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下保存的血标本对AC-30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保存的血标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结果4℃条件下保存的血标本,WBC、RBC、HGB、HCT、MCV和PLT的测定值在24h内无明显变化:MPV8h内无明显变化,811后升高。20℃条件下保存的血标本,WBC、RBC、HGB、HCT、MCV和PLT的测定值在12h内无明显变化;MPV的测定值在6h内无明显变化,6h后明显升高。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在12h(4℃)和8h时(20℃)开始发生变化。结论抗凝血标本保存的最佳温度为4℃,20℃(室温)保存的标本应在8h内完成检测;如果室温大于20℃,血标本采集后应尽快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对BC-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30例体检人员静脉血,在20min内上机测定9项血细胞参数。而后将标本分为两组,一组置于室温(18~25℃)保存,另一组置于低温(2~4℃)保存。分别于标本放置2h、4h、6h、8h、10h时间点再进行测定。以20min内测定结果为对照,所有时间点测定结果与之比较。结果室温下,2h、4h、6h组9项血细胞参数测定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8h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血细胞比容(HCT)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10h组PLT计数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低温下,8h、10h组PLT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其余各组各测定值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用该仪器进行血细胞参数测定,应在6h内完成,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和时间对Sysmesx 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静脉血标本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30例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门诊患者静脉血标本,分别注入两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真空管,其中一组放在室温保存,一组在4~6℃冰箱保存,用Sysmex Kx-21分别于采血后0.5、1、4、8、24h进行检测,观察血细胞参数的变化。结果室温标本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结果有影响,保持4~6℃的标本在24h内完成检测除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外基本保持恒定。结论标本采集后尽量在4h内检测完,在4~6℃条件下保存,放置时间也不宜过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环境温度对血细胞计数仪检测的影响探讨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门诊体检正常的抗凝静脉血标本 (抗凝剂为 ED-TA- K2 ) 2 0份。1.2 仪器  Sysmex SF- 30 0 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1.3 试剂 稀释液、嗜碱试剂、4分类试剂、血红蛋白试剂为随机配套试剂。1.4 方法1.4 .1 仪器准备 对仪器管道系统按本机操作说明书进行清洗 ,背景计数 ,重复性能及准确性试验均符合要求。1.4 .2 试剂准备 取同批号的试剂稀释液分为 3份 :1份置于冰箱 ,控制试剂温度为 5℃ ,另 2份用水浴箱分别控制试剂温度为 2 0℃及 35℃。1.4 .3 检测…  相似文献   

5.
静脉血标本保存时间对血细胞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静脉血标本保存时间对血细胞参数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对50例体检者静脉采血,分别于标本放置2h、8h、16h和24h时间点测定血细胞参数。结果在8h内所有血细胞参数结果没有显著性变化,各测定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16h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小板容量(MPV)和血细胞比容(HCT)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4h组与对照组相比,除MCV、MPV和HcT升高外,血小板计数(PI卫)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O.01)。结论在4℃下从抽取标本到放置8h内测定对结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不同保存条件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抗凝全血标本保存于室温(22~24℃)、冷藏(4~8℃)及高温(33~35℃)条件下,在放置0.5、1、2、4、6、8、12、24、48、72 h时,采用PEN-T RA M S60型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参数检测。以室温保存标本放置0.5 h时的检测结果为基准,计算其他时间点检测结果稳定性。结果冷藏条件下放置24 h之内,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血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检测结果基本保持稳定;放置6 h之内,血小板计数(PL T )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6 h后明显下降。室温条件下放置8 h之内,所有参数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高温条件下,除PL T检测结果在标本放置1 h之内基本保持稳定外,其余参数检测结果在标本放置6h之内无明显变化,但随后的变化较其他保存条件下更为明显。结论采用PEN T RA M S6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参数检测时,标本在室温条件下保存时间不宜超过8 h ,冷藏条件下各参数检测结果更稳定(P L T除外)。不同实验室应针对所使用的分析仪,通过实验分析确定相应的标本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7.
静脉血样品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随着血细胞分析仪在全国各级医院检验科的普及,采用静脉血的意义也已为大家逐步接受。但在不少大中型医院,由于每天样品量多,往往早上六点左右就开始抽血,而导致血细胞分析时样品放置时间过长的问题;为探讨静脉血样品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有无影响,哪些参数有影...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抗凝静脉血样品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静脉血置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管中,分别在7个时间点测试分析结果。结果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体积(MPV)随着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P<0.05),PLT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所下降。结论经EDTA-K2抗凝静脉血,8h内测定结果可以满足日常常规检验工作需求,但MPV在1h内测定值最佳。  相似文献   

9.
全血血细胞分析是临床检验的常规检测项目之一,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及普及,其检测的准确性及精确度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影响血细胞分析仪准确度的因素很多,如取血部位的选择、环境温度的影响,溶血剂的浓度和溶血时间的影响,MPV增大及小红细胞增多对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另外,还有血液放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等。目前对后者的研究只限于血液抽取后于室温放置多长时间可保持分析结果的稳定方面,但关于血液样本从体内取出到上机测定得到稳定结果的最短时间鲜有研究,本文就此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 采集145例健康受试者静脉血2ml,注入EDTA—K2真空抗凝管中,用日本Sysmex公司SE—9000/RAM—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于采血后4,8,24h进行检测。结果 随着时间的延长,大多数血细胞参数均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尽量在4h内检测完毕,如遇特殊原因,将标本放置于4℃条件下保存时,放置时间也不宜过长。  相似文献   

11.
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凝血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凝血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集 80例血液标本 ,分两组测定凝血指标 ,分别室温及 4℃放置 2h和 4h后再测定凝血指标 ,与即时测定结果进行配对分析。结果 室温及 4℃放置 2h或 4h后测定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比较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Ⅴ因子、Ⅶ因子、Ⅷ因子、Ⅸ因子和Ⅻ因子测定结果有差异 ,凝血酶原时间、Ⅴ因子、Ⅷ因子和Ⅸ因子测定结果均缩短 (P <0 0 1) ,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Ⅶ因子和Ⅻ因子测定结果延长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凝血指标测定应在采血后 2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2.
李清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8):2179-2180,2182
目的 探讨血常规标本存放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所有全血标本室温或4 ℃条件下存放,连续5 d应用Sysmex 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室温下存放标本,白细胞(WBC)于48 h、红细胞(RBC)于96 h、血小板(PLT)于24 h、血红蛋白(Hb)于120 h、血细胞比容(...  相似文献   

13.
牛玉峰  樊卫  夏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3):2870-2871,2873
目的了解肝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及放置时间对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方法分别取静脉血经肝素、EDTA-K2抗凝,于即刻,0.5、1、2、3、4、5、6、12h在MET(迈瑞)BC5500血细胞分析仪上以全血模式检测WBC、RBC、Hb、Hct和PLT。结果 WBC在3h内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C在6h内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h内,以肝素抗凝的静脉血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在12h内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t在即刻以肝素抗凝的静脉血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h内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在1h内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4.
陈国强  陈锋  王素梅 《检验医学》2011,26(3):166-168
目的探讨不同放置时间对尿液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即刻、1、2、3、4、5 h各时间点尿液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的数量,并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各时间点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尿红细胞计数随放置时间延长呈趋势性降低,并在4 h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和上皮细胞计数5h内结果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红细胞5 h内形态未发生显著变化,大红细胞在3 h后出现皱缩、异常红细胞增多等形态的改变。结论为确保尿液常规检验结果,尤其是尿红细胞形态的准确可靠,标本必须新鲜,并尽可能在4 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15.
静脉血样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萌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4):1150-1150,1152
目的探讨静脉血样本在室温下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有无影响。方法50例体检健康者静脉血经乙二胺四乙酸三钾抗凝,置室温(18-25℃)分别于即刻、30min、2h、6h采用SysmexK-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测定。结果2h内测定血常规各项参数与即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放置6h后,中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与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测定应在2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放置时间对尿液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即刻、1、2、3、4、5 h各时间点尿液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的数量,并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各时间点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尿红细胞计数随放置时间延长呈趋势性降低,并在4 h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和上皮细胞计数5h内结果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红细胞5 h内形态未发生显著变化,大红细胞在3 h后出现皱缩、异常红细胞增多等形态的改变。结论为确保尿液常规检验结果,尤其是尿红细胞形态的准确可靠,标本必须新鲜,并尽可能在4 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温度降低对人体血液粘度的影响,作者随机选取11名受试者,当日晨采集空腹血8ml,分装在两支肝素抗凝干燥管内,每管加4ml,用上海医大研制的毛细血管粘度计分别在14℃和25℃两种温度条件下测定其血液粘度,结果表明:同一个人的血标本在14℃和25℃条件下全血比粘度和血浆比粘度测定值差异显著,P<0.01,温度降低,血液粘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分血时间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探讨临床和研究中合适可行的PBMC分血时间。方法:在采血后0、2、4、6、8、12 h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血液中的PBMC,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选取分血时间为0、2、4、6、8 h的PBMC提取蛋白质进行蛋白质凝胶电泳,选取差异表达蛋白质条带,通过液相色谱串联离子井质谱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合GO数据库信息对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功能和定位进行分析。结果:分血时间为12 h已观察不到完整的PBMC细胞形态;质谱鉴定表明随着分血时间的延长,差异蛋白质逐渐增多;在2、4、6 h鉴定出的功能和定位明确的差异蛋白质中,大部分蛋白质功能为转运和信号转导,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膜上;而8 h鉴定出的差异蛋白质的功能的定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结论:蛋白质组学技术能有效地观察不同分血时间导致的PBMC蛋白质表达的动态变化,推荐合适且临床可行的PBMC分血时间为6 h以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ⅠB)等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抗凝静脉血标本50例,血浆用于立即测定凝血4项指标和在室温放置2 h、4 h、6 h和24 h后测定凝血4项指标;并分别于室温、-4 ℃和-20 ℃下保存24 h后测定凝血4项指标.抗凝血室温放置2 h,离心分离血浆后即刻进行凝血指标检测.采用血液凝固仪测定研究指标,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与留取即刻检测相比,血浆放置2 h APTT、PT、TT和FⅠB等各种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血浆标本放置4 h开始,APTT、PT和TT等指标出现明显延长,且变化程度随放置时间延长加重,FⅠB水平无明显改变;抗凝血标本放置2 h留取的血浆标本各指标均有明显变化.-4 ℃下血浆标本保存24 h APTT、PT、TT和FⅠB等指标测定结果未出现明显改变,-20 ℃下24 h APTT出现明显延长.结论 对于凝血功能4项指标的测定,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和尽快分离血浆.常温下血浆标本应在2 h内完成测定;-4 ℃下血浆标本保存24 h PT、APTT、TT和FⅠB等指标测定结果未受影响,低温保存应注意避免标本冻融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储存方式和时间对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重复测量的方法,将120例患者的动脉血标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研究组1血标本存放于4℃冰箱中,研究组2血标本存放于0℃冰盒中,各标本均于采血后即刻,0.5,1,1.5,2 h 分别进行结果检测。结果4℃冰箱组和0℃冰盒组两组间pH、PaCO2、PaO2、SaO2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时间点的测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样本搁置时间的延长,pH、PaO2与SaO2值呈逐渐下降趋势,而PaCO2值逐渐升高。结论血气分析标本放于4℃冰箱或0℃冰盒中其检测结果差异不大,应在采血后30 min内完成检测,否则影响其血气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