比较有效率、脱管及堵管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治疗组总有效率86.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堵管8例、脱管5例,治疗组堵管2例、无脱管,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腔硅胶球囊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不良反应少,优于中心静脉导管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进行疗效分析。方法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确诊的5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粗硅胶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观察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评价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导管组22例与粗硅胶导管组2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中心静脉导管组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加持续负压吸引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粗硅胶导管组应用粗硅胶导管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组有效率90.9%,肺复张时间(4.0±2.2)d,粗硅胶导管组有效率95%,肺复张时间(4.5±1.8)d,两组比较疗效相近,无显著意义(P>0.05);但中心静脉导管组不良反应如胸膜反应、切口感染、皮下气肿、胸痛、血胸等发生率低于粗硅胶导管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疗效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应用效果。方法自发性气胸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组施行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法,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行经皮胸膜腔置管闭式引流。评价临床疗效,对比2组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日、舒适度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2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日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心理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自发性气胸患者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引流治疗,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郑崇杰 《临床医学》2011,31(4):110-111
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常见急症,胸膜腔闭式引流是治疗的主要措施。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作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胸腔内置入闭式引流术,配合中心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63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胸管在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气胸、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硅胶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代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置管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中,操作简单,患者愈合快、感染少、出血少、疼痛轻,积极的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加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对我科2004年4月至2007年5月9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加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平均肺复张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穿刺部位感染)。结果肺复张时间及治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比对照组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加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方法简单、易操作、创伤小、效果好、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韦干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6):3619-3620
目的观察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4例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给予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给予常规胸腔穿刺引流,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控制情况,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胸、胸膜反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置入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科2013年~2014年收治的胸腔积液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细针经皮穿刺法置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持续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法反复多次抽液。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经4d~10d引液积液消失,未发生气胸及穿刺出血,对照组23例抽吸干净,7例失败,观察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76.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闭式引流与常规胸腔穿刺比较,避免了多次重复穿刺,操作简单又省时,创伤小,痛苦少,引流疗效更好,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患者舒适性好,是一种安全、可靠、先进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临床上应加强置管护理,医护密切配合,做好医患沟通,防止导管脱落,预防感染,减少引流不充分和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01~2012.08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和胸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及对照组38例(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和口服糖皮质激素),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而两组胸膜反应、胸水包裹及气胸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特别是合并全身糖皮质激素使用受限患者可选择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胸腔积液和胸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局部麻醉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0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均痊愈出院,随访1~12个月,复发9例,复发2次2例.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部麻醉下将16FR导管置入患者胸腔,外接持续胸腔闭式引流治疗45例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结果:45例患者中,发生气胸时间1~6 d,平均3.7 d,发生气胸后肺被压缩面积40%~90%,平均68.8%。治愈43例,治愈率95.6%。其中32例单纯引流,13例加用持续负压吸引或空针抽吸治疗后治愈;2例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3例发生轻度皮下气肿,无1例发生发生感染、出血、医源性气胸、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结论:16FR导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少,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微创法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接水封瓶引流,代替反复胸穿抽气及外科传统创伤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住院费用少,病人易接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置管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疗效。方法用对照分析的方法将65例老年性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给予中心静脉置管闭式引流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传统粗硅胶导管闭式引流,两组患者其余治疗方案相同,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心静脉置管闭式引流治疗气胸安全、有效、简便、并发症少,可作为治疗气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